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uge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又可以叫端阳节,传说那天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抱石投江的日子。那天爱国诗人屈原听到自己的国家快要灭亡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抱起一块石头,纵身跳入江河里。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到端午节时,大家就划着船把饭投进江里,可是后来他们发现投入江里的米饭全被鱼吃了。于是,人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把米放在一种长长的叶子里包成四个角的形状,鱼见了以为是菱角,因为菱角有尖尖的刺,鱼就不敢再吃了。直到现在,人们一到端午节就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外婆也会把长长的、青青的艾条挂在家门口。我最爱吃的就是大肉粽了,特别是高速公路上的绍兴服务区卖的“诸老大”粽子,味道非常鲜美,让我回味无穷。欢天喜地过春节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它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个辞旧迎新的日子,它意味着漫长而严寒的冬天“回”家去了,而春暖花开的春天回归大地,多么令人高兴呀!人们自然要载歌载舞地迎接春节。春节前,人们络绎不绝地到市场去。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人们去人山人海的市场办年货。每个人的篮子装得满满的,有开心果、泡泡糖、花生、瓜子、糖等食品,有鸭、鸡、鹅、鱼、肉等菜,有烟、酒、巧克力等礼物。虽然篮子沉甸甸的,但是每人却乐得合不拢嘴。在家里,我们七手八脚地忙个不停。爸爸手拿扫把,脚踩凳子,把天花板上的蜘蛛网上上下下扫得干干净净。妈妈把抹布打湿,使劲擦着窗户。窗户像明亮的大镜子。我忙着贴春联。红红的纸上写着“合家欢乐”、“财源滚滚”等金光闪闪的大字。有的家门口还挂着大大的红灯笼,显得喜气洋洋。大年三十,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个不停,不一会儿,一桌香喷喷的饭菜就摆在面前。鸡鸭鱼肉,应有尽有。叔叔拿起一杯酒,说:“让我们为明年的日子更红火而干杯!”“好好……”饭桌上飘荡着一阵阵笑声。团圆饭过后,大家围坐在一起看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里面有滑稽的小品,风趣的相声,优美的歌舞等,一个个精彩的节目逗得我们哈哈大笑。“铛--铛--”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各家各户噼里啪啦地放起了鞭炮,鞭炮声震耳欲聋。最快乐的要算孩子们了!孩子对着引火线一点,“砰,”“小子弹”逃到自己家去了,又“砰”,花穗散开了,有的像小鸟飞向天空……?就这样,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啊,多么喜气的春节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主要讲了中国一些值得我们铭记与了解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这本书中,我犹如走进了历史,看到了一个个鲜活而有血肉的人物,让我第一次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历史,去感受历史,令我心潮澎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句话是梁启超在清华大学演讲时的一句话,它,不仅仅深深地激励了清华学子,也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刚健宽厚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我想,这句话不仅仅是精髓,不仅仅是清华大学多年来奉行的校训,更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的标杆和风向标。当我在完成某项任务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瞬间有过放弃的想法,猛然想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句话,使我幡然醒悟,遇事不能知难而退,而应不屈不挠,永不放弃,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及时纠正错误,最终顺利完成任务。