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02

小刘987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6000字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秦桑低绿枝

已采纳
人称要一致。无论用第一人称“我”记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记述,都要通篇一贯。第四,要有条理。一篇好的论文,最重要的就是条理。乱七八糟的文章,就算是字字珠玑、妙语连珠也不受青睐。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6000字

233 评论(8)

shuaidaile

一、儿童喜欢画画,这是出自儿童自身生理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需要。我们从事儿童美术教育,必须研究儿童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评价儿童画,也就难以辅导儿童绘画。小学阶段应按儿童的年龄分为三个时期来研究:图式期6-8岁、写实倾向期9-11岁、写实期12岁以后(相对而言,有的会提前或退后)。美术教师应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二、6、7岁儿童处于幼儿期向儿童期转变的阶段,大脑的发育已达成年人的90%,但在心理方面却仍保留着幼儿期的状态,想象力十分发达。他们把画画看成是一种游戏常把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东西混淆在一起。一过7岁,幼儿的这种特征就逐渐减少或削弱,渐渐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客观世界,在想象的同时,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那样去画。随着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增多和知识面的不断扩大,绘画创作达到高潮,进入儿童绘画创作的黄金时代。他们依靠直觉,加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想象,根据头脑中对物象特征形成的概念,凭自己的记忆表达心绪和意象,造型的模式是这一阶段儿童画的一般特征,故称之为图式期。这个时期,特别要求教师和家长千万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儿童画作品,也不能让儿童一味地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法,要顺其自然充分给孩子自由,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画自己喜欢画的内容,这样才不会把儿童喜欢画画的天性给扼杀了。可以参考参考达芬奇美术,现在好像是可以免费试上M/三、由于儿童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变化,观察能力的提高,判断能力的增强,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同于前一个阶段,他们开始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环境并进行探索,对幼儿时期深信不疑的童话、梦幻开始发生怀疑。对以前自己常采用“古怪”的、“不合逻辑”的表达方式持否定态度,对过去画的那些不合比例、不真实的画表示否定。他们对儿童画表现的天真、幼稚并不喜欢,更羡慕比自己大的孩子以及成人的绘画,对绘画的空间知觉有了较大进步,开始由平面的空间思维向立体的空间思维过渡,故称为写实倾向期。由于这一阶段的儿童画开始追求真实,致使他们那些感人的童趣创作逐渐消失,对绘画的兴趣趋于淡漠,个别甚至视画画为额外负担。这个时期要使儿童的绘画兴趣如同图式期时那样浓郁,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和审美意识,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使他们画出的作品能抒情达意,这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才会有增无减。
270 评论(11)

将谌

一、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努力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注意观察能力对智力发展的重要性幼儿的天性中,对一切新奇的东西都有着极大的兴趣,周围的世界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但是,幼儿往往不能自觉地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指导,并积极引导他们正确地观察。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结合教学内容确定观察的对象,在此基础上拟订出观察步骤,为幼儿创设必要的条件。①通过观察能力的培养,提高幼儿美的感受力。观察与感觉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学习效果。美术活动的教学内容比较广泛,从小到大,从生物到事物,都可以通过画笔描绘出来。而这些单凭教师的讲解、示范,孩子是很难掌握的。这要求教师要有步骤、有目的地带领幼儿去观察、比较、判断,让孩子们在自然中获得细致的认识,使孩子自己能够体验、感受到真实的事物,孩子们一下子就能用自己的方式从画面上反映出来。要多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秀丽的山川、雄伟的建筑、深秋的红叶、节日的焰火等,使幼儿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再次,要提供机会让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美术作品,如绘画、剪纸、雕塑及各种工艺品等,从作品的构图、鲜艳而和谐的色彩、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美的存在,从而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②在观察中发展幼儿美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在绘画时,往往是看到什么就简单地描绘出来。如果是先让幼儿观察,然后教师再加以引导,引导孩子展开思路、充分想象,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如:孩子在观察两条鱼缠绕在一起时,就会想象成是鱼妈妈和鱼宝宝,在教师指导下,幼儿画出了鱼妈妈和鱼宝宝相亲相爱的画,创作出《鱼宝宝找妈妈》,而不再是单单描绘一两条金鱼的简单形态。在户外写生时,观察天上的白云后,孩子们会想象成某只小动物、一辆车、一朵蘑菇等等,从而画出了一幅幅充满童心的幻想画。引导幼儿掌握观察的方法,在观察中由浅及深、由表及里地把握事物的特征。指导幼儿观察的方法可由远及近,也可以由上而下,可先整体后局部等,让幼儿养成有条不紊地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从而让他们能够学会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次序地观察,使幼儿的观察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二、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绘画易诱发孩子的想象力。不论是主题画还是意愿画,孩子都能表现出他所想象的那个事物的形象。尽管画得不可能与生活原形一样的“像”,但孩子们仍是认真地满怀激情地去表现物象在他们头脑中的“真实”反映。也正是那所谓的不“像”中,融合了孩子那惊人的非凡的想象力。孩子在绘画中的大胆想象,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技能技巧的提高可在长大后进行系统的训练,而这种创造性的表现,这非凡的想象力的培养,却是幼儿期一个主要的任务,对以后的发展意义深远。所以,幼儿期是培养想象力的最好时机,应鼓励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过分地灌输成人式的技巧,既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又会限制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可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小制作活动,让幼儿多动手。幼儿对动手实践、亲自尝试的需求总是那么强烈。教师正可利用这一特点,因势利导,促进发展。如彩塑小动物,制作贺卡,既可让幼儿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学到美术活动的一般规律,又可使他们在这立体形态的构成中促进手、眼、脑的协调发展,从而使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和提高。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越来越显示出不可缺少或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美术教育者应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思想认识,端正态度,努力挖掘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独特功能,使幼儿的智力得以全面发展,让幼儿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受益无穷。
203 评论(13)

胖鱼七月

一般未参加过幼儿美术训练的幼儿,他们的作品往往标新立异、别具一格。《指南》中指出美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美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其主要任务是:1、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2、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3、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4、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5、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幼儿园的任务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谈一谈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认识。一、指导幼儿绘画的首要目的是开发早期智力。日本的一位研究幼儿美术活动的专家板光彦认为:“幼儿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它当全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比如画一幅画,从开始到完成,它整个过程同画画人的眼睛、大脑、心灵、手甚至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是对所画对象的细致、敏锐的想象力,画画的孩子敢于大胆地把自己所看、所记、所想的尽可能完满地表达出来,这是一个人创造能力的表现。另外,画好一幅画需要双手与身体及手脑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需要有使用绘画工具的能力,认识色彩的能力,完整地认识与表达事物的能力,需要耐心、恒心,需要快乐的心情和对美的体验,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这一切是早期智力开发所要达到的目的。总之,这一切都有助于培养孩子胆大心细以及锲而不舍的精神。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应该是指导幼儿绘画的第一目的。二、必须在幼儿绘画发展的黄金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多鼓励,多引导,多开眼界,才能很好的启蒙孩子。长期以来,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不少妨碍幼儿思维想象和创造力发展的做法。比如教师一般先出示示范画,再示范画的方法,然后幼儿依葫芦画瓢画
279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