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人6078
如何提高池塘养鱼经济效益池塘养鱼,就是指在人工修建或天然形成的静水池中从事的鱼类养殖。如何提高池塘养鱼效率,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建设高标鱼池 这是养好鱼、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措施。建池时应做到高标准高起点,努力实现当年开发、当年放养、当年见效。标准鱼池宜大、深、保水性能好,水要活,水源充足,进排水渠道畅通,最好能自灌自排;机电设备齐全,主要是提水、增氧、饲料加工机械和用电设备齐全;鱼种和成鱼池配套,目的是实现鱼种自给,提高成活率,以便节省投入。对不符合标准的池塘实行“五改”:小塘改大塘、死水塘改活水塘、浅水塘改深水塘、漏水塘改保水塘、抢险塘改防洪塘。每年要定期修整,清除杂草淤泥,并严格消毒。 二、科学放养鱼种 根据鱼类的栖息习性,摄食特点,水体食物组成及鱼体间的互利作用,结合本地渔业生产实际科学放养。首先要做到适时。一般在晚秋或早春,水温达到6-10℃时(热水鱼类除外),有利于开春鱼类猛长。其次要注意苗种质量。应放养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无残、能按时长到上市规格的优质鱼种。再是要合理放养。根据鱼池的生态环境,自身的经济条件和管理水平来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和各种鱼的搭配比例。一般水瘦草少以草鱼40%-50%,鲢鱼20%,鳙鱼5%-10%,鲤鱼10%,鲫鱼等5%-10%;水肥草足以草鱼10%,鲢鱼55%-60%,鳙鱼15%,鲤鱼10%,鲫鱼等5%-10%。另外是实行多品种,多规格养殖,一次放足,多次捕捞,常年上市。最后是鱼种要严格消毒,肥水下塘。 三、广辟饲料来源 饲料费用一般约占养鱼成本的60%以上,广辟饲料来源,降低饲料成本,节省开支是提高养鱼经济效益的关键。如以青代精,利用塘埂、荒地种植牧草、利用沟渠等水域养殖浮萍,或采集嫩草杂草来喂鱼,可以节省精料。夏季可在鱼池距水面20厘米处安装60瓦灯泡诱虫入池,大力推行采用价廉的饼类和糠麸等,替代或少用价高的鱼粉,豆粕等配料,这样可大幅降低饵料成本。实践证明以菜粕、血粉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油脂、维生素、矿物质配成的饵料,营养物质能达到鱼类的需求量,养鱼效益较好。 四、发展名优特品种 调整传统的养殖结构是适应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主要措施。以常规鱼为主体的池塘中,要合理搭配名贵的优质鱼,充分利用水体天然饵料资源。采取的方法:首先要发展当地养殖品种,每亩20尾;其次是积极引进新品种,如亩放高背鲫300尾,或大口鲶、加州鲈30-40尾,黄颡鱼100-150尾,夏华彭泽鲫200-250尾,鳜鱼10-20尾等品种,既可清除池中杂鱼,又增产增收。但养殖这些新品种时切忌盲目,一定要做好市场调查和预测,因地制宜地选好、选准养殖品种,才能取得较高经济效益。 五、“三测”投饵施肥 为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要做到“三测”投饵施肥,强化管理。1、测水温定投饵量。早春水温在6℃以上时,适量投草料;5月以后水温在15-20℃投料量为鱼重的50%;水温在25℃时投料量为鱼的80%;冬季减少投料量。在整个投草过程中,一定要根据鱼类的摄食情况,掌握好日投饵量。投饵时力求匀、好、足。因此,投饵量应掌握八成饱的原则,采用量少次多的投喂方法提高饵料利用率。2、测水透明度定施肥量。池塘养鱼最适宜水体透明度为25-30厘米,过低宜多投肥料,过高宜少施或不施。有机肥和化肥交替施用,有机肥要发酵腐熟。3、测水pH值调节酸碱度。 鱼塘水体要经常用pH值试纸进行检测。pH值高于5不利于鱼类生长,pH值超过10或低于5时会引起死鱼,并及时用生石灰调节水的酸碱度。 六、抓好防病工作 近年来暴发性鱼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渔业生产的发展。一些养鱼户平时没有提前作好鱼病预防,当鱼病发生后又没有及时对症下药,造成一定的损失,使养鱼效益下降。综合分析鱼病的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实行鱼病综合防治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必要措施。防病的原则是“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及早诊治,严格消毒”。鱼池应彻底用药物清塘;鱼种放养前严格消毒;鱼发病季节定期用药物预防;注意保持水质的清洁,增强鱼体的抵抗力。此外用大黄、五倍子、大蒜、马齿苋等中药对防治鱼病有良效。 七、自育鱼种养成鱼 自己培育鱼种是提高养鱼效益的重要保障。鱼种自育不但规格、品种配比、质量有保证,可以节省鱼种成本50%以上,而且鱼体质健壮,成活率高。每亩鱼塘需鱼种培育池1亩左右。或采用成鱼池中搭配鱼种,养鱼种应根据要求规格灵活掌握。 八、常年轮捕轮放 改变春季投放鱼种、元旦或春节一次性干池捕捞的传统习惯,做到在市场鱼价高时,常随时网捕,灵活销售。