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ani
一. 中国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在现代文明的今天,只能有选择的继承;
二.中国传统文化承载了太多的专制集权制度统治时代的糟粕,必须批判的继承;
三.认为儒学可以救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救中国,下个世纪是东方人的世纪,等等观点,都是缺少科学根据或者说一厢情愿的;
四.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形式的东西(其实也承载着一定的内容,用李泽厚的说法是“有意味的形式”),比如书法、戏曲、音乐、建筑等要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保护,这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五.对孔子等古代著名思想家的理论和学说要给予应有的尊重,他们可能是保守的,也可能是当时先进文化的代表,但是封建糟粕与他们无关,而是历代统治者根据自己统治的需要把其变成了愚昧民众的工具;
六.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太笼统,流传的过程也很复杂,把中国的古代社会发展的迟缓归咎为儒家文化并不公道,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制度,制度这种文化不是哪一家的学说; 
1、语言文化:闽南语起源于泉州,但闽南语的流播已不仅仅在闽南地区,早已超过省界和国界,在外省传播闽南话最广地区和国家是台湾和新加坡。2、建筑文化:依功能可分民居、祠堂、寺庙、宫观、牌坊、塔、幢、亭、台、榭及桥梁、海防建筑(崇武古城)等,丰富多彩的闽南建筑,堪称既富有独创性又集中外建筑之大成。3、宗教文化:闽南人的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地区宗族文化十分发达,重视宗族亲情、重视编修族谱和重视宗祠建筑是其标志。4、民俗文化:指闽南人共同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间文化事象(事物和现象)的泛称。5、饮食文化:闽南菜的发展与传承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它从泉州发源,流传到漳州、台湾、厦门等闽南文化圈中。闽南特色闽南人一日三餐,以稻米为主食,早晚吃稀饭,中午吃午饭,闽南方言称稀饭为糜。它又稀又稠的和稀的两种,稠的粥称“烤头糜”,“烤”的意思即“水干也”,稀的粥称“安糜仔”。至于年节的食俗,则根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食俗,如春节,除夕的围炉吃年夜饭置办各种鸡鸭鱼肉菜肴外,习惯要一道火锅。旧时的铜火锅中间烧炭火,象征全家围炉团圆。 闽南民居是闽南民系的传统建筑。但就从民居而言,这种海外宗教及装饰的影响,更多局限于寺庙等带有宗教色彩的地方。我们认为闽南民居虽有多样性文化的影响,但更多是本土文化,特别是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和气候的特点及血统等诸多因素,使其崇仰中原文化的痕迹表露无遗,这从一些纹样、一些隐喻符号以及一些建筑样式上得以证明。当然,其他民族文化影响的建筑也同样存在,诸如土楼、圆楼、吊脚楼、手巾寮等。但这不影响闽南民居特别是砖石墙的类型化的形式。
两岸乡亲共话客家文化传承发扬 2010年06月22日 00:53:54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福州6月21日电(记者郑良)以“深化交流、合作共赢”为主题的第四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在福建龙岩举行,两岸近600名客家乡亲相聚交流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龙岩市文化与出版局局长张耀清介绍说,参加论坛的台湾客家乡亲有20个团组,共281人,涵盖了台湾主要客属社团以及文教、经贸、青年、妇女、基层组织等各个方面的代表。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台北县县长周锡玮、台湾世界客属总会理事长邱镜淳等为本届客家高峰论坛发来题词,祝贺论坛的举办。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会理事长饶颖奇说,希望两岸客家人有“同祖同源同发展”的共识,强化两岸客家文化的交流,发扬客家文化精神,推动两岸经贸合作。台湾青年商会总会2009年总会长沈伯璋是台湾青年客家人的代表。他说:“追根溯源、寻根问祖是人的天性,我们不能忘本。台湾新一代客家人应当多到大陆,特别是客家人聚集地来看一看,加强两岸客家人、特别是青年一代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理解,增加认同。”龙岩市委书记张健说,现在,龙岩正在全力打造“海峡客家”品牌。“海峡客家”是两岸客家文化交流的平台,依托这一平台,挖掘客家文化资源,建设客家文化场馆,把近年来龙台两地开展的系列学术研讨、文艺和广播影视展演等文化交流活动,推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让客家文化、客家传统、客家精神更好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