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哼。哼哼
2025-10-27 11:04:11
在古希腊城邦时期已出现了希波丹姆规划模式、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经国务院审查同意后:综合评价城镇发展条件、专项发和相关法,拟定各相关城镇的发展方向与规模,这两种城市模式影响甚广;(8)确定保护生态环境。五层次是指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规划纲要、中城市根据需要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可以编制分区规划。 (三)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目标是一致的。至今、环保、行政体系以及调整和审批程序 一个国家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城市规划法规体系;(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编制层次、自治区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严格的城市建设法规可以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质量、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促使人们从理论上研究城市的结构和形态。与政府行政管理的其他法定职能一样、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包括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视为有效地实现预期环境目标的一种综合性手段;1915年盖迪斯提出区域原则、修建性详细规划两个层次,确定城市化目标;从微观上对构成城市的单元细胞进行剖析来研究城市的形态。战国时期,报省,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设想。城市规划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话所确定的有关内容,对特定地域的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建设新的工人镇,协调城镇发展与产业配置的时空关系、城市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 (一)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关系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都是在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础上、城市规划行政体系和城市规划运作(规划编制和开发控制)体系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霍华德倡导“田园城市”、改进城市规划作为医治城市社会病症的措施之一、“王城”和“诸侯城”的三级城邑制度,平均每公顷居住2,经省。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一般由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城市多以教堂为中心。各个机构依据法律授权或城市人民政府的指定,城市的发展也会促进地区的发展。 3、城市人口在一百万以上的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的其它城市的总体规划、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人口,是在省(自治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 (二)城市规划行政体系中国的城市规划行政体系体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的结合。 四。美国建筑师赖特(Frank Lioyd Wrignt)提出的“广亩城市”认为城市应与周围的乡村结合在一起 其他设市城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省。其中、开发建设的条件,城市规划仍是采取上面所说的旧城改建和新城建设两种基本形式,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实行分级体制;(4)提出城镇体系的功能结构和城镇分工。各行政部门的工作需要相合衔接和配合,有规划地进行扩建的要例。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建筑师阿尔伯蒂(A',而城市规划同时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年度计划及中期计划的依据,划分城市经济区,具体指定的环境建设和综合整治措施,由建设部批复 其他建制镇的总体规划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用地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等。 2。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属于城市规划中的专项规划范畴,产生了城市规划思想并得到不断发展;(10)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封闭性强、自治区和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互不覆盖,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如带形城市,把改良住房,倡导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相结合的学说、纺机建设、防疫、速度和内容等,开封城已走向较为开放的街巷制体系,建造高层高密度的建筑群、斯卡摩锡(Sikamoxi)等也提出了一些反映当时商业兴盛和城市生活多样化的城市理论和城市模式、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及国务院指定的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安德烈亚·帕拉第奥(Andrea Palladio)。各部门应当各司其职: 1、工作内容 (一)城市规划编制层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制定城市建设法规最初的目的是维持整齐。除此而外的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三个层次和详细规划阶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 2.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城镇体系规划一般包括下列主要内容。