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94

苏叶西雨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森林与人类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的区别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山山来迟呀

已采纳
1.《毛白杨胚胎学观察》Ⅰ.花药的结构和花粉的发育,北林学报,42.《花药绒毡层及花粉发育的电子显微镜研究近况》,北林学报,33.《毛白杨胚胎学观察》Ⅱ.胚珠、胚囊的构造,受精作用及胚的发育,北林学报,14.《全国林业学校植物学教学研讨班实验指导》,校内印刷,19865.《毛白杨1-2年生根萌条不定根起源和发育的观察》,北林学报,36.《中国植物之最》,中国旅游出版社,19877.《光学显微镜在林业上的应用》,森林与人类,19878.《扫描电子显微镜在林业上的应用》,森林与人类,19879.《透射电子显微镜在林业上的应用》,森林与人类,198710.《毛白杨小孢子发育的电子显微镜研究初报》,北林学报,1988,增刊11.《森林火灾对河川径流变化的影响》(译自俄文)、《森林水文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  12.《造林对龙头山试验地径流的影响》(译自日文),同上13.《日本扁柏林地面蒸发量的季节变化》(译自日文),同上14.《森林在保护水源防止污染中的作用》(译自俄文),同上15.《对哈马尔-达班山地暗针叶泰加林水土保持作用的评价》(译自俄文),同上16.《植物显微技术实验指导》,研究生用校内讲义,198817.《山西古树资源及其研究价值和保护问题》,北林学报,118.《植物薄切片制作技术的改良方法》,北林学报,219.《显微技术课在林业院校中的地位及教学改革》,林业教育研究,420.《李时珍对木本药用植物的贡献》,中国药学会为纪念李时珍诞辰470周年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198921.《林史文集》(编委及作者),中国林业出版社,922.《稀土多元复合液肥对砂地苹果增产效益的研究》,北林学报,1 (已有成果鉴定), 并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的《Agrinex》,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Rome, 1993 所引录。23.《中国东北林下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自然资源》,224.《侧柏球花的发端、发育及物候学》,北林学报1,并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的《Agrindex》,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Rome, 1994 所引录。25.《妙峰山林场概况调查》:露地植物名录及检索表,铅印本,1992.26.《植物学教学成果总结》,中国林业教育研究,199327.《我国的珍稀植物》,知识出版社,199328.《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gree of juvenility and cell ultrastructure in larix principis- rupprechti I Embryo, annual shoots in 3-year old and 12-year old trees》,Jf BFU (English Edition) V2 ,N1 ,华北落叶松幼态程度与细胞超微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I胚、3及12龄树木的一年生枝条。北林学报,英文版,1993·《Abstracts of XV International Botanical Congress》,Yokohama,Japan, 15届国际植物学大会论文集,日本,横滨,199330.《绿色食品培训教材》,校内印刷,199431.《自然科学发展大事记》卢嘉锡主编(植物学部分),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32.《‘万物’植物名称古今考》,中国科技史料,333.《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gree of juvenility and cell ultrastructure in larix principis- rupprechti II The annual shoots in upper and lower crown》,J of BFU(English Edition) V7 , N2 , 1995 华北落叶松幼态程度与细胞超微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II树冠上部与下部的一年生枝条。北林学报,英文版,1995·234.《The historical tread of funeral and interment, forestr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 》,Abstracts of Invited Papers, IUFRO XX World Congress, 6- 12,August 1995, Tampere, Finland 20届世界林业大会论文集,芬兰,《Chinese forestry travel from past to present times》, Abstracts of papers of Symposium, IUFRO, May 1996, Gmunden, A 国际林联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奥地利,《华北落叶松一年生茎的电子显微镜研究》,西北植物学报,1996,《中国林业通史》(部分),已交稿,近期出版38.《简明中国大百科全书》(林业卷),已交稿,近期出版39.应林业部科技司委托撰写,《引进国际先进林业科学技术“九五”规划》,199640.我国阿月浑子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果树科学,1998,第3期41.阿月浑子砧木研究进展,果树科学,1999,第2期42.不同种源侧柏鳞叶解剖构造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Anatomical Structure and Its Relation to Drought-Resistance for Provenances of Platycladus orientalis, 北林学报,1999, 阿月浑子光合特性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园艺学报,1999,第5期阿月浑子结果特性研究现状,1999,果树科学,增刊对我校图书馆改革的思考,林业图书情报工作,2000,19.《信息检索学》(高等院校教材),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46.中国历代森林覆盖率的探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3-4,2001,747.阿月浑子种子萌发的研究,种子,(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2001,5 48.阿月浑子芽接技术研究,果树学报,2001,阿月浑子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抑制研究,园艺学报,2002,29(4),313-明请时期环北京地区的林业政策,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卷,第一期,2002年5月 阿月浑子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抑制研究,园艺学报,2002,29(4),313-31652.水分胁迫对阿月浑子主要生理过程的影响,北方植物学研究,第四集,2002,42-46,,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阿月浑子及其砧木冬季水分关系的研究,北方植物学研究,第四集,2002,49-54,,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54.阿月浑子种子萌发过程中储藏物质含量的初步研究, 种子(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2002年,6,28-30

