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43

王晓晓晓晓艳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有关乡土的议论文800字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qls1008

已采纳
脸庞拂过故乡的风,天上飘过故乡的云。思念起故乡的那一轮明月时,一种茫然若失的感觉笼罩在心怀,透过朦胧的月光,仿佛能看到亲人的笑颜。  当思乡之情无处表达的时候,一盘美味的家乡菜肴,使游子的心与故乡的山山水水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那熟悉的乡音,淳朴的乡情;那绵长的乡思,浓烈的乡愁化作品尝中无尽的回味……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我们素以饮食文化闻名于世。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我们又以乡土情结而被人称道,当饮食文化与乡土情结相凝结时,家乡菜自然也就成了情感纽带。在华灯初上的夜晚,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常可以看到:三五同乡人,同尝家乡菜,共品家乡酒,畅叙家乡情,其情切切,其乐融融。作为异乡之客的无奈与痛苦,随着笑声与清风渐渐走远。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有人对异地水土不服,我猜一则气候差异,二则饮食不同。可见,味蕾上的家乡永远难忘,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不可磨灭的痕迹。  我记得请一位从四川远道而来的朋友吃饭,整个宴席,他对水煮鱼情有独钟,我问他为什么这么爱吃,出门在外地也应该换换口味才是。他憨笑着说:“这道菜有种味道叫做‘家’”。仿佛因为这道菜将我与他的距离拉近了许多。不是一乡人,胜似一乡人,我也成了他眼中的“老乡”。  家乡菜不需珍馐佳肴,不需山珍海味。一捧家乡的红枣,一碟家乡的花生米,一杯家乡的小米酒,一碗家乡的榆钱饭,就是一片飘荡在远方的树叶,对养育它的根的思念,对根的诉说,对根的企盼,纯真而又温暖。  叶落归根,落花化泥,当冰雪覆盖了游子的足迹,当风霜吹散了离人的身影,漂泊的心返回了故乡。在经历人生的暴风骤雨之后,内心不在躁动,一切都看得宁静,一切都感到恬淡,一切都归于平定。家乡已变得清晰,家乡的菜肴更觉鲜美。  脸上拂过熟悉的风,天上飘过熟悉的云。在院中的大槐树下,伴着悠扬的笛声,啜饮着家乡的清茶,回想起异乡的家乡菜,感到十分惬意。它丰富了游子的物质生活;它支撑了游子的精神世界;它使游子的征途不再寂寞,使游子心中的家乡不再遥远。

有关乡土的议论文800字

100 评论(8)

福记米线

她,座落在黔南的最北端,这里的天空比别处的更蓝,空气也格外地新鲜,天气是那么凉爽,使人总想高歌一曲,表示自己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远远望去,一座座翠色欲滴的高山围绕着她。她的美丽让人惊叹,叫人舒服。她的美丽更是无处不在!她便是我的家乡——瓮安。  这里有独特的人文景观和美丽的自然风光:亚洲跨度第一的桁式大桥——江界河大桥;朱家山原始森林公园,塔坡烈士陵园和全国著名的猴场会议会址;冷少农烈士故居。当然,也不能缺了美丽的、世界无双的穿洞河瀑布了!  穿洞河两岸危峰高耸,奇峰对峙,一湾碧水从峡谷之中潺潺流出蓦地夺岩而下,溅珠碎玉,激起水花无数,形成了一阵阵雨雾,在闪耀阳光的映衬下,织出一道美丽的七彩霞虹。瀑底有一洞,天然而成,巧妙地连接河流两岸,这条瀑布便是穿洞河瀑布了。  穿洞河瀑布,旧时又称之为飞练泉和水心洞。据《瓮安县志》记载:飞练泉,水从石岩上飞流而下,往来行人从水下过约数十丈,有石窗隐照,皎然明爽,洵厅观也。县志所记载瀑布分述,今人则统称之为穿洞河瀑布。  穿洞河瀑布只有50米宽,10米来高,气势远远不及黄果树瀑布,而论洞穴之美,它也远不及龙宫和织金打鸡洞。然而,它那独特的奇异景观分不开的。  穿洞河瀑布,不是像一般的水帘洞或洞穴暗瀑那样,而是有帘洞三处,其间有巨大的石钟乳分开,各具风采。  第一处水帘洞瀑布,只见丝丝水流,带着那晶莹剔透的露珠,从崖面上翻落飞下。  第二处水帘洞,瀑布厚者如幔,层层叠叠,水势汹涌,激起水花四溅。而薄者却如轻纱,飘飘散下,极有一番姿态。  第三处水帘洞,游人走到这处时,就会不禁想到一首诗:“却下水晶宫,玲珑望秋月。”  百闻不如一见,怎么样?你是否爱上了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充满我成长时的甜蜜与温馨。她的美无处不在,她的天是蓝的,她的山是绿的,她的水也是甜的,我爱我的家乡。
194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