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是啥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03

sneeryi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是啥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谢大爷呀

已采纳
近视眼的现象在生活中越来越常见,很多人生活中会不知不觉的就患上了近视眼。我们就从下面的文章中来具体的了解下近视眼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吧。  1、大多数中、低度近视眼的原因与眼球发育阶段视近过度相关。眼球发育一般在18~20岁前停止,近视眼在12~18岁为高速发展期,而期间正是因青少年求知欲强烈,看书多,也因教育制度的问题,功课多、作业忙,又因生活习惯,使青少年户外活动明显减少,从而导致了近视眼的出现。  2、长期处于视近眼的状态;有人忽视用眼卫生,阅读时不注意距离与姿势,不注意阅读时的照明和时间,光线不充分,照明不够亮或阅读写字连续几个小时不休息,造成与眼球发育阶段同期的这一年龄段用眼卫生不良、视近过度,在这种状态下,睫状肌长期持续收缩,先形成调节痉挛,视力疲劳,以后进一步发展成为近视眼的原因。  以上所讲述的是专家对近视眼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的具体讲述,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了解到这方面的近视眼的知识,及时去治愈好近视眼。

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是啥

295 评论(11)

wagh311

近视是一种颇为神秘的现象,科学家们还不能确切地说出造成近视的原因。有关的遗传学研究表明,在近视比较严重的家庭里,近视确实能够遗传,可是谁都搞不清楚内在的原因。最近,美国眼科医生道格拉斯·弗雷德里克又重新提出丹麦眼科医生恩斯特·戈德史密特早在1990年就提出的理论: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 戈德史密特医生对近视问题作过全面的研究。他举过这样一个例子:芬兰北部的拉普人20世纪50年代时时候还生活在远离现代文明的纯朴环境中。他们捕鱼狩猎,只有在织补渔网和吃鱼的时候才会近距离地看某个物体,眼睛不需要经常地调节焦距,因而不易疲劳。那时候,芬兰北部的近视率只有1%。后来,拉普人的孩子开始读书写字,到1982年的时候,这一地区的近视率已经上升到12%。这就是戈德史密特医生最早提出的“阅读使人近视”的理论依据。 现在,弗雷德里克医生再次提出这种看法。他在《英国医学杂志》周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其中说:“有关的新数据表明,小时候的视觉经历,眼睛所承受的负担,影响一个人眼睛的生长以及眼球的折射功能。” 很多裁眼镜的近视患者都说,在他们小的时候,父母是不让他们在光线昏暗的地方或者行驶的汽车上读书的,也不让他们把书拿得太近,可是他们照样得了近视。他认为长时间的阅读和由此引起的视网膜模糊可以造成近视。 像在他之前的许多医生一样,弗雷德里克医生的结论也主要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原本视力很好的土著居民,在接受现代文明教育之后逐渐开始近视。而且人的受教育水平与近视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也有关系。譬如律师、记者、医生和经常使用显微镜工作的人就比农民更容易近视。 但是,这个理论也有不能让人信服之处:既然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更容易近视,既然近视与眼睛的调节有关,该怎么解释在花同样多的时间看电影、读报纸和玩电脑的人群中,有的人近视了,而有的人却没有呢? 当然,近视还和遗传有关。有专家认为单卵双生儿比同卵双生儿更容易近视,而且父母眼球的折射疾患比较容易遗传给孩子。如果父母近视,即使他们的孩子年龄尚小,还未出现近视,可是比起那些父母不近视的孩子,他们的眼球已经被拉长了。 实际上,在生命孕育的最初阶段,一切就已经注定了。几乎在母亲怀胎不到三个月的时候,胎儿的眼睛就已经完成了它的生长过程。在这个发育阶段里,感染、早产或不正常的光线等因素都有可能使胎儿的眼球纵抽过度拉长,从而埋下隐患。 迄今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治疗近视眼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或许将来近视患者不必再戴眼镜或是做手术,只需吞几粒药片,就能治好。
161 评论(14)

