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anglan
不一定。主要看指导老师在论文中的贡献。如果导师在论文指导中有一定贡献,可以署名导师,如果导师贡献不大,可以在论文第一页下方对导师致谢。如:本文承蒙xxx导师指导,谨此致谢,即可。SCI论文作者的排名,理应按照实际贡献大小排序。一般来说,文章的主要撰写人应该是学生,所以目前比较常见的是,最终学生会是第一作者,老师为通讯作者,这应该是惯例,但是也不排除像第一个新闻里的那样,导师非要署名第一作者。因为学生做老师的课题,论文的思路很多是老师提出的,实验经费和条件是老师提供的,而且最终定稿过程中,老师也是负责改写的,尤其是结果讨论和结论等文章的精华部分,或者细节上的查漏补缺,都包含老师的心血。而且,对于科研而言,思想,思路和讨论等在文章的贡献中更重要。所以,导师做通讯作者一般是情理之中的,这个一般没有争议。建议新人们,主动将导师署名为通讯作者,一般导师是不会过于为难的。 
研究生导师应是本学科学术造诣较深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学,科研人员,其学术水平在某些方面接近或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目前中国的研究生导师由于工作科研等的需要,加上研究生扩招,导师往往比较紧张,这就出现了研究生挂名导师的现象,就是相当于企业的挂靠,导师并不怎么实际指导,有名无实。 研究生挂名导师可谓弊大于利: 1、好处是,可以借助导师的名号,出科研成果,做课题,发表论文,导师的人脉、威望都有利于个人的迅速被专业人士认可,要说有好处,也是对个人的好处。 2、弊端是,挂名而已。就是导师徒有其名,师生关系只是个形式,这就意味着,个人从导师那里很难学到什么真正的东西,多半靠自己摸索,导师也有坐享其成的意思,容易造成学术腐败,损害的是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大环境。
这是正常的。我们在学校都是这样,在做毕业论文实验的时候,虽然名义上是跟着A老师做,但其实都是B老师在全程带,因为很多时候,老师们大都是有合作的。不知道贵专业什么行情,本人工科专业,19年毕业,今年是我导师带的最后一届学生毕业,其中有两个人就是你说情况,挂在我导师名下,但实际有别的老师指导。在我看来,我导师年纪大了力不从心,被外包的两个师弟发展的更好,当然这也与个人有关。被外包的师弟,平时干活就跟着他们的实际指导老师,我导师只是偶尔问一下工作进度,了解了解情况。另外,我的外包师弟的实际指导老师因为都是需要职称上升的年轻老师,所以这俩师弟研究生生活过的很充实,学到很多东西。再说你的情况,建议你实际了解一下你的这两位导师的人品情况如何,了解一下你的实际指导老师的研究领域前景怎么样,如果有师兄师姐跟你一个情况的,你可以了解一下他们的三年发展情况。个人猜测,你的实际指导老师可能是因为工作量比较大,干活学生少,所以继续要人,但名额有限,所以把你挂在了别的导师名下,这都是他们导师之间商量好了的。如果你同意了这个情况,那么你的研究生生涯可能就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吃饭、活动、课题组内的应酬、交际都是双倍的。会很麻烦(因为本人比较内向,不喜欢应酬),然后在开题、答辩这些需要报材料的写导师意见、汇报、签字的事情上,你需要两边跑,也是麻烦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