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蛋仔
浅谈幼儿的安全意识培养姓名: 专 业: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也就是说,儿童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儿童生命健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 《纲要》之所以将安全问题放在幼儿园工作的首位,不外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人身体是人发展之本,没有生命或生命质量差则谈不上人的发展或良好发展;二是近年来不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意外伤害已成为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因而,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就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安全防护知识,如何增强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如何学习保护自己的技能和方法,处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紧急情况,成为一种必要。关键词: 幼儿 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 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一种弊端:父母总是习惯于担负起幼儿安全的责任,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幼儿:“当心,这样太危险,不能做。”而孩子本身很少关心自己的安全问题。如果孩子不能区分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危险,那么父母、教师再严密的保护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我们既不可能时时刻刻地跟在幼儿身边,也不能因为怕出事故而束缚孩子的手脚,限制他们的行为。其实,“千般照顾,不如自护”。家长和教师不仅有保护幼儿生命安全的责任,同时要及时检查幼儿园的设备、设施,更重要的是要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安全指导、教育,提高幼儿保护自己的能力,帮助幼儿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一、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这指明了安全保护在幼儿园工作中所处的地位。“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是《纲要》在健康教育中提出的总目标之一。幼儿生长发育迅速,但还未完善,可塑性强,但知识经验缺乏,活动欲望强烈,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因此,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的保护能力是幼儿园实施健康教育的根本保证。 当然,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年龄特点,下面我就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提出了以下的教育目标。小班:1、不远离成人,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走。2、不接触危险物品,不去危险的地方。3、懂得玩大型器械的方法与规则,上下楼梯时不拥挤。4、不乱吃东西,不将异物放入口、耳、鼻中。5、身体不适时能主动告诉成人,知道打针、吃药能治病、防病。中班:1、知道自己的幼儿园、父母姓名、家中的电话号码、住址,与家人失散时懂得找民警帮助。 2、不玩危险游戏,注意保护自己不受伤害,遇到危险时知道躲避与求救。3、不吃不清洁的食品,知道保护自己身体器官。4、配合成人要求治病与防病。 大班:1、 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知道遇到危险时简单的自救方法。2、 初步了解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功能,知道简单的保护方法。3、了解简单的防病知识,知道通过卫生运动来增强自己的体质二、当今幼儿安全意识教育存在的不足 安全意识是指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及保证自身安全的基本行为的认识。安全意识是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什么要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教育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幼儿处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体的各种机能水平较差。3—6岁儿童身心处于明显的未成熟阶段,幼儿身体各部分的器官比较娇嫩,神经系统比较脆弱,运动水平比较低,动作的协调性差,所以走路摔跤、弄伤自己是时有的事,而且幼儿的大脑对身体动作的变化不能灵活作出相应的反应,比如在奔跑过程中遇到其他小朋友迎面而来却不知躲闪。 2、幼儿安全知识存在空白区,缺乏一定的防范能力。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幼儿对自己行为将会产生的后果无法预见,如有的幼儿在滑梯上推小朋友,有的小朋友不顾跷跷板那一端的小朋友,自己突然走开等等,都是幼儿不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出现什么后果的表现。 