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82

judy5522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发明创造议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kjhua

已采纳
自己没有,不过可以说说鲁班一天,鲁班到一座高山上去寻找木料,突然脚下一滑,他急忙伸手抓住路旁的一丛茅草。手被茅草滑破了,渗出血来。“怎么这不起眼的茅草这么锋利呢?”他忘记了伤口的疼痛,扯起一把茅草细细端详,发现小草叶子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小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他想:要是 也用带有许多小锯齿的工具来锯树木,不就可以很快地把木头锯开了吗?那肯定比用斧头砍要省力多了。于是,鲁班请铁匠师傅打制了几十根边缘上带有锋利的小锯齿的铁片,拿到山上去做实验。果然,很快就把树木锯断了。鲁班给这种新发明的工具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锯”。

发明创造议论文

187 评论(9)

小木恋

发明只是一种把自己一时的新奇的想法用事物表现出来,这些发明出来东西的质量和价值的高低和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就代表着一个人智慧的程度。可能只是在某一个时间某一个地点,或者看到了某一个事物某一个人物,突然脑子就闪动出一丝丝的灵感。发明创造就是如此,只是一丝的奇思妙想就可以诞生出一项重大的发明。不过,灵感只是想发明创造一个前提条件,只占一小部分,然而更多的是你的汗水和对这项发明坚持不懈。为什么你也曾有过丝丝妙想,却不敢把你想到的用事物表现出来呢?就像毛笔一样,羊毛加笔就等于毛笔,很简单的东西,为什么有人能想到有人就想不到呢?发明其实无处不在,而且跟生活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小孩子,因为他们拥有这一颗美丽的心灵,一颗会飞翔的心灵。许多发明都是孩子想到的。比如比斯特发明的隐形眼镜就得益于儿子的恶作剧。一天,他正在看报,突然眼镜被小儿子打碎了,比斯特正要发火,小儿子拿起了地上的碎片放到了眼前,惊呼道:“天啊!”比斯特连忙过来看,“眼睛摔碎了只剩碎片,可碎片放在眼前还能看清地上的蚂蚁,那直接把碎片放在眼球上,不是更好吗?”就这样,隐形眼镜便诞生了。发明并不难,虽然有的时候会遇到挫折,不过只要你不想挫折低头,挫折就会向你低头!怎么样?想不想做一个小发明家?只要你拥有一颗敏锐的心,勤于思考的头脑,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没准将来就有一项造福全人类的发明就是你的杰作呢!没有不敢想的事,只有不想做的事,要记住,发明创作不是件难事!
82 评论(14)

羽御目虫

发明创适的原因是人懒才会想出来的。下面就说说我发明创造的过程吧!我的工作是建筑工地上的木工,木工的工程量是模板面积。一般情况下,这个量是手工计算的,很是麻烦,一不小心就加错。工程量少了,手工计算还没什么,工程量多了就不好说了,比如十来个工地,这个会让人崩溃的,因为还要跟别人核对量。怎么办?只有自己想办法了。目前的图纸都有电子版,可以用CAD打开,电脑就派上用长了。CAD有加载插件功能,写了个程序来计算建筑的模板量,可以让电脑计算,人指挥。写出程序后,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电脑工作,人就可以偷懒。不由感叹,只要想偷懒,没有什么不能做到的,发明创造不在话下。
185 评论(15)

169陵

应该把烦恼讲清楚对吧!
234 评论(10)

yingz305

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 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这种小型气体分析仪,也可测量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利用这种原理,还可用来改进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和有关气体色层分析仪的结构原理中。 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自从人类发明了电灯,生活变得方便、丰富多了。但电灯只能将电能的很少一部分转变成可见光,其余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浪费掉了,而且电灯的热射线有害于人眼。那么,有没有只发光不发热的光源呢? 人类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发光,如细菌、真菌、蠕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昆虫和鱼类等,而且这些动物发出的光都不产生热,所以又被称为“冷光”。 在众多的发光动物中,萤火虫是其中的一类。萤火虫约有1 500种,它们发出的冷光的颜色有黄绿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萤火虫发出冷光不仅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而且发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适合人类的眼睛,光的强度也比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种人类理想的光。 科学家研究发现,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腹部。这个发光器由发光层、透明层和反射层三部分组成。发光层拥有几千个发光细胞,它们都含有荧光素和荧光酶两种物质。在荧光酶的作用下,荧光素在细胞内水分的参与下,与氧化合便发出荧光。萤火虫的发光,实质上是把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过程。 早在40年代,人们根据对萤火虫的研究,创造了日光灯,使人类的照明光源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科学家先是从萤火虫的发光器中分离出了纯荧光素,后来又分离出了荧光酶,接着,又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荧光素。由荧光素、荧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满爆炸性瓦斯的矿井中当闪光灯。由于这种光没有电源,不会产生磁场,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现在,人们已能用掺和某些化学物质的方法得到类似生物光的冷光,作为安全照明用。 电鱼与伏特电池 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产生电,仅仅是鱼类就有500余种 。人们将这些能放电的鱼,统称为“电鱼”。 各种电鱼放电的本领各不相同。放电能力最强的是电鳐、电鲶和电鳗。中等大小的电鳐能产生70伏左右的电压,而非洲电鳐能产生的电压高达220伏;非洲电鲶能产生350伏的电压;电鳗能产生500伏的电压,有一种南美洲电鳗竟能产生高达880伏的电压,称得上电击冠军,据说它能击毙像马那样的大动物。 电鱼放电的奥秘究竟在哪里?经过对电鱼的解剖研究, 终于发现在电鱼体内有一种奇特的发电器官。这些发电器是由许多叫电板或电盘的半透明的盘形细胞构成的。由于电鱼的种类不同,所以发电器的形状、位置、电板数都不一样。电鳗的发电器呈棱形,位于尾部脊椎两侧的肌肉中;电鳐的发电器形似扁平的肾脏,排列在身体中线两侧,共有200万块电板;电鲶的发电器起源于某种腺体,位于皮肤与肌肉之间,约有500万块电板。单个电板产生的电压很微弱,但由于电板很多,产生的电压就很大了。 电鱼这种非凡的本领,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19世纪初,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以电鱼发电器官为模型,设计出世界上最早的伏打电池。因为这种电池是根据电鱼的天然发电器设计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电器官”。对电鱼的研究,还给人们这样的启示:如果能成功地模仿电鱼的发电器官,那么,船舶和潜水艇等的动力问题便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水母的顺风耳 “燕子低飞行将雨,蝉鸣雨中天放晴。”生物的行为与天气的变化有一定关系。沿海渔民都知道,生活在沿岸的鱼和水母成批地游向大海,就预示着风暴即将来临。 水母,又叫海蜇,是一种古老的腔肠动物,早在5亿年前,它就漂浮在海洋里了。这种低等动物有预测风暴的本能,每当风暴来临前,它就游向大海避难去了。 原来,在蓝色的海洋上,由空气和波浪摩擦而产生的次声波 (频率为每秒8—13次),总是风暴来临的前奏曲。这种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小小的水母却很敏感。仿生学家发现,水母的耳朵的共振腔里长着一个细柄参考资料: 自己
118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