hope0211

羟乙基淀粉的药代动力学较为复杂,与分子量和摩尔取代度密切相关。当静脉给予本品时,低于肾阈(60,000-70,000道尔顿)的小分子很容易通过肾脏经尿排泄,大分子羟乙基淀粉在通过肾脏排泄之前,被血浆α淀粉酶降解为小分子。本品在输入体内后,血浆中羟乙基淀粉的平均分子量为70,000-80,000道尔顿,在治疗期间保持在肾阈值之上。本品分布容积约为9升,输注本品30分钟后,血药浓度为最大血液浓度的75%,6小时后降至14%。单次给予羟乙基淀粉500ml,血药浓度在24小时后几乎回到基线水平。单次给予本品500ml后,药物的血浆清除率为4ml/min,AUC为3mg/ml×h,t1/2α为4小时,t1/2β为1小时,药物的体内药代动力学显示非线性特征。对轻度至重度肾功能不全者进行本品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受试者单次给予本品500ml,结果显示,药物的AUC有中等程度的增加,药物在肌肝清除率ClCr<50ml/min的受试者体内AUC为ClCr≥50ml/min受试者体内的7倍(95%可信限为44-07)。肾功能不全不影响药物的消除半衰期和Cmax。当ClCr≥30ml/min时,59%的药物经尿排泄;当ClCr<30ml/min时,51%的药物经尿排泄。对受试者进行的研究显示,每日给予10%羟乙基淀粉130/4溶液500ml,连续给药10天,药物在血浆中没有出现明显的蓄积现象。在大鼠模型试验中,每日给予本品按体重7g/kg,连续给药18天,在末次给药后第52天对组织的药物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仅有给药剂量的6%在组织中储存。尚没有透析疗法对本品药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羟乙基淀粉:是耶?非耶?作者:李妍 编译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3-02-21 自上世纪60年代上市以来,羟乙基淀粉(HES)在液体复苏中被广泛使用。然而,关于其疗效和安全性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英国医学杂志》(BMJ)和《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先后发表两篇文章,对发表的羟乙基淀粉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回顾与荟萃分析。在此,我们对两篇文章及JAMA同期配发的述评进行介绍。HES 不能为脓毒症患者带来益处丹麦和瑞士学者检索循证医学图书馆、MEDLINE等数据库,选取2012年9月前发表的比较HES 130/38-45 和晶体液或人白蛋白对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效果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最终纳入9 项研究(涉及3456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晶体液或白蛋白相比,使用HES 130/38-45 对脓毒症患者进行液体复苏增加肾脏替代治疗[相对危险度(RR)为36]、急性肾功能衰竭(RR=18)和红细胞输注风险(RR=29),且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患者更多(RR=30)。论文2月15日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BMJ)。HES增重症患者急性肾衰和死亡风险加拿大学者检索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选取2012年10月前发表的比较在重症患者中使用HES和其他复苏液(包括晶体液、白蛋白和凝胶进行液体复苏的RCT共38项。结果显示,与使用其他复苏液相比,使用HES并不能降低患者死亡率(RR=07);在排除了博尔特(Boldt)进行的7项研究(存在科学性违规行为)后,HES显著增加患者死亡(RR=09)和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风险(RR=27),并增加肾脏替代治疗的使用(RR=32)。论文2月20日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2013,309(7):678]。同期评述用HES 行液体复苏:弊大于利意大利圣心天主教大学 安东内利(Antonelli)和山德罗尼(Sandroni)本次发表于JAMA的荟萃分析提出了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⑴ 本结果与2012年发表于《科克伦系统综述数据库》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后者未显示HES引起死亡率增加,且排除或不排除Boldt 的研究对结果无影响。当然,该分析仅比较HES 与晶体液,且仅纳入2项Boldt 的研究(死亡率为零);而本研究纳入7项Boldt的研究(与上述2项不同),且对照组报告了84例死亡,故会对整体结果产生影响。