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关于白族文化的论文题目怎么写高中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34

嘀嘀嗒嘀嗒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白族文化的论文题目怎么写高中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尚水觞人

已采纳
白族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桑植县等地也均有分布。     火把节,于每年夏历六月十五举行,是白族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节日前夕,全村同竖一根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一面旗。旗杆用竹竿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意为连升三级。     大理白族地区的日常饮食,随当地物产不同而有所差异。白族人民喜欢吃酸、冷、辣等口味。平坝地区的百姓以稻米、小麦为主食,住在山区的则以玉米、养子为主食。平常食用的蔬菜有白菜、青菜、萝卜、茄子、瓜类、豆类及辣椒等。在白族饮食习俗中,“白皮”“海水煮海鱼”“下关砂锅鱼”“炖梅”“雕梅”“铒块”“乳扇”等较具名族特色。白族人民还喜欢喝烧茶。     白族的服饰,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戒指。     白族,虽然人数不够汉族的多,衣服不够汉族的漂亮,节日不够汉族的多;但是,白族的人民都过得很开心,过得舒舒服服。评论 | 45 26举报| 2013-04-05 14:46热心网友 最快回答白族 在风景优美的大理坝子上居住着一个古老开放的民族——白族。 身为白族人民的我,当然对白族的情况了如指掌了。白族人民自称为“白子”、“白尼”“白伙”等,其它兄弟称白族为“勒墨”、“那马”等。 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的白族祖先就在以苍山洱海为中心的大理坝子上安家落户,繁衍后代。在河旁的台地我的白族祖先用自己的智慧与劳动创造出了早期文明的水稻农耕的文化,过着农耕渔措的生活。商代未至西汉时期,又创造了辉煌的青铜文化。早期白族人很棒吧! 我们白族有自己的服装,白族的服装可以算得上是五十六种民族中最美的一种了,不信你往下看。白族男子的衣着为白色对襟衣外罩黑领褂,穿青灰色裤子。白族的女子衣着为白色右衬上衣,处加红、蓝、黑领褂、腰系花围裙。我们白族女子还带“风、花、雪、月”呢!不信你瞧,一位美丽的金花身穿白族衣,头上戴着一轮弯弯的月亮,在这月亮上绣着一朵朵美丽的花,在月亮上面有着一堆堆白雪,在月亮下面垂着一条条穗子,风吹来了,穗子动了起来,看上去就像风。 我们白族有自己的节日。我们白族的节目可以说比汉族的要丰富得多。白族人民除与汉族同度春节、端阳节、中秋节等之外还有自己的节日例如:有全民族一起共庆的火把节村;各村各寨自己庆祝的本主节;有集市贸易的三月街、渔潭会和各地的庙会,骡马会……。是不是比汉族要丰富的得呀? 我们白族也有自己的洞经古乐。 我们白族的洞经古乐起源于某种信仰和礼仪,所以它显得古朴幽雅。 白族是一个古老,开放,自强不息,而又乐观自信的民族。我为我的民族感到骄傲,自豪。

关于白族文化的论文题目怎么写高中

168 评论(13)

菜墩子

白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人口2万,主要居住于大理白族自治州,素有“文献名邦”之称。白族人民的传统服装色调是偏白色,以白色为尊贵。大理地区的男子通常穿白色的对襟上衣,外面套一件黑领褂;海东地区男子则外套皮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三滴小”,腰系皮带或绣花兜肚,下着蓝色或黑色长裤。已婚妇女的头饰一般是蓝色的。妇女是白上衣,再套一件蓝色、红色或黑色的坎肩、腰上系着绣花的小围裙。姑娘是把辩子和一根红绳结在一起,然后把一块五颜六色的手贴缠在头上,雪白的缨穗在头右边飘飘洒洒,很能显出姑娘的妩媚。“风花雪月”是白族姑娘的帽子,垂下的穗子是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白族姑娘的左侧有一束长长的白绒线,垂挂在胸前,人一走动,就前后左右摆动,使姑娘们显得格外俊逸。若有微风吹来,白绒线就被轻轻撩起,尽显姑娘们的青春风采。天生爱美的姑娘离不开花,她们用五彩的丝线,把山茶花,杜鹃花绣在自己的头饰上。走的时候,艳丽的鲜花把姑娘们红扑扑的脸单衬托地更加俏丽。白族服饰主要配以红、粉红、黄、兰、绿等颜色丝线绣制的花鸟鱼虫,一眼望去,便给人们美观大方,色彩分明,线条突出的感受,那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给人过目不忘的印象和美感。令人爱不释手、人人赞誉。白族服饰体现了白族人民勤劳智慧的民族特点。
278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