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广告设计欣赏论文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49

玻璃能摔碎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广告设计欣赏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pengcuoshi

已采纳
网络广告效果评估调查的比较研究——以广告业、新闻业、网络业及网吧人群为对象一、 基本情况比较网吧:网龄以2—4年的人居多,年龄集中在18—25岁之间,网吧人群多属中低薪阶层者。每周上网时间以11—15小时的用户最为多。 新闻业:在使用互连网时间问题上,基本上集中在二到四年,他们的总数超过了一半,在上网的频率上,有近六成的人至少每天一次或一次以上,其次是2-3天一次;在每周上网的时间问题上,30%的被调查者达到6—10个小时,平均每天上5个小时左右,上三十个小时有将近二成,这部分人几乎每天要挂在网络上5个小时。 广告业: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114位从业者中对于网络的使用,18-25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63%,中低收入使用者仍然占据主体。33%的被调查者接触互联网的时间在2——3年,25%的被调查者接触互联网的时间在3——4年。另外分别有32%的使用者每天多次上网或2——3天上网一次,46%的使用者每周上网时间在5小时以内。网络业:每天都上网的人占75%;50%左右的调查者网龄在2-4年,53%的人每周上网时间在30小时以上。二、 网络广告效果评估的比较1、千条广告浏览率:网吧: 在有效的114份问卷中,有125%的人认为自己从不去主动浏览网络广告;5%的人认为会在1000条广告中主动浏览的有1—5条,没有一人会看100条以上,也就是说受众的阅读接受只占广告总数的10%,因此他们的参与态度并不积极新闻业:就目前人们对网络广告的接受程度上来看,结果并不乐观,绝大多数受众对于网络广告具有排斥性,65%左右的人会在1000条广告中主动浏览的有1—5条,几乎没有人会浏览超过60条以上的网络广告。网络业:38%的被调查者会在1000条广告中主动浏览的有1—5条,34%的人会浏览6-20条,同样几乎没有人会浏览超过60条以上的网络广告。2、什么内容的广告会被点击网吧:在内容上点击率最高的是娱乐和体育游戏,紧跟其后的是知识,教育和学习信息,再次是新闻。 新闻业:从这条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出,网民在网络上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最为主要,其次是教育信息,和健康信息,看来网络媒体在新闻上的优势还是难以动摇的。广告业:在对114位广告从业人员的调查中显示,最适合在网络上登载的广告内容的前三位为: 娱乐、体育游戏(19%)知识、教育、学习信息(15%)新闻信息(12%)网络业:最高的是娱乐和体育游戏,有20%的人都选择了该项;紧跟其后的是有奖促销活动有14%的人选择,再次是新闻信息和公益宣传,各占13%。 3、何种形式的广告最能吸引人的注意网吧:有9%的人选择了动态文字加动态图象的广告;2%选择了纯动画广告;选择静态加静态的广告的人最少,只占总数的5%。新闻业:调查结果反应,单纯的静态文字和图象比较刻板,相比之下,静态和动态文字、图象的组合便带有最优性。其形式活泼,在表现上又有一定的侧重点,诉求效果能够较好表达。但单纯的动画人们多以欣赏为目的,关注的较少。对与网络广告的形式来说,动态的方式较静态的更为吸引人,图象的方式较文字的方式更能引起受众注意,看来这是网络广告今后不变的发展趋势。广告业: 35%的被调查者认为“动态文字+动态图像”的广告最能吸引受众,其次有20%的人认为纯动画广告比较能吸引人;而最不吸引人注意的是静态文字与静态相结合的广告。网络业:最吸引人注意的是动态文字+动态图象的广告(32%),其次是静态文字+动态图象的广告(31%),而最不吸引人注意的同样是静态文字与静态相结合的广告。4、什么样的网站最适合浏览网络广告网吧:最多的是新闻网站,有32%的人做了此选择;门户网站和游戏网站的广告选择率均为6%;认为自己最不可能浏览的就是政府或公共组织网站,仅7%新闻业:在诸多类型的网站中,bbs网站成为人们接受网络广告的主要途径,由于bbs网站的受众人群具有一定对象特定性,所以在该类网站上发布的广告内容都具有一定针对性,受众也乐意接受。而且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也是主要接受和了解的途径,因为在门户网上人们可以以最快捷的方式获得第一手的信息资料,同时搜索引擎与互联网的特性密切相关,信息的共享使得人们在搜索信息的时候更多的使用搜索引擎。网络业:30%的人认为门户网站最适合发布网络广告,其次是BBS网站和新闻网站,都有18%的人支持。5、什么样的原因会让你浏览广告网吧:3%的人是想通过广告获得所需信息;30%的人只是出于好奇,即他们本身并不需要,也不打算购买该广告产品,完全是因为广告吸引了他们的眼球,他们才会去注意,有6%的人选择了由于错误操作,上当,被强迫而看广告,看来引发受众看广告的原因多种多样,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新闻业:浏览网络广告的原因问题上,38%的人是被迫的,主动寻求的仅仅是20%,因为形式的突出而让人去看的为20%,希望进一步了解的有22%,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有38%的人不愿意接受网络广告,但是,具有主动偏向的达到了六成。