3、幼儿好奇心强,对周围事物都非常感兴趣。他们东奔西窜,样样都想触摸、试探一下,但由于幼儿的动作不稳又缺少生活经验,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危险,因此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4、家长的过分包办,剥夺了孩子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当前的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样样都是父母包办代替,就拿吃西瓜来说,把西瓜瓤切好,瓜子全拣出来再让孩子吃;吃鱼,把鱼骨头全挑出来,再让孩子吃,家长的过多包办代替,使孩子丧失了许多锻炼的机会,觉得任何事都是轻而易举的,这样势必让孩子对安全缺少认识。另外,孩子入园后,由于幼儿园人数较多,教师有可能照顾不全或工作疏忽,导致幼儿园事故时有发生。 如何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幼儿的生存质量,已越来越成为家庭、幼儿园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的问题。因此,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三、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的内容及安排 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我们幼儿园确定了幼儿应掌握的安全知识与技能,即包括对自然环境和主体感觉等方面变化(或异常情况)的感知与处理,也包括对社会环境中不安全因素和危险处境的认识与应对。据此,我们提出了从以下各个方面来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生活环境中的安全自护教育 进餐:进餐或饮水时先用手摸摸碗或杯子,以免烫嘴;不能乱吃或乱喝没有生产标志的东西;不能用牙签剔牙。 睡眠:睡前要洗脸、洗脚、漱口;不能含着东西睡觉,不把杂物带到床上玩。行走:行走时手不插在衣兜里;会扶着栏杆上下楼梯;学会靠右行走,不猛跑;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注意来往车辆;认识红绿灯等交通安全标志。 药物:学会辨认药物和一些容易与饮料混淆的有害物品,不乱吃药;知道120是急救电话,认识防毒标志。 防触电:教育幼儿不接触电插头、插座等,不在靠近电源的地方玩耍;知道高压电的标志,并远离它们。 开、关门:不在门边玩;不把手放在门缝、抽屉里;知道“安全门”的作用。意外事故中的安全自护教育 防火、防烫伤:不在火源附近玩耍;不玩火柴、打火机和蜡烛;知道衣服着火时迅速浇水并快速脱衣服;烫伤后迅速用凉水冲或浸泡患处;知道119火警电话,认识防火的标志。 防雷电:知道打雷下雨时,不能在大树及高大的建筑物下避雨;不在雷雨天看电视。 防洪水:了解自救知识。抓住能浮起来的物品,或上树或爬到地势较高的地方。 防地震:了解地震发生时的一些现象。进行简单的自救训练。 防拐骗:知道自己及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码,知道父母的工作单位;不接受陌生人的玩具、食品;不跟陌生人走;遇险时,会用电话呼救;知道报警电话110。 防异物吸入:不将别针、硬币、小玻璃球、钮扣、黄豆等放入口、鼻、耳中;不将气球的碎片放入口中倒吸气。3、环境教育中安全教育意识的创设 通过浅显易懂的环境创设让幼儿感受安全教育的知识。 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最直观的教育方法,通过有趣的图片、漫画、标志符号、照片等布置安全宣传栏或墙饰,让幼儿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中熏陶、感受安全教育。如,“过街要走人行道”、“知道红绿灯和交通标志”、“不能玩火,不能玩电”、“不从高处往下跳,不爬窗户”、“不跟陌生人走,陌生人敲门我不开”、“遇到火警、生病和坏人应该打什么电话”,“上下楼梯要靠旁边走”等,定期更换。还可以利用大量的废物和玩具、资料,创设“警察岗亭,公共汽车,救护中心,消防大队”等区角,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模拟扮演,从中感悟到交通安全规则、火灾或生急病的报警电话和抢救方法。4、主题活动中安全教育意识的开展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体验安全防护技能。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主渠道,通过活动让幼儿亲身经历整个过程,增加体验,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开展“发生火灾怎么办?”的主题活动,通过观看录像、图片,使幼儿初步感知火对人们的帮助和害处,通过模拟逃生的游戏,使幼儿了解安全自救逃生的常识,学习保护自己。还可以开展“保护自己办法多”、“小小安全员”等类似主题活动,增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让幼儿亲身体验安全自救的方法和技能,增强安全防护意识。 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使幼儿避免一些意外伤害与不幸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为安全行为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5、游戏活动中安全教育意识的培养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行为缺乏理智,易受情绪的影响,若不经常进行教育,并利用游戏规则约束,则可能造成意外事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游戏《找娃娃》、《我家住在哪儿》等活动,教育幼儿不要随便离开集体,要和大家在一起。