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02

tailang001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我国纺织品出口论文选题背景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qingbao01

已采纳
1 我国是一个纺织品出口大国,在纺织品贸易的国际舞台中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贸易的发展,我国的纺织品贸易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形势前我们应看清的现状,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了解国际贸易的规则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利用国际贸易的规则,政府、社会、企业各自发挥自己的能力,互相合作,互相配合,提高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国际竞争力2 纺织行业是我国创汇的第一大户,但我国纺织业出口竞争秩序现状不容乐观,而且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品牌意识淡薄,整体素质不高,对国际上的各种贸易壁垒无所适从,制约了我国纺织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出口竞争秩序的含义入手,结合我国纺织业出口现状,探寻了导致其无序竞争的原因,阐述建立合理有序竞争秩序的对策,使纺织业的出口竞争秩序更加合理、有序3

我国纺织品出口论文选题背景

223 评论(12)

wsq920218

[摘 要] ATC(Agreement on Textile and Clothes)即《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的简称, 随着2005年1月1日ATC有效期的终止,国际纺织产业贸易进入后ATC时代。实施超过40年的全球配额制度基本终结,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向自由化迈进了实质性的一步。美国、欧盟等主要的纺织品服装进口国对除中国以外的其他WTO成员国全面开放了纺织品服装市场。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份额的分配基础开始由配额向竞争力转变。很多一直受配额限制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的纺织产业的竞争力得到了发挥的空间,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有了较大的增长。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对后ATC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后ATC时代 纺织品服装贸易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纺织品服装生产大国。近年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强劲推动下,纺织行业快速发展。棉纺、丝绸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位,化纤生产能力和化纤总产量居世界首位,毛纺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二位,棉纱、棉布、丝和丝织品产量居世界首位,昵绒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纺织工业三大最终产品服装、装饰用纺织品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服装产量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纺织品服装出口1471亿美元,进口181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出口1059亿美元,民营企业出口同比增长达到0%,占纺织品服装出口的0%。按出口交货值计算,我国纺织品服装内需仍占工业销售产值的1%。2006年,行业城镇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30亿元,同比增长1%,其中纺织业投资同比增长6%,增幅有所回落,服装业投资同比增长7%,化纤业投资同比增长9。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回落,中西部地区投资有较大增长。 从我国纺织产业的出口市场来看,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三者合计占2006年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的30%,服装出口总额的51%。非配额地区成为拉动增长的主要力量。对非配额地区(包括欧盟、美国、土耳其以外的所有国家和地区)出口共计4亿美元,占服装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增幅达到1%,远超过配额地区。随着欧美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重设配额限制,我国在市场多元化开拓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韩国、越南、加拿大等国加大了出口的力度。服装贸易中,针织服装、梭织服装和衣着附件三大类商品出口额分别增长9%、4%和8%。其中棉制、化纤制和毛制服装的出口增长都比较快,增幅分别达到6%、31%和20%。丝制服装出口下降6%。出口数量增长最快的是棉制服装和化纤制服装,增幅分别达到6%和20%。服装中的针织服装和梭织服装进口分别增长1和3%,其中棉毛制和化纤制服装的进口增长较快,增幅都接近10%,棉制服装进口增长6%,只有丝制服装进口下降。2007年1月~6月,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为3亿美元,增长3%。其中,纺织品出口2亿美元,增长8%;服装出口1亿美元,增长7%。表1和2分别显示了我国纺织品和服装主要进出口市场统计情况: 下面就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在对外经贸中的地位及世界市场上的地位进行分析: 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在对外经贸中的地位 (1)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从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来看,我国已成为世界纺织品服装的最大供应国,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多年来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中国加入WTO也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带来了很好的机遇和发展空间。1985年纺织品出口仅为4亿美元,而到2006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约1440亿美元,同比增长51%,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86%。其中,纺织品出口488亿美元,同比增长70%;服装出口92亿美元,同比增长90%。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对全国出口贸易的贡献率已达到20%。由于出口的迅速增长,我国纺织业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已越来越高,目前对外依存系数在40%以上,是我国出口依存度最高的产业。因此,纺织品出口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2)纺织品服装贸易是我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纺织品出口一直是我国贸易顺差的最大来源。