从调查显示,重要有新颖的形式,就可以吸引上网者的主动欣赏,并且所发信息也必与网站有相关性,因为纯主动寻求信息的人有20%。所以网络广告的形式与内容成为整个网络广告成功的关键。网络业:33%的人是想通过广告获得所需信息,29%的人是因为好奇,想进一步知道广告的具体内容;还有22%的被调查者是因为误操作、上当、被强迫。6、引起用户对网络广告不满意的原因网吧:调查结果表明受众,目前网络广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打扰了用户正常的网上活动,其次是数量过多,再次是受众对网络广告信息的真实性产生怀疑新闻业: 38%的用户认为网络广告“打扰了网上活动”,其次22%的用户对网络广告的可信性和可接近性产生怀疑。广告业: 36%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广告的出现已对其网上活动形成了一种干扰,其次有22%的人目前的广告数量过多,18%的人觉得网络广告的真实性不够。网络业:33%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广告的出现已对其网上活动形成了一种干扰,其次有24%的人目前的广告数量过多,22%的人觉得网络广告的形式存在问题。7、那些因素会使网络广告更为有效网吧:有9%的被调查者提出的建议是“网站提供给人们的信息更可信”, 2%的人认为应当改进的是具有更强的目标针对性,另外有28%的被调查者认为广告设计的改进应当成为第三个应当改进的内容,新闻业:信息不够真实成了众始之的;其次认为目标性有待加强,网站通过建立完整的用户数据库掌握用户的年龄、性别、地域分布、爱好、收入、职业、婚姻状况等数据,再通过精确的广告定位投放技术帮助广告主有针对性地投放广告。排在第3位的是:改进广告设计。 广告业: 49%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站只有提供给人们更可靠的信息才能使其的广告更为有效。16%的人认为应有更强的针对性;15%的人认为需要有更完善的计量标准。网络业:40%的人认为网络广告需要有更强的目标针对性;26%的人认为网站提供给广告商的信息应具有更强的可信性;有23%的人则认为需要进一步改进广告设计。8、对于各主要类型的网络广告的态度网吧:的数据来看,对于各主要类型的网络广告态度,大家总体态度是不太喜欢。其中最不喜欢的是跳出式网络广告,因为它会对上网者造成干扰,让人对于那些不停跳出式广告产生厌烦。其次是对超大尺寸广告,这些广告的出现在整个电脑屏幕从而影响上网。对于邮件式的大家也不喜欢会影响他们的存储信件空间,对于文字标题联结式和按钮式的,大家更为接受。上网者看到能够吸引自己的广告就会去点击,从而更有针对性。因此可以看出大家都不愿接受以强迫式的广告。新闻业:普遍看来,被调查者不喜欢网络广告,接受程度最低的是“跳出、超大和邮件”,接受程度比较高的是“游动、文字和按钮式。”广告业:不喜欢的网络广告类型前三位依次为:跳出式、超大尺寸(包括全页、插页)、邮件式(信函);最喜欢的网络广告类型前三位依次为:跳出式、游动式、按钮式;由此可见死板的广告形式会降低广告的效果,并且更无法充分发挥网络广告的真正效果,只会人为地增加广告的噪音。因此在发布网络广告时应尽量寻找切实可行的多样化的广告形式 。网络业:多数人还是较为接受按钮式。多数人较为排斥跳出式;同样邮件式广告也不为人们所喜欢,因为此类的广告易造成用户邮箱的堵塞,而被用户视为垃圾邮件。想比较而言,横幅式广告不妨碍网上的正常操作,可以依喜好随意浏览,所以为人们所认可。而游动式广告干扰较大,被排斥。至于文字标题广告,部分人认为这样可以使标题连接醒目易记。部分人则认为此种过于传统有待改进。超大式广告因广告所占空间较大,所以有人认为是不必要的。

广告设计欣赏论文

157 评论(10)

Young0407

学术堂精心找了一篇广告设计制作毕业论文范文,供你进行参考  范文题目:平面广告设计视觉创新研究  一、符合现代受众审美  当今的设计理念,从追求“最美设计”转变为追求“吸引人眼球的设计”。现代人往往追求幽默、有趣、新潮的审美创意,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一些流行元素容易掀起热潮。设计需要结合当前的审美潮流,但是当今媒体发展、信息更迭迅速,审美潮流变换较快,同时,审美潮流往往会出现循环,如复古风的流行。平面广告设计要跟上快速变换的审美潮流,同时也不能失去审美主流。  二、增强视觉冲击力  今天,视觉对于文化信息的传播往往更高效。因此,在“读图时代”,视觉冲击力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至关重要。平面广告基础的“三大构成”是图形、色彩和文字。图形、色彩、文字的编排都会对平面广告的视觉冲击效果产生影响,因此,设计者要设计出有视觉冲击力的广告,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图形图形是平面广告设计中必不可少的构成元素,也是平面广告设计视觉审美元素中的表层结构。