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52

猫咪真1115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结构主义语言学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aiensi2014

已采纳
一、概述  产生于十九世纪初的现代语言学(linguistics)是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系统理论为标志。在索绪尔的理论出现之前,已经出现了历史比较语言学与洪堡特的普通语言学等两种现代语言学思潮,其中历史比较语言学为占主导地位,其研究重点是如何构建理想的母语系统。索绪尔语言学研究的着力点是其本质和系统,他洞察了其时占据语言学主流影响的比较语言学具有静止性缺陷,提出了与比较语言学相对立的联系观点。他认为语言现象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和依赖的,必须把语言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在此基础上索绪尔又提出了符号学的概念,强调语言的符号功能,认为语言学中产生意义的不是符号本身,而是符号之间的各种组合关系。虽然索绪尔在其语言学研究中并没有明确提出结构主义的概念,但是索绪尔确实创立了结构语言学,并“在语言学、人类学、精神分析、诗学等众多领域造成巨大影响的思维方式以及文化思潮。” ,索绪尔把语言系统内的各种关系看作研究的对象,这也是后来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最为看重的原则。索绪尔去世后出版的《普通语言学》对结构主义思潮产生巨大影响,使他成为了结构主义的开山鼻祖,索绪尔因此被称为“结构主义之父”。  二、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观  索绪尔将语言现象分为语言(langue)、言语(parole)和言语行为(langage)三个部分。索绪尔认为人类的语言表达本身是一种社会共有属性的活动,在活动中受到个人意志支配,其中的发音、用词等要素带有个人的特征,但是这些要素在一个社会中可以互相联通。据此,索绪尔将语言现象分为语言、言语和言语行为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从结构性角度讲即是三者的相互独立又具有互相制约密切相连的属性,体现了索绪尔在语言学研究中的结构主义思维。  索绪尔将语言定义为一种符号系统,人类的大多数交流都借助这种符号系统。索绪尔认为语言具有表达意识的功能,符号的这种功能可以与文字、宗教性活动的功能做类比,这种将语言符号化的做法是分析语言本身的结构。索绪尔把语言这个符号系统分类为“能指”与“所指”两个方面。就语言学的研究而言,语言在系统里所处的地位不仅与自身相关,也决定于其他与之相联系的要素。它假定有现成的、先于词而存在的概念。它没有告诉我们名称按本质来说是声音的还是心理的,因为arbor“树”可以从这一方面考虑,也可以从那一方面考虑。 索绪尔的这一观点表明,将语言符号化是把语言按着其自身的规律结构分类,进而寻找语言的最本质意义。  语言学又可分为共时语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索绪尔将语言符号存在的形态分为语言的共时态和语言的历时态,他认为“共时态和历时态分别指语言的状态和演化的阶段。” 语言系统的组成分为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等要素组成,而语言同时是按着时间的横线与纵线发展的。“要描绘阿尔比斯山的全景,却同时从汝拉山的几个山峰上去摄取,那是荒谬绝伦的;全景只能从某一点去摄取。语言也是这样:我们要集中在某一状态才能把它加以描写或确定使用的规范。要是语言学家老是跟着语言的演化转,那就好像一个游客从汝拉山的这一端跑到那一端去记录景致的移动。” 索绪尔将语言发展的纵线集束成一个立柱,使这个立柱的横截面成为当时语言的共时系统,而这个立柱所有的截面重叠起来就形成一种语言的历史。这样,语言学就以共时态和历时态显现出其结构特征。  语言的意义和价值。语言的价值关系学说是索绪尔语言学结构主义方法论的基础,关于语言的意义和价值,他用比喻的形式来说明:“下棋的状态与语言的状态相当。棋子的各自价值是由它们在棋盘上的位置决定的,同样,在语言里,每项要素都由于其他各项要素对立才能有它的价值。” 不同的语言系统中,相同词语的内容所体现出的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内在价值不同,因此语言作为符号其所指非预先设立,而是由该语言所在的语言系统中各个要素综合作用而产生的。即使是在相同或相近的语言背景下,不同语言要素的价值也不同。  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索绪尔将语言的构成区别为内部与外部两类要素,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内部和外部语言学的理论源流。结构系统是内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而外部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则是对语言的形、音、义有深刻影响的包括地理、历史、文化等各种外在因素。