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gaowen111
标题格式如下:一级标题序号 如:一、二、三、 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二级标题序号 如:(一)(二)(三) 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三级标题序号 如: 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四级标题序号 如:(1)(2)(3) 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五级标题序号 如:①②③ 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标题的写作要求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准确毕业论文的标题要能够直接揭示论点或课题,要明确,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不能过于抽象,似是而非,使读者百思不得其解。如《理想与现实》、《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文本》、《伤痕是那陈年的华丽》、《人、法与情》等这样的标题会使读者一时难以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必须加上副标题进行补充说明。一般来说,文学化、形象化的语句不适合作毕业论文的标题。另外,标题中也不能采用生冷偏僻的词汇。毕业论文的标题在明确的基础上还要写得具体,能使读者准确地把握论文的基本论点或论题。目前,不少毕业论文经常使用诸如“……的研究”这类标题,这种写法不是不可以用,但对一篇几千字的本科毕业论文来说,显得空泛。如《倪瓒山水画研究》这个题目就比较大,容易流于空疏,而修改后的题目———《试论隐逸文化对倪瓒山水画创作的影响》则更具体集中,适合作为本科毕业论文的题目。简练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繁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如《生动活泼的画像石艺术———从山东安丘汉墓画像石的艺术风格看东汉时期画像石的艺术成就》,在这三十八个字的标题中,“画像石”“艺术”两个词各出现了三次。论文的意思虽然表达清楚了,但略显冗长,可以修改为《从安丘汉墓画像石看东汉画像石的艺术成就》,或者《东汉画像石的艺术成就———以安丘汉墓画像石为例》。通过对照,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经过修改后的题目鲜明了许多。标题是否简练鲜明主要在于作者的概括力与表现力,我们要善于思考提炼出简练醒目的标题。新颖标题要有独特之处,要能体现出作者的创新性,使读者获得启发。我们在拟定论文标题时,要注意分析前人的已有研究成果,尽量避免与他人同类论题相似。以古代文学研究为例。在以往的研究中,关于著名作家作品的研究成果较多,学生在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时就一定要注意研究切入的角度,力求有独到之处。例如以往人们对南朝诗人谢朓的研究多局限在他的山水诗上,而论文《试论家族传统对谢朓人生及诗歌创作的影响》(北京大学李鹏飞)则从家族传统入手,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对谢朓的研究有新的发现。又如论文《东坡词与〈世说新语〉》(中山大学郭幸妮)将苏东坡词和《世说新语》联系起来考察,这在以往的研究中尚不多见。新颖的标题会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会想:这两者有关系吗?带着疑问和好奇,读者会很感兴趣地将论文读完,并了解作者独到的见解。当然,标题的新颖性,是建立在论文内容的创新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论文内容的创新,一味追求标题的新奇,也是不足取的。 
你的地方特色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论文选题的具体方法有哪些在选题的方向确定以后,还要经过一定的调查和研究,来进一步确定选题的范围,以至最后选定具体题目。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选题方法。1、浏览捕捉法 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占有的文献资料快速地、大量地阅读,在比较中来确定题目的方法。浏览捕捉法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广泛地浏览资料。在浏览中要注意勤作笔录,随时记下资料的纲目,记下资料中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观点、论据、论证方法等,记下脑海中涌现的点滴体会。 第二步、是将阅读所得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进行分类、排列、组合,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材料可按纲目分类。 第三步、将自己在研究中的体会与资料分别加以比较,找出哪些体会在资料中没有或部分没有。 2、追溯验证法 这是一种先有拟想,然后再通过阅读资料加以验证来确定选题的方法。追溯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步、看自己的“拟想”是否对别人的观点有补充作用,自己的“拟想”别人没有论及或者论及得较少。 第二步、如果自己的“拟想”虽然别人还没有谈到,但自己尚缺乏足够的理由来加以论证,考虑到写作时间的限制,那就应该中止,再作重新构思。 第三步、看“拟想”是否与别人重复。如果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完全一样,就应马上改变“拟想”,再作考虑;如果自己的想法只是部分的与别人的研究成果重复,就应再缩小范围,在非重复方面深入研究。 第四步、要善于捕捉一闪之念,抓住不放,深入研究。在阅读文献资料或调查研究中,有时会突然产生一些思想火花。
