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关于舞蹈的论文1000字内容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88

chaoqunxu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舞蹈的论文1000字内容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风中的羽翼_

已采纳
做什么用的,普通用,搜一下应该有很多的。要是发表用,就得准备内容好一些的。

关于舞蹈的论文1000字内容

171 评论(8)

yuemanhuacan

到百度里面试试看,很多类型的作文
292 评论(12)

zxunnc1

天,刚刚泛起了鱼肚白。天气,还很清凉。 我们几个小家伙全醒了。吃完早餐后,太阳公公居然还没有刷牙洗脸!我们坐在后院的石椅上,迎接太阳。 终于,太阳揉着惺忪的睡眼,打着哈欠“上班”了。大家都知道,海边日出时,太阳是“跳”出来的。于是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词:跳舞。 “说起跳舞”,我首先打开话匣子,“我们正在学一种西方舞蹈——拉丁舞中的桑巴舞。我的天,它居然要咱们撑开双臂,扭着屁股,前进,后退……”我学着咱们形体老师的样子,撑开双臂,扭着屁股……场面大家不得而知……简直就是玷污桑巴舞。 妹妹抢过话:“你以为就你那桑巴舞难跳?芭蕾舞怎么说,天天踮着脚尖在地面上走碎步,还夸张性地伸出双手,保持平衡,我练得都快成神经反射了。” 弟弟也不甘示弱:“你们这些都不算什么,上次我到新疆,看了那些新疆舞。那些人的脖子可厉害了。我偷偷地试了一下,结果——脖子抽筋儿了!” 我这时突发奇想——把这些舞蹈的难处都弄到一块儿,保准气死舞蹈家!! 计划很快开始了——妹妹按照我们的想法,踮着芭蕾舞步,一边走芭蕾舞步一边扭着屁股,同时还扭脖子!!妹妹开始了:她踮着脚尖走路还行,但是加上“扭脖子”、“扭屁股”、“拉丁步”,她很快便“招架不住”。瞧那样子——既像一只摇晃的鸭子,又像一个打醉拳的醉汉。没几下子,她便摔倒在地。我们哄堂大笑,结果——也歪脖子了。 “你们在干什么乱七八糟的?简直就是一个‘不论不舞’!”表姐在门口嚷嚷,敢情我们吵醒她了。我忙上前去解释,表姐“破涕为笑”:“如此如此,而已而已,蛮有意思,我成全你们。”她是学校的舞蹈队队长。 大伙儿受宠若惊,很快便恢复了“排练”。我们一边“练”,一边拿许多话问表姐: “其实——舞蹈到底是什么?” “简明来说,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但这个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 “舞蹈有什么分类吗?” “当然!例如,按风格特点来分,按表现形式来分,还有,按生活舞蹈来分。如习俗、社交、体育、宗教等等。中国也有丰富的舞蹈遗产,古代著名的也很多,如:《大武》、《灵星舞》、《盘鼓舞》、《东海黄公》……” “中西方的舞蹈有什么差异吗?” “中国是一个多名族国家,所以每个民族的舞蹈都各具特色。共同点使用自己的舞蹈,向外界传达自己民族的特色、性格……西方就不同了:舞蹈的种类挺多的,但都属于那么几个派系。最先的舞蹈是16~18世纪的芭蕾舞。但它的要求太高,不利于传播舞蹈文化。于是,后来出现了DISCO、拉丁舞、华尔兹等等。这些舞蹈都体现了西方民族国家人民的热情、开朗、豪放的民族特色。”表姐说到这里已经有点口干了,躺在沙发上,摆摆手结束说:“舞蹈大都如此,它体现了国家或民族的性格与特色。” 太阳渐渐升高了,气温也被它拉了上来。我们越发站不牢。太阳升至头顶,弟弟就告辞。“希望下次来时,能看见你更好的‘不论不舞’!!”他郑重其事地拍拍妹妹的肩膀,我们送他出门。 回到家中,看见电视中的画面——中国青年舞蹈大赛,似乎更具意味。那舞蹈的肢体、服装、动作、场面、以及其组合的形体,似乎更具趣味,表现着一个民族的不同的性格、风俗、特色……
308 评论(15)

