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gfei12
四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的关键点。四年的校园生涯和社会实践生活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 础。一直都认为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我对知识、对本专业一丝不苟,因而在成绩上一直都得到肯定,每学年都获得三等奖学金。在不满足于学好理论课的同时也注重于对各种应用软件和硬件的研究。 在大学期间,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机会,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思想上,令我最自豪的事情是经过不断的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我顺利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感觉就象在自己的生命上添上了神圣的一笔,转化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鼓励我,在督促我,在时时刻刻的检查我,让我在思想行为方面能够作风优良、待人诚恳,能较好处理人际关际,处事冷静稳健,能合理地统筹安排生活中的事务。为社会为学校为同学为身边的人做事不再是觉得是一种累赘,而是很乐意的去做并且能够得到满足和快乐,不会去想做好自己的事情,别人的事情少管。并且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回顾这几年,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同样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学习上,我没有让自己失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年都获得奖学金,特别英语考试每次都是班级第一,因此也是第一个并且以5分的成绩通过了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考试,随后也是第一个获得了国家英语四级证书。由于所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因此非常注重实际操作能力,除了理论学习之外,我的实践能力也得到非常大的提高。后来女生经常找我处理电脑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时候这些问题我也没见过,然后就到网上搜相关资料,基本上每次都能够解决,到后来也有不少男同学也请教我计算机方面的问题,这些都让我学到了不少新的东西,因此我依然十分乐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并且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要想学好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古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渔”,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换了好多种方法,做什么都勤于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能勤于请教。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止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专业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我更与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体会了学习的乐趣。我与身边许多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现在我已经面临毕业,正在做毕业设计,我成为设计小组的组长,更锻炼了自我的动手和分析问题能力,受益匪浅 生活上,我非常感谢学校能够提供给我助学贷款,缓解了我的经济压力。我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时间在外面找兼职、做家教,也锻炼了我的社会交往能力。好几年都没见到父母也让我更加的坚强,让我学会了合理的自理生活。同学们都说我是一个很会理财的人。 作为一名2007年大学应届毕业生,我所拥有的是年轻和知识。年轻也许意味着欠缺经验,但是年轻也意味着热情和活力,我自信能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在毕业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的目标。 
悬赏分:200 我写篇上高中后的心理变化怎样~哈哈
浅析当代大学新生从众消费心理及行为调适 [摘 要] 本文从分析当代大学新生的从众消费行为心理成因入手,阐述了其现实危害性,对如何培养和引导从众消费行为提出了思治对策。 [关键词] 大学新生 从众消费心理 行为调适 大学新生从众消费行为是大学生群体消费领域常见的现象,如何引导大学新生从众消费行为,使其能够尽快养成健康消费行为和习惯,对其迈好人生关键阶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大学新生从众消费行为的心理成因 从众消费行为是指在群体压力面前,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中,自觉不自觉地以群体中其他消费者的行为作为参照,作出与多数消费者一致的消费行为或反应倾向。大学新生从众消费行为的产生有多种客观原因,但主要是由大学新生自身心理因素导致的。 一是自主消费经验缺乏。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新生自主消费经验缺乏,没有形成相对自主、稳定的消费观念。在面临全新的大学生活时,难以根据自身经济条件、生活以及发展需要确定消费计划,在消费行为中常常表现出缺乏主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盲目冲动,产生从众消费欲望和行为。 二是消费自控能力不强。由于受各种媒体宣传炒作或是受周围环境影响以及身边同学诱导等而产生消费欲望,加上自控能力不强,极易产生随机冲动消费。个别学生不能体谅家庭的困难,以各种借口欺骗家人寄钱用于自己消费,事后也感到后悔。但当遇到周围环境、市场因素、网络媒体、群体舆论等诱惑时,还是难以自制,产生从众消费行为。 三是攀比消费心理滋生。大学新生消费心态多种多样,其中攀比消费心理占有相当比例。一部分学生总是习惯于有意无意地与身边的同学作比较,以求心理平衡,获得自我认同感。少部分学生不顾及家庭条件去消费,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甚至个别贫困学生,也盲目地去效仿别人的高档次消费,等等。这些攀比消费心理的滋生,是从众消费行为普遍性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大学新生从众消费行为的现实危害 从众消费行为是被动的接受过程,在群体压力面前,从众者往往有无奈、被动等消极心理体验,从众消费行为对大学新生而言是弊大于利。 一是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对于大多数大学新生而言,其上学费用已经是家庭一笔不小的开销,甚至有的家长不惜贷款或借钱来供学生。当学生出现从众消费行为时,很多开支就变成了“计划外”,必然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家长为此常常是苦不堪言。 