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23

tjdx2015wt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粮食产量分析论文范文大全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keiko酱

已采纳
“节约”,是近年来很流行的一个词,几乎随处可见: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等等。节约,是一种美德。例如,节约粮食。  因为我的爷爷奶奶是农民,我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所以,我要提倡“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其实,在我刚看到“节约粮食,从我做起”这8个字的时候,我的脑海中曾经闪过一丝疑惑,节约二字说的容易,可是做起来会不会很难呢?节约粮食对农民伯伯来说是否有好处呢?不过,很快我就想明白了,节约其实做起来并不难,相反可以说还很简单,只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来就可以了,比如说在出去玩的时候赶紧吃完碗里剩下的那几粒米,几根面,几口馒头就可以了,这样,即便是对农民伯伯没有任何的好处,对我们来说渐渐的也会养成一种好的习惯,而且还不会让农民伯伯那一滴滴的汗白流,那一口口气白喘,那一声声的“好累”白说,那一份份的力气白使,那一次次望着庄稼成熟的笑容白笑。  粮食,是农民伯伯的汗水浇灌而成,是农民伯伯一次次辛勤施肥而成,是农民伯伯,总之,这一切的一切都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粮食的来之不易,希望大家从自己做起,从而影响身边的人,让大家都懂得节约粮食。  锄禾日中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这是在很早的时候,古人写一首诗叫《悯农》,如果先不看内容,光看诗名,悯农就是怜悯农民的意思,这里的怜悯并不是可怜的意思,而是要理解农民的辛苦,他们每年辛勤播种,灌溉,施肥,除草,杀虫,可是即使这么的辛苦,有时候遇上天灾,收的粮食也就只能够一年的生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农民虽然是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人,但是他们却是最伟大的人。  所有的种种就是希望我们不要浪费一点一滴的粮食,因为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粮食产量分析论文范文大全

165 评论(13)

bxqbxq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我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的古诗。爸爸告诉我这首诗的含义是:粮食来之不易,让大家都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果实,节约每一粒粮食。我记得小时候,遇见不好吃的饭菜,就会把它们挑出来,偷偷地扔进垃圾桶里。有一次,爸爸发现后十分严厉地批评我:“你为什么要把食物扔掉?你这是浪费粮食的行为,你知道吗?”我委屈的看着爸爸说:“不好吃,我不想吃。”爸爸把我拉到身边认真地对我说:“爸爸从小就对你说,要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果实,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你忘记了吗?”爸爸继续说:“你知道吗,有很多山区里的小朋友至今还吃不饱肚子,每天都只能饿着肚子上学,你想不想让这些小朋友能和你一样每天吃饱肚子好好去学习呢?”我用力的点点头,大声回答:“想,我想让他们和我一样吃饱肚子再去读书,那样才能好好学习!”爸爸高兴地用手敲敲我的脑袋,然后对我说:“好,我们一起做节约粮食的好宝宝。”从那以后,我和爸爸真的开始从小事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渐渐地,我养成了节约粮食的好习惯。时间过得真快,眼间,我上小学了。我们的午饭是在学校吃的,每次吃饭的时候我都会像在家里一样,把碗里的饭菜吃得干干净净,不会浪费一粒粮食。有一次几个同学嘲笑我说:“哈哈,你吃的饭碗可以不用刷就给别人接着盛饭吃了!”我看着他们认真的问道:“难道你们的饭碗不是吃的很干净的吗?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你们为什么要浪费呢?”他们被我问得一时说不出话来,有一个调皮的同学笑着说:“浪费一点粮食应该没关系吧!”我对他们说:“假设我们每天浪费一点点,一年后或许就浪费了几斤的粮食呀!如果把这些浪费的粮食积攒起来,送给山区里的孩子们,让他们和我们一样吃饱肚子去上学,那该多好呀!”几个同学都不再说话了。 “让我们一起节约粮食吧!”我认真地对他们说道,“从现在开始,我们每天节约一点点,一年我们大家就能节约好多粮食呢!”“好,我们一起节约粮食,将来把节省下来的粮食都送给哪些饿肚子的小朋友们吧。”同学们一起大声说道。今年10月16日是第31届世界粮食日。让我们大家一起节约粮食,爱护粮食吧!不要把节粮爱粮变成一句空话放在嘴边,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做一个节粮爱粮的好榜样
351 评论(14)