此外,本研究纳入了3项2012年发表的研究,其中的6S 研究为首个报告使用HES显著增加死亡率的研究,且样本量大。⑵ 人们试图通过降低HES 分子量和羟乙基化程度来减少其肾毒性,然而,与林格乳酸盐相比,仍更易造成肾小管损伤。本研究的亚组分析亦证实了这一点。⑶ 本研究强调了在患者安全性评估中出现科学性违规的严重性。2011年3月,14位医学期刊主编发表联合声明,公布了Boldt事件及德国莱茵兰法尔茨国家医学协会(LAK-RLP)对Boldt 医生进行的临床试验的伦理审查结果。其中,80项研究被认为不符合伦理标准或存在科学违规行为。本研究验证了HES的肾毒性,且为首个证明用HES进行急性液体复苏增加死亡率的荟萃分析。 但因比较的液体种类繁多,未能就胶体与晶体液间长期存在的争议提供直接证据。未来须行优质RCT来评估HES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欧美学界曝羟乙基淀粉致肾损伤羟乙基淀粉是一种50多年来广泛用于重症科、麻醉科的临床常用药,被指证“致肾功能损害”。全球顶级3大临床医学期刊(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BMJ英国医学杂志,NEJM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纷纷发表对其不利的临床研究结果。此事的源头是羟乙基淀粉的倡导者德国教授岳凯姆-伯特(JoachimBoldt)论文造假。  丑闻爆发后,欧洲、美国危重学会相继做出不推荐使用的表态。但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羟乙基淀粉在中国依然是畅销药物,且销售额逐年攀升,业内保守估计已经超过15亿元。  血液紧缺和市场销售额攀升,让国内不少企业积极进行羟乙基淀粉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开拓,其中包括大输液巨头科伦药业和华润双鹤。  对于产品副作用,科伦药业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将密切关注临床研究结果,截至记者发稿,华润双鹤方面尚未给予回复。  倡导者论文造假引发欧美封杀/  日前,国际顶尖医学杂志英国医学杂志BMJ刊登了一篇有关岳凯姆?伯特的文章,标题是《伯特,伟大的造假者》。文章称,岳凯姆?伯特超过90篇羟乙基淀粉临床研究都是闭门造车的产物。  羟乙基淀粉是血容量扩容剂,临床上主要用于失血性、创伤性、感染性和中毒性休克等治疗。然而,自上个世纪60年代上市以来,羟乙基淀粉就因其疗效和安全性问题而备受争议。  岳凯姆?伯特成为扭转市场的关键性人物。岳凯姆?伯特供职于德国路德维希港大学医学院,是静脉注射药物方面的专家。他在欧洲各大医学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论证羟乙基淀粉疗效和安全性,基于他的研究成果,羟乙基淀粉被纳入欧洲不少国家医学指南,成了临床常用药。  谎言需要不断累积。2009年,岳 凯 姆?伯 特 一 篇 发 表 在《AnesthesiaandAnalgesia》上的论文因为数据太完美而露出了马脚,不断有读者写信进行质疑,岳凯姆?伯特置之不理的态度使得杂志主编最终对此展开了调查。2010年10月,调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此项所谓的临床研究并无伦理委员会同意,甚至连临床试验所需的药品供应商都已经多年未供货。  随后的调查则一步步证明了岳凯姆?伯特90多篇论文均为编造的产物。因此,羟乙基淀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被重新考虑。全球顶级的3大临床医学期刊做出了对羟乙基淀粉的不利表态:在有效性方面,羟乙基淀粉不高于同类产品,却会显著增加肾损伤的危险。  有效性不高,副作用更多,价格是同类产品10倍,性价比低,导致欧洲和美国危重学会也相继作出了不推荐甚至反对使用的决定。  国家食药监总局:目前未关注/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在国内,羟乙基淀粉是重症科、麻醉科等科室的常用药物。  “欧洲是羟乙基淀粉的发源地,之前使用很多,但是丑闻爆发后用得很少,而美国一直就使用得很少。”中华医学会重症学会的有关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重症学会不少人对此已经达成共识:临床上谨慎使用,少用。  然而,让上述人士担忧的是,很多中国的医生,包括麻醉、外科医生,还不知道羟乙基淀粉的不良作用以及最新证据。  在国内最大的面向医生的专业网站丁香园上,揭露岳凯姆?伯特作假以及欧美各国强烈反对一事,呼吁医生们谨慎使用的帖子在麻醉科版面发布后,引起诸多争论,有医生表示“应将此药直接扔进垃圾桶。”也有许多麻醉科医生表示困惑,称此药是常用药,在临床麻醉第一天就接受诸多优点的灌输,还有医生称前几天还受到培训称此药多么好。  昨日,记者以麻醉师的身份向国家食药监总局进行咨询,其表示,他们并没有对此药进行关注。记者试图以普通民众的身份了解羟乙基淀粉不良反应信息时,被相关监管部门告知,不良反应信息的内容只是作为对药品进行评价的参考,不对公众开放。  