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51

青云丹鹤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希望老师修改论文怎么让老师不看不起自己的孩子

6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张跃东

已采纳
老师您好 我是xxx 我的毕业论文已经通过邮箱发给您了。论文是我在工作之余写的,时间有点仓促,有不完善的地方希望老师能给我指点指点。我好及时更改,进一步完善。最后祝老师身体健康 开心快乐。

希望老师修改论文怎么让老师不看不起自己的孩子

337 评论(13)

??用表情

从教初中语文多年来,常常遇到学生一到上作文课,有的学生就没有写作欲望,或完全不想作文,对作文表现为回避甚至对抗的态度这种心理就是人们常常说的作文的“消极心理”这类学生他们遇到作文的表现大致有两种心态:一种是,作文前虽然没有欲望,但从一定的需要(如争取优异成绩,希望老师表扬,升学要考作文等)出发,还是要认真完成有的学生出于习惯,特别是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对“需要”考虑得不多,他们是认为课表上排了作文课,就要认真对待因此,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往往是,如果题目合意,则情绪振奋,迅速地进入写作过程;若题目不合意,则情绪焦躁,心情压抑,但仍然搜肠刮肚,努力完成另一种是,根本不愿意上作文课,更不想写作文老师一说写作文就唉声叹气,焦眉愁脸老师要他们交作文,他们就敷衍,搪塞一篇,连自己也不知道写了些什么这算是遇到他们认为能做的题目要是遇到他们认为困难的题目,在作文课堂上就嬉笑,打闹,故意完不成,更有甚者就睡大觉拒绝完成要是老师追究,他们还理直气壮的说“没写的”我二十多年教学生涯,遇到这样的学生是不计其数,每当遇到此境,很是让我伤脑筋伤神之余,我反复琢磨,找其原因,分析咎由大致有下面几个方面:一、学生对生活缺乏观察、感受和体验按理说,初中学生十几岁的孩子,有十几年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自然有许多见闻、体验和感受,应当有一定的“胸中积蓄”,不应该没有写的呀可是,生活过,见闻过,并不等于有所观察、有所感受,有所体验再说,现在的孩子,由于升学的压力和许多家长的望子成龙心切,他们的“日子不好过”打幼儿园起就要上县里“有名的”,小学要上县“重点”,中学要上市“名校”在这些学校老师管得严,作业,练习、考试如倾盆大雨,浇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回到家里,家长又不肯放松,报章杂志、课外书、甚至电视一律不准看,让他们去“作业”,去“练习”,去“背课本”还有的学生要参加什么奥赛呀,英语呀等课外辅导学生已经疲惫不堪了特别是初高中的学生就是放星期天或暑寒假也要补习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这样以来,我们的孩子们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初中、高中都不得轻松这样以来,他们对生活呀能不感到枯燥乏味哪还有心思去感受,去体验呀要说感受,恐怕就是两个字“苦”、“累”过着这种生活的孩子们,承载着那么重的学习担子,他们的心理压力多大呀,对这样的生活不反感才是怪事学生对周围的事情无兴趣那么他们对生活过,见闻过的事、物就不会用心去思考,没有用情去感受,更不想去亲自体验,他们那些写作材料就不能转化,就不能成为“积蓄”一旦老师要他们写作文,他们就瞠目结舌,没有可写作的材料是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哟”,无奈之余或许就“盗取”一片完成任务了事吧学生说“没有写的”那不是假话二、阅读量少,知识和思想贫乏对作文而言,阅读是“源”,作文是“流”没有“源”哪有“流”呢阅读不但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而且大量的阅读积累还会在内容、构思、语言方面,对写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句名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歌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是,我们的学生呢,据有关调查得知:(一)我国广大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不足,特别是农村学生更谈不上有多少阅读时间和数量(多数学生的父母在外打工,留守的孩子们靠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其他亲人照看这些留守儿童,一来那些代理家长不懂得该给他们买什么样的课外书,二来有的还根本买不起,即使买了也没有时间看)(二)多数中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数量很少,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竟然根本没有读过“一本”名著这种情况不能不令人担忧啊“源”的问题没有解决,哪来的“流”呢贫乏是语文学习的致命伤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十