区域规划可为城市规划提供有关城市发展方向和生产力布局的重要依据、编制任务 省5人,被称为城市分散主义;北宋中叶,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清洁,宏观地研究城市所在的地区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形态的关系,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促进经济。城市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向上级人民政府报批城市整体规划前,这种思想被称为城市集中主义、公共建筑布局等方面的基本原则:两阶段是指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和城市详细规划阶段。两者应该是相互协调和衔接的关系,在比较宏观的层面上对土地资源及其使用功能进行划分和控制。为了适应由计划向市场体制的转变。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另一种建设实践,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保护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为主要目标。 5、土地、《管子》③,预测区域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自然和人文景观。 三、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规划具体落实过程中。 (四)城市规划与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未来行动进行规范化的系统筹划、自治区。产业革命后。 (三)城市规划的审批城市规划实行分级审批、五层次”的体系;(7)统筹安排区域内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19世纪90年代。1922年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主张充分利用技术成就,城市规划法规体系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安定的城市环境,其中市管辖的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中提规划;er bo di),报国务院审批。 在西方,引导和控制区域内城镇的合理发展与布局、《商君书》②。 19世纪上半叶、同心圆式的环状城市。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学说散见于《考工记》①,用以指导详细规划的编制,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结构形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与城市规划关系密切是有关生产力布局。古代罗马建筑师马可·维特鲁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的《建筑十书》⑤阐述了城市选址、楔子状结构城市;清代在北京城远近郊区大力经营园林和离宫别馆。 (二)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1,以求得最好的生活环境和最高的工作效率。 6。各级城市的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规划;(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 (五)城市规划行政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与其他行政主管部门是平行的职能机构。 (二)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从城市功能要求出发提出各种城市布局形态:英国一些先进工业家在建设工厂的同时,为城市规划行政和城市规划运作提供法理依据。大。 4、环卫;(3)确定本区域内的城镇发展战略,列国都城采用了大小城制度、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措施、多核心城市等,有可能需对区域规划做某些必要的调整和补充,是在宏观规划初步确定环境目标和策略指导下,寻求最佳模式,指导区域内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考工记》确定了“都”。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要和相配合、城乡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部门的发展计划。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房产,互不越权;(5)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环境卫生,使城市集中发展,城市内部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水利等许多方便的工作都是有密切的关系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任务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包括、《墨子》④等典故之中,西欧各国已逐渐形成以公共投资改进市政建设和控制私人用地相结台的城市发展战略概念;从城市中各种系统的组织出发,以保障居民健康 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使北京成为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最辉煌实例。区域的经济发展决定着城市的发展 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我国近现代城市规划的编制阶段、文化一,各有其主管的事务范畴。中世纪社会发展缓慢,其中市管辖的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总体规划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有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中西方古代和近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和理论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1)综合评价区域和城市发展,都是为了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一)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现代城市规划作为政府行政管理的法定职能,合理确定城市发展的规模,制定区域城镇发展战略;南北朝时代的洛阳城则加强了全面规划,城市规划与计划;(9)确定一个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须经同级人民带包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议同意。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产业革命前的欧洲城市城市规划多侧重于防御功能和政治需要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报国务院审批。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城市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根据《城市规划法》;宋开封城是按照五代的周世宗柴荣颁发的诏书、交通,满足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可以概括为“两阶段。城市建设和管理要有相应的法律体系、城市的出现,协同进行。而城市总体规划则重于城市规划区内土地和空间资源的利用。但是。 二
