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004677
教育管理是属于管理学,教育学是属于教育学类的,前者一般都是毕业之后去大学或者国家教育机构上班了,当老师或者管理人员,教育管理有很多方向了,有高等教育管理方向和基础教育管理,具体的内容可以咨询一下通用教育。 
1、教育学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电视课6,5学时,录音课4学时。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基本原理,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小学生的特点与教育,我国中小学的课程,中小学教学,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小学课外教育,班主任工作,中小学教师,学校、家庭、社区教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2、管理概论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电视课5学时,录音课9学时。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管理学的基础知识,管理者、管理职能、管理对象、管理方法的基础知识,以及中外管理思想举要等。后续课程:学校管理。3、学校管理本课程7学分,课内学时126,录像课2学时,录音课10学时。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以阐明学校管理职能和实务为我国中小学管理者提供具体的管理规范、方法和手段,提高其管理水平;以可操作的技能训练规范并强化中小学校管理者的基本功,全面而有效地提高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管理中小学校的能力。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我国广大的基层中小学校管理人员和地方教育行政干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学校管理一般理论、学校管理实务和学校管理技能三大部分。设为25个学习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管理思想,学校管理组织机构,学校管理组织制度,学校管理目标和目标管理,学校管理过程,学校管理原则和方法,学校领导与班子建设;学校教学工作管理,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管理,教师工作管理,学生工作管理,教育科研管理,总务工作管理,学校公共关系;学校领导决策,学校工作计划、总结,考察与考察报告,领导听课与评课,组织与主持会议,领导沟通与协调,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等。先修课程:教育学、管理概论。后续课程:学校管理心理、教育行政概论。4、学校管理心理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录音课10学时,电视课4学时。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比较系统地获得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理解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规律,学会并掌握学校管理心理学的方法,培养学员具有运用心理学规律分析与解决学校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个性心理与管理;教师积极性的激励;教师心理与管理;学校群体心理;学校人际关系;学生心理与管理;学校领导心理;学校组织与组织文化。先修课程:教育学、管理概论、学校管理。后续课程:教育行政概论、教育法制基础。5、教育行政概论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录音课1学时,电视课2学时(4个25分钟的标准本)。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教育行政概论中所阐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有关知识。能理解教育行政概论中所概括的对教育管理实践的指导原则和方法。能运用教育行政概论中所揭示的原理初步分析和解决教育管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教育行政体制、教育行政机构、学校教育制度、课程行政、教育人事行政、教育财政、教育设施、教育立法与执法、教育规划、教育督导、教育评估、教育行政的国际比较。先修课程:学校管理、学校管理心理。后续课程:教育法制基础。6、教育法制基础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电视课4学时。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能够掌握教育政策、法律、法规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够初步运用法律武器解决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为使学校管理步入法制建设的轨道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导言、教育法概述、教育行政机关、学校、教师、学生、教育法律救济、学校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等。先修课程:学校管理、教育行政等。7、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研方法”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和教育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在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课程开设次序在心理学和教育学课程之后。本课程5个学分,计划课内学时90,录音课10学时,IP课程4个,开设一学期。教育研究方法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意识,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初步具备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本课程主要内容:确定研究课题的方法,教育科研的设计,文献法与内容分析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研究假设的统计推断,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研究报告的撰写和研究的评价。本课程的文字教科书采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英语I(1)》 课程性质:必修、统设,3学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 具备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掌握1,100词左右的常用词汇(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600词)和相关的常用词组;能听懂发音清楚、语速较慢的教学用语和日常生活用语;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谈;能读懂所学词汇和语法范围内的故事、短文及通知、便函等;能够用便条转达具体信息,写出简短的私人信函。同时,本课程通过提供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增强学生对这些国家的了解,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媒体(1) 文字教材:《开放英语1》、《开放英语综合练习1》。主教材《开放英语1》共18个学习单元(Unit),每单元分为3个部分(Session),每个部分由若干活动(Activity)组成,但其中6、12、18单元为复习与自测单元,结构上略有不同。主教材内容以日常生活为主,每单元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活动、语言要点、文化点滴、导学帮助、学习技巧、学习小结、词汇学习、录音文本、练习答案、复习自测等内容。每单元的学习量约为3学时。 《开放英语综合练习1》是《开放英语1》的配套教材,其内容与主教材相对应,在进一步巩固主教材所学内容的同时,加强语音语调学习,扩展词汇量及语法点,补充综合练习。此外还设计了"轻松时刻"这一板块,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每单元的学习量约为1学时。(2)音像教材 录音带/CD 2盘/2张 录像带 18讲(每讲50分钟) 磁带 4盒9.《英语I(2)》课程性质:必修、统设,3学分。英语I(2)有文字教材两本:《开放英语2》、《开放英语综合练习2》。主教材《开放英语2》共18个学习单元(Unit),每单元分为3个部分(Session),每个部分由若干活动(Activity)组成,但其中6、12、18单元为复习与自测单元,结构上略有不同。主教材内容以日常生活为主,每单元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活动、语言要点、文化点滴、导学帮助、学习技巧、学习小结、词汇学习、录音文本、练习答案、复习自测等内容,还有虚拟导师提供学习方法指导。教学设计上加强了助学、导学内容,对各项学习任务给予简明扼要的导学或反馈,以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每单元的学习量约为3学时。