采取这种形式保持水体有足够的载鱼量有二种方式:一是一次性放足,捕大留小;二是多次放养鱼种,捕大补小。 九、推行生态养鱼 这是今后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渔业、果园、畜禽等一体化立体养殖业,节能低耗,良性循环,降本增效,保护生态环境。常用的立体养殖模式有鱼—桑—鸡;鸡—猪—鱼;牛—蘑菇—蚯蚓—鸡—猪—鱼;家畜—蝇蛆—鸡—猪—牛—鱼等。 十、有效防治鱼浮头 每年8-10月份气温高,天气闷热,若鱼放养量过多和水质败坏时易引起鱼缺氧浮头,甚至窒息死亡,严重者1-2小时可引起塘鱼全部死光。因此,正确分析鱼浮头的原因,识别鱼浮头的预兆和轻重,对及时抢救鱼泛塘有重要意义。鱼浮头的预防关键是做好水质管理;做好鱼池“五改”,配置增氧机;进行药物预防等。一旦发现鱼浮头必须及时注入新水,向水中洒石膏粉、明矾、盐水、黄泥浆、石灰水等能沉淀有机物,吸收有毒物质的浆液,缓解鱼浮头的进一步发展。 
可以参考以下资料中国淡水鱼养殖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产量逐年增加,尤其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之后,淡水鱼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据统计,2010年我国淡水鱼年产量达6万吨,比2000年增长84%随着淡水鱼产量的不断增加,鱼糜等淡水鱼加工产业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产生的加工废弃物却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鱼鳞是淡水鱼加工的主要废弃物之一,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是一种很好的明胶源,具有安全性能高,适用人群广等优点,有望成为哺乳动物明胶的替代物然而目前,鱼鳞大多被丢弃,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而且严重地浪费了这一可利用资源针对上述状况,本着变废为宝,可持续发展的宗旨,本论文以废弃物鱼鳞为原料,经组织捣碎机处理,酸法脱钙,水法制备鱼鳞明胶,并与猪皮明胶,牛皮明胶进行对比,对其性质进行研究,为其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以自制的鱼鳞明胶为对象,根据硫酸铵分级盐析沉淀蛋白质理论,制备出五种鱼鳞明胶组分以凝胶强度为凝胶性能的评价指标,利用SDS-PAGE凝胶电泳,纳米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等现代分析仪器,从微观结构上对各组分进行研究,建立其与凝胶强度的相关性,为鱼鳞明胶凝胶性能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基于上述思路,本论文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结果如下:1,盐酸酸法脱钙工艺研究:通过研究盐酸浓度,料液比和脱钙时间对鱼鳞脱钙液中钙离子浓度和羟脯。
如何选论文题目1、个人的特长和兴趣。应当在自己特长的范围内选择自己兴趣较大的题目,否则很难写出有特色的、满意的论文。2、选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应选择本学科中在理论上具有指导意义,对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实用价值的题目,如果你对某一选题有哪些理论应当总结、修正、发展;哪些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应当解决,如何解决心中无数,免强写这样的题目也只能泛泛而论,质量不高。(1)资料来源。主要考虑对拟选题目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的资料是否初步掌握,需要的第一手资料有无可能取得,即没有现成资料又不能取得第一手资料的题目就很难研究下去。(2)考虑时间、经费条件,选择难度和范围适中的题目。选题的难度过高、范围过大、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选题太易、范围太小又会影响论文本身价值和考生自身潜力的发挥。3、初步确定选题后,应准备一个书面材料,以便在与指导教师交流时将有关问题确定下来。书面材料的内容包括:(1)明确所选题目研究所要达到的目的,即准备解决什么理论问题和实际应用问题。(2)对研究的题目,自己掌握了哪些资料,还缺少哪些资料,准备怎样解决?(3)对撰写所选题目论文的初步设想,列出论文的框架结构;论文分成哪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写什么问题,从哪些方面来写,这也就是论文的粗纲。(4)写作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订出详细的提纲、论文初稿、的时间安排和各阶段工作的大体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