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水雪
学术堂分四个步骤来教你如何选择教育学方面的论文题目 1.选择一个笼统的题目 这个题目应该是你既感兴趣又对其有一定了解的题目。对这个题目你应该已有一些想法,而这些想法值得你去进一步探讨、研究,进而将其扩展为一篇论文。 阅读与思考 应该尽量多读书,以求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你头脑中的那个题目是否已有人做过较为深入的探讨?你是否能从新的角度、新的侧面来进一步拓展此题目,提出有创见性的论点?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你就可以迈出下一步。否则,你就应该及时地放弃这个题目。 3.缩小题目范围 将题目的范围缩小到某几个方面,使其有可能成为一篇论文的题目。 确定最后的题目 最后选定的题目应符合以下几项要求: 1)选定的题目本身应该是有意义的,而且是严肃的。你的分析必须有见地、有深度。一篇科研论文应该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应该使读者读后有所收获。 2)选定的题目应该是你力所能及的。 3)选定的题目应该有足够的资料供参阅。论文中所表述的观点或看法应该建立在对各种资料的分析的基础之上。如果你只能找到一两本或一两篇与你的论文题目有关的书籍或文章,如果你只是从这一点资料中得出结论,那么你所做出的结论很可能依据不足。 4)选定的题目应该是可供客观研究使用的。 5)选题不应该是当前最热门却又无法下定论的题目。如果你选定的题目太大,无法写深写透,你就应该设法缩小它的范围,为自己的论文找到一个恰当的焦点。选题的过程是一个从大题目中发现小题目的过程。 
撰写教研论文是教师探讨教学问题、总结实践经验、获得理论支持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但现实中,不少教师却受困于“教研论文写什么”这一问题。教研论文写什么?这实际上是个论文的选题问题。一、写人所未写——创新性原则教研论文的选题贵在创新。教研论文只有写人所未写,写出新意,才能令读者眼前一亮,激起欲罢不能的阅读欲望,才能给人以新的启迪和思考。一篇教研论文如果毫无作者自己的新想法、新发现、新观点,只是人云亦云的简单照搬或重复,也就失去了作为教研论文的意义。1、开拓新领域。开拓新领域即教师可从那些还没有人或很少有人研究的领域来获取教研论文的选题。开拓新领域可以是宏观的,如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提出和实施,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就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如果能从中寻找教研论文的选题,往往能写出富有新意的论文来。开拓新领域也可以是微观方面的,微观到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诸如导入、新课、小结、作业、考试等。就目前的教研情况而言,教师从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等方面撰写的论文相对较多,而在作业如何布置、试题如何编制等环节上则还很少有人涉足。因此,这就是可供我们在教研论文的选题时开拓的新领域。2、提出新观点。提出新观点是指教研论文的写作可就某个问题提出作者新的见解和观点,主要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填补空白型”,即就某个问题尚未有明确结论与观点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形成相对明确的观点,以填补空白;二是“补充说明型”,即某个问题虽已有一定的结论,但你觉得尚不够完整、仍有话要说,便可对此进行补充分析、加以完善,形成论文;三是“纠正批驳型”,即某个问题虽形成了结论,或有人提出了观点,但你觉得这个结论或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便可以此为选题撰写教研论文,在具体指出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观点。3、找到新角度。在具体的教研论文选题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很多内容已经有人写过了,甚至有很多人写过了。对这些内容我们还可以写、值得写吗?还能写出新意吗?答案是肯定的。关键是你要善于找到新的角度。二、写己所能写——可行性原则坚持可行性原则,是教研论文选题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能写出高质量的教研论文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因此,教师在考虑教研论文的选题时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能力范围、工作情况和自己平时的所做所看所思,扬长避短,做到“写己所能写”。1、从自己的优势中选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势与特长,也会有自己的劣势与弱点。如果老师能从自己的优势与特长中选题,就比较容易写出有内容、有质量、有新意的论文来。如电脑水平较高、精通网络技术的老师,可考虑从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方面来选题;如历史和地理知识很丰富的政治老师,则不妨从学科渗透的角度来选题;古文功底比较深厚、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较深造诣的老师,则可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方面来撰写论文,等等。