如果万一走失,要胆大、心细,记住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及周围明显的建筑特征。激发幼儿脱险自救的情绪,促使幼儿想出一些脱险自救的具体方法。利用表演游戏《乘公共汽车》,使幼儿懂得“上下车不拥挤,不把头、手伸出窗外,不在车内乱跑”等乘车常识;利用角色游戏《红绿灯》让幼儿了解交通规则,外出要跟随大人,不能在马路上玩耍,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引导幼儿设想出各种各样自救自护的方法并进行演习。同时组织幼儿讨论哪种方法更好,让幼儿懂得采用最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培养幼儿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品质,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6、常规教育中安全教育意识的渗透 通过一日生活常规中各个环节渗透安全教育的方法。 培养幼儿的安全自护意识应从培养其良好的常规习惯开始。首先要让幼儿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怎样做才对,怎样做不对。 幼儿年龄小,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而习惯的养成又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因此,幼儿教师、保育员、保健员、厨师等都应成为安全教育员,时时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教师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给幼儿方法外,还应注意督促和检查,经常提醒,使幼儿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动。例如,组织幼儿观看动画片《小明跟谁走了》,让幼儿知道回家要等父母来接,决不跟陌生人走,也不吃陌生人给的任何东西。利用踏春或秋游,有意识地教育幼儿乘车时不要把头、手伸出窗外,不要在车行驶时吃棒棒糖和乱跑,同时,告诉幼儿在野外不乱采食花草、种子,强化幼儿的安全自护意识。 另外,对于运动规则、生活制度、集体纪律等,幼儿园都应利用适当的机会加以引导教育,使幼儿从中学会正确分析情况,避免伤害,遇到紧急情况时会躲闪、让开,或喊叫求援,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7、随机教育中安全教育意识的渗透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重要的是不仅应该让幼儿知道哪里有危险,还应该让他们学习如何征服危险,在征服危险的过程中怎样保护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抓住偶发事件进行随机教育,及时抓住幼儿生活活动中瞬间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安全教育,也不失为安全教育的好方法。如:幼儿对教室里的录音机很好奇,自由活动时有一个幼儿玩弄录音机的开关、电线。老师抓住这一事件,结合常识活动,进行一些通电小实验,使幼儿了解电、电器的危险性,教育幼儿不要乱摸乱掀电源开关、插座、电线、电器等,让幼儿知道哪些东西有危险,会伤害身体,不能乱摸,使幼儿懂得既要玩得自由开心,又要注意安全。再如,喝开水时发现有一幼儿把杯子里的热开水拿去水龙头下冲冷水喝,及时的结合保健自助常识活动“喝生水会生病。”告诉幼儿喝生水的危害性。时时处处提醒关注幼儿安全,保护幼儿生命。 8、家园对安全自护教育的一致性 在培养幼儿安全自护意识教育的过程中,应要求家长配合进行一致性的教育。因为,相当一部分“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中,教师不便进行具体指导。因此,我们开展了数次家长课堂活动,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介绍给家长,提高家长自身的安全意识,让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掌握在家中的一些安全自护知识。在家中有许多的危险物品象炉子、热水瓶等,不能因为危险就设置各种禁区,应注意对孩子独立行为能力的培养,如使用家庭中常用器具的能力、盛、倒开水的能力、摔伤或砸伤后不能乱揉的知识及用手紧压伤口的止血能力;父母出门在外,幼儿独处在家中时,千万不要给陌生人开门;有紧急情况时,孩子请可靠的邻居帮忙等常识。幼儿家庭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对幼儿实施安全自护的家园同步教育,是幼儿健康、安全成长的必要保证。 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安全自我保护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发现在活动中教师的提醒在逐渐减少,孩子之间的提醒在增加,幼儿学会了积极地防御。同时,我们也感到,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真正使幼儿形成自律,从而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四、结语总之,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每个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平安。因此,幼儿园与家庭的密切配合,对幼儿实施安全自护的家园同步教育,是幼儿健康、安全成长的必要保证。参考文献:1、张虹主编:《幼儿教育》,浙江教育报社出版,2007年;2、程晓明主编:《早期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3、史慧中、冯晓霞主编:《学前教育研究》,湖南版艺印刷有限公司2006年。