二是增加学生精神压力。由于刚走进大学校门,消费环境发生了变化,购买欲也随之增强。除了学习和生活必需品以外,他们会有很多消费奢求,由于缺乏消费理性的消费冲动,极易导致过度消费,带来经济上不必要的浪费,使部分学生成为“月光一族”,囊中羞涩的窘境带来的是精神上的压力和痛苦。 三是导致诚信行为缺失。从众消费带来过度消费或透支消费,使得一些学生不得不编造谎言向家长伸手,向周围同学和好朋友张口。把钱借来后,又很难按时偿还,直接影响了同学关系。学生中因债务关系发生矛盾甚至打仗斗殴的事情也是不乏其见的。更有甚者有极个别学生采取欺骗、偷窃、诈骗等违纪违法手段,想方设法弄钱满足自己的不正当消费。从众消费所带来的诚信行为的缺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三、大学新生从众消费行为的思治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各种与消费相关的信息充斥市场,大学新生消费者很难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所以必须加强教育与管理。 一是加强消费理念教育和引导。大学新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喜欢追求“新、奇、美、特”。很多消费品往往在大学新生中一出现就迅速流行开来,如配备手机、电脑、买高档化妆品和名牌服装等,他们在消费时却很少顾及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和消费的必要性。必须通过采取日常教育管理、举办专题讲座、进行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使其掌握大学消费规律和特点,明确科学消费内涵和意义,培养理性消费意识和习惯,树立科学消费行为和时尚,营造文明消费环境和舆论。对经济宽裕的学生,帮助制定科学合理的消费计划,对其日常消费行为进行适当监督,避免其盲目引领时尚消费和过度消费。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要帮助培养健康的消费观念,教会如何把钱用在刀刃上。特别是对那些家庭条件一般且易产生非理性从众消费行为的学生要格外关注,采取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手段,提前进行干预,防止因从众消费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精神负担。总之,加强消费理念教育和引导,必须作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一课。 二是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和舆论。日益丰富的消费市场、日益复杂的消费环境、日益多元化消费观等诸多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充斥着大学校园,影响着莘莘学子,给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带来了冲击,而往往是不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了学生高消费的心理基础。因此,社会要多创造一些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经济使用的消费商品与服务项目,使大学生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有更多选择的余地,提供更加经济合理的消费平台。学校要努力在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环境营造上做文章,通过倡导消费文明,强调智力性、发展性消费,提高消费文化、教育含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和选择消费行为。从更深的意义上讲,通过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意识和行为习惯,用小环境来影响大环境,可以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总之,营造校园良好的消费环境和舆论,已是社会赋予高校的使命和责任。 三是消除从众消费症结和误区。大学新生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相互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对消费认识及行为呈现不稳定、片面和极端性等特点,消费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虚荣心,而不是从自身的学习或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因此,高校必须采取教育和管理手段,加强国情、校情和家情等方面的专题教育,倡导适度和文明消费。学生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学校,对学生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加以有效的指导和有力的监督。大学生自身要注重加强自身修养,把主要精力用于自身的学习和发展上,自觉抵制高档和超前消费,避免盲目地从众消费,避免给自己带来经济和心理压力,以良好的心态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完成学业,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 娟: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2) [2]闫缨等: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分析和引导〔J〕昆明大学学报,2004,(1) 并不是很准确、完整,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补充:您可以随时找我,给我留言,我会尽力帮您找找,随时欢迎您。
上大学后女生的变化 接触一种新的环境总会有一些变化,不论是多么的微妙还是多么的翻天地覆.尤其是上了大学的女生是一定会有变化的. 我大致总结出以下几点: 1.很多女生都蓄起了长发.以前上高中的时候太忙,没有时间打理自己的头发,而现在有的是充足的时间,因此长发在大学的校园里成为一种趋势. 2.高跟鞋也是一大不可挡的潮流.以前不论是学校不准穿还是忙到不允许走路太慢,总之是很少人穿的.而现在却不同,踏过大学的门槛就发现自己长大了.离开了父母,好多事情都可以自己作主,然后能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像一个大熔炉一样把一个人重新融化又重新的凝成(当然,这绝对不是一个坐着享受的过程,不是一个完全定型的过程,这是一个能变动的模型,最终造出一个什么样的你来,还要看你自己的把握,大学就像一个酒杯,仅仅是一个器皿,最终里面装的是什么,好不好喝,这都得看酿造者的技术以及他是否用心),当然穿着也算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3.裙子的天堂.各种各样的裙子在校园里来回飞舞,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大多数的女生上初中以后就不穿裙子了,而大学又给了她们一个绝好的平台,把女生的”特权”发扬光大.由于大家来自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民俗,所以衣着尽可以五花八门~~~~~~~ 当然,还有很多变化.这些都是浅一层次的表面的变化.下次在谈内心的变化把!这种东西真难找我尽力了LZ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