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关于混凝土的论文应该剖析哪几个方面内容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07

天梦寒星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混凝土的论文应该剖析哪几个方面内容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redder

已采纳
混泥土其实应该是混凝土。 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抗冻性是混凝土关于耐久性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混凝土抵抗气候变化、化学侵蚀、磨损或任何其它破坏过程的能力,当在暴露的环境中,能耐久的混凝土应保持其形态、质量和使用功能。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内容包括:钢筋锈蚀、化学腐蚀、冻融破坏、碱集料破坏。

关于混凝土的论文应该剖析哪几个方面内容

269 评论(14)

daiximei

我给你推荐一篇,供你参考: 谈到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首先得熟练掌握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经过,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以及对大体积混凝土质量,可能所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具体来说,应注意到以下方面:   一、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设计一个合理的配合比是工程顺利施工的前提,也是控制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大体积混凝土必须有良好的和易性,混凝土的和易性包括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等。为了保证混凝土和易性,除了有一个合理的配合比,原材料的选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1、水泥:浇筑大体积混凝土,为了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而出现裂缝,水泥尽量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一般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等比较合适。水泥质量必须稳定,各项质量控制指标,必须经检测合格。  2、外掺料: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掺人少量的粉煤灰不但可以节约成本,还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是控制混凝土温度的一个重要措施。同时,粉煤灰的掺入,还可以补偿细骨料中的细屑不足。作为水泥的取代材料在同样的稠度下,掺入适量的粉煤灰,会使混凝土的用水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而防止所拌混凝土的泌水。3、粗骨料:粗骨料一般就是指的碎石。碎石粒径一般控制为5-5mm的连续级配。压碎指标8-10%,表观密度2646kg/m3,针片状、含泥量、有害物质含量均符合和满足规范要求。在满足施工泵送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加大碎石用量,降低水泥用量,可以有效减小混凝土的水化热,更好的保证混凝土的质量。4、细骨料:细骨料宜选用级配良好的天然中粗砂,细度模数一般在9,表观密度2568kg/m3,空隙率41%左右,含泥量、云母含量均应符合规范要求。砂率的变动会使骨料的空隙率和总表面积有明显变化,因此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抗压强度有很大影响。试拌过程中,在保证混凝土和易性和抗压强度的前提下,应对砂率进行多次调整,最后才能确定。5、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选择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重要影响因素,合理选择和应用外加剂非常重要,可使混凝土的内部温升有所降低,而延缓温峰的出现,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应力,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和抗裂性能。6、水:混凝土的施工用水,一般可以选择普通自来水,或接近自来水标准,可以饮用的河水比较适宜,具体来说,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限值,等等几项指标,必须满足《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的相关要求。 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1、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必须对搅拌机的计量系统进行定期检测,把混凝土的原材料称量偏差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2、为了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加强搅拌时间控制。一般来说,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控制在不低于90s。3、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应定期对骨料的含水量、塌落度、出盘温度等等,进行检测,从而及时调整配合比来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避免拌和物出现较大波动,影响混凝土的质量。4、采用混凝土泵送技术,保证混凝土在泵送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混凝土下料时的自由下落高度不大于5m。5、混凝土浇筑成型6-18小时后,要及时养护,养护期内,应始终保证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避免出现表面收缩裂缝。养护时间不得小于14天。6、混凝土的温控,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不大于30℃,其他部位不大于38℃,内表温差不超过20℃。为了达到要求,尚应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1)骨料堆场搭设遮阳棚,堆料厚度不小于6m,从而避免阳光暴晒使骨料内表温度相差较大影响拌和物的温度。(2)为了降低混凝土拌和物的出盘温度,在夏季施工时,可在混凝土拌和物中加入少量冰屑,同时搅拌时间要加长30s,加入量以出盘温度达到要求为标准。(3)在浇筑层中埋设冷却水管进行初期冷却,使混凝土温度与水温之差控制在25℃左右。管中水的流速为6m/s。水流方向每24小时调换一次,每天降温不超过1℃。(4)减小上下层温差,施工中控制浇筑时间间歇期不超过7d,最大不超过10d。   总之,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合理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可以节约成本。注意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可以有效控制施工质量。对现场混凝土的振捣、养护,对混凝土的抗裂性至关重要。等等。
207 评论(13)

