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20

yang1284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论文选题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otl4351

已采纳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的独特表现手法更是源远流长。早在周武王时期,中国就有了为王宫建造宫苑的活动,这是为统治者提供美好的休闲场所的最早行为。中国园林真正的起步在汉代以后,并且受到统治阶级的皇权思想以及建筑观念、文学意境和绘画表现手法的影响,比如司马相如所写的《子虚赋》、《上林赋》两篇文章,特别是《上林赋》,以宏大的气势、破空而来的奇异想象、光怪陆离的艺术夸张,表达了想象中自然林苑的博大富有,对帝王营造现实园林起到了理想性的诱发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统治者对权力的争夺空前激烈,国家呈分裂状态,加上道教和佛教的盛行,于是在士大夫阶层中产生了玄学。这时的士大夫,或纵欲享乐、或洁身自好、或遨游山水,导致了自然审美观的形成,这时期的造园特点也多为以自然山水陶冶情志为主。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辅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多以诗文、词赋和绘画的意境为思想境界的追求目标。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中国位于地球的东方,具有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迥异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水文地质以及乡土植物等特征,其自然资源构成的特殊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主体的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做,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传统的园林的主要特色1/4页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哲学理念,也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造林观念,最终强调的是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并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由于古代生活条件相对差一些,人们的生存环境较为恶劣,中国古典园林造景都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向往能够营造出更加舒适宜人们居住和活动的理想环境,因而对于园林内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台楼阁以及漫长走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等舒适性的影响因素为依据,从而形成舒适于人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中国古典园林的的营造,最为突出的特征是不拘泥于狭小的庭院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的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紧密地或象征性地联系、呼应起来,营造出与自然景观形成整体性连接的园林景观。这样的园林造型,无论从动观或者静观的角度,都能使置于园内的人们在欣赏有限的园内景观的同时,还能够看到更加美丽和广大的园外自然景致,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中国古典园林崇尚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的艺术理念,所以常常营造出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景观。出于这个原则,中国古人就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以求得不断变化的视觉效果,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给予表现,使人看到不同空间和众多景观的交错场景,以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园林景象。中国古代的造园艺术家们,紧紧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曲回流水、花卉草树等景象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同时也隐喻性地显示四维中的时间效果。这就是古人所谓的“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的园林营造理念,充满了东方式的哲思和智慧。在中国造园艺术家的心目中,“大”和“小”是相对的,有限和无限也是相对的,关键是要“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从而达到以小见大,以有限展示无限的目的。

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论文选题

226 评论(10)

purpleblue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以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作为指导,从"天"的角度来说,要"师法自然,融入自然,顺应自然",从"人"的角度来说,园林建筑必须以"景有尽而意无穷"为诉求。现代园林建筑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健康宜居的环境,正是由此而演变而来,因此,我们必须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汲取营养,来发展现代园林。
190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