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y1986
下列信息来自lawpass法律论文网,具体请搜索:lawpass法律硕士论文的创新永远是一个难点。从应然的角度来说,如果一个论文没有创新,确实没有写的必要,学校也没有义务根据这个论文给你学位。如果你学分修满了,可以给你一个毕业证,但是学位是不能给你的。所以说,法律硕士论文写作什么最难?创新最难。鉴于此,各大法学院都“狠抓”论文创新,将创新看的非常重,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错,毕竟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嘛!但是也有一些学校采取的措施比较极端,造成“为了创新而创新”的局面,学生提出来的观点确实很“新”,但是也相当地可笑。这相当于揠苗助长,结果走到了反面。梁慧星老师在辅导学生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常常谈到:“要有社会责任!”所以,老师们、同学们,要负起社会责任,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如果为了创新而创新,不如不创新。言归正传,到底应该怎么创新呢?首先,方老师告诉同学们,创新是需要悟性的,如果你没有悟性,你当然无法创新,如果你挖空心思地想创新,只会走向创新的反面,提出一些貌似创新,而事实上完全不负责任的观点。其次,方老师认为正确地选取思考方法,能够对激发创新思维有所帮助,具体地介绍如下几个小点:1、不妨看一些外文资料,看看外国人是如何研究法律问题的,不是说照搬人家的观点,而是可以学习一下人家的思路。点评:现在的老师喜欢叫人家搞比较法研究,而事实上外国人研究法学的思路和我们根本不同的,简直天上地下,大家不妨找点资料来看。2、不妨试着从交叉学科的角度来论述法律问题,可能会有良好的效果,当然也有风险。点评:举例:有学生在论述公司司法解散的目的,他说,“从社会资本流通的角度也可以解释司法解散的意义,即为社会资本流通创造一个条件,避免资本僵化,资本的生命在于流动。”应该说,这是一个很不错的观点了,属于创新。但是他的老师却说,这是经济学的观点,我们法学更多地要考虑公平、正义。方老师比较纳闷,一方面现在的高校口口声声说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甚至接受不了一个有点交叉学科色彩的学术观点,如此封闭的心态,如何创新?事实上,交叉学科往往是创新的黄金地带!切记切记!3、不妨换一种写作方法,抛弃传统的写作方法。点评:现在的法学院热衷于先研究所为的不足,然后提出所谓的解决对策,这样的写法已经成了法学论文的八股文,危害甚大。不但很多学生这样写,很多老师也热衷于如此。应该说,这种批判现实的写法确实是法律论文写作的一种方法,但是现在用得过多了,已经不新颖了。同学们不妨从写作方法上出奇制胜,在方法上进行创新。4、不妨搞一些实证研究。点评:严格来说,法学领域的实证研究并非一种主流的研究方法,但是近年来比较流行,以朱苏力的《送法下乡》为典型。为什么学者们热衷于搞实证研究呢?因为实证研究容易出成果——外观意义上的成果,从实质的角度来说,未必出成果。以某学生为例,他要写排污权交易存在的问题,是环境法的,然后老师建议以某某地区为例。方老师认为这样搞相当于把法学专业变成了工商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才大面积搞实证研究的,而且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又是党领导下的国家,哪个地区不一样?但是不管怎么说,老师、学校都喜欢这样的写作方式,也算是一种创新。如果你有足够多的实证资料,你可以去搞这方面的研究,不管如何这要比传统的写作方法显得新颖。5、不妨在选题上换换思路,选题上的创新才是终极意义上的创新。点评:方老师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导师对我说:“年年岁岁人不同,岁岁年年题相似”,导师对目前的选题陈旧甚为反感。确实如此,现在的学校题目都没有什么新意,还能指望创新什么呢?而且,现在的题目似乎都愤世嫉俗,认为一个毕业论文能改变整个中国。其实,心态要平和一些,靠一个毕业论文改变什么这是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的。要记住,论文搞的是学问,没有必要每篇论文都遵循“现状分析-原因分析-对策分析”的陈旧思路,而是可以从一个概念的考证、一种现象的分析、一种制度的流变……进行入手,这样的话,选题的范围可大了,而且可以从根本上创新。为什么说是根本上的创新?因为这个选题可能从来没有人写过。好了,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希望对启发同学们的思路有所帮助,我们下一次讲座具体谈一谈应该如何在选题上拓展思路,做到根本上的创新。 
一、选题新颖。
论文选题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我们曾经在之前的一系列讲座中多次对论文选题展开辅导。论文选题,不管是理论型论文还是实践类论文,都需要在选题上下功夫。选题必须避免陈旧,一篇选题陈旧的论文往往被看做是非独创性研究,无法评优。 二、资料新颖。 论文写作中用到的资料也必须新颖,太旧的资料往往被认为是无法反应学术前沿和学术热点。我们在之前的讲座中对片面要求资料新颖的做法提出了批评,但是从总体上看,从现实层面上看,论文资料当然是新一点好,尤其是在案例分析、实证研究中。 三、资料权威。 论文资料也必须权威。所谓权威资料,是指在专业领域中有影响力的,能够得到普遍认可的资料。引用权威资料的论文更容易得到答辩委员会的认可。相反如果引用一些小刊物、非知名刊物的文献,会降低论文质量。 四、注释丰富。 论文的引注必须丰富,以3万字的硕士论文为例,最好能够有50-60个注释,当然也不能过度援引,而是将援引的字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注释不能全部是引注,也要对一些词句展开解释和进一步说明,使注释多样化,避免千篇一律。 五、外文文献。 如果论文能有适当的外文文献,则作者被认为是比较关注国外学术动态的。尽管当前高校对外文文献的要求越来越流于形式化,但是如果能有适当的、必要的、合理的外文文献,当然很好。 六、论证有力。 观点的论证是论文写作的核心部分,在论证过程中必须逻辑严密、论证有力,不能拖拖拉拉,王顾左右而言他。 七、结构合理。 论文的结构是论文的筋骨,论文的结构必须合理。这一项工作在论文提纲的起草过程中就要做好,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可以对论文的结构适当地调整,使论文的结构趋于完美。很多老师拿到学生的论文首先要看的就是论文的大纲,所以结构也是重中之重。 八、文字优美。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论文的文字一方面要避免艰深晦涩,一方面要做到优美流畅。当然法学研究是专业性研究,法言法语也是离不开的。我们不建议故意生造一些概念,我们反对故弄玄虚。 九、格式规范。 论文的格式规范需要按照学校的要求统一部署,当前高校越来越重视论文的格式规范,认为格式问题是论文形式化的重要方面。优秀论文当然要在论文格式上下功夫,不能在格式上留有瑕疵。 十、原创为本。 原创性是论文的根本,如果一个论文被认为是抄袭的,那当然不能评优。目前高校已经购置了抄袭检测软件,所有抄袭的论文都在软件检测下无处遁形。建议同学们树立原创为本的理念。或者说,即便论文不能评优,甚至即便论文没有创新,原创性同样是很重要的。 以上十点是我们在数年的辅导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当然上文我们只告诉同学们优秀的法律硕士论文包含哪些元素,还没有告诉同学们如果做到包含这些元素,如论文选题如何才能做到新颖、资料如何才能做到权威,等等。这些问题留待接下来的一系列讲座中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