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奉献议论文700字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02

乾坤下凡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奉献议论文700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静静爱柠檬

已采纳
论无私奉献  无私奉献是人类最纯洁、最崇高的道德品质。她像冰山雪莲,洁白无瑕;她像满山杜鹃,情暖人间。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最耀眼的是无私奉献的灿烂光辉,最感人的是无私奉献的杰出人物。屈原、司马迁、杜甫、孙中山等,他们之所以耀眼、感人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无私地奉献给了社会、国家和人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作了一个形象的诠释。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无私奉献的境界呢?  无私奉献,要确立自己的远大理想。理想就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也就是那种对人类和社会有较大意义的奋斗目标。人的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比只贪图享受的物质需要更具有驱动力。  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人的思想境界高一分,无私奉献的精神就会登上一个新阶梯。”  无私奉献,要坚持埋头苦干的务实态度。如果说“无私奉献”是我们思想修养追求的彼岸,那么“埋头苦干”则是抵达这一彼岸的桥梁。因为无私奉献不是凭口头怎么说,而是要看行动怎么做。就是说,无私奉献不仅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更重要的还要表现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作为教师,就应为培养国家更多的创新型人才默默耕耘;作为工人,就应为国家和人民多生产合格的产品;作为农民,就应为国家生产出更多的粮食;作为军人,就应为国家和人民坚守边疆、保家卫国;作为科学家,就应为国家和人民发明出更多的科研成果;作为学生,就应该努力学习成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  让我们吸吮中华民族的精神营养,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真正无私奉献的人。

奉献议论文700字

202 评论(10)

ykj1989

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但人们往往主重于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忽略精神文明的建设。我觉得两种文明的发展都源于无私的奉献。因此,奉献在兼顾个人利益的同时已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 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繁森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阿里。他们以无私的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世人称颂。其实还有更多的人是在默默地奉献,献出自己的力量,构建社会文明的大厦。 有人认为奉献是为了更多地索取。寓言中猪抱怨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获得人对它的赞扬。恰恰相反,奉献的本质在于它的无私性。现在有许多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他们从不张扬自己辉煌的功绩,不向国家伸手搞特殊。他们这种无私的精神,同样是奉献。这种奉献更深沉,更伟大。 奉献是积极主动的。个人的奉献在于主观愿望的伟大体现。猪在生存之时,一味地索取;而牛在生前是积极地劳作奉献,死后实现同猪一样的贡献。因此,它得到人们更多的称赞,同时也将它喻为勤劳、善良、仁慈的化身。此时,它的贡献已不仅仅是在物质上的奉献,而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奉献。 现在大批的作家、文艺工作者、思想家,他们也在奉献着自己的思维,奉献着自己的精神力量。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更需要提倡精神文明。这正是精神文明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由此可见,精神力量的奉献不可忽视。 我们常把老师的奉献比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间最伟大的奉献也在于此。教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无私传授给学生,一批批的学生成为国家栋梁而奔赴社会建设的洪流。当老师们放下手中的粉笔,满头银丝时候,感叹桃李满天下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感触到奉献之后的欣慰。 奉献不是为了索取,奉献应是自觉自愿的。让我们新世纪的一代青年都投身到乐于奉献的革命洪流中,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让奉献这棵常青树,永远葱笼、繁茂。 在我们小区有一个卖早点的老奶奶。她的头发已经露出几根银丝,脸上也布满了皱纹,长的也不是很漂亮,但他总是微笑,让人感到温暖,慈祥。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又去奶奶那买早点。买完后,因为豆浆还没来,所以就站在旁边等着。这个时候,一个人走了过来。呀!他是个残疾人,手无力的垂着,头发散乱。他手上还套着一个袋子,到一家一家小摊去收废瓶子。好多店不是不理他,赶着他走,就是叹了口气塞给他几块钱,让他走了,或是怜悯的看着他。我也忍不住皱了皱眉,心想:真可怜。当他走道那个奶奶的摊子时,奶奶见了他又慈祥地笑了起来,对他说:“你又来啦,今天废瓶子多,就全给你吧。”他也笑了起来,很灿烂,很开心的样子,说:“谢谢呵。”老奶奶说着递给他几个不用的瓶子,又问:“你妈妈身体怎么样了?好多了吧?最近又长高了呢!”就像对一个老朋友一样。他说:“是呵。”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唠了起来,就如同一对多年不见的好友,时不时还发出一阵阵爽朗的笑声。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了,奶奶说:“快去收瓶子吧,不然就给别人收去了。”然后挥挥手,眼角又眯了起来,她又笑着和他再见。他也说:“奶奶,再见。”那个残疾的孩子走时脸上漾着愉快的表情。那一刻,我的心一下子震撼了!奶奶并没有像别人一样施舍他,而是尊重他,理解他。那个残疾的孩子,没有上街乞讨,而是出去捡垃圾,去捡别人不要的瓶子,是自力更生的表现,他不希望被别人同 情,求别人的施舍。可是一些人却施舍他,用怪异的眼光看着他,他的自尊心一定受到了打击,因为我看到他眼中不时会透出气愤,常常甩脸而去。只有那个奶奶,她理解他,她从不瞧不起他,她把他当正常人看待,给予他温暖、快乐、尊严。他也只有看到奶奶时才会绽开发自内心的笑。 后来我常看见奶奶和那个残疾人一起笑,他对我微笑。我的心中总是很快乐,被子爱占据着。老奶奶的笑,也是奉献,是奉献着别样的爱,别样的温暖,别样的快乐,她的笑也是别样的奉献。
128 评论(10)

hjyq520

成灰泪始干。”这下我领悟到了。慢慢变得越来越短的蜡烛,生命虽短,但给人们带来光明,他的生命就在于奉献。我在网上那个看到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丛飞是深圳的一名普通文艺工作者,也是一名普通的义工。在2006年4月20日这天晚上8点多钟时,丛飞短暂的生命结束了,年仅37岁。在这37年里他有十几年的时光站在舞台上,但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公益演出就有四百多场,义务服务超过了600多个小时,救助失学儿童178位,捐款达到300多万元。因为家人的不理解,丛飞的家庭破碎了。为了挣更多的钱,丛飞拼命工作,最后因工作劳累得了胃癌。最终在2006年4月20日这天晚上与世长辞。我学过一句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人民服务之中去。”是啊,丛飞不就是这样吗?雷锋曾说过:“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是否夜宣那最美丽的理想?
211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