尽管纺织品服装在全国货物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近年来有所下降,但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大幅顺差始终是支持全国贸易扭转逆差局面和维持顺差增长的中坚力量。2002年贸易顺差为430亿美元,占全国比重158%,是净创汇的行业。2005顺差超过了900亿美元,占同期全国贸易顺差1018亿美元的90%。2006年全国纺织品服装累计贸易顺差额为1259亿美元,增长6%,在全国货物贸易总顺差中所占的比重为9%,比上年减少了2个百分点,纺织品服装对全国货物贸易总顺差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减弱。 (3)纺织业对我国就业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纺织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它为我国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纺织行业快速发展和提升,对大批农民转为产业工人,农村城镇化,促进解决二元经济,为工业反哺农业承担了重要的历史责任。2004年工业普查结果,纺织行业中法人企业达3万户,从业人员达8万人,包括其他类型的单位,国内纺织业现有直接就业者1900万人,间接就业者超过1亿人。2005年全国规模以上出口企业5万家,就业者约630万人。《2006年1-12月纺织全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显示,2006年1月~12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全行业企业数量为39422家,行业整体从业人数25 万人,同比增加95%。ATC的终止给我国纺织业带来的发展契机已有所显现,面临全球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的背景,我国纺织业也在进行着结构调整,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我国纺织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 我国纺织工业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对国际纺织品市场的依存度越来越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近25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在全球的地位逐年上升,在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排名由1980年的第十位跃居1995年的第一位,至今己是连续十一年排名第一,而且总体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2006年7月24日,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发表《世界贸易报告》中对纺织品贸易的评述认为: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比重已占全球24%。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和汇率变动影响,2005年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仅增长5%。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了21%,略高于2004年,在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中的比重达到了24%的新高。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占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比重见图2。 资料来源:WTO官方网站 虽然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地位比较重要,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国内方面,虽然宏观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仍存在许多影响纺织业发展的因素,如出口退税率下调、原材料涨价、劳工成本提高等因素均造成了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和利润的减少;再者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结构还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创新设计能力不足,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纺织工业的外部环境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长期以来,棉花购销实行垄断经营,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滞后,对国际市场变化反应迟钝,国内价格往往背离国际市场。国际方面,外贸问题政治化趋势日益明显,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世界范围内纺织服装生产过剩,行业利润空间很小,在配额限制取消和遭遇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时,过度竞争很难避免;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市场受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挤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仍然受到一些特殊条款的制约。例如2005年4月,美国以“市场扰乱威胁”为由,对中国出口的棉制裤子、棉制针织衬衫、棉制及化纤内衣自主启动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调查程序,5月美国又在一周之内先后两次宣布对我国主要纺织品实施特殊保护措施。同年4月6日,欧盟不顾中方多次坚决反对,在其官方网站公布《对华纺织品特限措施行动指南》。4月24日,欧盟宣布对我9种纺织品依据指南予以调查,并称其他几类产品也将列入密切监控清单。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加拿大、韩国、印度等国相继完成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特保条款”的国内立法。土耳其、南非、巴西、厄瓜多尔、阿根廷等都以不同形式对我国纺织品采取限制策施,或发出预警信号;纺织服装行业的国际贸易壁垒依然存在。配额取消之后,贸易壁垒尤其是非关税壁垒将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贸易保护工具。除了质量壁垒,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反倾销、反补贴等手段也对我国纺织业服装贸易产生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郝伟民顾强:纺织工业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与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03年第8期P14-17 [2]戴红梅刘煜: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出口遭遇阻击战[J]纺织信息周刊,2004年第23期P8-10 [3]李娜:入世三年中美纺织品贸易变动情况浅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7月P50-53 [4]周顺王立:2005年中国纺织品贸易回顾[J]国际经济合作, 2006年第2期P25-28
105 评论(15)