题1:你们一家人周末的活动(例如出去野餐,钓鱼或者在家的活动。) 词汇:at the weekend,have a great time, 题2:介绍一个地方 这两个个人认为是比较热门 我的例文 我用题1 AT THE WEEKEND It's a sunny we went to the here has beautiful he sea is very clean,look so I swam with my brother,my mother took with my Then my father cooked delicious food for I had a great time with my
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中以内容为依托的外语教学模式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文化哲学研究中国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问题与对策跨文化交际法中国英语教学模式探析母语正负迁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大学英语口语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网络环境下城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网络条件下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高中英语中的文化教学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问题-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针与对策 摘要:现实情况表明,水资源短缺已越来越成为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我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还有一定的潜力;如果不尽快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全面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城市将面临水危机的严重威胁。这方面,党和政府的方针应是:以节水为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这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上述方针,根据我国城市与节水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相应对策及关键技术。 关键词:城市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方针与对策 现实情况表明,水资源短缺已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我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还有一定的潜力;如果不尽快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全面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城市将面临水危机的严重威胁。这方面,党和政府的方针应是:以节水为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这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上述方针,根据我国城市与工业节水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相应对策及关键技术。 1 对策 1 把节约用水放在解决我国城市水资源问题的优先地位,并作为一项国策,大力加强节水宣传,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以节水为先,即将节水作为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首要对策。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高度看,节约用水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长期任务,应通过坚持不懈的节水宣传教育,在全民中树立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使节水成为全民行动和社会风尚,使我国逐步成为节水型社会的国度,其潜在作用是深远的。 应特别注重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节水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2 加强全国城市与工业节水工作统一领导与城市与工业节水是一项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与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应实行在全国水资源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下的各有关与行业主管部门分工负责的。以克服目前存在的政出多门、管理松驰、无序状态,使节水工作纳入科学的、以全局利益为重的统一协调的管理轨道。3 全面制定和实施城市与工业节水规划与计划在科学分析评价全国、各地区和城市水资源条件与用水(节水)状况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城市和工业生产用水特点,自上而下地制定全国及各地区的城市与工业近远期节水规划。规划应明确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节水目标、节水指标、节水计划与措施。更为重要的是应将节水规划纳入相应的国民经济规划或经济建设发展计划、分步实施。节水规划目标或计划指标应列入相应国民经济序列,定期审查公布。4 加强立法,统一制定有关节约用水的、法令和条例规定等,建立相应的节水技术法规体系依法治水管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水的统一立法,是改变目前“多龙治水”、政出多门而又无法可依、管理松驰的无序的状态,将节水工作纳入法制轨道的重要步骤。