森林与人类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的区别

300 评论(13)

aocr

森林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雨水降落到森林后,首先会受到树冠的阻留,顺着树干流到地面后,再被盘根错节的树根缠住,又因森林土质疏松,一部分水又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这样,从地表直接形成径流的水就减少了许多,不易造成山洪,避免大水冲刷地表导致水土流失。一、森林的具体作用:净化污水: 森林使流过的水中的溶解物质含量大大减少, 使水中细菌的数量大大减少。调节气候: 森林对温度、湿度、风力都有调节作用.大面积的森林能调节大范围甚至全球的气候.小面积的林带也能起到降温、增湿及净化空气的作用。净化空气: 森林有多方面净化空气的功能。降低噪声: 树木浓密的枝叶使声波不定向反射或将声波吸收, 使噪声大大降低。保持水土: 森林树冠可以滞留降水而避免对地表的直接冲刷, 并积蓄雨水.树木的根系能固定土壤、吸收水分.落叶、枯枝也能吸收相当数量的水分, 减少地表径流, 防止水土流失。二、破坏森林的危害:增加二氧化碳排放 :森林对调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有重要作用。科学家认为,世界森林总体上每年净吸收大约15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的1/4。森林砍伐减少了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把原本贮藏在生物体及周围土壤里的碳释放了出来。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由于砍伐热带森林,每年向大气层释放了15亿吨以上的二氧化碳。加剧水土侵蚀 :大规模森林砍伐通常造成严重的水土侵蚀,加剧土地沙化、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产生气候异常 :没有森林,水从地表的蒸发量将显著增加,引起地表热平衡和对流层内热分布的变化,地面附近气温上升,降雨时空分布相应发生变化,由此会产生气候异常,造成局部地区的气候恶化,如降雨减少,风沙增加。
248 评论(8)