4、欧新明主编《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五分太少吧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护理诊断1、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能量、蛋白质摄入不足和需要、消耗过多有关。2、有感染的危险 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3、生长发育迟缓 与营养物质缺乏,不能满足生长发育有关。4、知识缺乏 患儿家长缺乏营养知识及育儿知识。护理措施1、饮食管理 饮食调整的原则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饮食,直至恢复正常。1)能量的供给2)蛋白质的供给3)维生素及矿物质的补充4)鼓励母乳喂养5)鼻导管喂养的应用6)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2、促进消化、改善食欲3、预防感染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做好口腔护理,保持生活环境舒适卫生,注意做好保护性隔离,防止交叉感染。4、观察病情 观察有无低血糖、维生素A缺乏、酸中毒等临床表现,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报告,并做好急症抢救准备。5、提供舒适的环境,促进生长发育6、健康教育口炎护理护理诊断1、口腔黏膜改变 与感染有关2、疼痛 与口腔黏膜炎症有关3、体温过高 与感染有关护理措施1、口腔护理 溃疡性口炎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1%利凡诺溶液清洗溃疡面,年长儿可用含漱剂。鼓励多饮水,进食后漱口,保持口腔黏膜湿润和清洁,减少口腔细菌繁殖。对流涎者,及时清除流出物,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引起皮肤湿疹及糜烂。2、正确涂药3、饮食护理 以高能量、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的温凉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应口腔黏膜糜烂、溃疡引起疼痛影响进食者,于进食前局部涂2%利多卡因,同时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对不能进食者,应给予肠道外营养,以确保能量与水分供给。4、食具专用 患儿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或压力灭菌消毒5、监测体温 体温超过5℃时,予以松解衣服、置冷水袋、冰袋等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同时做好皮肤护理。小儿腹泻护理诊断1、体液不足 与腹泻、呕吐丢失过多和摄入量不足有关。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腹泻、呕吐丢失过多和摄入量不足有关。3、体温过高 与肠道感染有关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5、知识缺乏护理措施1、调整饮食 腹泻脱水患儿除严重呕吐者暂禁食4~6(不禁水)外,均应继续进食,以缓解病情,缩短病程,促进恢复。母乳喂养者继续哺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者,可喂以等量米汤或稀释的牛奶或其他代乳品,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半流质如粥、面条等,少量多餐,随着病情稳定和好转,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1)口服补液:ORS用于腹泻时预防脱水及纠正轻、中度脱水。轻度脱水约需50~80ml/kg,中度脱水约需80~100ml/kg,于8~12小时内将累积损失量补足;脱水纠正后,可将ORS用等量水稀释按病情需要随时口服。有明显腹胀、休克、心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并发症者新生儿不宜口服补液。2)静脉补液:用于中、重度脱水或吐泻严重或腹胀的患儿。根据不同的脱水程度和性质,结合年龄、营养状况、自身调节功能,决定溶液的成分、容量和滴注持续时间。第一天补液:(1)输液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对少数营养不良、心、肺、肾衰竭的患儿应根据具体病情分别作较精确地计算。(2)溶液种类:根据脱水性质而定。若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可先按等渗脱水处理。(3)输液速度:主要取决于脱水程度和继续损失的量和速度,遵循先快后慢原则。若吐泻缓解,可酌情减少补液量或改为口服补液。(4)纠正酸中毒、低钾、低钙和低镁血症。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已基本纠正,主要补充生理需要量和继续损失量,可改为口服补液,补液量需根据吐泻和进食情况估算。继续补钾,供给热量。3、控制感染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4、维持皮肤完整性5、严密观察病情1)观察排便情况2)监测生命体征3)密切观察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钾症等表现4)健康教育 护理指导,做好预防措施先天性巨结肠护理诊断1、便秘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便秘、腹胀引起食欲下降有关。3、生长发育改变 与由于腹胀、呕吐、便秘使患儿食欲下降,影响营养物质吸收有关。4、知识缺乏 家长缺乏疾病治疗及护理的有关知识。