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就唐山事件写一篇议论文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4

Leu66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就唐山事件写一篇议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糖果1314

已采纳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我听别人说过,他们都说很好看。所以,今天下午我就在电影院看了一场。1976年的一天晚上,大家都在睡觉,突然,山崩地裂,大地在摇晃。仅仅23秒,房塌了,东西碎了,人,许多许多的人都被埋在碎砖乱瓦底下了。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姐弟,两人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下。在只能抢救一个孩子的情况下,孩子们的母亲做着艰难的抉择:保弟弟,还是保姐姐?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不管选择哪一个对另一个都是不公平的。最后,母亲最终选择了弟弟。被压在下面的姐姐虽然不能说话,却真切的听到母亲的决定,姐姐无奈的接受了——把生存下去的希望留给了弟弟。幸运的是躺在死人堆里的姐姐并没有死去,她最终被好心的解放军收养。虽然对母亲充满怨恨,但是她还是认可原来的名字——“登”在她内心深处还眷恋着原来的家,承认姓“王”是对养父母这个新家的妥协。于是她努力学习,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医学院,后来又嫁到遥远的外国。可是她却始终没有寻找生身的母亲和弟弟,这是她心灵解不开的疙瘩,她用这种办法在报复母亲,同时也在折磨自己。一直到32年后,得知汶川地震的消息,她看到同胞受难,毅然飞回祖国,奔赴灾区参加救助工作。我理解这是因为她也曾身受地震,是同胞情呼唤在呼唤她。可巧,在救灾现场,和当年极其相似的一幕感染了她:一个母亲,面对双腿被压的儿子,多么想解救出完整的儿子啊!可是危险的情况使她做出最无奈的决定:“锯掉孩子的腿,不能让救援者在遭受生命的危险。”母亲一声哭喊让我流下眼泪:“让他将来恨我吧!别把你们搭进去!”这一幕使方登一下明白了当年自己母亲的无奈,体会到母亲内心的痛苦,多年的怨恨一下烟消云散。她和母亲相认了,这时她才这道,母亲一直在等她回来。为了等她回来,母亲一直住在在原来的地方,不愿搬到她弟弟买的新楼;为了等她回来,母亲买了从小学到高中全套的课本;为了等她回来,母亲不肯再嫁。母亲牢牢的记住了对她的许诺:明天给你买西红柿。在方登回家时,母亲洗好一盆子西红柿放在桌上,大大的、圆圆的。方登哭了,我也哭了。是啊,天下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她总以为两个孩子的妈妈会偏袒一个,尤其是自己是女儿,弟弟是男孩,所以母亲才那样决定。可是如果母亲选择救自己,对弟弟同样也是不公平的呀!那位锯儿子腿的母亲呢?我想到了自己,平时总觉得妈妈太唠叨,爸爸太严厉,有时候两个人联合起来整治自己,现在想想,还不是为了我好吗!有时候父母在一件小事上冤枉了自己,我甚至怀疑我可能不是他们亲生的。和方登受到的“生与死”的委屈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呢?珍爱生命,享受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父母这就是我今后的目标。

就唐山事件写一篇议论文

301 评论(11)

chaijudi

科技有限、真情无限、自己到网上搜吧
239 评论(10)

yqs321

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 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1976 年的唐山对于经历过的唐山人来说真是永远的留在心里 ,32年,32年后,又一个灾难降临,对于唐山人来说,可能更加的能够理解,他们也没有忘记当年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帮助 都自告奋勇的加入了唐山救助队,也是因为这样,方凳和弟弟重逢了。那时候方凳明白了,自己怎么能么能够有恨呢,那是自己的亲弟弟啊,能活着多好,他也原谅和体谅了母亲。这段亲情贯穿整部影片,当然这也只是唐山大地震中故事的一角,也许戏剧化了,也许这就是一件真实的事件,或者是最典型的一件。无论如何,我们被这样三十年的亲情所感动。妈妈说,我要是过的花红柳绿的就更对不起你们了。32年的伤痛没有因为时间而磨平,反而越发的加重了。是啊,一个女人能有多少32年,一个人能有多少32年,全因为一个灾难毁掉了。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要像明天就会灾难来临一样对待,这样,我们会过得更幸福,也不会有遗憾。或用:今天,我和妈妈去了电影院观看一部新的纪录片,这部影片使我获益匪浅,在这部影里,我可以感受到生命诚可贵;在这部影片里,我可以感悟到大爱人间;在这部影片里,我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在观看电影前,我看到刚刚退场的人群中有几位红着眼圈,不断抽噎的观众,想必是被电影所感动的人吧,我不禁想到妈妈是个多情善感的人,到时候哭起来说不定会一发不可收拾。入场,席坐,广告,介绍……这些繁琐之后,伴随着熟悉的上海制片厂的号声,电影开始了,我的心中也与平日里看电影一样,平静而又好奇。电影是由成千上万的“迁徙蜻蜓”引开的,想必这一定是地震前的征兆,冯小刚的创意果然不一般。解放卡车上的一家三口,也在议论这奇怪的景象,他们便是主人公了。后来又发生的雪糕事件,风扇事件和番茄事件,都让观众们感受到了这两个孩子的童真,尤其是当姐姐的懂事。夜里,鱼狗反常,电影的气氛逐渐紧张起来,地震来袭了,人们逐渐骚乱了起来,房屋倒塌,电杆倒塌,伴随着影院的低音炮,人们惊叹连连。终于地震结束了,大强(父亲)为了救元妮(母亲)而死于落石,元妮处于悲痛中,但当救援活动正在紧张进行时,元妮得知两个孩子并没有死,可是当元妮正欣喜时,她却面临着一个很大的抉择:只能救一个。“某某和某某掉水里了,你救哪一个?”这老掉牙而不着调的“感情测试”题,却真的出现了,这下,元妮与整个影院的人的心都悬于一梁,最终决定救弟弟,“救弟弟”这三个字围绕了后来在雨中醒过来的方登二十多年。那天,方登(姐姐)被解放军所收留,后来又被解放军收养,多么伟大的中国魂!两名解放军一直认为小孩受了刺激,导致失忆,便给她取名“丫丫”。但养母却因方登不是亲生的而嫌弃她,并怕她离开自己。方登考上了深圳医学院,却传来养母即将病逝的噩耗,这又是电影的一大伤感点。养父(陈道明饰)孤苦伶仃一个人过上了孤独的日子,这时方登的出现使他既高兴又生气,但他还是提出“回唐山找找亲人”的建议。方达(弟弟)在地震中失去了一条胳膊,他奶奶却想将这个孙子从元妮的身边夺走,离别场景使不少观众潸然泪下,但后来方达的归来却又使人们感到欣慰。方达在大学期间很没出息,但在后来的生活中逐渐阔态起来,过上了好日子。12汶川地震,万名救援人民中出现了一支“唐山救援队”,体现了我国人民的团结互助与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后来方登在灾区现场遇见了一件与当年石板下的她所处险情相似的孩子,救援队的“拉了人,这楼都(就)得塌。”让当母亲的决定给孩子截肢。这是冯导的一种故伎重演的手段,使观众的心中思绪万千。最终,一家团圆,但是元妮对女儿的哭诉使一些观众颠沛流离,最终,电影结束在唐山地震纪念碑前。看似家喻户晓的历史,却使人们内心澎湃,思绪万千,这真的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教育意义极高,适合男女老少以及各种爱国人士观看,这就是《唐山大地震》。
85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