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657313
模糊语言的妙趣读《阿凡提的故事》,真令人忍俊不禁。且看其中的一则:大阿訇阿訇:我国伊斯兰教称主持清真寺教务和讲授经典的人为阿訇。理发总不给钱。一次,阿凡提给他刮脸时问:“你要眉毛吗?”“要,当然要!这还用问!”嗖嗖几刀,阿凡提把眉毛刮下来递到大阿訇手中,阿訇哭笑不得──谁叫他说“要”呢。“你要胡子吗?”阿凡提又发问了。有了上一次的教训,阿訇赶紧说:“不要,不要!”又是嗖嗖几刀,阿凡提将胡子刮下来扔到地上。阿訇火了,阿凡提却说:“我不都是照您的吩咐做的吗?”故事中的几个“要”和“不要”,可以作不同的解释,换句话说,它的语义具有模糊性。“你要眉毛吗?”这里的“要”,阿訇理解为“要保留”,而阿凡提却执意“要剃掉”。胡子呢?阿訇说的“不要”,指的是“不要刮掉”,而阿凡提却依“不要保留”的语义来处置。聪明的阿凡提,正是利用语言的模糊性达到了捉弄阿訇的目的。模糊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而且,人们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应用它。 
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有三种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1)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2)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据必定得出错误的论点。3)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矛盾等等。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