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23

陆to97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热点新闻论文2000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anyf

已采纳
我的父母来自于农村。他们的一生很平凡,没有享过多少福,因家庭条件的原因,早年就退学了,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在外人眼里,他们是那样平凡,可在我心中,父母是我生活的全部。我爱他们,就像他们爱我一样。  我的母亲在木匠家帮他们打磨家具,每天早晨7:10就去上班,一直干到中午12:00回家,下午1:00再去,傍晚7:00才回来。天天打磨家具时间长了手就裂纹了,看到妈妈的手,我的心就像针扎似的痛。我的父亲在一家印发厂干活,爸爸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不敢休息,看到爸爸疲惫的身影,我的眼中就总有泪花在闪烁。就在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了一个报答父母的方法。  1,在父母烦躁的时候我可以给他们唱唱歌跳跳舞  2,在父母工作完回家后为他们打一盆洗脚水为他们洗洗脚  3,在父母无聊的时候为他们讲讲笑话  4,把零花钱攒着到父母亲的节日时为他们买一份礼物  5,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以上这五条是我目前想到报答父母亲的方法。  岁月不等人。我长一岁,父母就老一岁。父母真的十分不容易,我们应该珍惜时间趁早报答父母

热点新闻论文2000字

233 评论(9)

手机用户

最近一段时间,令人关注的是农民工返乡的新闻。 据安徽媒体11月30日的消息,该省已有40万农民工提前返乡,占外出务工农民工总数的6%。这是继劳务输出大省江西之后,又一个能具体报出返乡农民工确切数字的省份。此前,江西省的相关报告称,该省共有30万农民工返乡。 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有关企业倒闭、农民工返乡的传言不绝于耳,但是,很多传言中的数字很快又遭到质疑。这提醒我们,应对金融危机,最基础、最迫切的工作是掌握准确的、动态的信息,以备决策部门提出相应对策。当然,农民工分散而流动性较强,信息搜集有相当难度,稍有滞后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地方政府应该密切关注相关动态。江西、安徽两省能及时掌握较确切的信息,实属难能可贵。 提及“农民工返乡”,许多报道多呈紧张情绪。然而,值得分析的是,大批农民工提前返乡,虽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事,但具体情况却需分别对待。 从产业布局来看。劳动力的就业状况向来就是产业状况的风向标。改革开放30年,大批农村劳动力向东南沿海转移,是因为珠三角、长三角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兴起。而现在,在人民币升值、汇率变动、金融危机等因素的作用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挤压,一些企业关停并转在所难免。在这样的前提下,歇业的农民工返回家乡,不失为一种选择。可以说,这一次劳动力的返乡休养,或许就是为下一次产业的升级积蓄能量,当然前提是相关地方和部门能积极引导,及早制定培训计划。 从农民工的实际情况看。据分析,提前返乡的农民工有几种情况:一是认为当前在城里呆着收入不高,与城市生活相比,回乡生活的成本可能更低,无奈只好回家等待机会。二是国家一系列政策对农村的倾斜,让他们感觉在家乡也可能存在发展的机会。从实际看,这两种情况也不无道理。农民工从农村向沿海转移,是基于一个前提:城市有足够的就业空间。如果这个就业的空间缩小或是投入产出比不合算了,农民工自然有权作出去留的决定。 劳动力的使用随产业的波动而波动,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只是这样一个波动来得太突然,我们一时还不能适应。在经历了长时间、大规模农民工由西向东的转移,不久前才遇上“用工荒”,当这一难题尚未解决之时,我们又猝不及防地要面对大量农民工下岗返乡潮。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虽然看似深不可测并难以驾驭,其实仍有迹可循。返乡潮的提前出现,不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经济转向的讯号,更是一个需要直接面对并解决的现实经济现象——事实上,我们早就该关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了,现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 大批农民工返乡,让我们得以再次思考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富余劳动力如何使用,并进行新的探索。各地各部门已经开始行动了。江西、安徽、湖北等地引导农民工到省内企业工作,并进行培训;教育部也发出通知,让职业学校培训返乡农民工。这些应对的措施都是积极的。如果行之有效,不失为转“危”为“机”的新契机。
260 评论(14)

时光蛮

去看下(新闻传播科学)吧,文献都是免费下载的
176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