“古代书法,笔下春风”,可算是让我开眼界了。书法有楷、行、草、隶、篆体,有许多杰出的书法家,书圣王羲之,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北宋书法家苏轼,他们的字龙飞凤舞,抑扬顿挫,将中国汉字诠释的多姿多彩,五彩斑斓,让我在敬佩这些书法家的同时,又十分的自豪。老师常说,字写的好与坏,代表着这个人的能力高低。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练习,从记笔记、写作业开始,认认真真的写好每个字,传承我们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不断发现,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完全了解这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并有更多的年轻学子传承着令人振奋的中国文化。而我,现在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学生,但沐浴在中国优秀灿烂的历史文化长河中,肩上的担子仍然沉甸甸的。做为炎黄子孙,我为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而骄傲,更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的今天而自豪。做为祖国建设的接班人,我要更加勤奋刻苦的努力学习,长大后接过建设祖国的接力棒,让祖国更强大,让中国文化永放异彩!简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通过阅读,小作者不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了中国文化,更树立了为让中国文化永放异彩而努力学习的志向。语言流畅,内容丰富。
厉害800个字。一天到晚好词和好句多一点就就更好了。
学习传统文化 全家乐融融回家过年 自嫁到夫家10多年来,我回公婆家只是屈指可数的那么四、五次,一般都是只呆一个礼拜左右,与公婆在一起相处时间不是很长,每次回去都得先热身热身、熟悉熟悉,然后就要匆忙上路了。学传统文化后,今年春节先生带着我和儿子又要回公婆家过年,当然这次不一样,这次我学了弟子规,有了传统文化的指导,不会象以前一样无所适从。我暗下决心,这次回去要好好孝顺公婆,礼敬兄弟姐妹,做弟子规,让家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温馨。 27日晚,我们一家三口坐上了飞往北京的航班,在大年三十那一天到了公公婆婆的家,二老见到我们非常高兴,当天晚上,全家在一起开心地吃着年夜饭,一边吃一边聊,在这过程中,婆婆和大嫂提到了大哥和大姐夫前段时间在公婆家的一次争吵,婆婆说她当时为了制止,就对姐夫说:你走,你离开这里。所以大姐夫当时是很愤愤地离开,临走时还说不再回这个家了。 化解矛盾 吃完年夜饭,先生和我两人商量着无论如何要把家里的矛盾化解开,想办法让姐夫能再时常回到这个家里来。先生一直以来都非常敬重大姐夫,因为平时都是靠大姐夫和大姐照顾老人,里里外外都是大姐夫在操心,任劳任怨,而且大姐夫有一手好厨艺,所以我对大姐夫的印象就是总看到他在厨房忙着。前年底,我公公突发心脏病,大姐夫匆忙赶过来,连夜送到医院,通宵看守着,连着好几夜都没有休息,在床边照顾,直到老人脱离危险,大姐夫也已经50多岁了,确实不容易。同时先生觉得自己远在外地,这个家多亏了大姐夫照看,做人不能不懂得感恩呀,因此我们就决定马上去给大姐夫他们拜年。 到了姐夫家,家里收拾得非常干净,既漂亮又整洁,姐姐姐夫看到我们来高兴坏了,姐夫赶紧包了一些饺子,非要我们吃一点饺子,说实话,我非常饱,一点都吃不下,盛情难却,吃完饺子后,先生就和姐夫一边喝茶一边聊,最后说到希望姐夫能回去过年,姐夫最后答应说,看在我们面子上,这段时间他会抽时间回去,但不知道什么时候,有空再说。回到公婆家,公公婆婆又压着我们非要再吃一点饺子,说包的馅不一样,味道不一样,再尝尝,那一晚可把我撑坏了。 给公婆洗脚 在年前,许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布置了春节期间要做的家庭作业:回家给父母洗脚,过完年后跟大家分享,汇报自己的心得。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一直掂记着要完成这个作业,但是总找不到自己认为合适的时机。蔡老师不是说凡事得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吗。我首先采用老师说的给老人挟菜,每次吃饭我都坐在老人旁边帮忙挟菜,倒酒、盛饭都抢先一步,饭后抢着洗碗,以致于在接下来的10多天里,公公总是叫我帮他盛饭,甚至嫂子都站起来了,他还是习惯地把碗递给我,(我都觉得有点对不住嫂子,让她面子上下不来,不知道是不是已经伤害到她。)