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关于初中生教育的论文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73

leidu123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初中生教育的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科研爱小陈

已采纳
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关键词:习惯;学习习惯;习惯培养中图分类号:G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78-02西方哲学家西寒罗曾说过:习惯的力量是巨大。一个人一旦养成一种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良好的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影响人的一生。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由此可见培养习惯的重要性。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是人行为的自动化模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阶梯,那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培养那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要培养按计划学习的习惯。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生应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学习计划,并且应该有按计划进行学习的习惯。计划可以调整,但不可放弃。计划应该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明确了,这样的学习就会有的放矢。要培养自学的习惯。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主动查阅工具书和资料,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要培养学习专注,讲求效益的习惯。学习必须一丝不苟,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有些同学,边学习边听音乐,或看电视,还有的心不在焉,胡思乱想,算算时间倒是耗得很多,可是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果也不好。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一旦你坐到书桌前,就应该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每次学习之后,要评价自己做得如何,必要时要得到老师及家长的督促。坚持下去,就能形成专时专用的好习惯。做到该学时学,该玩时玩。要培养独立钻研、善于思考的习惯。中学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在这个期间要注意培养独立钻研、善于思考的能力。要防止那种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倾向。学习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一个问题可以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之水。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了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其次,应该学会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要培养认真预习的习惯。预习是学生学习的起始环节,课前预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学生在每次上新课前要自觉地进行预习。对要学的知识作一个初步的了解;把学习的难点、重点和不懂的地方记下来,这样在上课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带着问题听课,课前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要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的最基本途径,是通过传授与接受实现的,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力求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重的重要原因。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课堂学习时要求学生做到: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时积极思考并适当做些笔记;不懂多间,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回答问题,别人发言时要认真仔细地听,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上课时如果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要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知识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能否应用。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抄作业是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杜绝。作业可以使思维能力在解答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要培养及时复习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要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学贵有疑,学则须疑,问题是创造之源,是思维之本。常有疑问,才能思考;常有思考,才能探索创新。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但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的差异,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深浅不一,有可能只停留在字、词的表面,作为教师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深是浅,也要认真对待,这也是训练学生勤思、敢问、善问的关键。质疑是发现,发现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人只有会提出问题,并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要培养坚持阅读的习惯。坚持每天一小时的阅读,可多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伟人的感染力和教育力,远远超过老师和父母;多读散文和诗歌,积累优美的词语和段落,日积月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多读书不但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陶冶人的性情,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水准。要培养错题反思的习惯。指导学生平时将自己做错的题或不懂得地方,分类归纳,写在做题本上,做好错题积累与梳理,不懂的知识要主动找老师讲解或和同学讨论交流,直到真正明白为止,并定期对错题进行研究,就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知识点就会掌握的更扎实。学习中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错必改的习惯,细致观察的习惯,积极探究的习惯、积累感悟的习惯等等。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才会变得轻松,学习的效率才会不断提高。

关于初中生教育的论文

293 评论(12)

lixianqi

可以结合埃里克森的发展观写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所特有的特征
172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