图形是在文字和语言之前产生的,是人们最早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工具之一。在当前信息化的时代,图形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传递信息的能力。每幅平面广告都离不开图形的使用。图形具有生动、直观、形象、表达准确等特点,能够比文字更快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激发人们的兴趣,给人们留下更深刻的视觉印象,识别性较高。图形的运用或拼合或裁剪等,能传递出不一样的信息,如很多品牌会有自己的logo,表现产品的特点,传递产品信息。创意图形的运用能增强视觉冲击力,吸引受众眼球。其中,视错觉创意图形的应用较为广泛。平面设计师福田繁雄的作品就大量运用了视错觉的图形创意。在为日本京王百货设计的宣传海报中,福田繁雄利用“图”“底”间互生互存的关系,应用视错觉原理,将黑白两色的男性、女性的腿,以正负形上下并列,形成虚实互补、简洁有趣的效果。色彩色彩比图形更丰富,更能突出信息和视觉中心。色彩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非常重要,因为色彩容易被人感知。人们在第一次看一幅平面广告时,一般会先注意到作品的色彩。色彩不仅可以作为背景,而且可以渲染氛围,增强图形和文字的视觉效果。色彩是带有情感的,更容易调动人的情绪。不同的色彩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和情感,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如,红色可以分为很多种:正红或明亮的红色显得更有活力和激情;暗红色带有一点冷艳、冷酷的感觉。肯德基Zinger汉堡的系列创意平面广告,色彩运用大胆,背景和主体物色彩选择撞色,形成视觉冲击感;同时,背景紫色运用渐变效果,使色彩对比不突兀,又能突出辣椒这个主体。文字文字在平面广告中可以直接传递信息,起到画龙点睛、增强视觉效果的作用。在平面广告中,文字会根据传递信息、画面的需要变换不同的形态。在同一画面中,文字作用不同,其大小、颜色也不一样。在平面广告设计中,文字的每一笔画可以相对独立,以便于转变形态,传达不同的信息和情感。在电影宣传海报中,文字的运用较为广泛,不同风格的电影搭配不同的海报文字效果,可以增强视觉冲击力,突出传递的信息和情感。在《夏洛特的网》这部电影的宣传海报中,文字的特点很突出,电影的感觉也通过文字展现出来。海报中主要的文字是电影名称,字体略带神秘、奇幻之感,标题突出,形成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其他介绍文字置于画面顶端和底部,字号偏小,能准确地传递相关信息。图形、色彩、文字是平面广告设计中最基本的元素,要使三者完美结合、相辅相成,设计者需要应用合理的版式。版式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版式的合理应用可以使各种元素有机结合,相互呼应与衬托,以突出中心,营造视觉冲击感,更有效地传递信息。一幅优秀的平面广告中往往有留白之处。留白可以有效衬托主体图形和文字,使画面更有层次感。过满的画面容易使人们产生不适感,反之,留白可以使观者的视觉在该区域得以放松,营造舒适的阅读感,促使观者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于画面重点。任何平面广告作品中的元素都不是随意排列的,各元素往往由一些看不见的“线”连接,形成整体对称、均衡的画面。但这不是绝对的、呆板的对称,设计者往往会安排一些元素打破绝对的对称,让画面稳重、大方又不失活泼轻快的感觉。如,针对多个相同元素,变换其中一些色彩或大小,或者穿插文字或其他元素破形,使画面不拘谨。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将关联的信息排列在一起,形成亲密感,既能突出视觉中心,形成画面的整体感,又给人以舒服的观感,进而有效地传递信息。  三、用幽默的表现手法,增强平面广告的趣味性  现代人往往会率先被平面广告中有趣的内容吸引,因此,增强平面广告设计的趣味性尤为重要。充满轻松、诙谐氛围的趣味性广告能吸引人的目光,提高受众对广告的注意程度与记忆效果。趣味性包含了新奇性、刺激性等特点。平面广告的趣味性有多种表现,如幽默、戏剧性、颠覆惯常思维的新奇刺激的视觉感受等,充满着活力和想象力。幽默的表现手法是一种高智商、高情感的艺术表现手法。设计者运用有趣的情节,巧妙地营造一种有趣且耐人寻味的意境,通过夸张、双关或者谐音的表现方法,吸引观者的目光,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信息。法国DUBONNET酒的海报设计运用连环画的方式,幽默、诙谐地一步一步引出酒的名字,突出了酒的美味,激发了观者的兴趣和想象。  四、融入情感设计,与受众产生共鸣  运用幽默表现手法设计出的含义深刻的广告,往往力求寻找能够触发受众情感共鸣的点,从而促使受众在欢笑之后接受广告信息。设计者通常抓住矛盾冲突中最强烈的部分进行创作,突破理性思维,在常规中求异、求新、求奇,在相似中进行创意创新,或运用反向思维,引导人们冲破思维定式的束缚,展开想象,自由地体验、感悟。在纷杂信息的干扰下,人们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所以,刺激人们的感官,引导人们释放深藏在心底的某种情绪是当今平面广告设计的重要突破点。