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93

bygtwxy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制作课程设计论文怎么写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xfkgb

已采纳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摘 要: 单片机在检测和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温度则是系统常需要测量、控制和保持的一个量。 本文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介绍了AT89C2051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对硬件原理图和程序框图作了简洁的描述。 关键词: 单片机AT89C2051;温度传感器DS18B20;温度;测量 引言 单片机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并且在很多电子产品中也将其用到温度检测和温度控制。为此在本文中作者设计了基于atmel公司的AT89C2051的温度测量系统。这是一种低成本的利用单片机多余I/O口实现的温度检测电路, 该电路非常简单, 易于实现, 并且适用于几乎所有类型的单片机。 一系统硬件设计 系统的硬件结构如图1所示。1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电路如图2所示, 由温度传感器DS18B20采集被控对象的实时温度, 提供给AT89C2051的P2口作为数据输入。在本次设计中我们所控的对象为所处室温。当然作为改进我们可以把传感器与电路板分离,由数据线相连进行通讯,便于测量多种对象。 DS18B20是DALLAS公司生产的一线式数字温度传感器,具有3引脚TO-92小体积封装形式;温度测量范围为-55℃~+125℃,可编程为9位~12位A/D转换精度,测温分辨率可达0625℃,被测温度用符号扩展的16位数字量方式串行输出,支持3V~5V的电压范围,使系统设计更灵活、方便;其工作电源既可在远端引入,也可采用寄生电源方式产生;多个DS18B20可以并联到3根或2根线上,CPU只需一根端口线就能与诸多DS18B20通信,占用微处理器的端口较少,可节省大量的引线和逻辑电路。以上特点使DS18B20非常适用于远距离多点温度检测系统。分辨率设定,及用户设定的报警温度存储在EEPROM中,掉电后依然保存。DS18B20使电压、特性有更多的选择,让我们可以构建适合自己的经济的测温系统。如图2所示DS18B20的2脚DQ为数字信号输入/输出端;1脚GND为电源地;3脚VDD为外接供电电源输入端。 AT89C2051(以下简称2051)是一枚8051兼容的单片机微控器,与Intel的MCS-51完全兼容,内藏2K的可程序化Flash存储体,内部有128B字节的数据存储器空间,可直接推动LED,与8051完全相同,有15个可程序化的I/O点,分别是P1端口与P3端口(少了P6)。2接口电路 图2 单片机2051与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连接图接口电路由ATMEL公司的2051单片机、ULN2003达林顿芯片、4511BCD译码器、串行EEPROM24C16(保存系统参数)、MAX232、数码管及外围电路构成, 单片机以并行通信方式从P0~P7口输出控制信号,通过4511BCD译码器译码,用2个共阴极LED静态显示温度的十位、个位。 串行EEPROM24C16是标准I2C规格且只要两根引脚就能读写。由于单片机2051的P1是一个双向的I/O端口,所以在我们在设计中将P1端口当成输出端口用。由图2可知,P7作为串性的时钟输出信号与24C16的第6脚相接,P6则作为串行数据输出接到24C16的第5脚。P 4和P5则作为两个数码管的位选信号控制,在P4=1时,选中第一个数码管(个位);P5=1时,选中第二个数码管(十位)。P0~P3的输出信号接到译码器4511上作为数码管的显示。此外,由于单片机2051的P3端口有特殊的功能,P0(RXD)串行输入端口,P1(TXD)串行输出端口,P2(INTO)外部中断0,P3(INT1)外部中断1P4,(T0) 外部定时/计数输入点,P5(T1)外部定时/计数输入点。由图2可知,P0和P1作为与MAX232串行通信的接口;P2和P3作为中断信号接口;P4和P5作为外部定时/记数输入点。P7作为一个脉冲输出,控制发光二极管的亮灭。 由于在电路中采用的共阴极的LED数码管,所以在设计电路时加了一个达林顿电路ULN2003对信号进行放大,产生足够大的电流驱动数码管显示。由于4511只能进行BCD十进制译码,只能译到0至9,所以在这里我们利用4511译码输出我们所需要的温度。 3报警电路简介 图3 温度在七段数码管上显示连接图本文中所设计的报警电路较为简单,由一个自我震荡型的蜂鸣器(只要在蜂鸣器两端加上超过3V的电压,蜂鸣器就会叫个不停)和一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如图3所示)。在这次设计中蜂鸣器是通过ULN2003电流放大IC来控制。在我们所要求的温度达到一定的上界或者下界时(在文中我们设置的上界温度是45℃,下界温度是5℃),报警电路开始工作,主要程序设计如下: main()//主函数 {unsigned char i=0;
unsigned int m,n;
while(1)
{i=ReadTemperature();//读温度} if(i>0 && i<=10) //如果温度在0到10度之间直接给七段数码管赋值 {P1=designP1[i];} else//如果温度大于10度 {m=i%10;//先给第一个七段数码管赋值
D1=1;
D2=0;
P1=designP1[m];
n=i/10;//再给第二个七段数码管赋值
D1=0;
D2=1;
P1=designP1[n];
if(n>=4&&m>=5)%%(m<=5)//判断温度的取值范围,如果大于45或小于5度,则蜂鸣器叫,发光二极管闪烁
{ int a,b;
Q1=1;//蜂鸣器叫
for(a=0;a<1000;a++)//发光二极管闪烁
for(b=0;b<1000;b++)
Q2=1;
for(a=0;a<1000;a++)
for(b=0;b<1000;b++)
Q2=0;}}}

制作课程设计论文怎么写

90 评论(14)

言小乔!