陈逸晗

对于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从三个方面分析  一、水泥数量与稠度的影响  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或外界振动动力的作用下要产生流动,必须克服其内在的阻力,拌合物内在阻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为骨料间的摩擦力,一为水泥浆的粘聚力,骨料间摩擦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骨料颗粒表面水泥浆层的厚度,亦水泥浆的数量。水泥浆的粘聚力大小主要取决于浆的干稀程度,亦即水泥浆的稠度。  混凝土拌合物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水泥浆用量越多,包裹在骨料颗粒表面的浆层就越厚,润滑作用越好,使骨料间摩擦力减小,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流动,于是流动性就大。反之则小。但若水泥浆量过多,这时骨料用量必然减少,就会出现流浆及泌水现象,而且好多消耗水泥。若水泥浆量过少,致使不能填满骨料间的空隙或不够包裹所有骨料表面时,则拌合物会产生崩塌现象,粘聚性变差,由此可知,混凝土拌合物水泥浆用量不能太少,但也不能过多,应以满足拌合物流动性要求为度。  在保持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变得情况下,减少拌合用水量,水泥浆变稠,水泥浆的粘聚力增大,使粘聚性和保水性良好,而流动性变小。增加用水量则情况相反。当混凝土加水过少时,即水灰比过低,不仅流动性太小,粘聚性也因混凝土发涩而变差,在一定施工条件下难以成型密实。但若加水过多,水灰比过大,水泥浆过稀,这时拌合物虽流动性大,但将产生严重的分层离析和泌水现象,并且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绝不可以单纯以加水的方法来增加流动性。而应采取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以增加水泥浆量的办法来调整拌合物的流动性。  以上讨论可以明确,无论是水泥数量的影响,还是水泥稠度的影响,实际都是水的影响。因此,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决定性因素是其拌合用水量的多少。  二、砂率的影响  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比。  砂率是表示混凝土中砂子与石子二者的组合关系,砂率的变动,会使骨料的总表面积空隙率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有显著的影响。当砂率过大时,骨料的总表面积和空隙率均增大,当混凝土中水泥浆量一定的情况下,骨料颗粒表面积将相对减薄,拌合物就显得干稠,流动性就变小,如果保持流动性不变,则需增加水泥浆,就要多耗水泥,反之,若砂率过小,拌合物中显得石子多而砂子过少,形成的砂浆量不足以包裹石子表面,并不能填满石子间空隙,在石子间没有足够砂浆润滑层时,不但会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而且会严重影响其粘聚性和保水性,使混凝土产生骨料离析、水泥浆流失,甚至出现崩散现象。  由上可知,在配置混凝土时,砂率不能过大,也不能太小,因该选用合理的砂率值。  所谓合理砂率是指在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能使混凝土拌合物获得最大的流动性,且能保持粘聚性及保水性能良好的砂率值。  三、组成材料性质的影响  (1)水泥品种的影响  在水泥用量和用水量一定的情况下,采用矿渣水泥或火山灰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其流动性比用普通水泥时小,这是因为前者水泥的密度较小,所以在相同水泥用量时,它们的绝对体积较大,因此在相同用水量情况下,混凝土就显得较稠,若要二者达到相同的塌落度,前者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必须增加一些,另外,矿渣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泌水性较大。  (2)骨料性质的影响  骨料性质指混凝土所用骨料的品种、级配、颗粒粗细及表面形状等。在混凝土骨料用量一定的情况下,采用卵石和河沙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其流动性比碎石和山砂拌制的好:用级配好的骨料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和水性好,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较差,但粘聚性和保水性好。  (3)外加剂的影响  混凝土拌合物掺入减水剂或引气剂,流动性明显提高,引气剂还可以有效的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二者还分别对硬化混凝土的强度与耐久性起着十分有利的作用。  四、拌合物存放时间及环境温度的影响  搅拌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变得越来越干稠,塌落度将逐渐减小,这是由于拌合物中的一些水分逐渐被骨料吸收,一部分被蒸发,以及水泥的水化与凝聚结构的逐渐形成等作用所致。  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还受温度的影响,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混凝土的塌落度损失的更快,因为这时的水分蒸发及水泥的化学反应将进行的更快。
219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