朱志旭

古人云:“是乐出于人而还感人,犹如雨出于山,而还于山;火出于木,而还燔木。”音乐、舞蹈产生于人,又回过来感染人,就象雨水形成于山林,落下来又滋润了山林,火从木上烧出,回过来又燃烧木头。这段话以生动的比喻,准确地阐明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一、表演性舞蹈的认识和教育作用表演舞蹈主要是通过演出供人欣赏,使人们从欣赏中得到娱乐和休息,这是它的直接作用。但更主要的是使人通过欣赏得到某一方面的生活知识,受到某种思想情绪的感染,这就是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优秀的舞蹈作品反映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场景,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生活,风俗习惯和丰富的精神世界,从而帮助人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对生活的认识和洞察力。艺术家在再现他们所认识的生活场景和塑造艺术形象时,绝不可能是漠不关心地纯客观地模拟和翻版,必然要渗透他个人的观点,他对这一特定生活内容的爱憎和褒贬,从而引导和影响人们对生活作出自己的评价,并激励人们去探索,追求和争取现实美好的生活理想、批判、否定生活中虚伪、丑恶、腐朽的事物。这就是艺术的思想教育作用,它和认识作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国的舞蹈艺术,历来就有着重视其认识作用及教育作用的传统。云南彝族人民中有一种古老的巫舞,过去一般都在“送祖灵”大典时跳。舞蹈开始时,巫师先用双手做出采摘野果的动作,接着又两腿蹦跳表演追逐野兽的情景,继而做出放牧羊群的姿态,最后是锄地耕作的舞蹈。这个舞蹈常常通宵达旦地进行。它形象地再现了原始生产的发展过程,对人们了解原始人的生活历史自然有着很大的认识作用。传统舞蹈还肩负着传授历史知识的重任。湖南土家族过去跳《摆手舞》时,必须由领头巫师先唱一遍《迁徙记》,就是一部叙述本族历史的长篇史诗。云南白族“打歌”时所唱的《创世纪》、《白王歌》,也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所以白族人民中有这样的说法:“老的不讲古,小的失了谱。”强调了历史知识的重要性。舞蹈的教育作用,在我国传统舞蹈中也是被突出地强调着的。实际上我国的最早教育方式,就是舞蹈。古籍《尚书·尧典》中记录的“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不言而喻,这里的“百兽率舞”,就是他的教育手段。《春牛》是我国流传广泛的一种民间歌舞。它起源于古代迎春的习俗,其中也带有丰富的教育内容。福建地区的《春牛》舞表演中,必不可少的是两个丑角,一老一少,老的手拿木棒和牛角,少的手拿算盘和米斗。当舞蹈在表演插秧等动作时,老的就使劲用木棒敲击牛角,同时高声喊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少的便把算盘珠子摇得哗哗地响,同时高喊:“一年之计在于春,莫待秋来斗无情!”一唱一和,此起彼伏,震撼着人们的耳膜和心灵。这个舞蹈中间所蕴涵着的教育意义是很明显的。二、自娱性舞蹈的情感交流和促进团结的作用自娱性的舞蹈活动,在人们生活中还起着交流感情和促进团结的作用。我国古代社会中的社交舞蹈有着很长的历史。只是后来才渐斩消失了。其间,主要是越来越僵硬的封建意识起了桎梏作用。但是在民间,舞蹈促进友谊和团结的作用并没有消失。例如,在北京郊区和山东的某些农村,至今还有利用春节组织秧歌队互访的习俗,通过互访来增进友谊。如果平日有些龃龉,通过秧歌活动也就烟消云散,和好如初了。目前,交谊舞、现代舞的自娱性舞蹈,无不是作为一种情感交流、工作往来关系的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人们在集体舞蹈活动中,通过统一的节奏,一致的动作,整齐的、有规律的队形变化,从而培养起强烈的整体观念,获得了在集团制约下运动的自由感。这在原始社会中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德国艺术家格罗塞在他所著的《艺术的起源》是曾这样描述:“在跳舞的白热中,许多参与者都混而成一个,好象是被一种感情所激励而动作的单一体,在跳舞期间,他们是在完全统一的社会态度之下,舞群的感觉和动作正象一个单一的有机体。原始跳舞的社会意义全在于统一社会的感应力。他们领导和训练一群人,使他们在一种动机,一种感情之下为一种目的而活动。它至少乘机介绍了秩序和团结进入这些狩猎民族的散漫无定的生活中。”他认为:“艺术对于民族生活的最有效和最有益的影响,还在于能够加强和扩张社会的团结。”而舞蹈就是实现这种最有益的影响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舞蹈的这种功能,在要求团结齐心,振兴中华的今天,不仍然是值得重视和发扬的吗?
349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