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64

perjing625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论文一定是对的吗吗知乎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llzbs323078

已采纳
这是我最受感触的一个故事。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和50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给他们去信,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其中有两封信谈的都是一件事:分苹果。 一封信是一个来自监狱的犯人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大小不同,我非常想要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不料,弟弟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我灵机一动,立即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最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了我。从此,我学会了说谎。 另一封信是一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出几个苹果,大小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红最大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红最大最好吃,谁都想得到它。很好!那么,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利得到它。”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 这两个故事确实让人扼腕叹息,仔细思索,余味无穷。一个中国人看到这两个故事后,也讲了一个苹果的故事,前半部分与后一个故事相同。妈妈确定了分苹果的原则后,老大立即拿起工具在烈日下干了起来。等到老大干完那块草坪的活,汗流满面地来到妈妈面前时,桌上只剩那个最小的苹果。两个弟弟正在妈妈身边乖顺地啃着又红又大的苹果。老大哭叫着说:“说好的,谁干得好,谁吃大苹果。”妈妈怒斥道:“你的动机就不对,你干活只想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老大争辩说:“可弟弟他并没有干活呀?”妈妈怒火冲天:“既然你这么会干,你为什么不替他们干了?”老大呜咽着无奈地离开,身后传来妈妈和弟弟的欢笑声。 作者写完这个故事后评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以前中国的某个地方,但今天仍在延续。这个看似简单、平常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管理工作中,仔细品味分苹果的故事,琢磨其中的哲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是很有教益的。 第一个故事,罪犯之所以成为罪犯,绝不会是因为他在妈妈分苹果时的察言观色,因而编出了一个谎言。但是,由谎言而可以得到实惠,却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并时时提醒他,谎言比真实更有效。这件事对他日后的行为及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妈妈在一件小事上的不经意的做法,导致了孩子走入岐途,成为罪犯,这可能是这个妈妈或千千万万个妈妈绝对没有想到的。由此引出了一个命题:我们怎样看待真实表达自己意见的人;怎样对待不合自己心思的、也并不十分合理但却是有其真实意见的人。在管理工作中肯定会经常遇到同样的问题,简单的处理或不得要领的批评,可能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给自己的工作造成阻力。 第二个故事也是日常生活、工作中屡见不鲜的事情:要得到什么须先付出什么,付出得多,得到的就多。公平竞争,不附加任何人为的因素。这个孩子按他的要求,最先把草坪整理好,理所当然地得到了他最希望得到的苹果。过程简单,操作容易。这个孩子后来居身成功人士之列,在数十年后对此事细节记忆犹新,并说他感谢母亲,让他明白了一个简单而重要的道理。谁能说童年的这件事不是他世界观形成的基石呢。本着这样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态度,他老老实实做人,尽心尽力做事,不偷懒、不取巧,一步步走向了成功,最终走进了白宫,成为著名人士。 也许我们会说,这没什么深奥的,本来就是这样的处理,我们的机制就应该是这样的。这个机制的核心就是鼓励实事求是,多劳多得,不附加其它的任何条件。比如你是不是妈妈最疼爱的孩子,你是不是常得最好苹果,你是不是最会讨他的欢心,你是不是最会察言观色等等,除了用心做好你该做的事情,不必在其他方面花太多的心思,用更多的精力。其结果是:心理平衡,“认赌服输”;心气顺畅,绝不“红眼”。 曾有专家撰文对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无责任现象深感忧虑。而分配不公、权钱交易、司法腐败、行贿受贿、渎职失职等导致的利益倾向正是无责任感产生的根源,而无责任对社会的危害是极大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到整个社会,小到一个家庭、一个团队、一个部门,好的机制可以培养、训练人们的责任感,使之对社会、对事业、对集体承担起自己的一分责任。 应该说第二个故事最令人回味、也使人深思和震撼。游戏的规则确定了,也就是说制度有了。但制度在权威(也就是妈妈)面前不堪一击。如果对规则、制度视同儿戏,惟我独尊,对事物发展秩序的破坏和对个人优秀品质的形成具有的杀伤力是难以估量的。作为“老大”,他从此事得到的“教训”是:凡事不可以当真,坚持真理便是“白痴”,作为“弟弟”。他从此事得到的启发是:只要讨好“妈妈”,把“妈妈”哄转,就有好果子吃,完全没有必要到大太阳地里去流血流汗。作为旁观者,会因为这件事的价值导向从而对自己的正确行为准则产生叛离或怀疑,渐渐形成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说的。 这里的“妈妈”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妈妈,是指管理者、决策者、领导者。每一位管理者如果主观意识强于客观标准,不管你的主观意识的出发点有多么好,效果都不会好,更何况掺杂着个人感情和个人利益的主观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分苹果的故事对个人心态和团队氛围的启示不可小觑,对社会机制也有警示作用。

