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写论文标准不高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22

zykjdcd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写论文标准不高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山河-0109

已采纳
学术论文起首部分的主要问题是:论文题目的提炼失准,冗长罗嗦和观点外露,关键词提取出现短语、词组以及通用词。最为普遍的问题是,不重视摘要的事实描述,习惯用定性描述的方法编写摘要,达不到“摘要应包含与论文等同量主要信息”的要求,无法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论文主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引言和结语的缺位或有名无实,最突出的问题是文后参考文献虚列。论文常见逻辑问题是,标题和内容不对称,标题之间的关系不契合。基本训练对论文写作起着基础作用,学术规范对论文写作具有指导意义,从基本结构着眼,从学术规范做起,从基本逻辑入手,是提高学术论文水平的必由之路。可以通过大量的训练来提高:多看文献。特别是讨论部分,看别人怎么把平庸的实验数据,分析的头头是道。自己实操撰写,投一个档次较低的期刊。开始多模仿。找到相近的论文,进行模仿写作。多写多练。像卖油翁一样,反复修改。锤炼语言,熟能生巧。找出写作规律。形成模板

写论文标准不高

264 评论(14)

zhouchen

选题这个范围其实是很客观的,大不大论文写多了就知道了,或者你可以就你目前的选题进行拓展,如果可以拓展到很多内容的话那就证明你的选题范围大,你可以就你拓展出来的其中一个内容作为选题以便缩小范围。如果老师说法各异的话,你可以参考经验最丰富的老师,教授通常比副教授写的论文要多,副教授也胜于讲师。
168 评论(14)

文晓娟

论文就是一个题目,每个人对自己的专业的理解程度都不一样,所以要看老师的
288 评论(13)

liubliw

标题是“以简明的词语恰当、准确地反映论文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论文题目是判断一篇论文水平的重要信息。错误的句子统称为病句,病句除语法错误外,还有搭配不当、表意不清、逻辑不通等方面的问题。作为学术论文,出现低级的语法错误是很难让人理解的。在使用“基于……”句型时,一定不能够缺少结构助词“的”字,同时还要检查句子是否通达,表意是否清楚。对文章标题的提炼,有助于作者深化文章的主题,对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论文题目出现病句、冗长罗嗦、观点外露等问题,会给读者阅读造成困难,也会使读者对这些文章的判断标尺下移,招致读者的不屑。论文摘要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检索率和被引频次。高质量的摘要利己又利人,利于编辑人员审稿,利于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也利于读者阅读利用。关键词具有概念特性,它反映了文献特有的内容。因此,它具有重要的检索意义。一篇学术论文的关键词,关系到该论文和该成果的利用率和学术影响力。作为学术论文的关键词必须是能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性术语。引言的作用是引出文章的研究对象,提供研究对象的背景资料,阐述他人已有的论述和不足,对选题的创新点和价值加以说明,以便使读者了解文章的立意。引言还有助于作者匡正文章的思路和架构,保证文章的逻辑性。结语是对文章思想观点的强调,是对正文言犹未尽的补充。从文章布局讲,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总结问题,结语体现着文章的结构完整和逻辑美感。参考文献是“为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通常我们所说的“参考文献”,实际上是指文后的引用文献。从学术研究的继承性出发,从科研工作的严谨性出发,从对被引作者的尊重出发,从避免可能出现的抄袭出发,也从便于读者检索出发,学术文章一定要做到凡引必注。它既是学术内容,又是科研方法,同时也是治学态度。学术论文的逻辑是指总论点、分论点和小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只有恰当处理论文内容之间的联系,才能使论文有严谨的结构。
236 评论(9)

93659716

1、研究中的“脱衣法”与写作中的“穿衣法”这种方法特别用在理论问题的研究和阐述中,用在学位论文及书稿的研究和写作中。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冒天启在随孙冶方撰写《社会主义经济论》时,将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概括为脱衣法和穿衣法相结合、逻辑演绎和历史进程相结合。读时感觉很形象这里便借用使用。具体而言,“脱衣法”指: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也即研究要从具体开始,要充分地占有各种材料,把研究对象的各种外在表象,如同脱衣服一样,一层层脱掉,进行思维的抽象,形成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表述的“穿衣法”是指:从抽象到具体的表达方法,也就是在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时,从最抽象的内核开始,一步一步地将各种社会现象添加上去,将逻辑演绎与历史发展统一起来。2、研究中的“自我中心”与写作中的“读者中心”研究强调“我思”,强调一种独立思考精神,但写作则要强调“他者”,强调一种读者意识。许多人初写文章之时,往往会按照自己的思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但学术论文不同于随笔,你必须追问,为什么我要写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与同类文章有什么不同处?有何意义?它能引起编辑和读者的兴趣吗?你需要提醒自己务必从读者角度考虑自己的论文:读者为什么要读我的论文?人们为什么要关注我们的研究?我们的研究能给他人的研究提供怎样的学术资源?他人在我们的研究基础上下一步能做什么?读者将会存有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写论文使读者阅读起来更清楚?这种思维方法如同准备做报告的思维方法一样:做报告之前,重要的不仅仅是想清楚自己要讲什么重要思想,而且还是要想清楚听众是哪些人?他们来听报告,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信息?怎样讲才是对听众来说有价值的?怎样建立起自己的报告和听众的联系?这也和广告学、消费者心理学的原理类似,即要分析受众关心什么、需要什么。这个要点(从读者角度分析),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却很难,因为这是一种很微妙的方法,一般人很难把握。3、写作意识的“在场”和论文主体的“不在场”上面提到文章的写作如同学术的报告需要有“他者”(读者和听众)意识,这样授者才能与受众互动,思想和知识才能在流动产生增量。但论文一旦投递出去写作主体便开始“缺场”,也就是说,这时你的思想完全是通过文字来说话,不容主体的补充和申辩。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时,概念的界定、观点的阐述、论据的确立、逻辑的推理都必须清晰、严密使人无懈可击。如何确保论文主体“不在场”的状态下,能使读者接受的你的观点?除考虑论文需遵守基本的学术规范和要求外,选题和立意上还需考虑具有“普遍性”,这普遍性并不意味着“非常大”和“非常重要”,而是意味着受众都能接受它。这就如同作为万能输血者的“O型血”一样,人们都能接受它。隋性与自利同时并存于人身。需要发现受众和我们共同感兴趣的课题并使之早早明确。那么,你的受众才愿意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接受你的信息。你必须开始就确立一种公信力,使你的受众对你的信息建立一种信任。任何一种沟通,都必须理解受众的需要。任何一种沟通开始之前,你都必须了解,受众所属及其所需,这样你才能围绕这些需求呈现你的观点和理论。4、写作与修改中的“捍卫”和“批判”为了帮助自己思维慎密,文章需要修改,修改文章的时候应站在自己的对立面,用审稿人的眼光来挑剔地看自己的文章,经过不断修正提高文章的水平。千万不可对自己的文章拥有盲目的乐观和自信,得到稻草以为是得到金条,那么就投不中。也可以请专家、同行、同学帮助看一下文章,提出尖锐意见,然后进行修改。从审稿人的角度去修改文章,很有用处。因此,我们可以自己也可以请懂行人的当“模拟审稿人”进行把脉,根据意见进行修改,以提高论文的水平、提升论文的命中率。当做到上述一切后,论文的写作具体到写作方法也有很多“战术”。要注意文章结构的合理性、承起转合的流畅性、逻辑推导的严密性和论文主题的凝练性。
248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