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子条
大理暑假调查报告2008年暑假为了完成我的毕业论文《大众传媒与云南农村发展实证研究》,我在弥渡县德苴乡进行了半个月的问卷调查——“云南农村接触大众传媒情况调查”。通过对大众传播媒介发展现状的受众调查,了解目前大众传媒在贫困地区农村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大众传媒在农村以及农村居民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寻找出影响贫困农村“知识沟”存在的因素,以期对大众媒介在农村的发展、普及状况得出了较为详实、贴切的了解。位于大理州弥渡县的德苴乡,属于我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农户家庭年收入一般在5000元左右,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玉米和烤烟种植。走访过程中,我了解到,大众传媒在该地区的现状不容乐观:大部分家庭都通过电视了解外界,获取信息,而报纸、广播和网络发展还很落后。由于交通困难,报纸无法及时传送进村,村民平时很少接触报纸。同时,村民们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看报纸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报纸遭受“冷落”可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在农村,作为“热媒介”的电视,比“冷媒介”的广播拥有更有利的传播优势: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生活画面,向人们提供更多的信息。再加上,农村地区广播信号不好,广播在农村也没有找到自己的发展天地。网络对农村居民来说更是陌生,只有极个别的人接触过或使用过。在土山和刘岗,只有一户人家有电脑而且还没有联网。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线电视的普及程度也相当低,大部分居民使用的仍是天线,因此他们能收看到的频道十分有限。在村民们收看的电视节目中,以新闻类节目为最多,其次便是天气预报,其他的节目都是随意选择的。他们主要通过电视新闻节目了解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国家政策的颁布以及政府对农业政策的调整,并由此来衡量和监督村里对这些政策的实施程度和落实状况。在调查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村民们对获取农业知识的强烈愿望。电视上有关农业知识讲座的栏目很少,即使有也往往脱离农村实际情况,并不能解决农民问题。他们渴望有电视台或是报纸真正关心农民、关注农村、农业,切实反映农民们的需求,向村民们传授更多的农业知识,比如土壤测量办法,农药的正确使用,家禽家畜的饲养等,让他们能真正从大众传媒中受益,获得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媒体的作用。尽管全国掀起“三农”热之后,我们一再提起新农村建设,但大众传播在农村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娱乐大众化的今天,大众媒体的眼光更多地投向了都市,在追求收视率和商业利润的路上越走越远。农民们渴望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寻求解决各种问题的方式。我认真地倾听着,努力做好调研,总结材料并写出调研报告,希望能在论文结束时给他们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使大众传媒的优势作用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印象丽江——柔软时光 有人说,丽江是上帝遗留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一块人间仙境,那里瑞云缭绕、祥气笼罩,鸟儿在蓝天白云间鸣啭,牛羊在绿草红花中徜徉,人们在古桥流水边悠闲,阳光照耀着生命的年轮,雪山涧溪洗涤着灵魂的尘埃。在那里,只有聆听、只有感悟、只有凝视人与自然那种相处的和谐、那种柔情的倾诉、那种深深的依恋,把这些统统加在一起,告诉你,这,就是丽江。而我则漂流至此,游走于古城之中,一个入口引起了我的注意,门很小,但是你却能看到门内墙壁上贴着的无数那曾经停留过的行者。有些是他们看到的,有些是他们自己,而在照片的底下有各式各样的祝福,各式各样的浆纸,各式各样的字体,讲述着他们自己各式各样的故事。而当我抬起头的时候才注意到“别有洞天”。就好像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设计手法,由小见大,客栈整个是个四合院,住宿分两层,上下对称,结构全部是木质。