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清洁肠道、解除便秘2)改善营养3)观察病情4)做好术前准备5)健康教育2、术后护理1)常规护理 禁食致肠蠕动功能恢复;胃肠减压防止腹胀;记尿量;更换伤口辅料以防感染;按医嘱应用抗生素。2)观察病情 3)健康教育先天性胆道闭锁和胆管扩张症护理诊断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2、生长发育迟缓3、慢性疼痛4、有感染的危险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改善营养状况 按医嘱静脉输注白蛋白、全血或血浆、脂肪乳、氨基酸以改善患儿营养状况及贫血。2)做好肠道术前准备3)心理护理2、术后护理1)常规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麻醉清醒后即取头高位或半卧位2)保持引流通畅3)饮食护理 术后应尽早恢复母乳喂养。4)并发症的处理 胆瘘及腹部切开裂开是术后主要的并发症,术后高度腹胀导致腹内压过高是切开裂开的直接原因。持续胃管、肛管减压,能促进肠蠕动尽早恢复;腹带保护等是减轻腹胀,防止切口裂开的有效方法。5)心理护理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护理诊断1、排便异常 2、有感染的危险护理措施1、术前按腹部手术常规护理。禁食,建立静脉通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腹胀明显给予胃肠减压;向家长说明选择治疗方法的目的,解除其心理负担,争取对治疗和护理的支持与配合。2、术后护理1)常规护理 禁食致肠蠕动功能恢复;胃肠减压防止腹胀;记尿量;更换伤口辅料以防感染;按医嘱应用抗生素。2)观察病情 3)健康教育急性支气管炎护理诊断1、舒适的改变 频繁咳嗽、胸痛 与支气管炎症有关2、体温过高 与病毒或细菌感染有关3、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有关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1)环境与休息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2)保证充足的水分及营养:鼓励患儿多饮水,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给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鼓励患儿进食,但应少量多餐,以免因咳嗽引起呕吐。3)保持口腔清洁2、发热的护理 低热不需特殊处理,体温在5℃以上时应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措施,防止发生惊厥。3、保持呼吸道通畅 4、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呼吸变化,若有呼吸困难、发绀,应给予吸氧,并协助医生积极处理。5、用药护理 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6、健康教育支气管肺炎护理诊断1、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部炎症有关2、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粘稠,患儿体弱、无力排痰有关3、体温过高 与肺部感染有关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的需要量 与摄入不足、消耗增加有关护理措施1、环境调整与休息 病室定时通风换气(应避免对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控制在18℃~22℃,湿度55%~60%为宜。瞩患儿卧床休息,减少活动。被褥要轻暖,穿衣不要过多,以免引起不安和出汗;内衣应宽松,以免影响呼吸;勤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使患儿感觉舒适,以利于休息。2、氧疗 气促、发绀患儿应及早给氧,以改善低氧血症。3、保持呼吸道通畅4、发热的护理 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5、营养及水分的补充 鼓励患儿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以供给足够的营养,利于疾病的恢复。应少量多餐,避免给油炸食品及易产气的食物,以免造成腹胀,妨碍呼吸。6、密切观察病情1)当患儿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加快>60次/分、且心率>160~180次/分、心音低钝、奔马律、肝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时,是心力衰竭的表现,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减慢输液速度,准备强心剂、利尿剂,做好抢救准备;若患儿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为肺水肿的表现,可给患儿吸入经20%~30%乙醇湿化的氧气,但每次吸入不宜超过20分钟。2)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及肌张力等变化,若有烦躁或嗜睡、惊厥、昏迷、呼吸不规则、肌张力增高等颅内高压表现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共同抢救3)观察有无腹胀、肠鸣音是否减弱或消失、呕吐的性质、是否有便血等,以便及时发现中毒性肠麻痹及胃肠道出现。4)健康教育支气管哮喘护理诊断1、低效性呼吸型态 与支气管痉挛、气道阻力增加有关2、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呼吸道分泌物粘稠、体弱无力排痰有关。