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9

chen_2006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国科技发展史论文范文高中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婷婷320

已采纳
科学发展史的文章1、近代科学技术自19世纪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一段非同寻常的曲折过程。从19世纪中叶自强运动中开始的“师夷之长技”和“求强求富”,到20世纪初年的“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思潮,从50年代的“向科学进军”,到20世纪末叶的“科教兴国”战略,中国人对科学技术给予了多少希望、梦想和憧憬! 150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显著的,但在全人类共同创建的现代科学技术大厦中,中国人的贡献还相当有限,中国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还没有完成。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中国应该如何发展科学技术,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实现“科教兴国”的历史重任?面对这样重大的问题,我们不仅要深入了解和借鉴科学技术发达国家的经验,还必须深入研究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及其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力求准确地把握科学技术的特性及其发展机制,总结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在致力于解决眼前的科学和技术问题,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时候,却很少系统地探讨和总结我们一二百年来科技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长期以来,我们对如何推进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有利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和文化氛围缺乏应有的认识。结果,我们不仅不易充分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反而可能重复旧的失当的政策和举措。因此,在面临重任和挑战的今天,系统的研究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不但是学术研究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现实赋予我们的重大课题。

中国科技发展史论文范文高中

83 评论(9)

358236482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39年后的今天,也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史册和世界科技史册。这一天,“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消息传来,全国上下一片欢腾。科技界专家更是群情振奋,认为这是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光辉里程碑,值得全体中国人骄傲,更激励着科技界勇攀科技高峰。 “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与‘两弹一星’具有同等重大意义”“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与‘两弹一星’具有同等重大意义的辉煌成就,成为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光辉里程碑,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史册和世界科技史册。”科技部部长徐冠华高度评价这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说,把人送上去跟把其他的仪器送上天大不相同,因为人是有生命体,要保证绝对的安全,要有一套生命的保持系统,这个系统很复杂。我国载人航天系统的可靠性、运载能力、控制系统和安全保证系统都达到了世界前3名的位置,而且我们在这方面的投资比起美国要少得多。 “这是一个大科学工程,不只是一个方面,而是全方位的突破。载人航天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之一,一个国家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能够反映出这个国家的整体科学技术和高科技产业水平。”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说。“载人航天迈出历史性的第一步,也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在振奋之余,我们需要非常清醒、冷静地看待这次的成功,这既是历史性的第一步,也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追赶发达国家我们还有非常繁重的任务,至于走向太空深部、利用太空,任务就更重了。”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的“提醒”,得到了科学家们的认同。“这次载人航天飞行只是人进入太空的第一步,以后的路还很长。载人航天最后的目的还是人在太空为地面服务。”王希季说。虽然这只是第一步,但这是坚实的一步,在载人航天方面我国已培养、储备了大量人才,年轻人已在载人航天事业中挑起了大梁。 正如“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院士所说:“我感觉到非常高兴的是,这次以中年科学家为主进行研究、组织、领导,实现了成功的发射,也说明从‘文革’后我国新一代的科技工作者已经成长起来了,能够承担起科学发展的重任。”“不只是技术上的进步,更重要的是鼓舞人们在新的征途上奋发图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在行动、思想上给我们很多启发,我们要做好本职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更好地发挥作用。”王大珩的一席话,道出了科学家们的心声。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不仅标志着我国科技发展水平跃上了新的台阶,还极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激励科技界勇攀高峰。“这是科学技术上的一个非常大的进步,更重要的是鼓舞全国人民、鼓舞科技界,在新的征途上能够奋发图强。我国这几年经济发展让世人瞩目,科技发展能不能像经济发展一样取得巨大成就,也让世界关注。因此除了高兴之外,也感觉到我们科技界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周光召说。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康日新表示,今天核工业人要学习航天人“勇于登攀、不断创新”的精神,奋发图强,争取出新成果、出大成果、早出成果,为国争光。
203 评论(8)

mayu0924

关于中国的发展首先,在处理稳定、改革和发展三者的关系方面,中国找到了平衡点:在坚持稳定的前提下,大力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实现了中国近代史上从未有过的连续近30年一个长时期、大跨度的发展,为中国走向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指导方针非常务实,即集中精力满足人民最迫切的需求,首先就是消除贫困,并在这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20多年来,世界上70%的脱贫是在中国实现的。换言之,如果没有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的业绩,整个世界的扶贫工作将黯然失色。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美国人所说的恐怖主义,而是消除贫困,因为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仍然生活在极其贫困的状态之中,其中8亿人第三 近年来,中国军事力量建设呈现出新的趋势,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在立足本土防御的基础上,开始注重发展攻防兼备的军事力量。如海军突破近岸防卫作战局限,致力于增强近海遂行综合战役能力,启动远海能力建设,走向深蓝海域;空军加快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积极发展空中进攻作战能力,提升远程精确打击和战略投送能力;陆军也不再仅仅着眼于本土纵深防御作战,而是大力推进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机动型转变,致力于提升与海、空、二炮的联合作战能力;二炮从一组建,就是一支战略进攻力量,现在则由单一核反击战略力量发展为核常兼备的战略力量,增强了中国军队在核背景下常规战争中的战略战役进攻能力。(超过发达国家的人口总和)还在挨饿。就此一点,中国的经验就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同这一根本大计相匹配的,就是中国实行防卫性的国防政策。第一,贯彻积极防御军事战略,坚持防御、自卫和后发制人;第二,不同任何国家搞军备竞赛,按照合适、够用、负担得起的原则发展武器装备;第三,注重综合运用政治、外交、军事等手段遏制战争爆发,使国家发展和改革免遭战争冲击;第四,保持有限的核反击能力,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核政策;第五,不同任何国家搞军事同盟,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独立自主地维护国家军事安全。
360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