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景文
畅游韩国——韩国简介韩国,大韩民国(朝:대한민국/大韩民国),简称韩国、南韩(한국),是位于东北亚朝鲜半岛南端的国家,首都位于首尔。韩国三面环海,西南濒临黄海,东南是朝鲜海峡,东边是朝鲜东海(日本海)。北面隔着三八线非军事区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邻。朝鲜战争后,韩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目前是世界经济第十大政治体系,是经合组织(OECD)和20国集团(G20)成员国,也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东亚峰会的创建国之一。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国中央情报局都将韩国列为发达国家。1948年5月10日,韩国单独举行分裂朝鲜的选举。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南部。朝鲜半岛地处亚洲大陆的东北部,自北向南延伸,全长1,100公里。韩国的总面积为99,000平方公里。韩国的领海与太平洋最西部的海域交汇。朝鲜半岛北部与中国和俄罗斯接壤,东部濒临东海,与邻国日本隔海相望。除与大陆相连的半岛之外,韩国还拥有3,200个大小岛屿。韩国首都:汉城现称首尔(Seoul,即“汉城”),人口1050万(2007年)。2003年12月,韩国国会通过《新行政首都特别法》,决定将行政首都从首尔(即“汉城”)迁往中部地区。2004年8月,韩国政府最终确定并正式公布了新行政首都的地址,位于韩中部地区的燕歧—公州将成为新的行政首都。韩国政府定于2007年7月在燕歧-公州动工建设新行政首都,在2020年和2030年分别形成拥有30万和50万人口的城市。自2012年至2014年,韩国主要国家行政机关将迁往新行政首都。 2004年10月,韩国宪法法院裁决,韩国国会2003年12月通过的《新行政首都特别法》违反宪法。韩国政府制订的将行政首都从首尔(即“汉城”)迁往中部地区的计划将因此被迫停止执行。2005年1月,原汉城市(即现在的“首尔市”)市长李明博在汉城市政府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把“汉城”的中文翻译名称改为“首尔”。首尔历史悠久,古时因位于汉江之北,得名“汉阳”。14世纪末朝鲜王朝定都汉阳后,改名为“汉城”。近代韩国受日本殖民统治期间,汉城改称“京城”。1945年朝鲜半岛光复后,更名为韩语固有词,罗马字母标记为“SEOUL”,seoul是韩语中首都名称的译音。 大韩民国国旗(朝鲜语:태극기,汉字:太极旗),又名太极旗,白色底,中间是红色和蓝色的阴阳符号,加上八卦中的四卦。比例:2:3。今日的旗是1882年设计的,1883年1月27日成为正式国旗。 据韩国官方解释,太极图中的红色代表阳,蓝色代表阴,阴阳合一代表宇宙的平衡与和谐。火与水,昼与夜,黑暗与光明,建设与破坏,男与女,主动与被动,热与冷,正与负等,作为宇宙中两种伟大的力量,通过相互对立而达到和谐与平衡。以太极为中心,四角的卦分别象征阴阳互相调和,乾卦代表天空,坤卦代表大地,坎卦是月亮和水,离卦为太阳和火,各个卦还象征着正义、富饶、生命力和智慧。据韩国的解释,国旗底色为白色,象征韩国人民的纯洁和对和平的热爱。而整个国旗则代表韩国人民永远与宇宙协调发展的理想。中国的《周易》和道教在韩国颇有影响。 自1883年(朝鲜王朝后期)开始,韩国就开始使用太极旗。大韩民国建国后继续延用。1949年,韩国文 韩国国旗制图标准教部正式确定韩国国旗现在的样式:旗中央是太极图案,四周配以八卦图形。据韩国官方解释,太极图中的红色代表阳,蓝色代表阴,阴阳合一代表宇宙的平衡与和谐。火与水,昼与夜,黑暗与光明,建设与破坏,男与女,主动与被动,热与冷,正与负等,作为宇宙中两种伟大 的力量,通过相互对立而达到和谐与平衡。 以太极为中心,四角的卦分别象征阴阳互相调和,乾卦代表天空,坤卦代表大地,坎卦是月亮和水,离卦为太阳和火,各个卦还象征着正义、富饶、生命力和智慧。据韩国的解释,国旗底色为白色,象征韩国人民的纯洁和对和平的热爱。而整个国旗则代表韩国人民永远与宇宙协调发展的理想。 