《开放英语综合练习2》是《开放英语2》的配套教材,其内容与主教材相对应,在进一步巩固主教材所学内容的同时,加强语音语调学习,扩展词汇量及语法点,补充综合练习。此外还设计了“轻松时刻”(Now for Something Light) 这一板块,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每单元的学习量约为1学时。10、《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总学习时数36学时,2学分。开设一学期。《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连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我党、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前提下,根据国家教育部的部署和决定而开设的,她是高等教育教学的公共基础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教学要求是:全面阐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地位与意义,完整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内容体系,准确把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创新。在此基础上,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头脑,真正实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进教材的基础上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新阶段新境界的历史地位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意义;把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科学体系;通过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创新,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2)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分析国情的思维方法,提高政治理论素养,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投身于现代化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的高度统一、横向综合性与纵向发展创新性的高度统一、科学性与时效性及实效性的高度统一等鲜明特点,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教与学中,必须始终作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过去、现在与未来相连接,逻辑与历史相统一。11、 中国教育简史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其中录音课8时,电视课6学时。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限选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了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一般规律,初步认识中国教育发展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为学习教育学科打下基础,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增强历史借鉴。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先秦时期的教育,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教育,宋元时期的教育,明清时期的教育,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时期的教育,国民党统治地区的教育,共产党领导下的老解放区的教育。12、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管理)(专科)的限选课程。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它以教育问题而不是学科体系为线索,针对中外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问题进行阐述、分析与比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我国与国外教育改革的进程与特点,并通过对国内外教育改革新思路、新经验和典型案例的介绍,使学生建立改革与创新的意识,提高参与教育改革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中外基础教育改革概论;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基础教育中的德育改革;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实践 ; 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 13、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青岛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各专业的省开课,它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Me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0)、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00)。课程总学分:4;课程总学时:72;实验学时:45。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性能、特点和基本组成,熟悉计算机基础知识,并掌握最新、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从而具有应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一般信息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作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基础。14、公共关系实务公共关系实务课程是青岛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公共事业管理(教育方向)”专科的一门选修课。公共关系实务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学科以建立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为主线贯穿始终。公共关系实务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性,与其它学科有交叉;学科新、发展快;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强调实务性。课程总学分:3,课程总学时:54。课程设置目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关系实务在理论上对社会组织提出的指导原则和在实践上对这些组织提供的全方位服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所接纳。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公共关系意识的社会组织,不可能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赖而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公共关系实务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承担着推动社会进步、完善各类社会组织、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历史重任。开设此课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即应当把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放在比让学生多掌握和记住知识更为重要的地位,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使学员通过学习,较系统地了解公共关系实务的基本要素;掌握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基本类型和特点;从而提高学员从事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基本能力。15、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青岛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公共事业管理(教育方向)”专科的一门选修课,共54 课时,3学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学习目的意义和方法作了简单概括分析。然后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最富有特色的几个方面,即哲学、伦理道德、宗教、教育、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作了专题性的介绍和论述。