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农业合作化论文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32

阳光叶子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农业合作化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reborn0225

已采纳
农业合作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这一社会变革过程,亦称农业集体化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10月至1953年,以办互助组为主,同时试办初级形式的农业合作社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一次互助合作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并以草案的形式发给各地党委试行此后,各地党委加强了领导,使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到1952年底,全国农业互助合作组织发展到830余万个,参加的农户达到全国总农户的40%,其中,各地还个别试办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社)3600余个1952年冬至1953年春,在发展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中出现了急躁冒进倾向为纠正这种倾向,中共中央于1953年3月8日发出了《关于缩减农业增产和互助合作五年计划的指示》,又于3月26日发表了《关于春耕生产给各级党委的指示》,并公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4月3日,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农村工作会议,阐述了“稳步前进”的方针10月15日、11月4日毛泽东两次同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负责人谈话,提出互助合作运动是农村中一切工作的纲,是农村工作的主题,说“纠正急躁冒进”是一股风,吹倒了一些不应吹倒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两次谈话,有许多正确的意见,但也表现出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急于求成、贪多图大的思想12月16日,中共中央公布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此后,农业合作社从试办进入发展时期1954年至1955年上半年,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第二阶段,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和发展1954年春,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9.5万个,参加农户达170万户,大大超过了中央提出的数字4月中央农村工作部召开第二次农村工作会议会议分析了互助合作运动的形势,指出农村将相继出现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高涨的局面为了吸引更多的农民入社,国家从各方面大力支援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同年秋,全国新建农业生产合作社13万多个,加上原有的共22.5万多个1954年10月,中央农村工作部召开了全国第四次互助合作会议,决定到1955年春耕以前,将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60万个中共中央批准了中央农村工作部关于这次会议的报告到1955年4月,合作社发展到67万个由于发展速度过猛,不少地方又出现了强迫命令、违反自愿互利原则的现象中共中央在1955年初发现了上述问题,发出了一系列通知和采取措施纠正偏差1月10日,中央发出《关于整顿和巩固农业合作社的通知》,要求各地停止发展,集中力量进行巩固,在少数地区进行收缩3月上旬,毛泽东提出了“停、缩、发”的三字方针,即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停止发展、实行收缩和适当发展为了贯彻三字方针,农村工作部于4月下旬召开了全国第三次农村工作会议,总结经验,布置工作,提出要求到1955年7月,全国原有67万个合作社,经过整顿,巩固下来的有65万个1955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召开华东区、中南区和河北、天津、北京等15个省市委书记会议根据毛泽东原来的提议,会议提出1956年发展到100万个社的意见6月中旬,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批准了关于到1956年合作社发展到100万个的计划不久,毛泽东从南方考察回来,主张修改计划,加速发展担任农村工作部部长的邓子恢不赞成改变计划,认为合作化运动应与工业化速度发展相适应,不宜发展过快毛泽东认为邓子恢和中央农村工作部思想右倾1955年下半年至1956年底,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三个阶段,也是农业合作化运动迅猛发展时期1955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召开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作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对党的农业合作化的理论和政策作了系统阐述,并对合作化的速度提出新的要求报告还严厉批评了邓子恢等人的“右倾”10月4日至1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要求到1958年春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基本上普及初级农业生产合作,实现半社会主义合作化会后,农业合作化运动急速发展,仅3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在全国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到1956年底,参加初级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96.3%,参加高级社的达总到农户总数的87.8%,基本上实现了完全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由农民个体所有制到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转变

农业合作化论文

285 评论(9)

jushuichi

农业合作化运动主要是通过建立初级、高级合作社,将农民所有制改为集体所有制,也就是实现公有制,土地归集体所有,再进一步归国家所有,实现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作用:是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一环,最终确立了土地公有制,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也为新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为工业化建设提供大量原材料,具有重大意义
330 评论(9)

青藤126

通过农业合作化政府在经济上直接把持了农村的经济资源,对农民控制大大加强
333 评论(11)

CarrieQIU

1、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及时地领导农民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先实现合作化后实现机械化的经验。2、根据我国农业的特点和农民的习惯,采取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等由低级向高级的步骤和形式,逐步地引导农民摆脱私有制走上公有制道路。3、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采取积极引导、稳步前时的方针和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贯彻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的阶级路线,指导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202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