主人在院子的正中放置着一个古木形状的桌子和摇椅,而桌子周围责备红花绿树环绕,泉水的流动声才把我带回人间。夜晚我们坐在摇椅上,喝着茶,聊着天,讲述着自己或那些听到看到的故事,不经意间地伸了个懒腰,倒在摇椅的怀抱中,对着天空深呼吸,就在眼眸与天空对视的那一刹那,整个心灵猛然受到了撼动,星星多的已经没有了夜幕的空隙,大小不一的星星如同家人一般相邻而坐,静静地,忽明忽暗的诉说着自己着几万年的故事,那是我与星空的瑰丽邂逅。它笼罩在我的心中。 这一夜,我们围坐在石桌边,把酒畅谈,从诗词歌赋到人生哲学,从天文地理到人情世故。偶尔会有顿悟,时常涌出感动。我们头顶浩瀚星空,坐拥古城之中,恍然觉得时间和空间在此停滞,生命的长河在这里得到了过滤。接下来的征程中,我们将带着更加纯粹的灵魂,怀着更加坚定的信念,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去追寻世界中遗失的美好,去找寻生命中最原始的感动。溢满幸福的夜晚从指间悄然划过,纵然不舍,却也无法。然而,那个正在走近的早晨,再一次将喜悦注满我们的心房。起床后,推开房门,铺面而来的清新空气带着雪山的清冽和泥土的芬芳,神清气爽就是此时的写照。天空是清朗的,云彩格外洁白,和煦的阳光轻柔地抚摸着万物,天地一派和谐。这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触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净土,珍藏着生命最本源的纯善。每个人的灵魂里,都有一股力量,激发着生命不断开拓新的疆域。这便是柔软时光带给我的。
在全面复苏之后,旅游行业也迎来了全新的变化,而且进入新旅游行业的发展,对于当前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加强了各方面的防护力度,有助于国家后续的发展以及当地的经济进步。
发展云南旅游之我见
几年来我虽然一直在外地上大学,对家乡云南的想念和关注却不曾稍减,对于云南旅游业尤其关注。今夏,趁回昆度假之机,在省内跑了一趟,沉醉于美景的同时,却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这次我走的是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精品线路,我们团大多是省外游客,整个行程下来,他们在对云南美景纷纷赞叹的同时,对云南旅游中出现的问题也是直言不讳。通过一路观察和与他们交流,归纳起来,我发现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
第一、云南旅游资源开发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地方过度开发,失去了特有的魅力。最典型的是丽江古城,完全成了旅游商品一条街,商业味取代了古朴的文化气息,嘈杂喧哗淹没了雪山古城的宁静。而其它如滇西北等地开发却远远不够,很多景点过于粗糙,人为雕琢过多。第二、旅游景点单一,可玩性差,难以留住旅客。每到一个景点,旅行社往往把旅客放下车拍几张照,又拉上赶路,典型的“到此一游”,旅客只能“看”,不能“玩”。我一路粗略算下来,旅行的时间至少有一半是在汽车上颠簸,疲于奔命,行色匆匆,旅行快感大打折扣。第三、许多景点管理较差,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香格里拉的碧塔海破坏严重,大理的古城铺上了柏油路,澄江等湖泊不同程度遭到了污染。第四、宣传不够。主要表现在对整个云南旅游宣传投入明显不足,而且宣传集中在丽江、香格里拉等热点景区,多数景区仍默默无闻,外地旅客对云南旅游只有一个不全面、模糊的印象。
针对云南旅游业的各种问题,我认为对策主要有:一、加大投入,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二、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深度的、可持续的开发,实现对云南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三、用现代管理方式加强对云南的各个旅游品牌进行管理。四、利用云南旅游优势开发云南旅游资源。例如利用与东南亚各国毗邻的优势,合作开展跨国旅游等。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云南旅游知名度。假如能用宣传皇马莅昆的气势和投入,借助国内外各种媒体,宣传云南旅游,云南旅游必将以清晰、富有魅力的形象走向国内外。云南旅游资源极丰富,“三江并流”申报世界遗产刚刚成功,云南旅游的前景一片大好。若乘此机会把阻碍旅游发展的问题逐一解决,并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云南旅游的综合实力、品牌价值,云南旅游必将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