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ChenIIE
【摘要】作为数学教师,要明白进行新课改是素质教育发展的深入,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的一种推陈出新,因此要正确处理好数学教学中的传统继承和创新发展的关系。【关键词】数学;小学;教学;处理;传统;创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承前启后、一脉相承的,我国传统教学的确存在着许多弊端。新课改是素质教育发展的深入,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的一种推陈出新。我们所持的态度应对传统教学在总体批判的同时不妨对其部分合理内核的吸收、继承与创新。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新课程下传统教学的继承与创新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一、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新课程强调转变教师的角色,教学重心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这是正确的。但是,许多教师还没来得及真正领悟“主导”和“主体”二者间关系的实质,却为了使自己的教育思想能与时俱进,急于“照葫芦画起瓢”来:在课堂上该讲的不讲,认为要落实新课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教师就必须让出“讲”坛,做到“少讲”,甚至“不讲”。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着不需要教”。他这句话揭示了教与学的密切关系,教师不教,学生就不可能获得“不需要教”的能力,面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尤其是学生的未知领域,该讲解处就应理直气壮地去讲解。否则,如果对学生模糊不清的东西不加明晰,对学生得出的错误结论不给予纠正,学生就会误解为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做什么,怎样做,也对其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广大教师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创造出新的教育经验,产生出更多的教育智慧。二、正确处理接受学习方式与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关系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凭借其在丰富课堂交往方式、扩展信息交流维度、培养沟通协作素养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的全盘否定,实际上,探究性学习方式和接受性学习方式两者并非是完全对立的,每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也有其局限性。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转变学习方式,是为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过分讲解而言的,并不否定教师讲解的意义和价值。对孩子们初次接触的一些基本概念、方法等内容是人为规定、约定俗成的,就宜用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而并非一定得合作探究,组织构建。事实证明,决定学习方式是否有意义、有效的关键并不在于学习方式本身,而在于学习者的态度、方法、已有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条件,学习方式运用的好坏,关键在于选择。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处理好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和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关系。让两者优势互补,使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既可以看到学生观点的交锋,智慧的碰撞,看到师生之间无拘无束的情感交流,又可以看到教师对基础知识扎实有效的训练,充分感受课堂教学的魅力。三、正确处理数学和生活的关系就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现状而言,数学的生活化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在普遍关注的情况下,却存在着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沿袭传统,仍然注重传授数学知识,忽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另一种是“超越”标准,一味追求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而忽略数学学科必要的双基。数学基本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贴近生活:但数学又高于生活,学习数学不仅仅是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学习本身的需要,数学不只是生活的简单“复制”和“粘贴”,而是对生活的再加工。我们应该要注重数学问题生活化,同时也应注意生活问题数学化,恰当正确地处理好两者关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做到数学教学适度生活化,才能真正地实现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我们应该承认,传统的教育教学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但绝不是一无是处。对于新课标新课程,我们不必人为地给它涂上神秘的色彩;对于旧课标旧课程,也没有必要过多去吐口水。一句话,对于传统教育教学,我们不抛弃,而是要扬弃,要发展。参考文献[1]罗艳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施中的几点收获[J]小学教学参考2012(3) 
自主创新与学习方式转变 自主创新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所确定的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六大原则之一。自主创新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越来越重要。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自主创新是一个关系全局的战略课题。自主创新既可以理解为一种国家战略或发展道路,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科技创新方式。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自主创新的战略意义。现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在创新的热潮当中,那我们人民教师,就更不能落后了。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我的解释框架中,自主学习(意义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质量的学习。而合作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学习)则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 一、自主学习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具体地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在如下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之中,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可能变得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而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研究表明,如果学校强调的是合作、而非竞争,既不按智力水平分班、又不采取体罚的措施,那么这种学校就不太会发生以大欺小、打架斗殴以及违法犯罪等事件,同时也不会因为强调竞争而降低学习成绩。事实证明,要提高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有效的办法是促进他的情感和社会意识方面的发育,而不是单纯集中力量猛抓他的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共同工作来实践其亲社会技能。在合作式的小组学习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三、探究学习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接受学习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探究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探究学习也有助于发展学生优秀的智慧品质,如:热爱和珍惜学习的机会,尊重事实,客观、审慎地对待批判性思维,理解、谦虚地接受自己的不足,关注好的事物等。 四、新学习方式下的有效教学 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也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其实接受学习对一些学习内容来说也是必要的。过去,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教学大纲规定了过多的知识点,使得教师只能用简单的“授——受”的教学方式来进行。今天,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减少了知识点,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更多地强调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而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基于自主学习的观念,有效教学应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能够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对于事物的概念框架;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一言以蔽之,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这必定不可缺少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这个应该可以,我原来用过,参加国家的一个论文比赛,适用任何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