我自天上飞

中、欧纺织品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摘要:对欧盟东扩后中欧纺织品贸易的竞争力进行对比研究,并提出我国应采取的对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欧盟东扩;中欧纺织品贸易;对策 一、中、欧纺织品贸易的现状 (一)中、欧纺织品贸易额逐年递增,特别是欧盟东扩后中、欧纺织品贸易有了大幅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已成为欧盟国家纺织品服装进口的第一大供应国,也是欧盟诸国纺织品服装原料出口的第二大市场。2005年是取消纺织品配额限制的第一年,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品的比较优势得到短期释放。据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统计:2005年,中国对欧盟二十五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额为1932377万美元,其中,中国对欧盟二十五国出口金额为1832320万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8%,同比增长9%,中国对欧盟十五国出口金额为1746298万美元,同比增长2%。2006年,中国对欧盟二十五国纺织品进出口总额为654791万美元,其中出口金额为561292万美元,同比增长6%,中国对欧盟十五国出口金额为525855万美元,同比增长为7%。2006年中国对欧盟二十五国服装出口金额为1667908万美元,同比增长4%,其中,我国对欧盟15国出口金额为1602920万美元,同比增长23%。 (二)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不断。随着中、欧贸易量的不断增加,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愈演愈烈,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尤为突出。欧盟东扩及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以来,欧盟频繁针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如,2005年4月,欧委会对九种中国纺织品展开调查,5月欧盟要求中国限制纺织品出口,否则将对中国纺织品采取特别限制措施;在中国对出口纺织品采取限制措施的情况下,欧盟仍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引发了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虽然随后6月份中国和欧盟就中国纺织品出口问题达成协议,但由于部分商品出口很快达到配额,引起中国纺织品大量在欧盟港口积压,等等,一系列事件导致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二、中、欧纺织品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 (一)指标选取。本文选取贸易竞争力指数及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两个指标对中、欧纺织品国际竞争力进行计量分析,第一个指标用于分析中、欧 从表4可以看出,我国与新加入欧盟十国产品相似度没有与原十五国相似度高,但仍与近半数国家的相似度超过了70%,可喜的是我国与这些国家的相似度指数大体上呈现递减的趋势,这意味着我国与十个新成员国的竞争性也在逐步降低,互补性增强。 综合上述内容,我国纺织品与欧盟相比,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与此同时我国与这些国家产品的竞争性也很强,产品相似度指数极高,超过十个国家的产品相似度指数都超过了70%。之所以出现这么高的指数,可能是由于本文在选取纺织品分类时选取的类别偏少,只选取了SITC REV3项下分类号为65的类别,类别选取集中导致产品相似度结果有点偏高,尽管如此,这也不能改变我国与欧盟纺织品相似度较高竞争性强的事实。 三、对策建议 (一)提高我国纺织品出口的技术含量,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我国纺织品出口与欧盟国家相比拥有极强的竞争力,我国应继续发挥纺织品的竞争优势,增强对欧纺织品出口能力。但我国不能仅依靠劳动力价格低廉这一优势,因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东南亚诸国等也拥有劳动力成本低廉的竞争优势,甚至有些国家比我国劳动力成本还低。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在发挥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基础上,提高我国纺织品出口的技术含量,以进一步提升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二)为我国纺织品出口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处于贸易摩擦多发期,要促进我国纺织品健康、有序发展,必须营造良好的纺织品贸易环境。贸易环境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纺织品行业的发展,且关系到其它与该行业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行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需要政府、纺织品行业协会及各类纺织企业相互协作,共同努力,以减少纺织品贸易摩擦,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三)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我国纺织品国际品牌。当今国际贸易竞争已不仅是数量和价格的竞争,更多的是品牌竞争,而我国纺织品出口目前仍停留在通过大量出口来保持市场份额的阶段。只有大力培育我国纺织品自有品牌,才能树立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促进我国纺织品的可持续发展,否则我国就只能停留在基于劳动力成本低廉基础之上的低端加工阶段,没有多少附加值,虽然出口量很大,但创造的价值与出口量相比小得多。 (四)实施对外投资战略,鼓励我国纺织品企业积极地“走出去”。我们应选择欧盟国家中政局稳定、政策优惠、成本低廉的国家作为投资对象国。结合我国纺织业的特点及目前遭遇的贸易壁垒,我国应积极选择适合我国纺织品企业的投资方式,以期绕过欧盟设置的层层障碍,促进我国纺织品行业的发展。
203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