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rice
我们要始终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更好地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定报国之志,扬起理想的风帆;学习上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勇敢面对、百折不挠,要学会在失败与挫折中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 生活中也要继续发扬革命先辈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将长征精神作为我们人生成长历程中永远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脚踏实地,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甘于奉献,奋发图强,开拓进取。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把我们的校园建设得更加和谐、更加进取、更有生机。 同时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应当发扬长征精神:一种乐观的,积极向上的,不畏惧困难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百年岁月峥嵘,百年奠基立业。一部党史,是前赴后继、百折不挠、创造辉煌的奋斗史,是坚守初心、求真务实、逐梦前行的创业史,也是勇于自我革命、自我重塑、自我超越的成长壮大史。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展现了崇高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风范,所形成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正是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和道德风貌的生动展现;涌现出的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正是共产党人作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道德楷模的形象代表。明镜照形,知史鉴今。我们学习党史,不仅要了解仰慕革命前辈在思想、道德境界上所达到的高度,更要升华道德认知、强化道德自律、砥砺道德实践,增强学史崇德、赓续荣光、接续奋斗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学史崇德,旨在立德固本。德,乃立人立业之本。党的史册上,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从延安整风到新式整军,一次次思想洗礼、精神重塑,成为立德固本、铸魂育人的生动实践;从“支部建在连上”到“党指挥枪”的原则,从“革命理想高于天”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三大作风”“两个务必”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一系列立党兴党强党的卓越历史创造,构成具有丰富深邃思想道德蕴含的价值观念体系,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道德观的思想光芒。历史见证,中国共产党人所立之德,集中体现在对党绝对忠诚、坚决听党指挥,坚定远大理想和崇高信仰信念,忠实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保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成为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坚强保证,成为焕发党的强大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坚实根基。广大党员学习党史,须在立德固本上下功夫,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实践者。
牢记历史教训,连日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伟大壮举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吸引了众多观众,很多人都受到震撼和感动,然而也有不和谐之音。记者日前在展馆出口处就听见一位穿着时尚的女青年发出“真无聊,耽误我这么长时间”的抱怨,让人感到震惊! 在无数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的努力下,如今我们的生活早已远离了战火硝烟。有些年轻人便觉得长征精神、革命情怀成为了“过去时”,与市场经济下注重“利益”和“务实”有些不搭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开始盛行……新时期和平环境下,当代青年应该如何看待长征精神?又如何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日前,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部分全国青联委员以及学生代表。 “忘记长征精神就意味着背叛” “对长征精神的漠然,首先是因为对长征精神理解上有偏差。”10月25日,在京部分全国青联委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展览时对记者说。 有人误将长征精神简单理解为吃苦耐劳的精神。众多全国青联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长征精神首先是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执著精神。全国青联委员、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处长周京平由于工作关系,接触了大量经济犯罪分子,他对长征精神理解颇深:“从近年来我们查处的大量经济犯罪案件来看,沦为不法分子的,几乎无一不是肇端于革命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在利益的诱惑下,涣散了意志,无视党纪国法,栽入了犯罪的深渊,成了社会的不和谐音符。我想,在当代青年中大力倡导长征精神,树立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的思想基础,必须夯实打牢。” 长征已经远远超出了简单的历史概念,它已经成为整个民族精神动力的重要来源。“长征精神是在当时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全国青联委员、内蒙古师范大学雕刻艺术学院院长乌日切夫说。在他看来,长征精神是坚定信念、追求理想、锲而不舍的奋发图强精神,是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不怕艰苦、勇往直前、奋力拼搏的艰苦奋斗精神。 “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表现出无与伦比的革命英雄气概,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是始终激励我们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和宝贵财富。如果忘记长征精神就意味着背叛。”北京绿十字生态文化传播中心副主任张涓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黄海军两位全国青联委员向记者表达了他们参观后的心声。 在现场,一位参观展览的年轻母亲对自己年幼的儿子说:“我带你来看展览,不只是要告诉你,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还想让你像那些红军叔叔一样,做一个永远都挺立不倒的中国人。” “长征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烈士留给我们整个民族的宝贵财富。”乌日切夫说,“现在的青年一代,往往缺少了些坚忍不拔的毅力,稍逊了些顾全大局的作风。我不反对青年一代享受改革开放、现代文明的建设成果。