另外,教师也可从自己所处的外部环境中来寻找特有的优势,包括学校层面的优势和地域层面的优势,以获得论文的选题。2、从自己的成功处选题。每位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教育实践中,肯定会有做的比较成功的地方,如有的老师班主任工作做得特别出色,有的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特别强、课堂教学非常出彩,有的老师在教学资料的积累方面做得特别到位,有的老师则在指导高考方面颇有建树,等等。教师在撰写教研论文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从自己工作中做得比较成功的方面来选题。3、从自己的关注点选题。教研论文往往是始于问题,是教师对某个问题长时间思考的结果。因此,教师通常可以从自己平常较多关注、有所思考的问题(即教师自己的关注点)中获得教研论文的选题。教师一旦选定了某个问题(关注点)后,就要对这个问题加以持续的关注,不断地加以思考,直到对这个问题有比较完整的看法、形成论文为止。三、写教所欲写——实践性原则论文的选题范围,一般有两个方面:基础理论(纯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工作实践研究)。作为我们中学教师而言,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并不是我们的强项。我认为我们在教研论文的选题上应该选择后者——即坚持实践性原则:研究实践中的问题、反思实践中的得失、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写教所欲写”,这才是我们中学教师撰写论文的最佳选择。1、研究实践中的问题。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作为论文的选题,对我们教师来说,不但可行,而且必要。因为对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我们教师必须进行自己的思考、作出自己的回答。例如,人教新版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本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材料丰富、图文并茂,但不少教师对课本上的材料,存在着两种不好的做法:一是避而不用;二是照本宣科。课本材料到底要不要用?如何用?这是我们不少政治教师都值得研究的问题。2、反思实践中的得失。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通过对实践的反思,才能不断地校正前进的方向、不断地扫除成长中的障碍,从而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当然,教学反思可以是教师对自己亲身实践的反思,也可以是对其他教师教学实践的剖析。每一次对自己或他人实践得失的反思、利弊的剖析,都可以成为教师撰写教研论文的选题。3、总结实践中的经验。作为教师,仅仅埋头教书显然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要善于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的、发现到的、领悟到的点点滴滴,及时记录下来,加以研究和总结,并用文字系统地表述出来,就能成为很有指导意义的教研论文。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我们中学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去寻找那些人所未写、己所能写而又教所欲写的问题,开展研究,撰写论文,把教学和教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教研相长,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回答
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填写就可以了我的理解是,研究方向,是技术专业背景下,比较具体的研究主题。1、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能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日常学习与翻阅专业文献,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有了感兴趣的内容,就要付之实践。首先是查找相关资料,通过知网等工具可以轻松地检索到自己感兴趣内容的相关文献,当然还可以通过百度、谷歌等浏览器以及图书馆等社会资源下载所需文献。有了详细的了解之后,再考虑是否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2、明确导师的研究方向了解导师制定的研究方向和预期目标是确定研究内容的又一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应当详细地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其次,如果是导师给出的研究方向,那么一般是可行的;这时我们就要积极与导师沟通,了解导师对于该课题的想法;在进行充分、有效地交流之后,我们就要对导师提出的建议进行认真考虑,可行度较高的话,就可以着手开始搜集资料,为论文完成打好基础。3、确定研究思路和计划“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与导师、学长学姐的沟通,我们可能会对这个课题有一定新的认识,确定了研究方向之后,就要对近几年的文献进行更深的了解。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同时对论文的主要观点、论证方式进行记录,同时要进行思考研究课题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计划。