追风打月

珍惜粮食的意义议论文历史一粒粮食,从春播到夏长,再到秋收,都浸透了农民叔叔的汗水。为了尊重农民叔叔的劳动成果,我们必须珍惜食物。节约食物的重要性"节俭是道德的统一“奢侈是最大的罪恶”,严格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国粮食供应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近年来,粮食收成逐年增加,但中国人口众多、基础薄弱的现状并未发生变化。节约粮食对党和人民具有战略意义。”放眼前贤的国家和家庭,勤俭成才,破除奢靡,“反对铺张浪费,厉行节约,事关我们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要持之以恒地守住节约粮食的重点。继承传统美德。“一粥一餐不好想”,节约粮食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延续了5000年。党员干部要有“中华民族的创先争优”意识和行为榜样。党员干部要认真审视自己从“我要节俭”到“我要节俭”的转变,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反对铺张浪费,严格节约粮食”的氛围中,发挥好推动者和执行者的作用。牢牢把握民生。中国需要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0%的人口。虽然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历史上的“十六连丰收”,但人口多、土地贫瘠的现状并没有完全改变。此外,粮食消费增速快于粮食生产增速,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必须始终绷紧。粮食生产和消费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党员干部要树立粮食安全危机意识。只有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他们的工作才能更有保障。
247 评论(11)

lvwh66

从古代开始,就有许多人因饥饿而在死亡的边缘上挣扎。如今现在,因为科技的不断进步,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农业的产量也比以前翻了好几倍,人们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而现在,《节约粮食》这个话题又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早就耳闻种粮食很不容易,在一个暑假里,有个偶然的机会,我回到了老家,亲眼目睹的那种菜的艰辛:在骄阳下,农民伯伯拿着锄头辛勤地劳动着,那豆大的汗珠滑过粗糙的脸庞滴落了下来,也顾不上擦一下。太阳越来越大,树叶快被晒蔫了;大地要被烤熟了;天上的小鸟也要中暑了,一个劲地往树阴下钻;知了热的急噪起来了,不停地叫着……可是,农民伯伯依然在辛勤地劳作,松土,施肥,拔草,一刻也不敢松懈。我按耐不住内心的骚动跃跃一试,说服了奶奶,我拿起锄头开始除草,但它好像着魔,怎么也不听我的使唤,好不容易才稳住他。我用尽全身的力气强撑着,想多除几下,怎么这么费力呀,没过多久我就已经气喘呼呼了。汗水大颗大颗的顺着我光洁的脸颊流下来,我实在招架不住了,赶紧跑到树荫下凉快去了,生怕自己也会被烤焦!我不禁感叹:“真的是"粒粒皆辛苦"啊!”  在我们中国这个地大物博的国家里,铺张浪费随处可见。也许你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也许你仍然以为我们祖国地大物博……由于人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节约”一词在人们的心里已日渐忽视和淡忘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种种的浪费现象如果继续下去的话,其后果是会不堪设想!  "节约粮食,从我做起。"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可有多少人做得到呢?现在都在提倡光盘,有那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光盘使者,难道中国人民还没明白吗,浪费可耻!吃多少拿多少这个道理还用我来强调吗?要让节约成为自觉,成为习惯。难道你们忘了:在长征途中,有许多革命先烈因饥寒交迫而死。所以,我们要节约粮食,要不然我们怎么对得起那些革命先烈呢!  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只要心里存有节约的意识,处处我们都可以当节约小天使!记住:节约粮食从我做起!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温暖!
228 评论(13)