在收拾厨房的时候,他们总是说我很干净,公公说我洗菜他特别放心,婆婆见到谁来都说我洗菜是一根一根的洗。在拖地板的时候,我不用拖把,而是蹲在地上,拿着抹布抹,公公婆婆说:不用这样擦,这样太辛苦了。我总是乐呵呵地说:不累,我这是锻炼身体。就这样,公公婆婆对我的信任和爱护与日俱增。 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一直在寻找机会,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那一天傍晚我和婆婆在厨房,做完事我从厨房出来,正好公公一个人呆着,坐在沙发上,没有什么事,正闲着,心想这是一个难得的洗脚的好机会,必须抓住,我赶紧走上前去说:爸,您现在没事,晚饭还没做好,还得等一会儿,我去给您端盆热水来,您呢烫烫脚,而且我听说热水加一点盐烫脚对身体特别好(怎么个好法,其实我也不知道),一边说着,我的眼睛看着公公,心里非常热切地盼望着他能答应,公公居然点点头说:行,好的。没想到居然一点障碍都没有,我不由得心喜若狂。(当然表面还装得很平静)唉呀,机会终于来了,快步走到洗澡房接了盆热水,公公也走过来,站在我旁边说:小心热水,别烫着。然后他拿了一条毛巾走出去,我端着水跟在后边,心里那个乐呀,公公一坐下,我马上把热水放好,也没有问一声,不由分说就拿起公公的脚就帮他脱鞋子、脱袜子,然后小心翼翼地把脚放在水里,问:「水温怎么样?」公公说:「正好。」我就蹲在那给他搓脚。谁知正好这个时候,大姐、大姐夫回来了,自从上次有了别扭后,这是大姐夫第一次回来,大姐夫看到这一幕没有说话,径直走到厨房去帮忙,到吃饭的时候,大姐夫说:爸妈,我们还是一家人,以后你们有什么事,招呼一声……。我听了姐夫的话,知道他对二老的怨气没有了,姐姐坐在旁边也很开心。姐夫端起酒杯对我说:小梅,来,姐夫敬你一杯。那天我也破例喝了酒,姐夫又说:小梅,我跟你讲,一个孩子他会变成什么样,主要就是看他的母亲,我看尧尧绝对是个好孩子,我看好他,他有希望,好好培养。最后,姐夫他们开开心心地走了,埋在大家心底的那一丝不快消失了。 姐夫他们走后不久,我从卧室出来,居然发现婆婆在客厅洗脚,这是我第一次发现,我心下想,这肯定是婆婆也希望我能给她洗脚,这是在暗示我,说明她也接受我了。因为前几天她坐在洗澡房洗脚的时候,我主动要去给她洗脚,她当时不能接受,我也就作罢了。于是我走上前去,说:「妈我来帮您搓搓脚。」她乐呵呵地同意了,我一边给她搓脚,她一边说:「我真羡慕你妈妈有你这么个孝顺女儿。」家婆这一番话使我突然醒悟到自己对公婆的孝顺离弟子规的要求还差得很远呀,什么时候家婆从心里把我当成闺女,我才算把孝做得差不多了。 温馨亲情 第二天,先生就开始安排晚上请大哥和大姐夫他们过来一起聚一聚,那天的晚餐大家互相举杯祝福,和谐又回到了家里,一家人又都能够坐在一块了,冲突化解了。婆婆把这一喜讯也告诉了在北京工作的二姐、二姐夫。 老师说只要做到弟子规,我们就能够得到幸福,就能够化解矛盾,化解冲突。确实如此。在公公婆婆家这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我得到了所有人的关心和爱护,过得非常开心,验证了《孝经》中说的「敬其父则子悦」,也验证了古圣先贤所说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道理。有次吃饭时,姐姐摸着我的脸说:「小梅,多吃点,睡得怎么样,看你都瘦了,是不是太累了。」她突然对我如此亲热的态度,我都有点不适应。公公婆婆也是担心我吃得不好,吃得太少,他们担心我比担心他们自己还要多。有一次叫我吃红枣,我就吃了3颗,然后公公转过来问我,吃了没有,我说吃了,他又问吃了多少?我说吃了好几颗,公公又问,具体吃了多少,当知道我只吃了这么些,就一定要我再接着吃,还说这个补血要多吃。我不想吃,因为我一惯对水果、零食是不怎么喜好。公公说:「不行,必须再吃一点,你就当是为了老父亲,也得把自己照顾好。」经常这样子压着我吃这吃那。大哥和大姐夫他们也是如此,不是请我们去这玩就是去那吃,照顾得非常周到,他们对我太好了,如此被关心、被注意、被照顾,我都有点顶不住的感觉,后来弄得在家里连碗都不让我洗。 有一次聊天时,公公问起我平时都做些什么,有没有打打麻将什么的,我就拿出《五种遗规》和《德育课本》给他看,说我每天都在学中国传统文化,公公看着书非常高兴,得知这是我借的,还叮嘱我一定要抄下来,以便传给后代,自此以后就常跟我说:「我们邹家就靠你了。」终于离别的日子来了,大家都来送行,婆婆和姐姐哭得很伤心,在车上先生看到母亲在落泪,也流下了眼泪,我则一再跟公公婆婆以及哥哥姐姐说,明年一定再争取回来。他们一直看着我们的车慢慢离去,大哥则一直追着车子,跑到我们坐的车位子前跟我们挥手。我望着他们远去的身影,感受着亲情的那份温馨,「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传统文化使我们一家人消除了隔阂,传统文化使我和夫家的亲人更贴心、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