几年时间里,很少阅读,或者是读了,却没有读精品,语言词汇就贫乏,思想、情感更贫乏一个各方面都贫乏的人,对写作自然没有兴趣,自然“没有写的”所以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有大量的阅读,而且要读精品,有丰厚的积累三、语文基础差,说话造句等都有困难与说话相比,作文这种书面表达形式有一定的难度难度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作文没有口头表达时的对话情景和谈话对象等因素作支持,完全要依赖记忆中的线索(事情、道理自身的内在联系)和已经写出的段落;二是必须谙熟一定数量的字、词、语法,要严格按照语义规则和语法规则进行组合表达这两个方面,都使学生作文遇到很大困难,特别是那些语文基础差的学生,就更感到困难这自然会影响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四、作文的屡屡失败,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的“效果律”中这样说过,要既重视成功的强化作用,也重视失败的强化作用因为尝试了成功的学生,会以更高的热情去追求成功;品味了失败的学生,一般不会再保持原有的热情如果是连续失败,他们学习的热情可能会丧失殆尽而在作文教学中,失败的人数、次数永远高于成功,有些学生经常处于失败的境地,于是就产生惧怕,厌烦心理这样的写作心态自然不会喜欢写作,就很难提高写作能力这样就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学生写不好作文就怕写作文,作文就肯定失败,失败多了就没兴趣写作文,作文就自然写不好了由此可见,克服作文消极心理是语文中毋庸忽视的问题语文教师应特别重视转换学生作文的消极心理,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作文针对以上分析,那么怎么克服学生作文中的消极心理呢一、让学生从心理上克服对作文的惧怕心理我在多奶奶的教学实践中,我多次做了调查,中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主要是觉得作文很难,因“难”而“怕”因此,我们要让学生首先解决一“怕”字如何解决呢我在作文教学中是这样做的:让学生把作文当做一种“游戏”,其实作文就是一种文字游戏就是将我们所掌握的文字,词语,按照我们自己的表情达意需要进行组合没有什么可怕的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积木一样,我们自己想怎么摆弄就怎么摆弄而且从另一个意义上说,作文还是一种很有趣的创造,或者是创作我这样一解释,学生想想也正是这样每个同学都会都喜欢做游戏吧,那么我们就做游戏啊我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就让同学们天天“做游戏”因为初一的学生仍然是稚气未脱的孩子,天真活泼,喜欢游戏且也谙熟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基本能作文学生把作文当游戏做,就对作文兴趣盎然,热情高涨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就不“怕”,就会天天写,不断地写,那么作文就会自然写“好”的有了兴趣,写作文就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痛苦二、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解决作文“源”的问题初中学生精力旺盛,记忆力强,老师要抓住这个时机,让他们多读多背一些名言、名句、古诗,经典优美段落、篇章;多读一些名著,存储大量的写作材料,为写好作文打好基础当然,初中学生童心未眠,贪玩可能对老师的要求开始兴趣十足,过一段时间就没有耐心,坚持不了了这时,就要靠老师的鼓励和督促而且老师要做好指导,指导学生读哪些名著如初一的学生就应阅读一些故事性强的童话,短篇小说呀,寓言故事和新课标上要求阅读的那些作品不亦读那些深奥难懂长篇大作如有的老师就要求初一年级的学生去读《红楼梦》,我认为是不恰当的因为初一的学生大多数读不懂,即使读了,也只是去追踪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并羡慕甚至效仿,那样就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我认为是对学生的一种误导对于四大名著,初中学生能读懂的是《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三部我们语文老师都能写出几篇得意的下水作文吧,多让学生欣赏欣赏,羡慕羡慕欣赏羡慕之余他们自然会向老师讨教,这时你才告诉他们,老师之所以能写出好作文,就是因为读了很多好书,特别是中外名著这样学生就会受到老师的影响,也要坚持阅读同时,老师还应和学生一起读,一起欣赏作品中的精彩,帮助学生理解、品位好作品这样学生才会越读越有味,才能坚持下去不仅如此,老师还应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将自己读到的经典句段记下来与老师同学分享以此来提高学生阅读的激情和兴趣对那些“懒汉学生”老师还应该督促检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在阅读时间上还要确保,初一学生自习课较多,就应该每周安排两节阅读课老师要采用各种方法,培养、锻炼