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asa666
暑假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到汉诺威去参观2000年世界博览会(Expo2000)。在那里,几乎每个国家都设了一个展馆,展示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环境保护和科学技术成果。 一来到展区,我们首先参观的是澳大利亚馆。在那里,我第一次亲眼见到了五彩缤纷的热带鱼,它们可是从太平洋来的客人哟!我情不自禁地在大鱼缸前站了很久,直到爸爸催我,我才离开。 穿过一个正在放映澳大利亚风光影片的展厅,我来到了另一个展室。那里摆着几台电脑,我赶紧跑过去看,原来这些电脑可以给你照一张有趣的像。首先,你可以选择一幅图案,比如考拉、灰熊或土著少女。然后,让你对着电脑上方的一个孔看,这时考拉或灰熊的脸就换成了你的脸。接着,再按一个键,一张照片就照完了。最后,你在电脑上写上你的名字和E-mail地址,它就会将照片发送给你。第二天,我果真在爸爸的电脑上收到了这张照片,真有意思! 在展区的商店里,我买了一本“护照”。管理人员说:“你每到一个展馆就盖一个章,这是你在这次Expo2000的纪念。”我拿着“护照”赶紧观看了周围的一些展馆,比如日本馆、新加坡馆、泰国馆等,也没忘记进每个馆的第一件事是在“护照”上盖章。但是,我找了半天,没发现中国馆。到底在哪儿呢?我爸爸看了一下地图,原来我们是从西边进来的,中国馆还在东部展区呢!走路过去太远了,我们必须乘空中缆车才行。坐上空中缆车,从高处往下看去。啊,这里可真大呀!看上去就像一座城。这里是加拿大馆和保加利亚馆,那里又是德国馆和法国馆,简直是个“小联合国”,都把我给转糊涂了。 下了缆车,我们就直接去了中国馆。中国馆门口插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一面墙全被一幅长城的图片盖住,另一面墙上挂着各式各样的京剧脸谱。走进馆门,我还是首先把“护照”拿去盖章。盖章的阿姨说:“是中国小朋友吗?”我很自豪地说:“是。”然后,我走进了第一间展厅,这里展示的是中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大厅中放着不少电脑,许多德国小朋友正在“高速公路”上了解中国。再往里走,就出现了一座中国登月的模型,一位宇航员把红旗插在月球表面。在另一个大厅里,有一个很大的三峡大坝模型和上海浦东新区的照片,看起来十分壮观。大厅的一角还挂着爸爸给我讲过的李时珍的画像,摆着他写的《本草纲目》。爸爸说:“看懂了这套书,你就可以给人治病了。” 天快黑的时候,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小联合国”,坐车返回柏林。这时候,我拿出那本已盖了许多章的“护照”,开玩笑地对爸爸说:“这下我去的国家比你多了吧!” 
种植活动能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能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给幼儿带来收获的快乐。对于幼儿来说,自然环境能更直接地为自主探索提供支持,种植活动是真实自然的,生机勃勃,变化万千。幼儿园教育的意义幼儿园的常规培养教育是指对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规则、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培养教育过程,是贯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的。在常规培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如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对他人要懂得文明礼貌、知道爱护公物、学会等待与轮流以及关心、同情他人等,要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素养。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为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 近代最早设立植树节的是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1872年4月10日,莫顿在内布拉斯加州园林协会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设立重视节的建议。该州采纳了莫顿的建议,把4月10日定为该州的植树节,并于1932年发行世界上首枚植树节邮票,画面为两个儿童在植树。 3月12日,是中国的植树节。 中国的植树节,因时代的演变,先后作了三次改定。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辛亥革命后,民国4年(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由农商部总长周自齐呈准大总统,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 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 民国17年(1928年)北伐完成后,4月7日由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民国18年(1929年)2月9日农矿部又以部令公布《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16条。而国民政府行政院农矿部长易培基遵照孙中山先生遗训,积极提倡造林,于民国19年(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国民政府,自3月9日至15日一周间为“造林运动宣传周”,于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北方地区以3月初旬,寒气未消,还不适于栽树之故,特规定植树式仍于3月12日举行外,造林宣传运动周延至清明节行之。并由该部公布《各省各特别市各县造林运动宣传周办大纲》7条,以便全国照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林业总局局长罗玉川提请审议《森林法(试行草案)》和对“决定以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进行说明后,大会予以通过。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从此,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次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较大,各地适合植树的时间也不相同。因此,许多省市还规定了自己的植树日、植树周、植树月。 据联合国统计,现在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由于各国国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和时间也不相同,如日本称为“树木节”和“绿化周”;以色列称“树木的新年日”;缅甸称为“植树月”;南斯拉夫称为“植树周”;冰岛称为“学生植树日”;印度称为“全国植树节”;法国称为全国树木日“;加拿大称为”森林周“。 全年12个月,每月均有一国家欢度植树节:约旦的植树节是1月15日;西班牙的植树节是2月1日;伊拉克的植树节是3月6日;朝鲜的植树节是4月6日;澳大利亚的植树节是5月的第一个星期五;芬兰的植树节是6月24 日;印度的植树节是7月的第一周;巴基斯坦的植树节是8月9日;泰国的植树节是9月24日;古巴的植树节是10月10 日;英国的植树节是11月6日至12日;叙利亚的植树节是1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