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24

我就是张小C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传播学方面的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美美莤水

已采纳
你是写毕业论文,还是写一般的文章,还是参加某个学术比赛……

传播学方面的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

217 评论(11)

airc123

社会背景:出自戴元光《传播学通论》(1)军事众所周知,20世纪的上半叶人类世界先后发生了两次史无前例的世界大战,这两次世界大战美国都或间接或直接的参与其中,尤其是在二战中美国人更是同时在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上扮演着主要角色,一战中美国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但也因向参战国出售大量军火而获取了暴利。这两次世界大战便让美国人尝足了经济甜头,一战的军火暴利,二战对经济强有力的刺激帮助其在二战以后便成为世界上头号经济大国,为大众传播业的发展和传播学的产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2)经济美国的经济发展无疑是提供了传播学产生和发展的最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事实上,美国的经济在南北战争以后就开始快速发展,虽然经历了大萧条的挫折,但正如上文所说,两次世界大战的刺激以及其他一些因素还是保其成为世界经济的龙头。中国有句俗语,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大众传播事业和传播学恰恰是唯金钱所能。试想,没有经济的强力支持,哪能实现报纸电报电视电影等媒体的普及化,哪能产生发达的传媒业,没有了以上这些传播学的产生又有何意义呢。因此,经济的发达也是传播学产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3)文化经济的发展使美国的城市化水平得到了提高,根据资料数据显示纽约市的人口在1880年为不到200万,而到了1900年就已经接近350万。由于大众传播只有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的城镇地区才能有效进行,因此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化社会对于传播学产生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美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大,城市数目越来越多,就为传播学的产生提供了群众基础,或者说是受众基础。科技首先展示一组数据:1835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机;19世纪中期霍伊尔发明轮转印刷机;1876,贝尔发明电话;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1906年,费森顿发明了无线电广播;1907年,德福雷斯特发明三极管……传播学产生前所有的有关发明几乎全部来自美国,如此强大的技术基础支持下,我们也就没有理由怀疑传播学是产生于美利坚和众国的了。 拥有了先进的科技,美国人便可率先发展传播产业。没有报纸,没有电话,没有电视,没有电影这些发明,信息又如何进行大众传播,没有信息不能传播,又哪来所谓的传播学这一说。因而科技的进步对于传播学的产生而言也非常重要。(4)教育谈到了科技文化,我们就不得不提及美国的教育事业,因为首先科技文化本来就是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另外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自然与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国在19世纪末期发展经济的同时,便开始投入大量的经费发展其教育事业。1870年美国只有160所公立中学,到19世纪末已增加到6000所以上;1870年美国用于公共教育的经费平均每个学生为15美元,而1900年美国公立学校预算平均每个学生达23美元。美国在教育事业上的投资效果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美籍人获得诺贝尔奖的数目和所占比例,到目前为止美国人所获诺贝尔奖的次数已经超过了总数的一半,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拥有一个良好的教育体制便可以给传播学事业带来强大的人才资源和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因此美国很高的教育成就对于传播学的产生和发展而言是不可或缺的。(5) 政治在传播学产生的过程当中,美国政治的竞选体制应该说也是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由其政治体制所决定,在美国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政府的或非政府的一些职位的竞选活动,当然这当中最受世人关注最具影响力的就是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竞选。那么竞选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宣传,向选民极力的宣传自己好的一面,从而让他们能把受中神圣的选票投给自己。而这样一个宣传的过程就属于我们所讲的传播。政治家们想要竞选成功就需要尽可能的对自己进行有效的,正面的宣传,这里就涉及到了传播学研究的问题,因此可以说美国的政治体制给我们的那些早期的传播学家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挥舞台和实验场地,也孕育了传播学产生的萌芽。正是由于传播学产生前的这些社会背景,这门古老而新兴的学科才能被学者们挖掘出来,从此不再沉默,给人类的发展与前进提供有力的支持。学科背景:出自胡正荣《传播学总论》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在借签、吸收其他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具有多学科综合而成的特点,这种多学科交叉性使传播学成为边缘学科。具体而言,传播学的学科基础主要是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政治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统计学、符号学等等。
233 评论(11)