3、焦虑4、知识缺乏护理措施1、环境与休息 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避免有害气体及强光的刺激。2、维持气道通畅,缓解呼吸困难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监测生命体征,注意呼吸困难的表现及病情变化。4、做好心理护理5、健康教育先天性心脏病护理诊断1、活动无耐力2、生长发育迟缓3、有感染的危险4、潜在并发症 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脑血栓。5、焦虑护理措施1、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 安排好患儿作息时间,保证睡眠、休息,更具病情安排适当活动量,减少心脏负担。2、供给充足营养 注意营养搭配,供给充足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保证营养需要,以增强体质,提高对手术的耐受。3、预防感染 注意体温变化,注意保护性隔离,以免交叉感染4、注意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5、心理护理6、健康教育病毒性心肌炎护理诊断1、活动无耐力 与心肌收缩力下降,组织供氧不足有关2、潜在并发症 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护理措施1、休息,减轻心脏负担 急性期卧床休息,至体温稳定后3~4周基本恢复正常时逐渐增加活动量。恢复期继续限制活动量,一般总休息时间不少于6个月。重症患儿心脏扩大者有心力衰竭者,应延长卧床时间,待心衰控制、心脏情况好转后在逐渐开始活动。2、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1)密切观察和记录患儿精神状态、面色、心率、心律、呼吸、体温和血压变化。2)胸闷、气促、心悸时应休息,必要时可给予吸氧。烦躁不安者可根据医嘱给予镇静剂。3)心源性休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扩张血管药时,要准确控制滴速,最好能使用输液泵,以避免血压过大的波动。3、健康教育 对患儿及家长介绍本病的治疗过程和预后,减少患儿和家长的焦虑和恐惧心理。急性肾小球肾炎护理诊断1、体液过多 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有关2、活动无耐力 与水肿、血压升高有关3、潜在并发症 高血压脑病、严重循环充血、急性肾衰竭4、知识缺乏护理措施1、休息、利尿、控制水盐摄入1)休息:可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功能,增加心排血量,使肾血流量增加,提高了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水钠潴留,减少潜在并发症发生;同时又由于静脉压下降,降低了毛细血管血压,而使水肿减轻。要向患儿及家长强调休息的重要性,以取得合作。2)饮食管理:尿少水肿时期,限制钠盐摄入,严重病例钠盐限制于每日60~120mg/kg,有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的入量,每日5g/kg;供给高糖饮食以满足小儿能量的需要;除非严重少尿或循环充血,一般不必严格限水。在尿量增加、水肿消退、血压正常后,可恢复正常饮食,以保证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3)利尿、降压:为了减轻体内水、钠潴留和循环充血,凡经限制水盐入量后水肿、少尿仍很明显或有高血压、全身循环充血者,遵医嘱给予利尿剂、降压药。2、观察病情变化1)观察尿量、尿色,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应用利尿剂时每日测体重,每周留尿标本送尿常规检查2次。2)观察血压变化,若出现血压突然升高、剧烈头痛、呕吐、眼花等,提示高血压脑病,除降压外需镇静,脑水肿时给脱水剂。3)密切观察呼吸、心率、脉搏等变化,警惕严重循环充血的发生。如发生循环充血将患儿安置于半卧位、吸氧,遵医嘱给予强心药。3、健康教育肾病综合症护理诊断1、体液过多 与低蛋白血症导致的水钠潴留有关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大量蛋白自尿中丢失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力低下4、潜在并发症药物副作用5、焦虑 与病情反复及病程长有关护理措施1、适当休息2、调整饮食、减轻水肿1)应注意减轻消化道负担,给易消化的饮食。患儿长期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易引起骨质疏松,并常有低钙血症倾向,每日给予维生素D及适量钙剂。2)大量蛋白尿期间蛋白摄入量不宜过多,以控制在每日2g/kg为宜。因摄入过量蛋白可造成肾小球高滤过,使肾小管硬化。3)尿蛋白消失后长期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应多补充蛋白,因糖皮质激素可使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出现负氮平衡4)重度水肿、高血压、尿少时限制钠、水德入量,给予无盐或低盐饮食,病情缓解后不必长期限盐。3、预防感染 做好保护性隔离,加强皮肤护理,做好会阴部清洁,严重水肿者应尽量避免肌肉注射,以防药液外渗,注意监测体温、血象等,及时发现感染灶,发现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4、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5、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泌尿道感染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 与细菌感染有关2、排尿异常 与膀胱、尿道炎症有关护理措施1、维持正常体温 休息: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鼓励患儿大量饮水,通过增加尿量起起到冲洗尿道作用,减少细菌在尿道的停留时间,促进细菌和菌毒素排出;饮食:食物应易于消化,含足够热量、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以增加机体抵抗力;降温:监测体温变化,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2、减轻排尿异常 保持会阴部清洁;按医嘱应用抗菌药物,注意药物副作用;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进行尿培养。