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道人
“弱势群体”扩大化是社会之痛,它不但加剧了社会不公,破坏了社会正义,也打击了人们的上进心,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要减少社会“弱势群体”,别无他法,一是要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差距,首先消灭经济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再就是把一切纳如法律轨道之内,通过法律限制公权力,保障私权利,让公民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经济上强势了,权利上也强势了,自然也就没有“弱势”之说了。 需要从收入分配机制上加以保障,政府应当将收入再分配问题置于突出位置,对低收入阶层和弱势人群给予特别的关注;第二,要赋予不同群体公平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在公共教育资源、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上要形成合理机制;第三,要科学设计社会阶层流动机制,从户籍制度、社会保障、税收和财政收支体制、利益表达机制等方面确保弱势群体的权利,通过制度变革使国家最大限度地代表民意、凝聚民心、集中民智。 
弱视儿童的验光配镜原则 弱视是儿童常见的眼病,发病率高达3%以上。全国大约有1000万弱视儿童,弱视严重影响到他们未来的成长。防治弱视,任重道远,作为防治弱视的第一步,也是首要手段的验光配镜,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正确规范地给这些弱视儿童验光配镜、指导防治,是我们眼科医务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下面,笔者就弱视儿童验光配镜的几个问题逐一阐述。 一、正确验光配镜的重要性 屈光不正致弱视,其根本原因是外界物体经眼折射所成的像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模糊物象影响了视网膜的正常发育。验光配镜矫正屈光不正,防治弱视,正是利用了这一发病机理,将物体通过镜片的调节,清晰地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刺激了视网膜的发育。如果镜片度数不准确,则仍然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正确验光配镜非常重要。 二、弱视儿童的验光方法 1、 散瞳验光 14岁以下的儿童,其眼的调节能力非常强,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散瞳和麻痹睫状肌,就不能充分解除其调节,验光度数的偏差就很大,起不到治疗的效果。 1%阿托品眼肓是最理想和安全的强散瞳和睫状肌麻痹剂,早晚在结膜囊各涂一次,五天后检影验光,2~3周后复查配镜,最为准确。 2、 检影验光 由于儿童的特殊性,其在配合验光师验光配镜上较难理想。儿童很难配合验光师进行耐心的试片,同时其矫正视力也较差,所以在决定镜片度数时,很多是靠验光师的经验。虽然电脑验光仪和检影验光都是不依靠儿童的客观验光,但是通过验光师亲自检查的检影验光得出的结果为大多数验光师信任和采纳。所以,对弱视儿童应该请经验丰富的验光师进行检影验光。 3配镜原则 弱视儿童的远视配镜原则:学龄前儿童在+00DS以内的轻度远视,为正常现象,一般不必配镜,中高度远视的配镜,应当根据散瞳验光时总远视度数试镜,以最佳矫正视力时的最高度数,作为配镜度数;对伴有内斜视的远视弱视儿童的配镜原则是配足,甚至过矫,首先考虑能否矫正内斜视,其次才是考虑视力。对于调节功能过强的内斜视,可在散瞳验光的基础上,过矫+00D左右配镜;对有外斜视的远视弱视儿童,原则上应欠矫,以最佳矫正视力的最低远视度数配镜,对于+00DS以内的轻度远视,可不配镜,否则不利于外斜视的矫正。 弱视儿童的近视配镜原则:一般以能达到的最佳矫正视力的最低度数为配镜原则。对伴有内斜视的近视,配镜时应考虑眼位的矫正,可以适当欠矫。待弱视治愈后如眼位不能矫正,可以行斜视矫正术;对伴有外斜视的近视弱视儿童,应配足,甚至过矫,以加强调节各辐辏工作,利于外斜视的恢复。 