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89

自在人生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国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议论文素材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aogao1123

已采纳
继承与创新”材料作文导写   ——荆州市Ⅰ检作文写作指导   湖北省松滋市第四中学 周志军   【题目设计】   在跟随齐白石学艺的过程中,生性聪慧的许麟庐渐渐得到了老师的真传,“东城齐白石”这个美誉让许麟庐非常得意并多少有些飘飘然,这时候白石老人的一句话点醒了他:“学我者生,似我者亡”。 许麟庐牢记恩师的教诲,博采众长,悟出了“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的八字心得。齐白石作画如写楷书,古朴凝重;许麟庐反其道而行之,以狂草笔法入画,形成了今天独特的大写意画风。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2009年湖北高考作文“站在 的门口”,考生可以写当下的情况,也可以回忆过去,展望未来,给考生相当大的自由度,易于写出个性,展现人文素养。但过于宽泛的题目,无形之中会助长愈演愈烈的猜题、套题之风,也给学生套作、宿构,甚至抄袭以可乘之机。为了遏制这一不良风气,对中学作文教学及高考作文备考起积极的推导作用,荆州市质检采用新材料作文的题型,可谓用心良苦。从材料的内涵来看,许麟庐所揭示的学习继承与保持个性、发展创新的关系,与湖北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中的理念紧密相关,与我国处在改革发展关键期学习发达国家、保持中国特色、争取创新发展的国情高度契合。这有利于引导高中生关注现实生活,思考现实生活,写好现实生活。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过程:   一、审读材料,提炼关键词   首先要认真阅读原材料,这是写好新材料料作文题的前提和基础。此题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许麟庐牢记恩师齐白石的教诲,博采众长,经过创新,在艺术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此基础上,则要对能体现材料的中心的重要语句进行分析。  追答: 重要的句子是齐白石、许麟庐的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是从执教者的角度对学生提出要求:走不出前人的框架,自然不会有自己的天地;学习不能一味模仿、生搬硬套,而要有所创新,要有自己的特色。“寻门而入,破门而出”,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告诉我们:要重视前人,继承前人的成果,博采众长;更要在学习的基础上,发扬个性,发展创新,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把这两句话结合起来,则给我们这样的启示:重视前人,继承传统,固然无可厚非;但是,任何一门技艺和学问、个人与集体、国家与民族又总是要向前发展的,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半步,只会使之失去生命力;创新是一个艺术家的生命之所在,也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后继动力和立身之本。   当然,从新材料作文写作的特性出发,在写作时也可以根据材料的多层性选一个角度来深入品析,达到“浅者浅得,深者深得”的效果。同学们可以多角度解读材料:   (一)从齐白石对许麟庐的教诲角度。齐白石并没有把弟子拘囿在自己的领域,而是要求弟子有所突破,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代宗师的胸怀气度,更能领悟到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着眼于人的发展,使人得到最大发展的教育才是好教育。从而,反思现实教育中存在的扼杀学生个性与创新能力,不能使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情形。   (二)从“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的角度。“门”可以是进步某一领域的门径,可以是某种方法,某种模式,某个老师……但它是我们进入这一领域的最有效的方法,最可靠的经验……从而领会到创新的前提是夯实基础、继承传统,不能盲目创新

中国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议论文素材

272 评论(11)

