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15

星馨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论文分析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123xiaofeng

已采纳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当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放眼今天的世界,“全球化”(globalization)已成不可抗拒的趋势,其浪潮汹涌澎湃,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人群统统卷入其中。跨文化交际正在成为越来越普遍的日常现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对于加深我们对西方社会的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而文化之间的差异往往会给交际造成意想不到的困难与问题,误解、困惑、矛盾甚至冲突也因此而时时发生。一.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冲突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会出现的文化冲突有很多种,在这里主要列出比较常见的几种。 隐私方面的冲突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儿女,职业,甚至收入,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但在西方人眼里则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时间观方面的冲突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能理解。 客套语方面的冲突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饮食习俗方面的冲突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中国人常常互相敬烟敬酒。中国人宴客,即使美味佳肴摆满一桌,主人也总习惯讲几句“多多包涵”等客套话。主人有时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而西方人比较随意,吃饭的时候,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们通常会举杯祝福,但几乎不会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喝酒。 教育理念的冲突 中国人比较注重孩子的学习效果,尤其是文化知识的掌握,而西方人却看重孩子学习的过程,认为孩子只要尝试了,结果怎么样关系不大。中国人习惯对孩子从小到大的人生经历中的每件事都进行干预,使其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规划线路来发展。西方人非常重视孩子的自由发展、独立精神与人本化教育,中国的家长倾向于以大人的口吻和孩子说话,同样作为父母,西方人始终是用平等、尊重的心态和孩子像朋友一样交往。他们尽可能地让孩子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自然成长。 个人价值取项的冲突中国传统文化一向推崇无私奉献与团队精神,中国人普遍认为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而西方文化则非常崇尚个人主义,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识与独立意识很强,喜欢随心所欲、独立思考,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个人利益。例如:公司如果有一个紧急任务需要加班完成,中国人肯定是二话不说哪怕是通宵加班也要完成,而西方人会对此表示强烈抗议或拒绝,认为公司这样的安排很无理,侵占了他个人的休息时间。 行为规范方面的冲突中国人信奉“沉默是金”,认为沉默里含有丰富的信息,甚至“此时无声胜有声”,而英语国家的人对此颇感不舒服。在西方人看来,与人交流时,应该注视对方的眼神,保持眼神的交流意味着对彼此的尊重以及对谈话内容的专注。但是中国人好像并不太习惯说话时看着别人的眼睛,也不习惯于对方长时间地盯着自己看。 非语言交际方面(如:身势语言和空间语言)在西方一些国家中,朋友见面习惯用拥抱或亲吻来表示见到对方的激动之情,而中国人通常比较含蓄,仅仅用握手来表示。中国人看到年轻的父母带着可爱的孩子时,总是愿意抚摸孩子表示喜欢,而做父母的也为自己的孩子被人喜欢而骄傲。西方人,尤其是英美人对此比较反感,他们不愿意让他人抚摸自己的孩子。二、如何培养日常生活中跨文化交际能力1.提高跨文化意识在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要不断提高跨文化意识,尊重对方文化,承认其合理性,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对方文化,并学会相互间理解对方文化与母语间的文化差异,逐渐适应并接受这种差异,学会将母语文化融入对方文化中,将对方文化融入母语文化中。为达到这一交际目的,应该积极地参与到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建立相互间的信任感、采取改变自我的态度,努力学习对方文化,努力适应对方文化,避免自我文化的优越感。在接受对方文化的同时,要努力排除母语语言文化的干扰,学会理解和接受对方文化的交际原则、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学会将词语置于目的语文化环境和实际交际环境中理解其文化涵义和交际价值,注意进行目的语和母语词语的语言概念意义的对比。不仅要正确了解所学词语的语言意义,还要正确理解其文化涵义,学会在实际交际中正确、得体地运用所学的词语。 因此,中西方各国间在交流中由于各自的文化特色形成相互间的碰撞而引起某些误区,又通过相互承认、理解对方文化并相互吸收对方文化,在保留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吸收外来文化,使各国间逐渐形成多元文化,以达到相互间的融合。 2、掌握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在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掌握更多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如:国家概况、日常生活、个人交往、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注意母语与所学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的不同点,通过对比的形式加深对所学语言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找出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避免无意识地用母语的思维方式或观念套用目的语。注意区别母语与目的语在日常生活、词汇表达、身势语言、空间语言、时间语言以及观念、信仰、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等诸方面的差异。培养对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避免出现交际误区,便可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成为跨文化交际的成功者。