张帆emmm

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撰写的学术论文叫学位论文。这种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被授予学位的重要条件。  学位申请者如果能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而论文的审查和答辩合格,那么就给予学位。如果说学位申请者的课程考试通过了,但论文在答辩时被评为不合格,那么就不会授予他学位。  有资格申请学位并为申请学位所写的那篇毕业论文就称为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既是学位论文又是毕业论文。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 ②科学性 ③创造性 ④理论性一、学术性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二、科学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三、创造性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 唯物主义和 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四、理论性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表论文的过程   投稿-审稿-用稿通知-办理相关费用-出刊-邮递样刊  一般作者先了解期刊,选定期刊后,找到投稿方式,部分期刊要求书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采用电子稿件形式。   发表论文审核时间  一般普通刊物(省级、国家级)审核时间为一周,高质量的杂志,审核时间为14-20天。   核心期刊审核时间一般为4个月,须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   期刊的级别问题   国家没有对期刊进行级别划分。但各单位一般根据期刊的主管单位的级别来对期刊划为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主管单位是省级单位。国家级期刊主管单位是国家部门或直属部门。
118 评论(10)

1999wwr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包含哪些部分? 在我们确定了论文题目, 写好论文大纲, 接下来就得面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撰写了! 下面就来和你分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那些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首先我们得清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由哪些部分组成, 每部分的内容如何填写 一般来讲, 每个学校毕业论文带队老师都会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发给大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组成部分: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本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方案 研究目标, 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参考文献如何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知道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就需要对这几个部分一一描述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主要描写你的论文选题的相关背景, 你为什么选择这个论题, 你的这个论题能解决什么问题, 你选择的这个论题有什么意义 这些内容可以用到你的论文的摘要和引文中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针对你所选论文查找资料的相关情况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就是写你论文的大纲本课题研究方案就是写你运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你的论文研究目标及工作进度主要写你所选论题的目标及你们论文各个时段需要完成的相关任务和时间参考文献只需把你写论文需要参考的资料列出即可, 包括参考书和引文地址下面分享我本人写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供参考论文题目:中德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原因影响之对比分析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状在过去的一百多年时间内,德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实现了大规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和乡镇企业就业在这个过程中,已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就是被称为”农民工”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新型劳动力大军 目前的德国是高度工业化、城市化的国家,在近8200万人口中,非农就业人口高达96%,大量农村人口在城市工作,已经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工业化、农民城市化的格局本文试图研究中德农村人口流动的原因,及对城市和乡村的影响,并对比中德农村人口流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为解决中国”农民工”的问题提供借鉴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国内学术界尤其是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都比较关注德国工业化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但专门研究德国工业化时期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问题却不是很多,只是在一些研究成果中有所涉及如邢来顺教授从历史学的角度, 《在德国工业化经济-社会史和迈向强权国家-1830~1914年》、《德国工业化与政治发展研究》两部著作中,研究了德国工业化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对德国工业化时期的人口流动、社会政策有所论述,但并不是很多就国外学术界的研究情况来看,多是从历史学、人口学的视角进行研究,且多集中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研究,专门研究德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较少WKöll mann 是较早研究德国工业化时期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德国经济和城市发展影响的学者,其研究成果有(《Die Bevölkerung in der industriellen Revolution 》、《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 ,该书指出德国农村人口的流向及其速度与城市的发展周期基本一致三、本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现状;德国农村人口流动的原因、影响;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原因、影响;两国农村人口流动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对此问题的思考。四、本课题研究方案历史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就是根据发展的过程,把过去的政治现象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进行分析的方法鉴于德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式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因此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理清脉络,对其进行准确的分析把握文献调查法:基于本文研究的是国外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不能实地考察,因此要想获得大量的资料,必须通过互联网或文献库检索查找,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研究,吸收和借鉴他人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德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数据分析法:在本文研究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史料数据,证明或分析相关论点运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分析方法,对此问题展开研究运用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展开研究五、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研究目标:本课题主要研究德中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种种原因及对两国产生的不同影响,由此在了解中德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原因和影响的同时,也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发展区别所产生对待同种问题的不同的结果。 主要特色:运用对比分析法,结合漫画及时下热点问题,展开研究。 工作进度: 2013年11月中旬导师见面,确定论文题目2013年12月中旬完成论文大纲2013年12月底完成开题报告2014年3月初完成初稿2014年4月完成二稿2014年4月底定稿,完成摘要,译文2014年5月中旬上交全部资料,指导老师写评语2014年5月底整理文件明细2014年6月初论文答辩六、参考文献: 列出你参考的书籍
162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