散光的配镜原则:在散瞳验光中,无论是远视还是近视,发现有散光的,不论加上散光视力是否提高,都应该全部矫正散光。如果散光度数过大,儿童试镜时不能适应,可以分次给足散光度数。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一般认为,双眼能够耐受的物象大小差异在5%以内,其对应的双眼屈光度的差异为5D所以在给这类儿童配镜时,两眼屈光度相差在5D~5D以内,有利于建立立体视觉。但这类弱视儿童其屈光参差常在0D以上,如果过多地考虑这个而不予全矫,将不利于弱视的治疗。同时,在弱视的治疗时一般都会采用交替遮盖,单眼视物,所以配镜都应全矫。待弱视眼视力提高后再考虑双眼立体视觉问题。 4瞳距的测量 合格的眼镜,镜片的光学中心应与瞳距一致。如果光学中心与瞳距产生偏离,镜片就会产生三棱镜效应,造成眼睛疲劳、酸痛。 正常眼位的瞳距测量或瞳距仪以常规方法测量,即患儿平视时的一眼瞳孔外缘或角膜外缘到另一眼瞳孔内缘或角膜内缘的距离。配镜的瞳孔距离允许比测得的瞳孔距离小1MM左右。 测量斜视儿童的瞳距,可以令患儿注视眼前33CM的目标,然后挡住左眼,将量尺“0”对准右眼角膜内缘,然后打开左眼挡住右眼,测量出到左眼角膜外缘的距离,再加上1MM,即为远近皆适用的瞳距。在测量的过程中,患儿头部、注视的目标及量尺必须保持不动。 5、眼镜质量要求 弱视儿童配戴眼镜,目的在于治疗和恢复视功能。眼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对眼镜的要求具体如下: 镜片:镜片透明主和光洁度要好,质地均匀,无霍光、条纹、无气泡和颗粒。儿童选用树脂镜片较为安全,缺点是易磨损。 屈光度的允许误差范围:球镜不超过25D,柱镜不超过17D,轴位不超过5度。 镜片光学中心:眼镜的光学中心距离应符合瞳距距离,水平误差不大于2MM,无垂直误差。 镜片厚度:镜片磨制必须按标准的厚度要求操作。如果眼镜厚重,儿童就会不愿配戴。近视镜片中心厚度应为8~5MM,远视镜片边缘厚度应为6~8MM为宜。 眼镜架:儿童眼镜架要求结构牢固,大小合适,配戴美观。 6眼镜配戴要求 眼镜倾斜度:眼睛以平视或下方注视为主,眼镜倾斜度一般向下倾斜10度为宜。 顶点距离:镜片至角膜定点距离以12~13MM为宜。远视的镜片距离较远,度数越深;近视的镜距离越近,近视度越深。镜片距离的改变导致度数的改变,就会出现视力不如试镜时好、不适应等现象。 眼镜腿长度:眼镜腿的长度和弯曲度不适或太松时,眼镜容易脱落;太紧时,容易夹耳朵、头痛,儿童都不愿意戴。必须调整好眼镜腿的松紧度。 定期换镜 儿童的眼球正处于发育期,眼轴在不断增长。眼轴每增长1MM,远视就要少0D,或者近视增加0D 儿童出生时眼轴长5~0MM左右,呈高度近视状态,到6~8岁时才接近成人水平,达23~24MM所以,6~8岁前的儿童,屈光度变化相当快,因此弱视儿童需要定期重新验光,变换眼镜。 另外,瞳距也在变化之中。如果光学中心与瞳距不相适应,就会出现三棱镜效应,影响视觉,产生不适,起不到治疗弱视的效果。所以不仅要验光,而且要更新瞳孔距离,重新配镜。 重新验光配镜的时间,一般以半年或一年为宜,不应超过一年以上。更换眼镜对于提高视力,纠正眼位,增加弱视疗效,缩短疗程是有益的。总之,弱视儿童的验光配镜较为复杂,验光师们在工作中须认真负责,勤于学习,不断思考,善于总结,给儿童、家长和社会一份满意的答卷。
魏玲,生于1972年08月,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西北大学数学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留校工作至今。期间,于1999年获西北工业大学理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10月至2008年1月在香港中文大学进行合作研究。现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粗糙集与软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概率论、数理统计、形式概念分析、粗糙集理论的教学、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专项基金一项;发表科学研究论文40多篇。主持校双语教学项目一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篇。曾获1998年校第三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