3、健康教育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诊断1、潜在并发症 出血2、有感染的危险3、恐惧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1)观察皮肤瘀点、瘀斑变化,监测血小板极低者应严密观察有无其他出血情况发生。2)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神智、面色,记录出血量。2、控制出血3、避免损伤1)急性期应减少活动,避免创伤,尤其是头部外伤,明显出血时应卧床休息。2)提供安全的环境3)尽量减少肌肉注射或深静脉穿刺抽血,必要时应延长压迫时间,以免形成深部血肿。4)禁食坚硬、多刺的食物,防止损伤口腔黏膜及牙龈出血。5)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大便时腹压增高而诱发颅内出血。4、预防感染、消除恐惧心理5、健康教育化脓性脑膜炎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 与细菌感染有关2、潜在并发症 颅内压增高3、有受伤的危险 与惊厥发作有关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不足、机体消耗增多有关护理措施1、维持正常体温 高热患儿要卧床休息,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面色、神志、瞳孔、囟门等变化,及早采取应对措施。3、防止外伤、意外 惊厥发作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给予口腔保护以免舌咬伤,拉好床档,避免躁动及惊厥时受伤或坠床。及时清理患儿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造成误吸。。4、保证足够营养供应5、健康教育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2、急性意识障碍3、躯体移动障碍 与昏迷、瘫痪有关4、潜在并发症 颅内压增高护理措施1、及时给予降温 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定时通风2、积极促进功能恢复1)恢复脑功能:去除影响患儿情绪的不良因素,创造良好的环境,保持昏迷患儿侧卧位,定时翻身及按摩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出现压疮。2)恢复肢体功能;保持肢体呈功能位置,病情稳定后及早帮助患儿逐渐进行肢体的被动或主动功能锻炼,注意循序渐进,采取保护措施。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健康教育癫痫护理诊断1、有窒息的危险2、有受伤的危险3、潜在并发症护理措施1、发作处理 发作时应立即使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松解衣领,有舌后坠者可用舌钳将舌拉出,防止窒息;在患儿上、下臼齿之间放置牙垫或厚纱布包裹的压舌板,以防舌咬伤;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用吸引器吸出痰液,准备好开口容器和气管插管物品;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注意患儿安全,防止坠床和意外发生。2、安全防护 癫痫发作时要注意患儿的安全,移开患儿周围可能导致受伤的物品。保护患儿肢体,防止抽搐时碰撞造成皮肤破损、骨折或脱臼。3、病情观察1)观察发作类型:发作时伴随症状,持续时间;患儿的生命体征、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及神志改变。2)观察呼吸变化:有无呼吸急促、发绀,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及结果,及时发现酸中毒表现并予以纠正。3)观察循环衰竭的征象:定时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备好抢救物品、药物。4、健康教育1)指导加强围生期保健2)指导家长合理安排患儿的生活与学习3)指导用药,教会家长癫痫发作时的紧急护理措施4)解除患儿的精神负担过敏性紫癜护理诊断1、皮肤完整性受损2、疼痛3、潜在并发症 消化道出血、紫癜性肾炎护理措施1、恢复皮肤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1)观察皮疹的形态、颜色、数量、分布、和有无反复出现等,每日详细记录皮疹变化2)保持皮肤清洁,防擦伤和小儿抓伤,如有破溃及时处理,防止出血和感染3)患儿衣着应宽松、柔软,保持清洁、干燥4)避免接触可能的各种致敏原,同时按医嘱使用止血药、脱敏药等2、减轻或消除关节肿痛与腹痛3、监测病情4、健康教育 合理调配饮食,指导患儿定期来院复查川崎病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2、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3、潜在并发症 心脏受损护理措施1、降低体温 急性期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维持病室适宜的温湿度。监测体温变化、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护理措施。