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84

luckydog924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文学概论文学批评名词解释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金色昆虫

已采纳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6.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7.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8.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随着科学的发展,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9.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10.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11.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12.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13.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14.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15.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16.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当然文学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17.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18.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19.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的状况20.文学: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的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概论文学批评名词解释

109 评论(8)

385643hyp

文学概论是一门系统、全面介绍文学基本理论的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基础理论课。文学概论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关系、文学作品的构成规律、文学作品的创作、传播、欣赏和批评规律,研究文学的历史发展规律以及作者、读者、批评家审美实践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形成对文学本质特征的整体性的认识。
237 评论(14)

Taurus木头

看着像考研的题目,去问问专业的人,查一查书吧
159 评论(12)

createrzsx

文学的真实性:通常指文学作品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再现和表现社会人生所达到的情理统一、具有思想和艺术感染力的程度。文学的倾向性:是积淀于作家头脑中的各种社会意识因素,在与特定的文学表现对象发生的双向交流之后所产生的一种价值取向。人性 :人性是指人在自己身处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文学审美性的含义及其构成:文学的审美性是指文学作品适应人的审美本性,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本质属性。 构成:1、文学客体的审美因素 2、创造主题审美的条件 3、和读者之间建立起特定的审美交流题材 :广义的题材,泛指现实生活和人类历史的某些领域和某些方面。 狭义的题材,是指作家从生活中选择、提炼、加工,写进文学作品用以构成艺术形象、表现主题的一组有机联系的生活材料。主题 :文学作品的主题,是指,通过作品中描绘的社会生活画面或情景所显示出来的贯穿全篇的中心思想或主导情感,也就是一部作品题材所蕴涵的主要的思想情感。情节 :文学作品的情节,又称故事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人物活动及其矛盾冲突的发展演变过程,也是人物性格演变的历史。文学语言 :广义的文学语言,是指在民族共同语基础上经过加工而成的规范化语言。它包括文学作品、科学著作等使用的书面语言和其他经过加工的口头语言。他的基本要求是准确、鲜明、生动。 狭义的文学语言,是专指作家用以塑造艺术形象的文学作品的语言,即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影视文学等各类文学作品的语言。它除了准确、鲜明、生动外,还有自身的特殊要求。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就是运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构成文学作品的具体艺术手段和方式。(描写、议论等)结构 :结构就是作品内容的组织方式和构造所呈现出的具体样式。文学的审美意蕴层面 :审美意蕴是作家对生活审美感悟与体认的结晶,是作家的独特审美追求在语言和形象的有机结合中创造出的审美符号的承载物。在文学作品中,由于文学形象具有指向性和包蕴性,使作品的审美意蕴呈现出不同的层次,一般可将之分为生活的历史本质层、哲学意味层面。陌生化原则 :是指描写一个事物时,不用指称、识别的方法,而是用一种非指称、非识别的仿佛是第一次见到这种事物而不得不描写的方法。创作动机 :就是驱使作家进行文学创作的内在动力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在观念中构成艺术形象的 活动。简言之,艺术构思就是指作家在酝酿和孕育形象的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灵感 :灵感是艺术思维过程中一种突发的富有创造性的心理状态。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就是将作家的创作动机、艺术构思的外在化、形式化。简言之,艺术表现是指作家驾驭语言以及运用种种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段把孕育的形象转化成为有语言文字定型的文学作品的过程。心灵表现说 :心灵表现说是一种在东方和西方都具有很大影响的文学起源理论。这种理论我认为,人天生具有表现主观情感的需要。人类的文学活动正是应了人类宣泄情感的需要产生的,文学作品是人类主观情感的表达。劳动说 :劳动说是一种对我国的文学理论界影响很大的文学起源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类的文学活动是从人类的生产活动中派生出来的。
204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