他认为“下棋的规则是内部要素,至于棋戏的起源、传播,乃至制作棋具的材料、造型,都是外部要素。把木头的棋子换成象牙的,对系统无关紧要,可是增减棋子的数目就会深深影响到棋法,因为这是关涉系统的内部要素。” 这段文字说明对于语言学的研究首先要从语言系统入手,是为开结构主义之先河。  语言各要素之间的句段与联想关系。索绪尔认为句段关系与联想关系是语言系统中一切要素运行的规则,语言中的形、音、义等要素是由组合关系与联想关系而联系在一起,进而形成语言的线条性的句段关系。由具有共同特征的语言要素在记忆中联系起来而构成的关系集合则被称为联系关系。索绪尔认为它们是整个语言机构唯一运用的两个关系。  三、索绪尔语言学对结构主义的影响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索绪尔在语言学的研究过程中将语言学的各个要素进行分类,寻找并发现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全面系统地建立了一套具有开创性的语言学研究理论。虽然索绪尔没有明确提出结构主义哲学概念,但是他建立的这一套理论具有结构主义的主要特征,为后人提出结构主义哲学思想做出了无法磨灭的贡献。随着语言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一些重要的流派产生。不管是结构分析语言还是演变与规律研究,都受益于索绪尔对于语言学研究的结构主义思想。索绪尔对于结构主义的贡献在于他清晰地指出了语言学各要素之间事物的系统与结构的区别,在这个基础上人类才能对其进行客观充分的认识。后世出现的哲学大师如皮亚杰(JPiaget)、拉康·雅克(Lacan,Jacaueo)、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Louis Pierre Althusser)、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德里达(Derrida),都是在索绪尔语言学研究中的结构主义哲学思想出现后,对动结构主义哲学思想的建立和继续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结构主义语言学论文

280 评论(10)

听故事的少年

结构主义1、结构主义有什么了不起? 对于一般读者而言,结构主义似乎是离我们很远的东东。即使是一些专业的文学工作者,如果不太接触西方理论,也很可能会不以为然地说:“结构主义是什么东西?有什么了不起?” 事实上,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早已渗透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思想方法上的一场广义的革命。结构主义诞生之后,它像一把利剑一样改变着人们看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并无孔不入地渗透到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各个角落:作为文化思潮,它涉及社会科学的各个部门,如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等;作为文艺思潮,结构主义几乎影响到文学艺术的所有领域,从理论到创作,从小说、戏剧、诗歌到电影。这一思潮还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国际影响,从60年代中期开始,它以法国为中心,迅速扩展到英、美、西德、意大利、丹麦,并对苏联、东德、波兰、捷克等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产生了影响。它是战后继英美新批评派和法国现象学派而成为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界的第三大思潮。有人认为,从60年代以后,“结构主义的人”取代了“存在主义的人”。 那么,是谁制造了结构主义这么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剑呢? 2、谁制造了结构主义? 没有一种思潮可以在一夜间形成并名震天下,结构主义也不例外。尽管结构主义思潮的黄金时代是20世纪60年代,但它并不是在60年代才形成,也不是诞生于法国,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的岁月。当时西方有一部份学者对现代文化分工太细,只求局部、不讲整体的“原子论”倾向感到不满,他们渴望恢复自文艺复兴以来中断了的注重综合研究的人文科学传统,因此提出了“体系论”和“结构论”的思想,强调从大的系统方面(如文化的各个分支或文学的各种体裁)来研究它们的结构和规律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奥地利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1922)中所表达的见解:世界是由许多“状态”构成的总体,每一个“状态”是一条众多事物组成的锁链,它们处于确定的关系之中,这种关系就是这个“状态”的结构,也就是我们的研究对象。这是一种最初的结构主义思想,它首先被运用到了语言学的研究上。 