2、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衣被质地柔然而清洁3、黏膜护理 观察口腔黏膜病损情况4、监测病情 密切监测患儿有无心血管损害的表现,如面色、精神状态、心率、心律、心音、心电图异常等,并根据心血管损害程度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5、健康教育 及时向家长交代病情,并 给予心理支持。麻疹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3、有感染的危险护理措施1、维持正常体温1)卧床休息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2)监测体温,观察热型2、保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1)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勤换内衣。勤剪指甲,避免患儿抓伤皮肤引起继发感染。2)口、眼、耳、鼻部的护理:保持口腔、眼、耳、鼻部的清洁。3、保证营养的供给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食、半流食为宜,少量多餐。鼓励多饮水,以利排毒、退热、透疹,必要时按医嘱静脉补液。4、观察病情 麻疹并发症多且重,为及早发现,应密切观察病情。5、预防感染的传播 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保护易感人群6、健康教育水痘护理诊断1、皮肤完整性受损2、体温过高护理措施1、减轻皮肤病损,恢复皮肤完整性1)室内温度适宜,保持衣被清洁、合适,以免增加氧感。勤换内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剪短指甲,避免骚婆皮疹,引起继发感染或留下疤痕。2)减少皮疹瘙痒。2、降低体温 患儿多有中低度发热,不必用药物降温。如有高热,可用物理降温或适量退热剂。给富含营养的清淡饮食,多饮水,保证机体足够的营养。3、观察病情 水痘临床过程一般顺利,偶可发生播散性水痘,并发肺炎、心肌炎,应注意观察及早发现,并予以相应的治疗和护理。4、预防感染传播 管理传染源,保护易感儿。5、健康教育流行性腮腺炎护理诊断1、疼痛2、体温过高护理措施1、减轻疼痛 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继发感染;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局部冷敷,以减轻炎症充血及疼痛。2、减低体温 保证休息,防止过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有无脑膜炎、睾丸炎、急性胰腺炎等临床征象,并以相应治疗和护理。4、预防感染传播5、健康教育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2、组织灌注量的改变3、潜在并发症4、焦虑护理措施1、降低体温、控制惊厥 保持室内空去流通新鲜,温湿度适宜。2、保证营养供给3、维持有效血液循环 对休克型患儿,适当保暖以改善 周围循环。迅速建立并维持静脉通道,保证输液通畅和药物输入。遵医嘱进行休克治疗。4、密切观察病情5、心理护理6、预防感染传播7、健康教育蛔虫病护理诊断1、疼痛2、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蛔虫夺取营养及妨碍正常消化吸收有关。3、潜在并发症 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症、肠穿孔、腹膜炎。4、知识缺乏 护理措施1、减轻疼痛 注意观察腹痛的性质、发作时间、程度、部位及伴随症状,有无压痛及肌紧张。按医嘱使用解痉镇痛药及驱虫治疗,观察疗效及副作用,并注意观察大便有无虫体排出。2、加强营养 给予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饮食。3、监测病情,及时发现与处理并发症4、健康教育小儿惊厥护理诊断1、急性意识障碍 与惊厥发作有关2、有窒息的危险 与惊厥发作、咳嗽和呕吐反射减弱、呼吸道堵塞有关3、有受伤的危险 与抽搐、意识障碍有关4、体温过高 与感染或惊厥持续状态有关护理措施1、预防窒息 惊厥发作时应就地抢救,立即让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在头下放些柔软的物品。2、预防外伤 惊厥发作时,将纱布放在患儿手中和腋下,防止皮肤摩擦受损。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脑水肿的发生 各种刺激均可使惊厥加剧或时间延长,故应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刺激患儿。4、健康教育急性颅内压增高护理诊断1、头痛 与颅内压增高有关2、有窒息的危险 与意识障碍有关3、潜在并发症 脑疝、呼吸暂停护理措施1、避免颅内压增高加重 保持患儿绝对安静,避免躁动、剧烈咳嗽,检查和治疗尽可能集中进行,护理患儿时要动作轻柔,不要猛力转动患儿头部翻身;抬高床头30左右,使头部处于正中位以利颅内血液回流,疑有脑疝时以平卧为宜,但要保证气道通畅。2、气道管理 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方式供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以保证血氧分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备好呼吸机,必要时人工辅助通气。3、用药护理 按医嘱要求调整输液速度,按时应用脱水剂、利尿剂等以减轻脑水肿。静脉使用镇静剂时速度宜慢,以免发生呼吸抑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4、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5、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