论文一定是对的吗吗知乎

245 评论(14)

neverparking

你告诉你的妈妈,你得赶紧改论文了,你妈笑了,这是比较欣慰的笑,是觉得你长大了,知道自主去学习了,这是开心的笑
355 评论(11)

fanwei0124

母爱似海,水的柔情,海的壮阔;母爱似春,赶走冬的严寒,带来新的希望自打我们呱呱坠地之时,我们的好母亲,从你咿呀学语一直到蹒跚学步,日夜操劳,你的笑脸,便是她坚持奋斗的动力。冰心老人曾说过:“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这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不错的,无私的母爱,将永远为我们遮风避雨,保护我们度过人生中的磨难与风雨。“百善孝为先”是的,古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千古绝句,有百里负米,鹿乳奉亲的佳话,今有感动中国田世国的孝道,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十月怀胎,孩子就是母亲的一块心头肉啊!不管怎样,自始至终母亲都是爱你的,在一句唠叨中,在一声嘱托中,在一句责骂里……无时无刻不陪伴着你,当你伤心失意时,她会抚慰你的心灵,指明前进的方向;当你取得成功而欢呼雀跃时,她会为你敲响骄傲的警钟。是谁为你缝制好看的书包?是谁为你做好美味的饭菜?是母亲!一声“妈妈”对她来说已经足够,她不奢望你非要做什么大事业,但她只求你健康成长,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与母亲发生一些小摩擦。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尊重母亲,不要与她争吵,主动赔礼道歉,母亲是不会害我们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多多体谅母亲,不要让她伤心,然而有的人认为只要保护好母亲就可以了,自己的身体无所谓,但是,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也就是说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顺的开始。如果连这最基本的都做不到,又何谈孝道呢?所谓孝顺孝顺,自然是要顺着父母的意思,不要忤逆,更不要我行我素,完全照着自己的意思来,忽略父母的感受,至他们于不顾。对于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们,换位思考一下吧,多站在母亲的角度上去看问题,做个懂事的孩子;在外地上学的孩子们,请每天晚上抽出一点点时间来给父母打个电话吧,你要知道,这样做会使母亲欣喜若狂的,因为她每天晚上都会守着手机等待着你的来电;在外打工或有自己的一番事业的孩子们,请抽空回家看看自己的母亲,不必担心自己混得不好没脸回家,让母亲丢脸,她在意的不是这些,而是你的生活是否幸福,对你始终是浓浓的思念之情啊!“如果你渴求一滴水,我愿意倾其一片海”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但不要认为母亲所有的付出都是应该的,天下没有应该这两个字,对于所有的帮助与关爱都要持有一颗感恩之心,更何况是对待母亲呢,可能你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就会使母亲感动的热泪盈眶,例如一个问候;一句关心的话;母亲节时,一个精美的贺卡……但这些事可能有很多都是母亲经常为我们做的,尽管这样母亲依然高兴,可见母亲一点也不求回报啊!既然这样,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让母亲高兴呢?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要等失去了才后悔,那么,还等什么,从现在开始,感恩母亲,回报母亲吧!
186 评论(14)

娇娇DZ

你对你妈说你要改论文呢,妈妈笑了,他是高兴啊,他看着你对自己的论文,这么看重,都想着去改论文,说明你很在乎你的论文,你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呀,他怎么会那样想呢?你怎么会认为妈妈会这样想?
332 评论(12)

胡小妞927

应该不是,你妈妈可能只是觉得你不会把控时间,觉得你惊慌失措很滑稽而已,哪有母亲会对自己的孩子不满意,只要孩子上进,积极母亲都是很支持的。
87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