出生于瑞士的斐迪南·德·索绪尔是将结构主义思想运用到语言学研究的始作俑者,他在长期的语言学研究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与19世纪在语言学研究中占统治地位的比较语言学的观点相对立的新观点。比较语言学把一些语言事实当作孤立静止的单位对待,只注意了它们的历史比较,而忽视了语言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忽视了语言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索绪尔则把具体的语言行为(“言语”)和人们在学习语言中所掌握的深层体系(“语言”)区别开来,把语言看作是一个符号系统。产生意义的不是符号本身,而是符号的组合关系。语言学是研究符号组合规律的学问。索绪尔使用的词虽然是“系统”而不是“结构”,但意思是一样的。他把语言的特点看作是意义和声音之间的关系网络,纯粹的相互关系的结构,并把这种关系作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这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理论原则。索绪尔的理论在他死后由他的学生整理出来以《普通语言学》的书名出版,对结构主义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索绪尔也因此被人们敬称为“结构主义之父”。 1945年法国人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发表了《语言学的结构分析与人类学》,第一次将结构主义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运用到人类学上。他把社会文化现象视为一种深层结构体系来表现,把个别的习俗、故事看作是“语言”的元素。他对于原始人的逻辑、图腾制度和神话所做的研究就是为了建立一种“具体逻辑”。他不靠社会功能来说明个别习俗或故事,而是把它们看作一种“语言”的元素,看作一种概念体系,因为人们正是通过这个体系来组织世界。他随后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引起了其他学科对结构主义的高度重视,于是,到了60年代,许多重要学科都与结构主义发生了关系。一个如火如荼的结构主义时代到来了。 结构主义为什么能在60年代的法国流行起来并如日中天呢?其原因大概如特里·伊格尔顿所说:“结构主义最好被看作既是我概述的社会和语言危机的表现,也是对那种危机的反应。它从历史逃到语言--这是一种讽刺行为,因为正如巴尔特所看到的,没有什么行动在历史上能更有意义。” 战后的法国和其他曾经将版图延伸到国土之外其他土地上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因为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法国的学者们已不能自由地出入曾经是他们殖民地的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实地考察,重实地调查、轻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已不再适合他们,结构主义的出现,正好迎合了他们的需要。这大概也是结构主义的大师们看上去都是“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大学教授”的原因。另外,战后法国经济飞速恢复与发展,以“他人是我的地狱”为宗旨的存在主义哲学同现实格格不入,人们对“个人”、“存在”、“自我意识”等等这些存在主义的概念失去了早先的热情和兴趣,结构主义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存在主义的否定的思潮而兴起。结构主义认为:“我”、主体, 既不是自己的中心,也不是世界的中心,这样一个中心,根本不存在。 于是,在存在主义的退潮声中,以后起之秀身份出现的结构主义思潮紧锣密鼓地登台亮相了。 3、结构主义方法论 结构主义不是一种单纯的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学说,而是一些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共同应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其目的就是试图使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也能像自然科学一样达到精确化、科学化的水平。 结构主义的方法有两个基本特征。首先是对整体性的强调。结构主义认为,整体对于部分来说是具有逻辑上优先的重要性。因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复杂的统一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性质都不可能孤立地被理解,而只能把它放在一个整体的关系网络中,即把它与其它部分联系起来才能被理解。正如霍克斯所说:“在任何情境里、种因素的本质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它的意义事实上由它和既定情境中的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所决定。” 