对于做科研,是不是只有下面两种途径? 一方面,假定我们找到了国际最前沿的方向,我们发现文献的不足,然后在其基础上改进,前提是必须完全重复他们的结果,而这又建立在我们实验室条件能够跟文献的研究者所在的实验室条件相当这一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并不具备他们的实验室条件,那么就必须根据我们研究组的自身的水平和优势,以及研究生自身个人的水平来提出新的问题,开展研究,这样我们的研究水平就是在研究组原有的水平上有所进步,但是如何把握与国际前沿的差距呢?或者我们不管提出的新问题的水平是否达到国际前沿,只要解决实际问题就好?另外,如果我们研究组在这个选定的课题上只是半路出家的呢?这个问题怎么考虑? 这个问题一两句话很难说清楚。以我有限的理解,我觉得:1)国际前沿,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能从头来。2)特色性地域性的研究,需要积累,在积累的基础上向前发展。当然这是仅限在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限自然科学)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也很容易困惑,不仅对于博士生,对一些已经获得了学位的年轻学者(暂且限于我的学生吧)也会经常存在这样的困惑。今天我试着多写两句,与这位博友交流一下。 先说国际前沿的问题。做科学研究,什么是国际前沿呢?有些同学认为时髦的热闹的就是国际前沿。我觉得时髦(时尚)的课题(方向),倒不一定是国际前沿,但是科学研究无疑是有热点问题的。这些问题往往具有时代性,(以生物学和生物医学为例)如艾滋病、禽流感、猪流感,2003年的SARS等等;随着时代发展,也会有一些人类比较关注的问题出现,如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保护等。也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科学问题,如人类的各种重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大脑疾病)、人类生殖与健康、人类的长寿和衰老、农林牧渔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全世界的相关学者都在关注,不同的领域里都有很多学者在探索着。最近nature杂志发表了2010年科学研究热点的预测文章,iPS、胚胎干细胞研究、阻止物种流失、基因组学等多个领域将成为2010年的新热点。有些热点(时尚)问题是需要先进仪器设备和丰厚的基金资助的,如生物学中的基因组学时代的各种研究。所以,如果没有相关的仪器设备,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这类砸钱的研究,即使再重要,也只能望洋兴叹。如果你酷爱这类研究,那就想办法找钱吧,或者到有钱的学者那里去发挥自己的才华。 任何研究都是在学科或领域发展基础上开展的,有些科学问题很明显,就是缺少解决的有效途径(如艾滋病);有些是关于实验方法和技术方面的问题,有些是属于学科领域的理论(学术)问题。这些研究,由于全世界很多实验室都在同时做,前沿问题很清楚,大家都在争分夺秒,一旦获得突破性结果需要尽快发表,以获得知识优先权。 如果没有足够的经费是不是就不能做科研工作了?实验条件不足就无法开展高尖端研究了?也不是。科学问题有大有小。只要对科学研究有兴趣,根据自己的条件开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还是可能的,并不是所有的研究都是砸钱的。这涉及到学科和领域问题。说到学科领域的发展,积累和基础很重要。有些问题明显具有地方区域特点,如青藏高原的藏原羚、四川的大熊猫、内蒙古草原的鼠害蝗灾等,某种特殊的污染物对当地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等等。这类问题如果有很好的基础和丰厚的积累,就很容易发展,也很容易发现新的问题。注意有些研究是理论性的(学科层次的),有些研究是具体的物种的(尤其是某一种大型动物的保护,或某种动物的一个特殊生理和行为特征等等)。还是那句话:问题有大有小,有些研究需要很多钱,也有些研究不见得要花很多钱。 如果半路出家怎么办?这就是说年轻人自己要独立立摊子,或者实验室要发展一个新领域。在这个时候,的确是需要考虑前沿的,一般应该多是要在过去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和飞跃。特别说一句:科学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采取高射炮打蚊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看准了科学问题后,需要什么就发展什么,集中有限的物力财力去做一些事情,还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是半路出家,又没有很好地基础,再没有一个好的科学问题,也没有一个独特的科学问题,只是为了时尚,从头做起,远远跟在人家屁股后面,我是不看好这种研究发展思想的。现在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领域有些研究似乎就有这种趋势,基本的生态学问题都没有清楚,物种鉴定都没有什么把握,分子生物学数据再好,基因组再清楚,也都是无本之源,这是舍本求末的做法。我们也的确看到了很多花费了无数钱财,获得了看起来是很多的数据,其实没有一个完整的结论,也没有一条可信服的结论,看着这些所谓的研究(论文)就觉得可惜。
怎么选择教育学方面的论文题目选了教育学方面的论题,木多写一些和自己相关的。贴近的这样的题目好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