蒋雅萍123

继承是我们学习技能的开始,对于文化的珍惜,对于先人的尊敬;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属于自己的个性,注入新的元素,使文化与时俱进,更加具备先进性,不会被时代所淘汰。1、闻一多——舍生取义的弘扬者当日寇的铁蹄跨过了长城,当锦绣的山河遍遭蹂躏,当祖国各地哀鸿遍野,当无情的地火将人们灼烧,幽静的书斋再也压不住你心中的怒火。你——闻一多,拍案而起,孤愤高吟。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点的着火,突然晴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样的《一句话》,震撼了多少麻木的心,这样的《一句话》点燃了多少熄灭的灯。你高举《红烛》照亮漆黑的夜空,你低吟《七子之歌》穿透漫漫碧海。面对日寇来袭,面对国民党的专制与迫害,你从未低下高昂的头颅,不惜以一篇篇锋芒毕露的檄文去抗争,以一场场激情澎湃的演讲去怒斥。犹记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大会上,你发表了生命中最后一场演讲,是什么最后的奏唱。臧克家先生曾说:“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的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而于我心中,闻一多先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是舍生取义的弘扬者。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2、王国维——用生命树起民族文化的大旗厦之将倾,方显英雄本色;国难当头,彰显赤子真魂。他曾是指点江山,吞吐日月的国学大师,也曾是挥戈漠北、千骑逐虏的英武将才,却终于投水颐园,含恨而去。他以渊博的知识推开国学文化之门;他以文人的坚守传递文化传承之火;他以不屈的脊梁支撑文化将倾之厦。他把生命中的力量化为一缕星光,想要点亮文化的黑夜,他把古籍中的精华化为一只舟楫,想要横渡国难的海洋。他就是王国维,国学大师,文之大者,人之至伟。一部《人间词话》,百代诗词高峰。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面对中华文化的颓势,他去无法力挽狂澜。是他对文化的不懈追求成就了他,却也是他对文化的炽热眷恋毁灭了他。“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他,只想徜徉历史文化,愿意用生命为文化献祭。面对破碎的山河,他用生命向历史叩问;面对文化的覆灭,他用生命向古人探求。他在清水湖泊的纵身一跃,激起来自历史深处的声声呜咽。3、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余秋雨静坐寒窗苦守,动辄行者无疆。他是长江边的艄公,溯流而上行一段苦旅;他上高山下的愚叟,舞起双臂铲除文化的劣根;他是高明的外科医生,剜除传统中的千年病灶。九万六千平方公里,满满的是他探求文化根源的脚印。游历欧洲十国,不变的是他永无止境的文化反思。千万里溯源之路,十余载文化苦旅。秦汉烽烟、魏晋霜雪,在他的笔下再生;唐诗平仄,宋词韵律,在他的手里跳动。静看历史千层浪,最是智慧余秋雨。“不临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他一直在行走,走遍中国,又走向海外。为深刻理解中华文化,他追根溯源;为全面剖析传统思想,他游历世界。他结束了中华文化盲目自信的历史,他为国人打开了真正的开放之门。4、梅兰芳?——将京剧艺术引向世界从生命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他的生命本身就是一场华丽的出演,他的一生就像一场永远听不到尽头的京剧。幼年的苦练,青年的继承,壮年的弘扬,成就了这位将我国的京剧艺术引向世界的第一人。有的人被流放到贫瘠的土地,他的灵魂却愈加丰盈;有的人被禁锢在闭塞的山村,他的歌喉却可以飞跃千山万水。他没有出生在京剧世家,也无天赋可作径,他的生命中本无乐符,可他却用勤勉继承了中华戏曲文化的精髓,唱响了京剧的大美。他倾其一生在弘扬京剧的土壤上耕耘,终于收获了丰硕的果实。曾赴日,赴美,赴苏,将京剧艺术引向了世界。创作如歌,弘扬作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5、当年明月敢于突破,才能在平凡中创造非凡。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大胆突破,在平凡的生活中作出不平凡的努力,真的不容易。然而,当年明月做到了。一位非科班出身的写史高手,以《明朝那些事儿》将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清晰深刻、丰润圆满的还原在大家面前。当年明月,以其生动犀利、幽默诙谐的文字,使人性之善透过历史灰霾放射出最耀眼的光芒。他大胆突破经典史书的呆板生硬,写出了令许多人津津乐道的著作,也正因如此,他仅用一年时间便成功跻身“中国作家富豪榜”,创造了辉煌的事业。
229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