再如索绪尔认为,“语言既是一个系统,它的各项要素都有连带关系,而且其中每项要素的价值都只能是因为有其他各项要素同时存在的结果。” 因此,对语言学的研究就应当从整体性、系统性的观点出发,而不应当离开特定的符号系统去研究孤立的词。列维-斯特劳斯也认为,社会生活是由经济、技术、政治、法律、伦理、宗教等各方面因素构成的一个有意义的复杂整体,其中某一方面除非与其它联系起来考虑,否则便不能得到理解。所以,结构主义坚持只有通过存在于部分之间的关系才能适当地解释整体和部分。结构主义方法的本质和首要原则在于,它力图研究联结和结合诸要素的关系的复杂网络,而不是研究一个整体的诸要素。 结构主义方法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对共时性的强调。强调共时性的研究方法,是索绪尔对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有意义的贡献。索绪尔指出:“共时‘现象’和历时‘现象’毫无共同之处:一个是同时要素间的关系,一个是一个要素在时间上代替另一个要素,是一种事件。” 索绪尔认为,既然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同时并存的,因此作为符号系统的语言是共时性的。至于一种语言的历史,也可以看作是在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内部诸成分的序列。于是索绪尔提出一种与共时性的语言系统相适应的共时性研究方法,即对系统内同时存在的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它们同整个系统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方法。在索绪尔的语言学中,共时性和整体观和系统性是相一致的,因此共时性的研究方法是整体观和系统观的必然延伸。 4、走近两位结构主义大师 (1)结构主义之父---索绪尔 出生于瑞士的语言学家费迪南·德·索绪尔(1857-1913)一生最重要的阶段是他在1906年到1911年他去世前的几年间他在日内瓦大学讲授普通语言学的课程,建立起与传统语言学理论完全不同的语言学体系。在此之前他做的一切似乎都是为了这一事业作铺垫:他年轻时曾经在日内瓦大学和来比锡大学读书,并从事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工作,于1878年完成了《论印欧系语音元音的原始系统》的著名论文,引起轰动。此后,他又在柏林大学和来比锡大学继续深造,1881年到巴黎的高等研究学院教授梵语,并兼任巴黎语言学学会秘书,建立起法兰西语言学派。他还来不及将他的讲稿编写成书就与世长辞。后来,他的学生们根据他的一部份手稿、材料和同学们的笔记,编辑整理成了《普通语言学教程》,于1916年出版,从此,他的语言学理论便以极大的冲击力和影响力被扩散到全世界,并渗透到各行各业的研究中。其影响正如美国学者戴维·罗比所说:“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是使语言学改变发展方向的最重要因素,它的强大影响使现代语言学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超越了纯粹文学语言问题而产生出有关整个文学甚至整个社会文化生活的性质和组织的新理论。” 由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引伸出来的一些普遍性的结构原则,在日后成为结构主义思潮的一些重要方法论的基础,也就是说这些普遍性的语言学原则包含有结构主义的基本思想,这就是索绪尔对结构主义的最主要贡献。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的划分引发出结构主义重分析结构的方法。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第一性的,而言语是第二性的。语言是社会性的,是一种抽象记忆的产物,语言优于言语,言语的意义源于语言;语言不是如词典式的集合,而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一种规则的躯干,它是各种因素间关系的系统。而言语是个别性的,是创造的产物,是种受经验控制的线性形式,是一个特定制造的事件。正是因为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的划分,才产生了结构主义的一个无处不在的法则:“结构主义者的最终目标是永恒的结构:个人的行为、感觉和姿态都纳入其中,并由此得到它们最终的本质。” 它也表明了结构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语言--即系统--是一种自主的、内在化的、自我满足的体系,它不与外界的实体的事物发生关系。 其二,索绪尔对能指和所指的区分引发了结构主义对“意义”的追求。与实证主义方法论的要求相比,结构主义者更感兴趣的是事实背后的意义,而不是事实本身。这是因索绪尔视语言自身是个符号系统引发而来的。索绪尔认为,声音和书写形式仅是传递意义的符号,任何符号如没有意义,它就不是语言。他的对于符号及其构成关系的强调,导致后人建立了“符号学”。