从《周易》文化的源头挖掘潮汕民谚的文化内涵从《周易》文化的源头挖掘 莫善朝 潮汕民谚的文化内涵 ——释 潮汕谚语“茶三酒四踢跎二” 广东汕头市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 莫善朝 潮汕位于中国广东省的南海之滨,这里有举世闻名的工夫茶、国际驰名的潮菜酒筵和有山有海有平原的绮丽风景。反映这个地方风貌的潮汕方言有一句俗话:“茶三、酒四、踢跎二”(“踢跎”是潮汕方言,意谓游玩)。 用数目字三、四、二来给潮汕的茶艺、酒馔和旅游作规定,确实是潮汕文化的一大特色。然而这些数字究竟有些什么特别的含义,则少有人论及。 潮汕文化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小分支。其文化心态,尤其是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支配、制约和影响。离开了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文化观念,我们对潮汕的一些文化现象便找不到准确可信的解释。本文尝试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用上古殷周时代《周易》象、数、义、理的思维方法,控掘这一民谚的文化内涵。 一、释茶三 《周易》是二千多年以前中国殷周时代第一本用文字记载的典籍,后来经过孔子的注解(后人考证是多人注解),成为对中国文化学术思想有重大影响的经典——《易经》。《易经》被今人称为中华文化智慧的源头活水。 “茶三”一般从表象可以理解为三人饮茶,而对数“三”的用法则一直可以追溯到古老的《易经》著作之中。 二、释酒四 “酒四”这句谚语表象的理解是指四个朋友一起饮酒。四友之说屡见古籍有载,《尚书大传?二》:“文王以闳夭、太公望、南宫括、散宜生为四友。”晋?陶谐《群辅录》:“闳夭、太公望、南宫括、散宜生。右文王四友。” 《南史?谢灵运传》:“灵运既东,与族弟惠连、东海何长瑜、颖川荀雍、泰山羊璿之以文章赏会,共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 《晋书、王衍传》:“时王敦、谢鲲、庚凯、阮修皆为衍所亲善,号为四友。” 作为酒馔这种多人集合的社交活动。在潮汕文化中有一套礼仪。在用桌上便有许多讲究:比如不许用圆桌、长桌,而必须用四方桌。究其原因,大概也是来自《易经》。 《易经?系辞》认为:占筮中所用的数字是以天地为依据的,其数为“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 十”。数字在我国古代,并不认为只是机械的、抽象的,而是有生命的,具有神奇的力量,象征着天地生生不息的活动。数字有奇数与偶数,奇数属于阳,偶数属于阴。天是阳,地是阴。奇数三为阳数可代表天,偶数四为阴数可代表地。 古代由于科学不发达,人们凭肉眼观察,认为天是圆的,地是四方的,因此有天圆地方的说法。酒四的四在古代可代表地,地有方形之说,四方桌便以其四面方正之形代表大地,而作为潮汕酒馔宴客的专用桌面。 四代表大地,在《易经》中是坤卦。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大地具有宽厚载物的德性,君子的胸怀应象大地一样广厚,能够承载,长养万物,也养成宽厚兼容的道德品质。 厚德载物就是宽容,宽厚的精神。中华民族以宽厚为美德。所谓宽厚,指人心胸广阔,器量宏大,宽容厚道。在人际关系上,讲究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不计较别人的过失,不求全责备。这种宽容大度的襟怀,正是潮汕人热情好客的饮和食德的文化渊源。 古籍《礼记?乡饮酒义》有言:“四面之坐,象四时也。” 四面是指东、南、西、北四个方面的坐位。所象四时,有二解。一指朝、夕、昼、夜四个时辰。《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众,昼以访问,夕以修会,夜以安身。” 二是指四个时令季节,即春、夏、秋、冬。《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也。”《逸周书?大武》:“四时:一春违其农,二夏食其谷,三秋取其刈,四冬冻其葆。”笔者同意四时是指四季。 《易经》认为:“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通变莫大乎四时。”说的是能够取法的现象,没有比天地更伟大的了。能够变化通达的,没有比四季更伟大的了。 三、释踢跎二 “踢跎二”一般的理解是指二个人一起去游玩。将二个人一起去游玩这种社会现象以民谚的形式予以表达,说明潮汕先人认为这种现象有其典型性与特别的内涵。《易经》损卦六三爻爻辞可作这句民谚的注脚。 损卦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 孙振声先生在《白话易经》中注释这段话时说:“损卦是由泰卦转变而来,泰卦的下卦,减少一个阳爻,上卦增加一个阳爻,就成为损卦。亦即,泰卦下卦的三个阳爻,损失了一个。所以说,三人行,减损了一人。同时,泰卦的上卦,有一个阴爻下降,阴阳相遇,所以说,一人行得到朋友。天下万物,都是由一阴一阳结合而成,因而,一人单独前往,必定会遇到情投意合的朋友;三人一起前往,就会猜疑,不知道应当与那一人结为同志,其中的一人,就会因另外找到同伴而离去。亦即,平均的原则,是要损有余,益不足,三人就要减损一人,一人就得增益一人。这一爻,说明损有余益不足的原则。福建师范大学黄寿祺和张善文先生合著的《周易译诠》对这段文字的“译文”说:“六三,三人同行欲求一阳,必将损彼阳刚一人;一人独行专一求合,就能得其强健友朋。” 孔子说:《易经》的道理应该是达到至善至美了!《易经》是圣人用来提高自己的德行从而扩大自己的事业的。 显然,潮汕先人留下了包含易理的“茶三酒四踢跎二”的谚语,也是为了提高潮汕人的道德水平,进而扩大潮汕人的事业。 《易经》说:“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我们从潮汕先人留下的这句谚语中应当得到启发,应当悟出玄机。这句谚语中,已经包含着勉励后人发扬传统美德,将举世闻名的工夫茶艺,潮菜酒馔,悠闲旅游作为达到富有的大事业去经营发展的信息。换一句话说,汕头作为经济支柱吸引世界的有三宝——茶艺、美食、旅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