设计报告(内容包括:①有关你选择的任务内容;②程序设计思想、程序框图;③程序运行的效果图片;④源程序;⑤改进意见;⑥附课程任务设计书)。
201 评论(14)

paynelee

手机上盖注塑模具设计(Nokia)PROE 论文编号:JX457 有图纸。有开题报告,答辩稿,说明书字数:页数:43 前言 一、本次设计的任务 本次的设计是大学生涯的最后一次综合性的课程设计;是我们对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一次综合性训练。模具设计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它要求我们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有更好的实践经验。设计一副好的模具,其中牵涉到许多的内容工艺,一套模具有多种工艺方案,在进行的比较中需要考虑的内容包括对塑件成型工艺的分析,如何确定分型面、型腔数目以及选择注射机型号。确定模具的总体结构、型腔、型芯的结构,同时还考虑了模具制造工艺的可行性以及模具制造的经济性;浇注系统的设计,确定浇口形式及位置大小;确定主流道,分流道和冷料穴的形式及尺寸;脱模机构的设计,脱模力的计算;模架的确定;侧向分型及抽芯机构的设计,导向机构的设计,冷却系统的设计。 二、设计要求 1、在设计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扎实的掌握理论基础知识,以便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在设计过程中要不断地修改,拟定几种方案以便进行比较,在保证塑件使用要求和外观精度的基础上尽量采用简单的模具结构。 3、在设计过程中要不断地查取有关的设计资料,在努力采用以前的模具结构的基础上要进行大胆、稳重的修改,以便设计出有新颖的模具。、 4、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要多与指导老师交流,要合理、认真、独立地完成。 5、设计中应尽量采用标准件,这样就可以减少模具的制造难度。 任务书 设计课题 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是:手机的塑件注射模。技术要求:1、制件无缩瘪、气泡等缺陷。2、本件与底壳配合。3、材料为:ABS 二、课题设计要求 1、测量及绘制塑件图(要求用PRO/或UG)进行产品的造型。 2、分析塑件结构,确定模具总体结构方案。 3、绘制型腔、型心分模图(三维造型)。 4、模具总装配图的装配方案 5、非标准零件图。 6、编制型腔、型心等成型零件的制造工艺。 7、模具的装配方案说明。 8、设计说明书。 摘要 本次毕计业设的题目是:手机上壳的塑件注射模。本次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塑件的形状、尺寸及其精度的要求来进行注射成型工艺的可行性分析。塑件的成型工艺性主要包括塑件的壁厚,斜度和圆角以及是否有抽芯机构。通过以上的分析来确定模具分型面、型腔数目、浇口形式、位置大小;其中最重要的是确定型芯和型腔的结构,例如是采用整体式还是镶拼式,以及它们的定位和固紧方式。此外还分析了模具受力,脱模机构的设计,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冷却系统的设计等。最后绘制完整的模具装配总图和主要的模具零件土及编制成型零部件的制造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关键词:分型面、浇口、型腔,型芯,镶块,脱摸力,潜伏浇口。 Abstract :This graduate that design is:The movetelephone that shout the Battery door injects the This design primarily passeses to piece viability assessment for request for of shape, size and its accuracy coming proceeding injecting type he piece the wall for of type craft primarily including the piece is thick, slope and circle angle and whether to have core-pulling or not Pass the above analysis to come the certain molding tool cent the type the surface, type the number, gate the form, place the size;The among them and most important is a certain type co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ype , for example adopt the whole the type of type still , and their fixed position and tight way of In addition and still analyzed the molding tool to suffer force, mold that design that the design of the pattern draw mechanism, match the design to lead to the mechanism, cooling Finally draw the production that complete molding tool assemble the general drawing sum the soil and establishment of prinipal molding tool parts type zero the parts process the craft process the Key phrase: parting line,the gate, cavity,core,mold insert, ejection force, 目录 前言2 一、本次设计的任务 2 二、设计要求 3 任务书 3 一、 设计课题 3 二、课题设计要求 4 摘要4 Abstract 5 概论6 第一章 塑件分析 7 第二章 塑件材料的成型特性与工艺参数 7 第一节 塑件材料的特性 8 第二节 成型特性 8 第三节 工艺参数 8 第四节 塑料制件的结构工艺性 10 第五节 塑件在模具中的位置 11 第三章 设备的选择 11 第一节 最大注射量 12 第二节 注射量的校核 12 第三节 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最大注射量与锁模力的校核 13 第四节 注射压力的校核 13 第五节 开模行程的校核 13 第六节 注射机的技术规格 14 第四章 分型面与浇注系统的设计 15 第一节 分型面的设计 15 第二节 主流道的设计 16 第三节 分流道的设计 17 第四节 浇口形式的选择 17 第五节 排溢系统的设计 18 第五章 成型零件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 18 第一节 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18 第二节 成型工作零件的工作尺寸 18 第三节 成型零部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24 第六章 模架组合的选择 26 第七章 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27 第八章 推出与复位机构的设计 29 第一节 推出机构的组成 29 第二节 推出机构的设计原则 30 第三节 简单推出机构 31 第九章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设计 34 第十章 冷却系统的设计 41 总结41 致谢42 参考文献 42 以上回答来自: -5/htm
181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