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81

newcaesar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地理气象论文800字标题怎么写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HCong1012

已采纳
呃呃呃呃呃呃鹅鹅鹅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我们也是~~o(>_<)o ~~(+﹏+)~狂晕

地理气象论文800字标题怎么写

331 评论(14)

nqy334

雾霾的定义 雾霾其实是雾与霾的统称,雾与霾的区别十分大。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二、雾霾现象产生的原因 这种持续大范围雾霾天气和空气质量下降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我国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都超过22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工业烟粉尘排放量超过千万吨,均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冬季取暖北方大部分地区燃煤大幅增加,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急剧上升。 2、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受大气环流及大气化学的双重作用,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明显,相邻城市间污染传输影响极为突出。 3、机动车污染问题更加突出。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汽车尾气排放成为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大中城市空气污染开始呈现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的特点。 4、不利气象条件造成污染物持续累积。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污染物排放在低空不断积累。 三、雾霾的危害 美国普卫欣天 猫 在我国云南南部、福建中北部、四川东部、吉林东部、黑龙江北部、江南东部及北部等地区每年平均有40~80天左右的大雾天气,而在一些局部地区(重庆)每年则多达到80~100天的大雾天气。频繁的大雾天气出现,给我国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电力供应等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同时也对人类的健康也构成极大的威胁。 1、交通运输影响 因大雾天气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最为常见,高速公路、民航机场因强浓雾的出现而实施封路和停班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甚至还造成恶性交通事故。据相关统计的数据表明,由于大雾天气所造成的交通事故,相对于其他灾害性天气要高出5倍,人员受伤、死亡的比例更是占到了交通事故受伤、死亡总数的5%与16%。而在城市交通中,因大雾天气会使城市上班高峰时段的交通流量增加20%左右,同时交通事故也上升30%左右。2007年5月,在京珠高速公路的614公里位置处,即河南新乡地段因突发浓雾而导致多起汽车追尾事故,相撞的车辆多达百余辆;2007年12月22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则因强浓雾天气出现,致使水平能见度只有15m左右,为了安全起见,机场关闭长达8小时,延误进出航班125架次,被迫取消航班16架次,在机场滞留的旅客达上万人。
116 评论(10)

拙移kk

这种东西自己搜就好了
251 评论(13)

hjn1210

保护资源资源是有限的,随着我国工业生产快速发展,不要以为环境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珍惜资源也成了造福于人类的一大举措。为此国务院颁发了一些法令,规划了我国5年到15年间的资源保护,标志着我国环境资源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已经有9部以保护和节约土地资源为主的法制管理体系,为创建我们的资源保护意识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为了保护环境资源,已建立如生态省生态示范区、“绿色学校”等各种设施。我国正在一步一步地迈向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道路上。需要我们重新连接人与自然的和谐。因为人类不珍惜资源,在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矿物、土地、淡水、森林、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逐渐显现出紧缺的趋势。对于悲观派来说,资源是有限的,消耗一部分,就减少一部分;而可再生资源的再生总量也是有限的,承受不了日益增长的需求。资源也就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限制因素,最终要使经济增长停止下来。而乐观派则认为,由于技术进步,可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将不断扩大;人类工业对资源利用的效率将会提高,资源不足的局面总会改观。虽然他们讨论资源问题存在“矛盾”。但土地、淡水、森林等资源部分地区呈现出来的紧缺趋势不容忽视。它给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的困难是不言而喻的。但总而言之,资源确实是人类生活中不可小视的一部分。为了解决资源匮乏的危机,人类已经千方百计地从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中寻找新的替代能源。但技术问题却是一大障碍,并且太阳能随昼夜、晴雨、季节的变化很大,难以成为大规模的工业能源,只能满足家庭以及一些特殊需要;水能增长的速度跟不上能耗增长速度,并对生态、生物链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为此,人们正在致力于研究开发可控核聚变发电,人们对此寄于巨大希望,将它比作“人造太阳”,称之为“21世纪的人传给后代的纪念碑”。但需要我们重新连接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则需维护环境生态与人类生产工作和谐统一。人类的生产工作废气排放量大,资源的耗费也很严重,以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来换取一时经济繁荣。环境生态创造的环境资源的丰富必然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坚实的原动力。因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就要要求我们人类生产工作与环境生态的矛盾极速消减,在全社会树立起新的生态观,强力推进绿色科技技术,努力推进人们形成科学、节能、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实际支持和科技保障,保持人类与自然的平衡、和谐。让我们一同保护好地球这个今日唯一可供生息的家园。
357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