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有关作文教学的论文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22

chengjun01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有关作文教学的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onlycare

已采纳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模仿既降低了写作的难度,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到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有关作文教学的论文

309 评论(8)

lxsinfinite

武玉鹏 作文教学过程新探  在语文教学和教学研究领域,人们历来比较重视阅读教学过程的研究,而对于作文教学过程的研究,则重视不够。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现在还在流行的作文教学过程模式是:“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这一五段模式,实际上是在传统的“命题??写作??批改”的三段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不重视理论知识的指导,一味地靠盲目训练,所以,教学效率很低,效果很差。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从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授什么《马氏文通》、《文章作法》之流,一天到晚,只是读,做,读,做;做得不好,又读,又做。但却决不说好处在哪里,作文要怎样。一条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五段模式”跟传统的“三段模式”相比,无疑是有了很大的进步。其进步集中表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强了老师的指导,既有写前的理论指导,又有写后的讲评总结。学生不但知道该怎样作文,而且还知道自己的作文好或者不好,好在哪里,为什么好;不好在哪里,为什么不好,怎样纠正。但是,用今天先进的教学理论去审视“五段模式”,我们觉得它还有许多不足甚至落后之处。在作文教学深入改革的今天,它已经不适应作文教学发展的需要了。第一,这一模式未能体现出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而,“五段模式”从命题到指导,从批改到讲评,都强调的是老师的活动,学生基本上处于一种被动服从的地位。这是极不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的。第二,这一模式割断了写作跟阅读及现实生活紧密联结的关系,把作文看成是一种纯粹的写作活动。事实上,学生的每一次作文都跟生活及平日的阅读有密切的联系,写作训练的时候,如果不主动地接通这种关系,就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更难以取得实际的训练效果。当然,在以往的作文训练中,有些老师作文前也指导学生观察生活、阅读有关资料,但是,这毕竟是少数人所为。就作文教学的普遍事实而论,还并未在生活、阅读与作文的联结方面形成一个公认的、在作文训练过程中相对独立的环节。第三,从教育控制论的角度看,一次完整的能力训练过程一般应具备信息输入、信息输出、信息反馈、矫正提高这样四个阶段。比如作文训练,对学生来说,老师写前指导是信息输入;学生完成作文并交给老师,是信息输出;老师通过批改和讲评把学生的作文情况反馈给学生,是信息反馈;学生有了反馈信息之后,应该及时地总结经验,矫正失误,可是,“五段模式”却缺少这至关重要的一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文训练的深度,限制了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运用现代教学理论重新研究作文教学过程,并认真研究了部分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对“五段模式”进行了改造和重构,设计出一种新的作文教学过程模式。这一模式包括五个阶段九个环节,可列表表示如下:  (附图 {图})  (附图 {图})  定向阶段的主要任务在于让学生明确本次作文的方向。包括定题和指导两个环节。定题不同于传统的命题,它可以是命题,也可以是半命题或限制范围。定题是为了表明本次作文写什么。指导的内容和目的有三个方面:一是说明为什么要写这次作文,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二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乐意写本次作文;三是介绍本次作文的要求及相关知识,让学生明白该怎样写这次作文。  联结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主动而有效地将本次作文与现实生活及阅读联结起来。也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学生通过回忆和联想,从自己的记忆中提取以往的生活储备或阅读储备;如果记忆中没有这方面的储备,就直接去观察生活或翻阅有关的资料。这样做,是为了寻找写作的材料。二是在占有较丰富的写作材料的基础上,选择本次作文需要的材料,并在头脑中构思成文。以往的作文训练把选材和构思笼统地并入学生写作的过程,其实,这仍是“联结”这一阶段的工作,具体说,是从联结生活与阅读向写作过渡的环节。从写作的角度看,它只能算是打腹稿,即在头脑中用内部语言做。  写作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由学生行笔成文。包括起草和修改两个环节。以往的作文教学往往把起草和修改看成是一回事,只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就行了,至于学生是否反复修改了,一般不加过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作文常常是写出来就万事大吉,根本不愿下功夫修改。有的学生甚至错误地认为学生主要是写。改,那是老师的事情。有鉴于此。我们要旗帜鲜明地提出,学生的写作过程必须由起草和修改两个环节构成。起草阶段,学生完成的只是一篇各方面还很粗糙的初稿,就像造机器制的毛坯一样,还必须经过第二道、第三道工序,进行精心地加工。无数事实证明,学生的写作水平,正是在这不断地修改和加工过程中提高的。为了加强学生修改这一环节,老师必须提出相应的要求并加以必要的检查指导。  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师生双方总结本次作文的成败得失。包括批改和讲评两个环节。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与要求和“五段模式”中的批改、讲评大同小异,这里不再赘述。  再作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及时地巩固成绩,矫正失误,吸取教训,练习提高。再作是一次作文训练不应缺少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一直被人们忽视的环节之一。一次作文训练从定题、指导、观察、构思、起草、修改、讲评,师生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发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这时,需要趁热打铁,解决问题。再作正是这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关键一着。没有再作,犹如医生看病,开出了药方,却不让病人吃药除病;犹如“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实在可惜。当然,再作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影响作文训练的频率,有些学生也不一定感兴趣。对此,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对待。再作的方式也应灵活多样,如重新修改、局部重作、全文重作、写批后感等。  以上五个阶段九个环节,构成了一次作文训练的完整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控制过程。从认识论的角度讲,“五阶段九环节”反映了学生由认识到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它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过程。从教育控制论的角度看,“五阶段九环节”中教师的教由信息输出、信息反馈到指导矫正,学生的学由信息输入、信息输出、信息反馈到矫正提高,都符合教育控制的基本过程。当然,我们并不希望将这一模式看作一种僵硬的公式。我们“要模式,但不要程式化”。(张志公《方法?模式?程式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这一模式完全可以有所减化,有所调整,灵活运用。笔者期待实践对这一模式的检验,也期待着它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接受修正,不断完善!  希望能帮到你哦。。
114 评论(8)

MandaDu

我觉得必须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写作的乐趣,多读课外书,多与别人交流效果才好!
338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