在符号学家看来,现实中任何东西如穿戴、人的行动等,都可视为符号,因而都可建立一个有关穿戴、人的行动等的符号系统。索绪尔视语言为一种符号系统也是结构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意义的构成只取决语言的各种关系(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所谓语言,就是一个个相互依赖的要素(亦即能指/所指)所组成的符号系统。 其三,从索绪尔对共时分析的追求引发出在特定时空中的定性研究法。共时分析是结构主义者最喜欢用的分析方法之一。结构主义的另一个基本思想也包含其中,即语言符号的识别,只能借助于它与其他语言符号的关系和差异。 事实上,后来的结构主义者正是把索绪尔的各种语言学原则泛化为一切事物的共同性特征,并且将能指与所指、语言和言语、共时性和历时性、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等一系列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对立概念上升为一种固定的二项对立的关系,从而形成一种普遍的结构分析原则,并借用语言学的规则、术语去讨论一切社会-文化现象。而索绪尔关于语言的符号性质、语言符号系统的内部规律更被用来对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用语言学原理对文学的功能系统作出解释,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结构主义诗学和叙事学。 (2)结构人类学的缔造者--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 列维-斯特劳斯1908年生于法国,是当代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神话学家和人类学家,也是法国结构主义的领袖人物。他早年就读于巴黎大学,1935年到巴西圣保罗大学教授社会学,并用了4时间对巴西的原始部落进行民俗学、人种学的调查考察。二战开始,他曾回法国服兵役,巴黎陷落后,他旅居美国,结识了俄国形式主义和捷克结构主义的领袖人物、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在他的影响下,列维-斯特劳斯把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运用于人类学和神话学研究,用语言学的模式来解释亲属关系和神话结构,从而对结构主义运动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他的大量著作;《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1949)、《热带的忧郁》(1955)、《结构人类学》(1955)、《野性的思维》(1962)和《神话学》(四卷本)(1964-1971)奠定了把结构主义方法引入社会-文化研究的重要基石。 列维-斯特劳斯认为,社会是由文化关系构成的,而文化关系则表现为各种文化活动,即人类从事的物质生产与精神思维活动。这一切活动都贯穿着一个基本的因素--信码(符号),不同的思想型式或心态是这些信码的不同的排列和组合。他通过亲属关系、原始人的思维型式和神话系统所作的人类研究,试图找到对全人类(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心智普遍有效的思维结构及构成原则。他认为处于人类心智活动的深层的那个普遍结构是无意识地发生作用的。其结构主义方法主要有如下原则: (一)对整体性的要求; (二)整体优于部分; (三)内在性原则,即结构具有封闭性,对结构的解释与历史的东西无关; (四)用共时态反对历时态,即强调共时态的优越性; (五)结构通过差异而达到可理解性; (六)结构分析的基本规则: 1.结构分析应是现实的; 2.结构分析应是简化的; 3.结构分析应是解释性的; 等等。 列维-斯特劳斯把结构主义方法应用于神话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举世瞩目的。他对神话的考证、确定某一神话的原始真实版本和内容没有兴趣,他所进行的工作是想从神话研究中找到对所有人类心灵普遍有效的逻辑或思维原则,用他的话说,就是全人类的心灵都具有的原始逻辑或“野性思维”。从现代社会的文化中是难以找到这种普遍的野性思维的原则的,因为科学技术的发达和普遍的教育驯化,使现代人的心灵充满了各种特殊的逻辑或思维方式,那种原始的逻辑或野性思维已被掩盖或被埋起来了。神话是不受时间影响的“冷”社会的文化,从中将能寻求普遍的原始逻辑或野性思维。 列维-斯特劳斯在神话学研究中所提供的语言学方法,实际开了法国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先河,他的神话分析也就成为一切叙事作品结构分析的一个摹本,他所提出的著名论点--每一个具体神话的各自单独的叙述,即神话言语,都是从神话的语言的基本结构中脱胎而出并从属于这个基本结构的--也就成为结构主义叙事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并为结构主义研究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07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