不过,国家食药监总局的官方网站显示,2005年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里,当时的国家药监局就曾发过关于羟乙基淀粉40、20氯化钠注射液对肾功能损害的通报,1988年至2005年3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706代血浆”、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羟乙基淀粉20氯化钠注射液的病例报告共84例,其中肾功能衰竭1例。  当时的国家药监局结论称,建议羟乙基淀粉40、20氯化钠注射液可导致肾损伤,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长期大量、大剂量使用。  业内:产品入华或涉嫌商业贿赂/  中华医学会重症学会的人士表示,丑闻爆发并未对我国销售造成很大的影响。据了解,2004年,羟乙基淀粉的销售就达到4亿元人民币,现在最保守估计也有15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发现,在2004年费森尤斯卡比国际临床输血替代学术进展论坛上,岳凯姆?伯特作为专家现身,阐述贺斯 (羟乙基淀粉)的好处。  贺斯是费森尤斯卡比公司生产的羟乙基淀粉的商品名,这家公司是目前国内和国际上代血浆市场中份额最大的公司。  业内人士表示,国际上不推荐使用,国内却反而用得多,商业贿赂可能起到了作用。  一篇网帖的发贴人自称深圳市某医院麻醉科医生,指出该科室一位任职7年的副主任收受高额回扣敛财,涉及金额数千万元。在其所列的收受贿赂的名单中,费森尤斯卡比赫然在列。  此事经媒体曝光后,涉事医院很快展开了调查,深圳市纪委也在此前收到举报信,正准备进行调查,并称其违规的事情属实,不过具体金额仍待求证。  对于是否进行告知问题,贿赂是否属实的问题,费森尤斯卡比公司未予回应。  科伦药业:将密切追踪临床反应  在血液及其制品日益紧缺的情况下,国内还有不少厂商对羟乙基淀粉存在浓厚的兴趣,其中包括国内输液巨头华润双鹤和科伦药业。  在华润双鹤2009年半年报中,羟乙基淀粉(盈源)被列为重点产品。联讯证券在发表的研报中称,羟乙基淀粉也被列为华润双鹤非基础性输液的重点品种。  研报透露,2011年,治疗性输液占公司大输液收入的比例为20%,销量从2010年2500万瓶迅速增长至2011年5200万瓶,同比增长105%。  科伦药业对羟乙基淀粉也投入了非常大的精力,且销售额已经相当靠前。在2012年的年报中,科伦药业称其另一产品——羟乙基淀粉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产业化,已获得发改委通用名化学药发展立项专项。  对于是否知道此产品存在副作用,以及是否对产品进行过相关的临床试验,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截至记者发稿,华润双鹤未给予回复。而科伦药业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复显示,对于岳凯姆?伯特造假和国外学术界对于羟乙基淀粉的反对态度,科伦药业知道得一清二楚。此外,科伦药业还承认羟乙基淀粉在国外的研究中确实出现很多问题,特别是针对肾功能损伤这一副作用。对此,公司将密切追踪该药品的临床反应。  不过,科伦药业认为国外权威杂志及危重学会的论断矫枉过正,此产品也未被勒令召回。同时,解放军总医院重症医学教授林洪远也对国外结论提出了质疑。 国内瑞金医院认为此产品还有一定的优势,且国内不少临床医生仍支持配伍使用,所以对产品仍持积极态度。羟乙基淀粉在急救中的临床应用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骨科共同发表论文,旨在探讨羟乙基淀粉130/4氯化钠注射液复苏方法对早期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研究指出,采用羟乙基淀粉130/4氯化钠注射液复苏方法治疗早期失血性休克可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改善组织器官灌注,降低病死率。该文章发表在2012年第35卷第24期《中国医师进修杂志》上。 将52例早期失血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组(对照组)和羟乙基淀粉130/4氯化钠注射液组(治疗组),每组26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和治疗后60 min的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和心率以及血钠、血氯和凝血酶原时间。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6%(22/26)和5%(10/26),病死率分别为4%(4/26)和5%(16/2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5)。治疗组治疗后60 min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5±6)mmHg(1mmHg =133kPa)比(5±9)mmHg、(5±6)次/min比(4±2)次/min、(4±3)次/min比(5±6)次/min,P05)。
134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