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展望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是这个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PS:幸亏你只要试题,没要答案····· 一、判断题(每题5 分,共计3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高中学生在思维发展方面正处于皮亚杰所说的形式运算阶段。 ------( ) 在儿童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成熟期。这个成熟期一般在初三已经完成。---------------------------------------------------------------------( )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萌芽阶段,大学则是形成阶段。( ) 测验中的题目难度越大,辨别力越高;难度越小,辨别力越低。---------( ) 一切学科能力的基础是概括能力。------------------------------------------( ) 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 青春期开始于性成熟,到具有独立的成年人地位为止。------------( ) 教学生制订合理目标及评价自身表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一切活动。-----( ) 《学记》中的“大道不器”,可以解释为“伟大的道理,不局限于一种事物”。---- ( ) 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是中心,应让儿童“做中学”。-----( ) 学生的成长记录,既是教学工具,又是评价工作。--------------( ) 素质教育要求的高中课程体系并不反对应试教育的价值观。---------( ) “少做比较”是对学生鼓励时应遵循的一个原则。------------------( ) 人类的大部分行为都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即使榜样受到惩罚,观察者也能学会这种行为。---------------------------------------------------------------------------------------------( ) 为人师表,是法律规定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 ) 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业道德的示范性。------------------( ) 美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的能力。-----------( )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把学习者、学习过程、学习环境称为教育中的三个要素。( ) 如果说概念形成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学习方式,概念同化就是一种从一般到个别的学习 方式。-------------------------------------------------------------------------------------------------( ) 二、简答题(每题6分,计30分):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教育价值。 心理治疗中的行为疗法。 现代课堂教学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班级新建立阶段的管理要点。 针对某位学生的考试作弊行为,事后该怎样正确处理?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计20分): 小红的苦恼 小红,女,高二年级。自从进入重点中学后,由于学习负担加重,竞争激烈,使她一直处在极度的紧张之中。她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事事不及人家做得好,遇事失去了信心,害怕做不好,在同学面前出丑。于是她整日忧心忡忡,怕与人打交道,担心自己会拖班级的后腿,正是这种心境的影响,使她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上课时感到莫名的烦恼和恐慌。即使有了好成绩,她也会怀疑这一切是否是真的,认为别人去做或许会更好。这种苦恼一直像幽灵般伴随着她,使她远离同伴,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 请说明小红属于什么情况?如何对小红进行教育。 苏格拉底与学生的对话 学生: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学生:是恶行。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苏格拉底: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学生:是善行。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 请问:后人把这种教学方法称作什么教学法?有什么特点?对你的教学有什么启发? 四、分析题(20分): 怎样备好一堂课,有人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观念上要有足够的认识 古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教学来讲,“善其事”就是要按质量上好每堂课,“利其器”就是要认真备好每节课。备好课也许不一定上好课,但备不好课就一定上不好课,所以备好课,可以取得教学的主动性。 二、备课要有策略 备课要有哪些策略呢?我认为,可以将课分类系列化。如复习课的系列化:可将各类体裁按类组合,形成一条线索,这样整个初中语文课程就会清晰起来,也就避免了想到什么说什么,或教什么就应付什么的被动随意性。 究竟怎样备好课呢?至少要经过三个阶段:收集信息、设计思考、编写教案。备课之前不急于动手的原因是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查阅大量资料,深入了解学生,建立自己大脑中的信息库,库存越丰富,信手拈来,化难为易的可能性越大。 三、有原则编写教案 好的构思,必然带来好的编写思路,为编写教案奠定了基础。怎样编写教案呢?至少要有一定的编写原则: 符合科学性。也就是说,要依据新课标,依标扣本,避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包括教材的内容的设计,教学、学法的指导,教学流程等,应当遵循事物内在的规律。 加强创新性。构思须巧妙,避免千篇一律。 注意差异性。要各尽所能,避免千人一面,教师要根据科学规律和自身的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强调操作性。使备课能以简驾繁,避免繁琐,新课标也特别强调注意了教与学的操作性,非常具体。考虑变化性:灵活运用,避免死搬教条。 总之,备课是一个准备的过程,准备得越充分,驾驭起来就越轻松。 你对此有何评价?
教育管理主要培养具本专业有广泛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扎实的教育学科、心理学科基础知识和牢固的教育学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教学、管理、咨询和辅导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师范院校、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及各级各类中小学校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咨询和辅导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法学、教学论、德育原理、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外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学校管理学、教育行政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教育经济学、教育调查、毕业论文、管理心理学。培养具有本专业广泛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扎实的教育学科、心理学科基础知识和牢固的教育学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教学、管理、咨询和辅导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师范院校、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及各级各类中小学校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咨询和辅导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ISTEC教育管理博士项目以成就教育产业中具有全球视野、全融思维、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思想家为终极教育目标,通过为学员提供认知类的史学课程,培训思维的逻辑课程,以及学术研究类课程,通过概览行业发展史,经济发展史,结合当下教育产业中的案例及生态进行深入剖析, 最终促使学员实现固有思维模式的突破和全新思维模式的建立。如果你对DEM教育管理博士感兴趣,或者想要知道自己是否有资格申请DEM,欢迎私信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