韩国国旗的太极和八卦思想来自中国的《周易》。和谐、对称、平衡、循环、稳定等原理代表着中华民族对宇宙,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朝鲜半岛长期受中华文化影响,韩国国旗正是这种影响的反映。 朝鲜半岛上的居民基本上属单一民族,韩国称之为韩族。韩国有3万余名华侨,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少数民族。全国为单一民族,通用韩国语。宗教称为“多宗教之邦”,其中佛教87%;基督教78%;天主教89%;圆佛教24%。还有大宗教、天理教、伊斯兰教、国际道德协会、太极教、性德教等。 韩国总人口3万(2007年),主要为高丽人,占全国民族总人口的99%,是一个民族比较单一的国家。通用韩语,民族服饰为“韩服〔Hanbok〕”。韩国人的行为准则强调忠诚、自律和爱国。传统的伦理价值观与效率、竞争、民主等现代理念交融,成为韩国实现经济起步和迈向未来的重要精神资源。在韩国人心中,本国产品质量是世界一流的而且最适合本国人使用。因此,韩国人日常使用的物品从手机、电视机到汽车等大都是本国的产品。正是民众的这种爱国精神,不断支持着韩国民族企业从一个高峰迈向另一个高峰。 
中韩饮食文化比较 比如:韩国饭馆内部的结构分为两种:使用椅子和脱鞋上炕。在炕上吃饭时,男人盘腿而坐,女人右膝支立——这种坐法只限于穿韩服时使用。现在的韩国女性平时不穿韩服,所以只要把双腿收拢在一起坐下就可以了。坐好点好菜后,不一会儿,饭馆的大妈就会端着托盘向你走来,她从托盘中先取出餐具,然后是饭菜。 韩国人平时使用的一律是不锈钢制的平尖头儿的筷子。中国人、日本人都有端起饭碗吃饭的习惯,但是韩国人视这种行为不规矩。而且也不能用嘴接触饭碗。圆底儿带盖儿的碗“坐”在桌子上,没有供你手握的把。再加上米饭传导给碗的热量,不碰它是合情合理的。至于碗盖,可以取下来随意放在桌上。 既然不端碗,左手就一定要听话,老实地藏在桌子下面,不可在桌子上“露一手儿”。右手一定要先拿起勺子,从水泡菜中盛上一口汤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饭,然后再喝一口汤、再吃一口饭后,便可以随意地吃任何东西了。这是韩国人吃饭的顺序。勺子在韩国人的饮食生活中比筷子更重要,它负责盛汤、捞汤里的菜、装饭,不用时要架在饭碗或其它食器上。而筷子呢?它只负责夹菜。不管你汤碗中的豆芽儿菜怎麽用勺子也捞不上来,你也不能用筷子。这首先是食礼的问题,其次是汤水有可能顺着筷子流到桌子上。筷子在不夹菜时,传统的韩国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两根筷子要拢齐,三分之二在桌上,三分之一在桌外,这是为了便于拿起来再用。 韩国是一个非常注重传统礼节的国家,就是在餐桌上也有一套严格的“规矩”。比如斟酒,韩国老板权先生介绍说:“如果双方第一次见面,则一手需托住另一只手的肘部为对方斟酒;双方熟悉之后,则可单手为对方斟酒,但如果对方是长辈,则必需用一只手托住酒瓶低端斟酒。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注意事项”,如: ●与长辈一起用餐时,长辈动筷后晚辈才能动筷。 ●勿把汤匙和筷子同时抓在手里;不要把匙和筷子搭放在碗上;不要端着碗吃饭喝汤(这点与我国传统正好相反)。 ●先喝汤再吃别的食物;用餐时不要出声也不要让匙和筷碰到碗而发出声音。 ●共享的食物要夹到各自的碟子上以后吃,醋酱和辣酱也最好拨到碟子上蘸着吃。 ●用餐时咽到骨头或鱼刺时要避开旁人悄悄地包在纸上再扔掉,不要直接扔在桌子上或地上。 ●用餐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与别人统一步调。与长辈一起用餐时,等长辈放下汤匙和筷子以后再放下。 ●用餐后,汤匙和筷子放在最初位置上,使用过的餐巾迭起来放在桌子上。
我看中韩饮食文化比较好做吧。楼上仁兄真认真呀,哈哈哈
文化方面可以从“衣食住行”等入手。这些细致的方面不要以为很狭窄,其实很有写头。如果你觉得这些面很小,那可以从礼仪、历史方面入手。比如,丧礼、婚礼等。 以下给你举几个例子啊:浅谈韩国丧礼礼仪对比中韩宫殿(但是这种就太宽泛了!)对比中韩传统服饰对比中韩历史最后一位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