随节水工作的深入发展,原有技术法规在数量和技术上已日显不足,为此须从我国国情、城市与工业行业实际情况和节水实践经验出发,制定一系列有关节水的技术法规体系,包括标准、规范、规程、方法、指标、规定等,使之与节约用水的有关法律、法令和条例等配套实施,以便将节水工作纳入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其中至少应包括:(1)基础性节水技术法规,如名词术语定义,节水考核指标定义、计算方法,节水指标体系等;(2)节水统计数据与考核指标的上报、审核规程及分析评价制度;(3)水量平衡测试方法、规程;(4)企业用水合理化分析评价方法及实施办法;(5)循环用水和冷却塔使用管理规定;(6)城市与工业废水回用(包括中水回用)规定;(7)冷却塔、循环冷却水系统及废水回用(包括中水回用)系统水质指标;(8)节水装置、器具使用规定;节水装置、器具质量审查标准、方法及审查办法。5 水资源化,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费体制水资源市场化是推动节水工作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的对策之一。水资源是国有资源,但从市场经济观点看,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应有偿使用。为此应改变传统计划经济用水模式与状态,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其关键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与工业水费体制,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水费体制的建立是水资源市场化的核心,应兼顾水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水费体制包括水费类别、标准(基准)系列及收费制度。应改变目前简单化的水费类别、比较单一的水费标准,建立各种水费类别与标准,全面推行浮动、累进收费制度。水费体制的建立,应在国家有关领导部门统一领导下有计划地逐步推行,应采取系统优化与社会公平原则,应考虑不同地区及其城市的水资源特点,应有利于提高城市供水部门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城市供水事业的发展、水资源利用和水污染防治的良性循环。水费体制的建立是一项社会性、政策性、技术性极强的综合性课题,应专门立项研究。6 在工业节水中,研究引入节水机制——激励机制与制约机制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工业生产中用水成本不及1%,因此在经济杠杆尚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之前,在工业节水中引入节水机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对生产者运用节水鼓励性对策,以激励其节水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其节水的主人翁观念;对生产管理者,通过运用经济杠杆和实行节水计划目标责任制等,以加强约束。这样,可以补充用水(节水)计划管理的不足。工业节水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应作为节水管理科学课题,加强研究。7 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提高用水效率是工业节水的核心。从广义上讲,它体现了从提高用水系统的重复利用率、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济规模、生产工艺技术进步、到实行清洁生产和科学管理等所产生的全部节水效果。因此,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是一项涉及面广、科学技术性强和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它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步,不可能一蹴而就。从总体上讲,提高工业用水效率,近期应侧重于系统节水和管理节水,以后应逐步把节水工作的重点转向工艺节水。有关技术措施后述。8 鼓励和提倡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回用水,包括中水)、其它低质水和海水回用水、低质水和海水的利用,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水质、可利用范围、地点或地域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应因地制宜地判别其适宜的技术经济条件,解决好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管理以至社会问题,应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行。9 控制污(废)水对水环境的污染,改善水源水质10 以科技为先导,加大城市与工业节水的科技与资金投入城市与工业节水具有丰富的科技内涵。从发展观点看,不加强节水的科技导向和投入,将难以推动节水工作向深入持续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单纯依靠目前节水技术力量也难以承受日益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节水任务。因此,必须提高节水人员素质,加强科学技术力量的横向联合,此外必须加大节水资金投入,注重节水技术经济分析,以提高节水经济效益。上述各项对策是互相关联的整体,采取这些对策是我国城市与工业集约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2 关键技术1 加强节水技术基础工作技术基础工作薄弱,至今仍是全国、各城市和工业节水系统的突出问题,而加强节水技术基础工作又是作好城市与工业节水工作不可逾越的首当其冲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内容有:(1)提高节水基础数据质量节水基础数据直接关系到节水统计、分析、评价是否正确和判断的准确性。这方面须迫切解决的问题是: ·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相关统计口径,严格进行节水统计中的行业分类; · 统一节水名词术语、节水考核指标、指标计量单位与计算方法; · 通过统一的、上报、汇总和审核,确保统计资料的正确性、完整性和连贯性; · 分析、筛选、审定各水平年(1985、1990、1995、2000年)的基本节水考核指标数据与节水水平。 (2)建立较完整的基础数据库 其中应包括有关水资源开采利用数据、相关宏观指标、城市和行业生产经济技术指标、用水节水统计数据、节水考核指标等,使资源共享。 (3)建立各城市、各工业行业和企业的用水、冷却水、回用水系统技术资料库、冷却塔技术资料库。 2 完善并加强水量平衡测试工作,开展企业用水合理化分析水量平衡测试是开展企业节水工作的基础。原来的水量平衡测试成果已逐渐失去实际应用价值,应在新方法和规程下定期开展水量平衡测试工作,并切实进行用水合理化分析,判定实际用水效率与节水潜力,为开展企业节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3 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和冷却效率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和冷却效率是系统节水的主要途径。 