直白的广告难以调动人们的情绪,设计者运用轻松诙谐、让人发笑的艺术表现手法,既符合现代受众的审美,又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其目光。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代社会,幽默诙谐的广告往往能直接、迅速地吸引人们的视线,使忙碌的人们在会心一笑的轻松之后,自然接受广告信息。人有不同的情感,平面广告设计基于产品要表达的信息,运用图形、色彩、文字、合理的版式调动人们的喜怒哀乐等情绪。设计者首先要让人们直观地看到平面广告中产品的特性,包括颜色、形状等,其次要突出人们使用产品的感受,带给人们身临其境之感,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使平面广告脱颖而出。  五、增强平面广告的互动性  现代审美意识以主动发现美为主,人们的审美体验也倾向于更多互动的参与性体验。平面广告设计需要据此有所改变。在单纯传递信息的传统平面广告中增加与受众在心理或行为上的互动、沟通,更能率先吸引人们的眼球。增强平面广告的互动性有很多方法,常见的是图形、色彩等视觉上的互动。视错觉图形、具有动态感或空间感的图形都会使受众产生互动感。如,运用视错觉图形,有形状上的长短线条视错觉图形,也有色彩方面的残像错觉图形。  结语  平面广告作为今天传递信息应用较广的一种广告形式,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就是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平面广告有多种设计思路。平面广告设计者需要了解审美的主流趋势,设计出符合人们审美的图形符号和色彩;运用图形、色彩、文字和版式的创意融合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抓住观者的眼球;运用幽默的表现手法,通过有趣味、充满意境的画面吸引观者,带给观者更大的想象空间;以多种手段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增强广告的互动性,从而使平面广告作品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杜积西1978-2008:广告审美意识的流变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张印洲,张文静,纪园园广告设计的行为互动性研究大众文艺,2018(10)  [3]杨园园论平面广告设计中版式的重要性美术教育研究,2018(22)  [4]邹瑾琳,彭一清平面广告设计的审美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9)  [5]陈丽浅谈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视觉要素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  作者:刘佳池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98 评论(9)

旖旎reback

优秀广告设计之我见——运用经济学方法浅析“KISS”原则我不是学设计的,关于广告设计的理论我也不太谙熟,请允许我谈谈一些行外人的意见。而广告创意是我最感兴趣也是受益良多的领域,尤其是“KISS”原则。而我是学经济学出身的,下文我试图运用我所学的经济学思想方法来分析一下广告创意中的“KISS”原则,因本人学识尚浅,如有不妥当之处请多加指出。以前我以为创意就是耍花俏、搞另类,非得弄得天花乱坠才行。学习了广告创意这一部分以后,我对创意有了一个重新正确的认识。这首先是我在欣赏广告作品“设计师的节日(Designers’ Saturday) ”后得到的启发。其构图极其简单,咋眼看去就像是小学生的作品:它只是由三角形、方形、圆形以及寥寥的几个简单的线条组成,大师级的作品莫过于此吗?而听老师讲解后颇有感触:三角形、方形和圆形是设计的三种最基本的形状,而各自配上的红、黄、蓝正是设计的三原色;而简单的线条使其变成了鲜活的高脚酒杯、风筝与气球,这正是节日所必不可少的元素。利用那么简单的元素却能如此贴切的表现出“设计师的节日”这一主题,这难道不是大师的手笔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正是“KISS”原则的精髓所在。“KISS”原则的英文全称是“Keep it short and simple”的原则,其中文意思是“使其简短和简单”。是不是只要是简短和简单的广告作品就是好作品呢?非也。这里其实暗含了一个前提条件,即要求保证作品主题的充分显示。换句话说,“KISS”原则的本质就是在充分表现作品主题的同时,尽可能地使作品中的元素及其组合简短和简单。这与经济学的思维方法不谋而合。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稀缺资源以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学科。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在可利用的资源或成本一定的情况下,追求所得的效益(效果)的最大(优)化;二是在所期望得到的效益(效果)一定的情况下,追求所耗费的资源或成本最小化。