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wo1506
一个人从一个懵懂的孩童成长到顶天立地的栋梁之才,这一路的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父母老师都是孩子重要的领路人,所以人才能否炼成,与父母老师的恪尽职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每当一个生命降临于世,其父母有义务将其抚养成人。这个“人”有着多重的含义。父母不仅要养活孩子到十八岁,同时这十八年里,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不能少的。在这十八年里,孩子们要从父母那里学到在社会中生存的方法和经验,同时也要学到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如此身为父母才是合格的。倘若父母不养不教或只养不教,都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我认为懵懂的孩童如同一张白纸,但社会是黑白相间的,如果放任其自由生长父母不介入的话,这张白纸会被染上墨汁,会变得凌乱不堪。父母的教育则是帮助孩子孩子拥有分辨黑白的能力,拥有整理色调的能力。一个有非观念,会灵活调整自身面对生活的人,是成为一个合格人才的基础。而这个夯实基础的人,是父母。“养不教,父之过”正是如此。如果说父母教育孩子如何生活,老师则教授孩子宝贵的知识。我们在学校学习知识,是几千年人类流传下的对世界的作文看法,对自我价值的看法。这些珍宝是由不得开玩笑的。所以为师,要严格,严厉,要慎重传承这些知识到下一辈身上。而孩子在接受父母的基础教育之后,需要了解这个世界,需要学会交流,需要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如同拥有一颗躯干的树渴望繁茂的枝芽。如若想种下一颗美观,高大的树木,时常需要园丁的修剪。我们可能会为一颗小树下被剪下的堆得密密麻麻的树枝而悲伤,熟不知,这样的“残忍”“严格”是为了小树能长得更高大。为师者,要严格,才能洗涤孩子脑中错误的知识看法,只有修剪掉这些多余的“树枝”,才能传承更纯净的更有价值的知识。倘若放任小树的成长,使其枝条扭曲,不仅对不住含辛茹苦的父母,更是对自己职业的失职。‘“教不严,师之惰”大概如此。人才,不一定是某领域的精英,人才是能创造价值的人类。人才要有自己的思想,会分辨黑白,要对世界有一定的认识,要对知识有渴求,敬畏之心。这些或许是一个孩子无法从自身经历中感悟出的。所以人才的炼成,免不了每一位父母老师的努力。 
如何让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作文我,是一个非常喜欢传统的人。记得在我小学时候,我爷就有很多书,我小时候经常去我爷家,总能看到爷爷在看书,有一天爷爷给我拿来几本经典,有《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经典让我看,我那时哪懂什么国学呀!我当时也是随便看看,但我越看越觉得有道理,我就闲暇时候就看一些。我看的最多的是《弟子规》,因为我觉得他能改变我,我那时候经常模仿《弟子规》书中说的去做,从中改变了很多坏习惯。在我的记忆里我改变最大的是上课时能做到聚精会神认真听讲了,把以前搞小动作的毛病去掉了。还有爱劳动,不怕吃苦,做什么事毫无怨言!把以前懒惰的习惯也去掉了。现在我已经把《论语》、《中庸》、《大学》、《道德经》、《孟子》都以读过200遍,以后我的目标是把先把《论语》读上一千遍,在读《论语》这一段时间,再把里面意思都找出来。《论语》都完事后,再读我以前读的那些经典,也是和《论语》那样的读法。我的目标是成圣成贤,做一个为社会有用的人!但成圣成贤,做一个为社会有用不是简单的事情,要有坚持的恒心,还要每天都要学习国学,这样才能最后做到。
《大学》这本书,是古时用来教育学生的法则,相传是孔子的弟子曾参所作。我们今天诵读它,对于学习道德规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仍然非常有用。 《大学》中主要讲的是“三纲领”“八条目”,其中:“八条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告诉我们,做一个拥有道德修养的人首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书中告诉我们,做人要先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就诚实了,之后心态就端正了;心态端正后,品德修养就提高了;品德修养提高后,家庭自然就治理好了;家庭治理好了,一个国家自然也就太平了。 而“八条目”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其中的精华,是核心思想。平天下在治其国,治其国在齐其家,齐其家在修其身。这四个方面是一一递进的关系。 《大学》看似讲的全是大道理,但只要你反复诵读,细细品味,理解它也并不难,能学到很多东西哦!
作文如下:稻草的价值在于它是稻米成长的母体,还在于能够捆绑白菜和螃蟹,最不济还可以烧火沤肥。只有物尽其用,才能充分实现其价值。人也一样,只有人尽其才,才能充分展现其意义。所谓的“稻草定律”:路边的一根稻草如果没人理会,它永远只是一根稻草。但如果卖白莱的人用它捆绑白菜,它的价值就与白菜一样;卖螃蟹的人拿它去捆绑螃蟹,它就与螃蟹的价值一样了。人的价值有时也像一根稻草,与自身无关,就看你与谁在一起。此言差矣!首先它混淆了“价值”和“价格”的概念。稻草虽然卖出了白菜和螃蟹的价格,但远没有白菜和螃蟹的价值。因为它不能像白菜和螃蟹一样被吃掉。他的价值充其量是不会让螃蟹跑了,不会让白菜散了。有范增在,项羽还是“竖子不足与谋”;有诸葛亮,还是扶不起阿斗。与谁在一起,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圈子不同,不能强融。你认识人家,人家不认识你;你往人身边挤,人对你爱答不理。有人只因父母有个北京或上海户口,就排斥歧视外地人;有人自诩生在强大而福利的美国,非常时期却连个口罩都戴不上。国籍、种族、性别、年龄,都不是优越感的天然借口。鸡立鹤群,你还真把自己当个好鸟了?稻草不应通过攀附他人来提升自己的价值,攀附对了,一时侥幸;攀附错了,贻误终生。说错话、吃错药,固然危险;下错注、站错队,更加要命。李斯,千古第一宰相,只为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勾结赵高、胡亥,害死公子扶苏,结果又被赵高、胡亥出卖,腰斩弃市,诛灭九族。墨索里尼,妄图再现神圣罗马帝国的荣光,把自己捆绑在希特勒法西斯的战车上,结果二战惨败,被杀被吊,身败名裂,遗臭万年。想搭顺风车?结果全白搭!关键还得看自己!稻草的价值在于它是稻米成长的母体,而它孕育的稻米的价值也是螃蟹所不具备的。不应妄自尊大,更不能妄自菲薄。稻米,可能没有白菜清新,更没有螃蟹鲜美,但它是人体所必需,一日三餐须臾不可离。人也一样,你可能不是帝王将相,也不是才子佳人,但却是由你组成的人民,创造了历史。所以不必攀龙附凤、趋炎附势,也不必附庸风雅、东施效颦,勇敢地做一棵稻草吧:长出稻米,养育生命;作为燃料,释放光热;变成肥料,滋润大地。我骄傲,我是一棵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