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书法家评论文章的格式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45

薄志刚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书法家评论文章的格式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飞扬小总管

已采纳
毛笔除了小楷一般不写,钢笔字根据题材,白话文写,古诗文可写可不写,还有格式,横写竖不写。

书法家评论文章的格式

178 评论(14)

RayHulala

一般情况下都不写标点。
92 评论(8)

求学12~

如果是三尺宣,最好是安排正文三行,每行大约7——9个字不等,第三行要留有一定的空白。第四行要比前三行窄,做落款用。落款写上诗句的出处即作者和作品的名字,然后落上年份时令和书写者的名字,比如“甲午孟秋,某某书”就可以了。 如果落款时,诗句的标题太长,一行写不开,可以落两行。最省事的方法就是把宣纸直接折成四行,前三行写正文,第四行落款,但落款的字要小于正文字的大小,而且款字的最下沿包括盖的印的最下沿要高于正文的最下沿。当然还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书画斋里或网上都有现成的作品图片或关于章法的书籍,可以依样画葫芦,仿照一下。首先,你得确认你买的书法空白卷轴是什么开面儿的,就是说是什么规格的。如果是四咫对开的,就应该是400mm*1150mm(满外尺寸)。这种规格可写竖幅可写横披,你要写二行汉简的祝福话,建议你写竖幅。这里要注意的是,书法是从右至左,从上至下书写的,不要按你平常写字的习惯去写。在写的时候,可以先在最右边写上“xx兄或君惠存”字样,注意不要顶格书写。要留出最少5-7个字的间格。写完后就可以写正文了,正文一般要比惠存字样高出几个格子但也不要顶格写,一般要空出1到2个字的间隙。书法正文可用的字体很多,一般常用的有隶书,楷书,行书还有草书,看你的喜好了。建议你用行书或是楷书,这样看起来会比较直观。在写完正文后,还要另起一行落款,也就是什么时候,谁写的,大概的形式一般为“xx年xx月xx书于xx地”。须注意的是,这里的时间最好用天干地支纪年法,xx月就是春夏秋冬,正文和落款可以用2种不同的字体,但一般说来起首字(惠存什么的)和落款得用同一种字体。而正文就没什么要求,其它的就不解释了。还有,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盖上你的印章,没有的话就免了
267 评论(13)

阿拉啦(???)?

回答 亲,您好!您的问题我这边已经看到了,正在努力整理答案,稍后五分钟给您回复,请您稍等一下~ 分行布白是根据书体、内容、风格、篇幅的变化而不同。如果内容、字数很多,而篇幅有限,且书体又属浑厚开张的风格,那么分行布白势必变茂密,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注意茂密充实而不拥挤紊乱。如果是隶、楷,分行布白一般都采取纵横成行,隶书纵行字距宽于横行,楷书纵横相当,有的还采取打朱丝栏(用毛笔或鸭嘴笔扶尺画成),或分格写,字体风格秀丽的字,一般分行布白都比较疏朗。但隶、楷书也有茂密的布白,如颜字。如果分行布白纵横均匀又过于茂密,就可能产生拥挤现象。如果布白纵横均匀,风格秀丽疏朗,则更要讲究字体的大小,笔画的斜正、开合的变化;如果是纵成行横错列的行草书,由于点划的使转,形成疏密、参错、穿差、险夷、开合等错综复杂的变化,分行布白或疏朗或藏密均可随人意,但以适宜为止,变化而不堆砌错乱。 古代书法作品都是纵写,很少有横写的,只有匾额、横披是横写的;题画和扇面题字、文章标题等也有横写的。一般都右起左行。其分行布白的要求和竖写大体一致。题款和印章虽是书法作品内容的附属,但是对一幅书法作品来说,是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画面的虚实变化、补空填白等作用。有些作品往往因对题款、印章不够重视,破坏了全局的统一和变化,损坏了作品的章法布局的完美。题款是一幅书法作品的说明文字,包括对书写内容的说明,为谁而作,创作时间、地点、作者姓名。题款分单款和双款。内容也有简有繁。如果是单款,简单写法只写作者姓名或时间;如果是繁写,则把所写内容的说明,如诗词的作者(包括词牌),为什么作,写于何年何月、何地或什么斋室名称等。双款是指包括受书者姓名,如××嘱书、雅正、斧正、正腕等。题款的书体,一般用行书体,字体要比正文字小,写在正文的左侧,相当一行字的位置。有的题款字数很多,正文反而不如题款字多,则题款也是正文布局的一部分。正文字大而疏朗,题款字小而严密,达到全幅变化而统一。如果题款字数少,题款和具名及印章之间的距离可拉大一些,但以匀称为宜,具名之下的地点和印章,下延不得超过正文的下脚线,最好距半个字或一个字。如果正文写完后只留下有限位置给题款,题款应简单,只具姓名、年月、印章,或只具姓名和印章。印章虽小,但不可忽视。它在一幅书法作品中,能烘托气氛,调整布局,增加变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有些作品,正文和题款都写的很好,但由于印章处理不妥,或歪斜,或位置不合适,或大小多寡不宜,都会影响和破坏章法
144 评论(10)

xiaoXYxiong

直接告诉他你不懂不就得了,还想拍马屁啊?!这东西你不漫漫研究是看不出好坏的
355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