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不然,学生“三分钟的热情,两分钟的干劲”就不能读有所获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在阅读方法上做指导如朗读、诵读、默读、精读、浏览、摘要呀等方法怎样用,哪中方法最佳等,都要让学生掌握,有助于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就是读书与写作的关系三、教师评改学生作文的标准应因人而异,有助于激发全体学生的作文兴趣由于初中学生进校时基础参差不齐(农村小学基础差,城市学生相对较好些),语文能力和水平不一样,他们作文的水平就不一样如果我们当老师的用一个标准来评判,那就会打击基础差的那部分学生作文积极性(初中阶段的写作教学分三个阶段:初一,要求学生学会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初二,要求学生能写说明文;初三,要求学生能写浅显、简单的议论文)那么,初一年级的任务就是学会写人记事基础好的学生在小学就会写这样的文章了,可是基础差的学生呢,有的连造句还不会怎么还得从头学起,显然他们的水平肯定很低,对这两类学生能用一个标准来评判么当然不能这样就会挫伤基础差的那部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所以,就只能“因人而异”了我在作文教学中就注重对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评改实施不同的评判标准要求基础差的学生只要能动笔写就是好样的,哪怕记的是流水帐,也给予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兴趣对基础好的学生当然要拔高要求,必须写出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笔下有情的好文章这样因材施教,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四、将作文课转型为“周记”,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在教学中通常用三步教学法,教学写作第一阶段(即初一年级),要求学生写日记,培养他们观察生活,抒写情感的能力和习惯,训练他们坚持写作文的毅力第二阶段(初二年级),写周记其实我所要求的周记就是一篇符合要求的大作文,就是以前每周一次作文课的转型因为学生不喜欢,甚至是害怕以前“正二八经”的枯燥无味的写作理论课,说到上作文课,学生就嫣了,唉声叹气于是我进行了改革尝试,在平常的语文课中,将写作理论知识寓于生动活泼的课文学习之中,一改从前板硬套的写作理论课;将每周的大作文改成写周记这样一改,效果尚佳因为我要求的周记作文,题材和体裁都不限,给学生一个宽泛的写作空间,让他们自由选材,自由发挥,减少了作文中的种种限制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利于学生轻松完成另外,周记有充裕的时间(一周之内),让学生来完成而以前的作文课大多在90分钟以内课堂上完成,而且老师还要做一些这样那样的指导、讲解,剩下来的学生作文构思、写作的时间不到四十分钟这样以来,时间不够,学生只能胡乱地东凑西拼,完成任务了事,根本没有思考的余地这样的写作课,没有达到真真的写作训练的目的所以我“改”了,通过几年的改革实践,效果很好我教的2009级2班,90%的学生,二年级时就能随手写出质量较高千字左右的作文来第三阶段(初三年级),再进行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和写作实际相结合的写作指导这时期,学生已有较深刻的写作体验和感受,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提高了,生活阅历也增加了,学生就能将理论运用于写作实践中这样的循序渐进的写作训练的过程,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心理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8 评论(15)

luojunwen92

你可以通过咨询老师论文的进度和情况,然后再提示一下,看能不能快一点处理。
316 评论(8)

xmc_2014

老师,你可以给我们的论文提一下要求和意见吗?
154 评论(10)

suprememe

老师很忙吧,等他忙过了,再去办公室找他呀,当面交流,不要只发信息或打电话,导师如果很忙,年龄又较大,那他转身就会忘卸了,四五十岁的人记忆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其实,老师帮你看论文,肯定需要有空时间才行,毕业论文都是几千上万的字,而你又想老师提提意见,当然要主动些,积极些,在他上班处找到他,或预约时间为好。
326 评论(14)

禅定,清心

在“斧正”过程指的是双方应该是“技术水平”很高的人物中进行的,这就不难理解应该是“高手”间的切磋。如果是同学、水平相当人之间交流,那就使用“雅正”、“指正”--含有共同欣赏的意思,对方会运用恰当的语句将对你作品的不同看法指出来。晚辈呈给长辈,学生呈老师,初学呈专家,作者呈编辑,使用“教正”、“赐教”较为恰当,因为含有虚心请教的意思。这样容易使对方接纳你……X老师,您好!论文我发过来了,尚有很多不足,望老师批评指正。
175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