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论文分析

217 评论(11)

greefice

摘要: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人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会产生中西文化的碰撞。文化全球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文化全球化也给我国民族文化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发达国家强势文化的渗透、中西价值观的碰撞、网络传播和英语全球化的影响。我们要抓住机遇,迎对挑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我国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关键词:文化全球化;中西文化碰撞;机遇;挑战;民族文化复兴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156(2006)01-0012-03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的内涵已经从经济领域扩展到了文化领域,文化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增强。西方文化依仗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的经济强势和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到发展中国家,许多源于西方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生活方式等传入到发展中国家。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对外交流日趋频繁。有着中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由于交际者双方在语言习惯、文化取向、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就产生了中西文化的碰撞。文化全球化语境下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和碰撞给我国民族文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们要正确对待中西文化碰撞,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积极融入全球化的潮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我国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一、文化全球化带来了中西文化的碰撞语言层面的碰撞语言是交际的媒介,文化的载体。汉英语言中有许多文化内涵丰富的词汇,表面上似乎意义相近,但其实际联想意义却相差很远。这种语言的文化内涵差异会引起交际双方的误解和冲突。红色在汉语中象征着喜庆与成功,如/开门红0、/红双喜0;红色在汉语中还用来指革命和共产主义,如/一颗红心0,英语中也用red(红色)指共产主义者,但有贬义。红色(red)在英语中可以表达生气、愤怒的感情,如/seered0指发怒、冒火;/redflag0(红旗)在英国是表示危险的信号,这种说法反映了西方民族的心理,从红色联想到暴力、危险。黄色在中国古代是尊贵的颜色,是帝王衣服的颜色,即/黄袍0。收稿日期:2005-10-21作者简介:吴丽芳(1972-),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在汉语中,黄色可以来指低级庸俗、淫秽色情,如/黄色书籍0、/黄色电影0、/扫黄0等。但这些词语中的/黄0并不等同于英语中的yellow(黄色),英语中的颜色词blue(蓝色)却可用来指上述几个汉语词语中的/黄色0,如/bluefilms0(黄色电影),/bluejokes0(下流的笑话)。在中国,一些迷信的人怕看到猫头鹰或听到它的叫声,认为碰上它要倒霉,/夜猫子进宅0表示厄运将至。而在西方文化中,猫头鹰是智慧的象征,英语中有/aswiseasanowl0(像猫头鹰一样聪明)的谚语。在中国古代,龙代表帝王,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权力和吉祥,如/望子成龙0/龙腾虎跃0/龙马精神0等。在西方文化中,龙(dragon)是邪恶的象征,在早期英语文学作品中有英雄与恶龙搏斗的故事,恶龙喷水吐火,给人类带来灾难。可见,汉英语言中有许多表面意义相似的词语却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不同特征。中西价值观念的碰撞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是一个文化群体的成员共同遵守的规范的价值体系。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会产生价值观念的碰撞。中国文化具有群体取向的价值观,提倡凡事以集体、社会和国家利益为重,必要时要忽略或牺牲个人利益。与人交往时要做到/卑己尊人0;做事时要求稳,行为举止要符合自身身份,严格遵循社会界定的规矩;在生活中要做到/克己守道0、循规蹈矩、安于现状,不应锋芒毕露。与中国文化相反,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价值观,西方人追求自由,崇尚平等,重视个人权利,放任个性自由发展,讲求实现个人自我价值、自由进取。做事时好动求变,标新立异。1/32006年3月吴丽芳 论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西文化的碰撞第1期在中国文化中,人们非常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讲究/面子0。与人交往时注重人情面子。人们有时为了面子可以委曲求全,口是心非,即使做错了事也不敢承认。有时为了面子会/打肿脸充胖子0。与人交往讲求以和为贵,即使与人意见不一致,为了保全双方的面子,也会避免正面冲突,倾向于用含蓄、委婉的方式来解决矛盾。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认为个人利益、个人实惠比面子更重要,个人价值应通过内在途径获得,无需借助别人的评价来验证,所以人们不特别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当情面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不会为了顾及别人的情面而忍气吞声,往往会选择保全自己的利益。他们做错事时敢于当面认错,不认为认错是没面子的事。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往日益频繁,中西文化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在实际跨文化交际
256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