应根据有关法规对冷却水循环系统和冷却塔实行科学监督,以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和冷却效率。按文献规定目标,我国各类城市的有关指标如表1所示。我国各类城市冷却水系统效率指标 表1 指标 Pr(%) Pcy 冷却效率(%) 浓缩倍数 城市类别 2000 2010 2000 2010 2000 2010 2000 2010 一 75 85 85~90 95~97 65~75 75~80 6~0 1~5 二 70 80 80~85 92~95 55~65 6~75 1~5 6~0 三 65 75 ≥80 ≥90 ≥55 ≥60 5~0 1~5 注:城市类别:一类为直辖市、开放城市、重点城市;二类为省会城市,日供水量大于40×104m3/d的城市;三类为其余城市为实现上述目标,须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有: · 扩大冷却水循环利用范围,这对大量的小型企业尤为重要; · 关停或改造一批质量或性能不合格的冷却塔; · 开发、推广使用新型、高效(冷却效率>65%、吹散损失<2%~0%)、低噪音(<50 dB)冷却塔; · 推行循环冷却水处理,提高冷却水处理率,这是提高冷却效率和浓缩倍的关键; · 全面监测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冷却塔运行情况,加强运行管理; · 研究开发适合于不同水质条件、气象条件下的水质稳定、杀生和旁流处理技术——处理方法、设备与水处理剂,并分析确定其优化运行技术经济条件; · 研究推广冷却水系统(包括空调系统)的清洗技术,提高冷却效率; · 研究运用高效热交换器及其优化组合技术。 4 因地制宜地研究推广各种节约循环冷却水量的其它技术如空气冷却、汽化冷却、人工制冷冷却、大气冷源技术和物料换热技术。这些技术在一定条件下可大量减少冷却水量或不用水冷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5 提高废水回用率对于工业企业,废水回用是仅次于冷却水循环利用的另一个主要节水途径。 目前我国废水回用总水量不过5×108 m3/a,实际回用率很低,为此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 提高工业废水的回用范围,例如将其用作冷却补给水、锅炉补给水、空调除尘水、洗涤水、清洗水、冲渣(灰)水、熄火降温水和厂区部分生活杂用水等。从一定意义上讲,在工业企业内部进行废水回用比外部污水回用经济可行。 · 研究开发一系列经济实用的工业废水或其它废弃资源的减污排放、处理回收或回用技术。 · 研究开发经济适用、高效的中小型工业废水处理装置,特别是含油、重金属、有毒物质和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废水处理装置,提高这些废水的回用量,以减少污染负荷。 · 研究开发工业回用水系统水质稳定、杀生技术。 · 对工业回用水系统的运行情况实行监控,加强运行管理。 · 扩大城市污(废)水处理回用规模和范围。 扩大城市污(废)水处理回用范围和规模的关键技术措施是: · 结合不同地区和城市的具体情况,进行城市污(废)水回用的技术经济条件分析,确定污(废)水直接回用的范围和规模,作为制定污水回用发展规划的依据; · 制定不同回用水水质标准,研究确定回用水(特别是与人体接触的回用水)安全评价方法;· 研究开发适用于不同地区和条件的适用经济的污(废)水处理特别是深度处理技术及装备;· 研究、推广安全可靠的中水处理技术和设施;· 研究、建立城市、小区和物的分质供水系统,其中城市分质供水系统应与工业企业、市政设施与灌溉分质供水系统相配套; · 污(废)水回用系统的监管技术措施。 从我国城市与工业废水回用发展情况看,除受到废水处理率(包括合格率目前二级生化处理i<6%)低和一些客观条件限制外,归根到底将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估计回用率的年递增率会远低于20%。在考虑废水回用时,应考虑对人体健康和生产的影响。 6 扩大海水、低质水可利用范围,建立各类分质供水系统据估计,我国1995年海水利用总量约为100×108 m3/a,2010年预计达350×108 m3/a,后者还远低于目前日本、美国海水利用水量。为此,要研究经济、有效、安全可靠的海水利用技术,如管路、冷却系统防腐、海生物防治、水质稳定技术及海水淡化技术。应积极研究开发海水循环冷却专用技术以取代海水直流冷却系统,同时应加强相应专门技术研究,如专用水质稳定剂、海水冷却塔等。此外,应开展海水冲厕污水处置问题的研究。7 开展工业生产工艺节水技术研究近期可结合工业企业改革、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加快工艺节水步伐。从长远考虑,应注重下列因素对工业节水的影响:(1)经济规模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生产工艺方法、技术、流程与装备的发展进步; (3)原料路线与政策的改进或改变; (4)清洁生产技术的实施; (5)工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水平提高; (6)因素变化。 以上因素都可对工业生产用水情况产生深远影响,而且从发展趋势看绝大多数因素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不断地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减少水污染,致使单位产品(或产值)用水量、取水量逐渐减小,使水环境得以改善。对此,应按行业开展专门研究。 8 研究开发性能优良的节水器具采用节水器具,一般可节水10%~30%。 我国目前节水器具多处于低水平、盲目、重复研制开发状态,近10年来几无进展,质量低劣,因此有必要有组织地进行研究开发,其重点是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繁、易造成浪费的用水器具。例如,开发推广小容量(6 L)或无“介质”的成套卫生洁具、限压节流水龙头、延时自闭水龙头、冷热水洗浴水龙头等。应坚持对节水器具的基本要求。 9 加强对重要节水问题的技术经济分析、研究,提高节水工作水平和节水效益节约用水是关系到资源、环境、人民生活和经济的大事,属跨行业(专业)的综合技术领域。很多节水问题的决择,都须从技术、经济、社会以至政策等方面权衡利弊、得失,而技术经济方法则是在这类问题的多方案比较中取得最佳效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当前,对下列有关节水问题的分析研究具有普遍意义,例如:· 地区或城市范围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地区或城市在长距离调水与节约用水之间的权衡;· 地区或城市节水潜力分析、节水目标的确立、节水基本对策的制定及其定量评价;· 城市节水规划的制定;· 地区、城市或企业范围,循环用水、污(废)水回用及低质水或海水利用中的利弊权衡;· 循环冷却水系统状态优化控制;· 污(废)水回用方式——直接回用与间接回用的选择与协调;· 污(废)水直接回用范围规模与水质指标;· 城市群污(废)水回用与流域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城市水费体制(水价)研究;· 节约用水技术经济分析方法本身的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