purplebamboo

在数据调研过程中,发现中国农村存在耕地撂荒现象。进一步的访谈发现,其中一个原因是劳动力外流,青壮年劳动力不愿意再依附在土地上获取微薄的收入,而是选择进城或进厂务工。613899部队(儿童、妇女和老人)驻守的中国农村和农业,由于劳动力投入递减,是否会影响粮食产量呢?我决定研究这个问题,即:劳动力外流是否会影响中国的粮食安全。这个研究将是一个持续研究,将分阶段步步深入。第一个阶段,我的思路是研究中国粮食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和我的研究生张帅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学术研究,写成论文《技术进步、要素投入与粮食产量:中国案例与解释(1978-2010)》。 本研究基于C-D生产函数,应用我国1978-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技术进步、要素投入对粮食生产的作用和影响。研究发现:不考虑制度变迁和政策因素,影响我国粮食产量的核心因素是土地投入和技术进步,农业资本投入和农业劳动力的影响并不显著。要保证我国粮食产量和粮食安全,就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强化农业技术进步和应用。可以继续鼓励农业劳动力外流,但农业资本投入必须显著提高。具体来说: (一)1978-2010年间,粮食播种面积是影响我国粮食产量的最重要变量,是导致粮食产量变化的重要原因,这和周小萍、卢艳霞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粮食播种面积是由种植粮食的耕地面积和复种指数的乘积表示的。在农业科技取得重大突破前,以及温度、光照等气候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耕地的复种指数在较长时期内是稳定和有上限的。耕地面积年变化率和粮食播种面积年变化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739,也说明了耕地面积是影响粮食播种面积的最主要变量和约束因素。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保护耕地面积不减少是首要的基本措施。因此,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具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1978-2010年间,以化肥为代表的农业技术进步是影响我国粮食产量的显著变量,对粮食增产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这和杨剑波等学者的研究一致。秦立建等指出,土地细碎化减少了农户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投入,从而抑制了本应生产出来的粮食产量。因此应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明确土地产权,建立土地流转市场,鼓励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实现耕地的规模化经营,为农业技术的充分发挥提供条件。国家应进一步加强科技兴农的力度,加强基础性农业研究,加大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财政补贴力度,尤其要加强对基层农业科研机构、农业技术人员以及农业专业大学生的扶持和支持力度,让农业科技真正走进田间地头,逐步改变传统的粮食种植和生产方式。 (三)就两个模型的回归结果来看,解释变量“第一产业劳动力”不显著,这表明农业劳动投入对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并不大。这和温铁军、宋学明等学者的研究成果一致。这表明,1978-2010年期间,我国农业生产依旧存在着“过密化”和“内卷化”现象。从而农民外出或在本地从事非农业活动对家庭农业生产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因此农村劳动力外流并没有导致我国粮食产出显著降低。正如程名望等指出,中国农业就业比重依旧偏高,农业就业比重曲线还处在一种下降状态,尚没有达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陷阱”的稳定值。在保证粮食生产稳定的前提下,我国的农业劳动力还存在着进一步转移的空间,各级政府应为农业劳动力进一步转移创造条件,消除阻碍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如户籍制度),使我国的粮食生产由“劳动投入型”转化为“技术投入型”。 (四)就两个模型的回归结果来看,代表农业资本投入的3个解释变量“农村有效灌溉面积”、“农业大型机械的总马力”、“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投入”均不显著。这表明,1978-2010年间,农业资本投入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并不大,不是我国粮食稳定增产的核心影响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重城市、轻农村”的政策倾向依旧明显,使得农业投资严重不足。例如: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太低(1978-2010年间,多数年份该比例在9%以下);大量的农业灌溉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或废弃,使得农业有效灌溉难以为继等。[21]同时,1978-2010年间,虽然我国农业大型机械的总马力有所增加,但土地细碎化降低了农户农业大型机械投入的可能性与积极性。因此,这三个解释变量的不显著,表示我国农业投资的不足和缺位,使得农业投资没有成为1978-2010年间我国粮食稳定增产的核心影响因素。 总的来看,基于生产函数视角,不考虑制度变迁和政策因素,1978-2010年间影响我国粮食产量的核心因素是技术进步和土地投入,农业资本投入和农业劳动力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要保证我国粮食产量和粮食安全,首先就是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其次是强化农业技术进步和应用。另一方面,可以继续鼓励农业劳动力外流,但农业资本投入必须显著提高。
257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