Hiragi

略说风景旅游中的建筑景观,《社会科学家》1993年5期心灵感悟宇宙自然:宗白华文艺美学思想的一个特点,《甘肃社会科学》1994年2期烛隐探幽 察微知著:读林方直先生《红楼梦符号解读》,《内蒙古大学学报》1996年5期(署笔名“介心”)文明进化之渊源,《森林与人类》1996年5期尚“清”与魏晋人物品鉴,《内蒙古社会科学》1997年3期山水审美的“天人合一”境界,《内蒙古大学学报》1997年6期陶渊明生死观剖探,《内蒙古社会科学》1998年3期“红学”研究新成果:《红楼梦符号解读》,《内蒙古社会科学》1998年5期陶钓文理 杼轴中西:记林方直教授的学术研究,《古典文学知识》1999年2期南北朝乐府民歌比较分析,《内蒙古社会科学》1999年2期谢脁:山水诗发展中的转折,《内蒙古大学学报》1999年5期中国古代文人与酒之关系略论,《内蒙古大学学报》2000年1期诗人、作家自杀的文化观照,《内蒙古社会科学》2000年2期陶渊明人格价值再认识,《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年2期王绩: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先声,《内蒙古大学学报》2001年3期陶渊明思想及其隐居再评价,《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年5期22.关于陶诗“自然”“平淡”的美学评价,《内蒙古大学学报》2002年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2期摘要)论柳宗元山水诗中的悲情,《内蒙古社会科学》2002年3期略谈“瘦”字的审美意蕴,《汉字文化》2002年3期“以文为诗”始于陶渊明,《内蒙古大学学报》2002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年11期全文转载)陶渊明在唐代的地位及其与王、孟之关系,《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4期“清”与“女儿是水作的骨肉”,《汉字文化》2003年1期从陶诗看陶渊明与酒之关系,《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年2期(CSSCI来源期刊)陶渊明在元明清及近代的地位影响,《零陵学院学报》2003年3期从《世说新语》看魏晋进步的妇女观,《内蒙古大学学报》2003年4期陶诗用字之妙,《汉字文化》2004年2期论文艺创作与大自然的关系,《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年4期阮籍:暗夜里痛苦挣扎的独行者,《内蒙古大学学报》2005年2期“山水惊知己”命题的美学意义,《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年2期杜甫“颜色字”略谈,《汉字文化》2005年3期山水风景游及其文化意蕴,《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3期再论“以文为诗”始于陶渊明,《内蒙古大学学报》2005年6期试论“韩孟”“元白”的山水诗,《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2期论《水经注》对中国山水文学的独特贡献,《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3期论初盛唐山水诗的特点,《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4期何逊山水诗略论,《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6期说“酒”,《汉字文化》2007年3期阴铿山水诗略论,《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2期(CSSCI来源期刊)杜甫“诗史”略论,《内蒙古大学学报》2007年4期(CSSCI来源期刊)柳宗元山水游记略论,《柳宗元研究》总第十期,2007年12月陶渊明的现代意义刍议,《内蒙古大学学报》2008年2期(CSSCI来源期刊)“对酒不能言,凄怆怀酸辛”——阮籍与酒,《文史知识》2008年3期“返回到本源近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解读,《名作欣赏》2008年4期“胡地”与岑参边塞诗之奇峭美,《内蒙古大学学报》2009年1期(CSSCI来源期刊)“胡气”与盛唐诗,《苏州大学学报》2009年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4期摘要)内蒙古散文六十年,《内蒙古社会科学》2009年6期“三杯通大道 一斗合自然”——李白与酒,《博览群书》2009年10期五十年来“盛唐气象”研究述评,《文学遗产》2010年3期一首诗创造世界——张继《枫桥夜泊》的接受与传播,《苏州大学学报》2010年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1期摘要)海德格尔与陶渊明,《九江学院学报》2010年4期唐诗中的金河,《内蒙古大学学报》2010年5期“闲”与山水审美,《美与时代》2010年10期下普罗米修斯盗火神话及其文化意蕴,《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2期“乐天委分,以至百年”——陶渊明《自祭文》解析,《名作欣赏》2011年8期温汝能及其《陶诗汇评》,《九江学院学报》2011年3期王维诗中的西北边塞风情,《内蒙古大学学报》2011年6期火与人类早期文明新论,《内蒙古社会科学》2012年2期“火”意象与燃烧之诗情,《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4期陶渊明彭泽辞官及其文化史意义——以“归去来兮”为研究对象,《天中学刊》2012年6期铁匠:火光映照下的力量美,《阴山学刊》2012年6期唐诗中的西域民族乐舞——《泼寒胡戏》《剑器浑脱》《西凉乐》《霓裳羽衣舞》,《内蒙古大学学报》2012年6期唐诗中的西域“三大乐舞”——《胡旋舞》《胡腾舞》《柘枝舞》,《民族文学研究》2012年6期路上的风景与书中的风景——我的山水文学研究,《名作欣赏》2012年10期散文及山水美学随笔芭蕉得雨便欣然,《草原》1991年2期绿影扶疏意味长——谈叶子的观赏,《园林》1992年3期竹楼品傣味餐,《光明日报》1993年5月10日到西双版纳观光,《光明日报》1993年7月20日曼斗村的“泼水节”——西双版纳“民俗旅游村”纪胜,《光明日报》1993年9月27日柳宗元钟情山水间,《文汇报》1993年9月27日袁中道壮游天下,《文汇报》1993年12月19日有云更觉千山秀,《北京旅游报》1993年5月30日登高壮观天地间,《北京旅游报》1993年8月30日开窗放入大江来,《北京旅游报》 1993年11月30日西双版纳识红豆,《内蒙古日报》(周日扩版)1993年4月11日一字新声一颗珠——浅谈园林的命名,《园林》1993年6期小议中国的民间节日,《中旅之窗》1993年9期不死的龙血树,《森林与人类》1994年2期“貂蝉陵园”的断想,《文汇报》1994年11月6日江山也要伟人扶,《中国地名》1994年2期数声鸟啼百花风——略说“花信风”,《中旅之窗》1994年2期观山观水皆得妙,《旅游纵横》1994年3期宜于松者莫如风,《森林与人类》1994年5期话说“八景”,《内蒙古日报》(周日扩版)1994年5月8日等车,《文化与生活》1996年2期沙漠,美乎,《森林与人类》1996年2期面对风景,《内蒙古日报》1996年7月13日永远的诱惑,《旅游时报》1996年9月29日谢灵运:中国风景区的开创者,《绿化与生活》1997年1期布衣元好问之墓,《中国环境报》1997年5月4日独留青冢向黄昏(与林方直教授合作),《古典文学知识》1999年5期曲中红豆最相思,《旅游导报》1999年7月29日东林寺与陶渊明,《草原》2002年10期细说青城“幽”,《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5月12日成都杜甫草堂,《内蒙古日报》2009年8月17日大兴安岭秋色,《草原》2012年1期张爱玲与香港大学,《名作欣赏》2012年1期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给萧乾先生的一封信,《文艺报》2012年1月20日第八版大学精神与人才培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3月7日第七版
311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