这一思路运用在广告设计中则表现为:在作品主题能够充分显示的情况下,追求作品元素及其组合数量的最小化。这不是与“KISS”原则的本质如出一辙,有异曲同工之妙吗?其实,无论是“KISS”原则,还是设计中的经济学思维,都在力求做到:让每一设计元素都能为作品主题发挥积极的作用,不浪费作品中的任何一个元素,这可以称为广告设计的“经济性”。换句话说,任何无用于主题表现的元素的利用,都会导致“设计的不经济”。为什么要追求设计的“经济性”呢?那是因为在作品主题得以充分显示的状态下,作品中的各种元素都已经各司其职,共同为了主题而服务;缺少了任何一个元素都会导致主题不完整,这种状态在经济学中称为设计中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学对于其定义的表述是: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一个人变差的情况下,改善某些人的境况,则称此时的资源配置已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倘若把表述中的“资源配置”换成“元素组合”,把涉及人的地方换成主题,就可以表述成设计中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了,即: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元素组合不可能在不使作品主题中的任何一部分变得暗淡的情况下,使主题的某些部分得到增强,则称此时的元素组合已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因此,在设计中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下,倘若增加了任何一个元素,那么,不仅对广告主题的表现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而且它的出现可能会分散欣赏者的注意力,导致作品主题涣散,甚至可能淹没主题。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还是以广告作品“设计师的节日”为例吧。这部作品是典型的各元素组合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作品。你看,那三种基本图形圆形、方形、三角形以及三原色红、黄、蓝,不多不少的表现着“设计师”这一部分的主题,而通过添加线条变换而成的气球、风筝、高脚酒杯则恰如其分的表现出“节日”那一部分的主题。假如缺少了任一图形或颜色,或者三种实物中的任何一种,都会使得其中一部分主题变得残缺,从而影响整个主题的完整性。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增加一种元素,如增加一个点燃的鞭炮,那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众所周知,鞭炮也是节日所必备的元素,增加了鞭炮这一元素似乎增强了“节日”这一部分的主题。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也增强了整个作品主题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鞭炮是任何节日必备的元素,并没有突出“设计师”这一核心部分的主题。而且这点燃的鞭炮的出现,至少会吸引欣赏者的一部分目光,使得欣赏者的焦点集中在“节日”那一次要主题,而忽视了“设计师”这一中心主题。往更糟的方面想,由于点燃的鞭炮相对于气球、风筝等是强因素,即通常来说,欣赏者对于点燃的鞭炮的喜爱度甚于气球、风筝之类的,倘若他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点燃的鞭炮上,他们从作品中联想到的就只有节日的气氛,而“设计师的节日”这一原主题则荡然无存。当然,“KISS”原则以及设计中的经济学思维并不是阻止原作品中任何元素组合的添加。因为原作品中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可能只是暂时的,或者说可能只是“帕累托次优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帕累托改进”就变得有可能甚至是必要的。在经济学中,“帕累托改进”是指:对于一个既定的资源配置进行改变,改变的结果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情况变得更好,而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差。那么,设计中的“帕累托改进”则是指:对于一个既定的元素组合进行改变,改变的结果促使至少有一部分的主题得以增强,而没有其它任何一部分的主题受到削弱。例如,上述的“点燃的鞭炮”那一元素,在增强了“节日”那一主题的同时,却削弱了“设计师”这一主题,因此,增加那一元素不是“帕累托改进”。行之有效的“帕累托改进”是值得鼓励的。如果在原作品中增加了某种元素组合,既增强了一部分主题,又不削弱其它部分的主题,那么,这种改进就是有效率的,应该毫不迟疑的去实施。
324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