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L6165
政府的职能——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具体地说,就是指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在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其它社会事务的管理和服务中所应履行的职责及其所应发挥的作用 
一、政府职能的依据和属性 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政府职能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 1.政府职能的依据 与公共利益和需求直接相关的公共产品是指公共享有的消费品,如国防、大型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是消费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是指一个消费者对一种公共产品的消费不影响其他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消费和使用;非排他性是指公众的任何一员都不能被排除在对该公共产品的消费之外,都可以享受这种产品。公共产品的特性导致了对其供给的稀缺,因而只能依靠政府出面组织生产和供应才有可能得以解决,这是政府职能的基本依据。 2.政府职能的属性 (l)公共性。政府职能涉及到国家大量日常公共事务的处理,根本目的是为所有社会群体和阶层提供普遍的、公平的、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2)法定性。政府职能的法定性是指政府的一切活动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宪法和法律规定了一国政府职能的边界,使公共行政有法可循。 (3)执行性。政府作为贯彻和执行国家意志的机关,其职能具有明显的执行性。(4)强制性。政府职能的强制性是指其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行政相对人不得阻碍政府职能的正常行使。 (5)动态性。政府职能始终是变化的,取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动态性、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力量对比以及政府与自然界的关系演变。 (6)扩张性。政府职能的扩张性是指随着现代社会中公共事务、公共问题日益增多且日益复杂,公众需求的日益个性化、多样化,政府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职能,并逐渐扩展至社会各层面。 3.政府职能的地位 政府职能在公共行政中的重要地位主要表现为: (1)政府职能满足了公共行政的根本要求。政府职能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内容。 (2)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 (3)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机构改革必须要根据政府职能的变化来进行,首先确定政府职能,然后再进行政府机构的调整和改革。 (4)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况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标准。 4.政府职能的作用 (1)政府职能规定了国家行政活动的基本方向。 (2)政府职能是建立行政组织和进行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的最基本依据。 (3)行政职能的变化必然带来行政机构、人员编制以及运作方式的调整或改造。
政府的职能始终离不开4个基本职能,政治、经济、文化、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十八大报告也是有按政治、经济、文化作为大点进行阐述的。十八大报告的特色之一,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可以归到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的。
政府职能是指一个国家的行政体系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发挥的作用。在总的原则上,县级政府的职能与省级政府、中央政府有一致性,而作为贴近基层、贴近群众、侧重执行的县级地方政府,它的职能与省级政府和中央政府又存在明显区别。不能简单地把县级政府职能等同于上级政府职能。在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条件下,县级政府职能如何定位,必须首先树立科学的政府理念,其具体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限政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是无限政府。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是有限政府,而不是无限政府。因为政府权力的运用遇到了市场边界,政府权力只能有限行使,既不能缺位,也不能错位或越位。二是发展政府。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中心所在。没有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一切都将变成空话。所以,县级政府首先必须坚持以发展为主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三是公共政府。现代政府是公共政府、服务政府。服务政府的理念,一方面是要求我们遵循党的宗旨,破除“父母官”的陈旧思想,树立“领导就是服务”、“为政就是服务”的民本理念;另一方面,市场经济需要公共服务,排斥万能服务和行政干预。地方财政应向公共财政转变,逐步体现公共服务的职能。四是法治政府。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依法治国是建设政治文明的根本要求。县级行政管理最终必须落实到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上。五是透明政府。无论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是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角度,县级政府都应该是透明政府。实行经济上放开、政治上公开,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有利于公开、公正、公平,也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