但是我想,如果像老一辈革命家那样勤奋学习、辛勤工作、节俭生活,我们的生活将会更美好。” 全国青联副主席、全国学联主席、北京大学学生刘凯10月22日曾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代表青年学生讲话。他对记者说:“今天的青年学生,或许依然要寻找长征的精神实质,寻找那份当今或多或少失去了却很重要的品格。因为那是我们民族沸腾的血液。” “现在是新世纪,新长征” 全国青联委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处长左传长博士对记者说:“现在是新世纪,新长征。在新时代有新的主题,时代赋予长征精神新内涵。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其中之一。自主创新也是,这是时代的要求,但做起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政策的扶持,需要百姓的支持。” 对于新长征,他的理解是:现在我们面临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机遇与挑战,改革、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涉及到经济的发展,比如宏观调控等,都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其难度丝毫不亚于战争中攻克一个堡垒。所以我们要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这是新世纪我们必须进行的新的长征。“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一往无前的开拓创新,始终不渝的艰苦奋斗是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刘凯说,“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某种程度上,创造力是第一竞争力。创新是多学习,勤思考,敢挑战,一篇论文的完成,一项活动的完成,或许容易,或许很难,难易之分,其实就看我们是否用心去思考,敢不敢独辟蹊径,乃至敢不敢向已有的权威挑战。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一群热血青年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别的展览可以不看,这个展览不管多忙我都要来看。弘扬长征精神,具体到今天就是要弘扬艰苦奋斗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这是很重要的。”全国青联委员、北京仁创科技集团董事长秦升益对此体会很深:他在1985年提出了用我国内蒙古沙漠上的风积石英砂,取代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锆英砂做精密铸造材料。当时我国进口锆英砂需7000元一吨,而内蒙古的石英砂售价只要10元一吨。然而,这个设想当时多数人认为根本办不到。但他充满自信并坚定地开始了科研探索,他用自己的工资买材料研究,3年里失败了6000多次,用了9000多公斤沙子,终于克服重重困难,在1990年研制成功“耐高温覆膜砂”技术及其产品,填补了一项国际铸造业的空白。正是靠着自主创新,他们拥有了现在的自动化设备和生产基地,开发出50多项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成为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企业,一步步形成了现在的“沙产业”。 “长征精神会让我们受益一生” 今年暑假期间,首都80余名大学生代表分赴江西、广西、贵州、四川、陕西、北京等六省市开展了“重走长征路弘扬爱国情”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他们踏着红军前辈们的足迹,一路上考察调研,对长征精神有了更深的体会,对如何传承长征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重走长征路的社会实践沉淀下来的收获,这种亲身感触到的长征精神会让我们受益一生,我越发深刻地意识到当代青年肩上责任之重。重走长征路,我们看到了贫穷山区里孩子们破旧的衣衫和渴求的眼神,看到了农户简陋的房屋和脸上深深的皱纹。贫困、边远地区缺少的不仅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资源和开发经济产品的空间,更缺乏推动经济发展的技术和高素质人才。”中国传媒大学学生郭阳说。 左传长曾经作为团中央所派博士团成员在四川泸州挂过职,一年的时间中走了红军长征的许多地方。他感慨地说:“这些地方很多都是老少边穷地区,为长征的胜利作出过突出贡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之际,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是薄弱环节。这些地区的经济不加以发展,那么和谐社会就是不全面的。” 乌日切夫创作的《苍狼白鹿》版画,曾获得2003年中国美术展最高奖——金彩奖,“我作为艺术教育和创作者,就要用艺德来陶冶学生,用品质来教育后人,并要以独特的艺术来既表现历史的悲壮与精彩,更要展示当代的繁荣和未来的辉煌,促进和谐文化发展。《苍狼白鹿》反映的就是一种和谐文化,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我要以对这一文化底蕴的进一步挖掘、表现形式的不断创新来弘扬长征精神,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微薄之力。” 周京平说:“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更应加倍珍惜,用实际行动接好班,将老一辈铸就的长征精神永远传承下去,积极努力去实现革命先烈未竟的事业,将我们的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得更加美好。预防和打击经济犯罪,维护经济安全促进社会和谐是我们经侦干警的法定责任。我们要立足本职,用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长征精神不断激励鞭策自己,永远忠诚为民,严格执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民主与法制努力工作。” “我们拥有的是青春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和丰富的学识,这笔精神财富是无尽的。或许我们每一个个体的能量微不足道,但是我们团结起来就能使星火燎原。未来的我们,不管是奋战在一线的高素质教师,还是致力于祖国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的工作者,都将不忘传承长征精神。”郭阳说。 刘凯说:“新征程上,我想长征精神留给青年人的,不仅仅是思索和学习,更是一种践行,转化为信念坚定、刻苦学习的行为,转化为学会协作、不惧困难的品质,转化为乐观豁达、勇敢创新的品格。我相信,将长征精神熔铸在我们的青春中,会格外耀眼。” 全国青联委员、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罗东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长征面临的生死存亡是无法相比的。人必须立大志,努力为国家和社会作奉献,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不能只看到经济利益和实惠,要从个人主义中跳出来,真正树立理想,为国家强大、民族复兴贡献力量。这样在今后回顾人生历程时才不会后悔虚度此生。
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纵观整个长征的过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将士“大无畏”,不怕艰难困苦,永久坚持的精神。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前有敌军,后有追兵,可就是在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红军转战两万五千里,终于从100万的敌人中杀出了一条生路。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永久奋斗”的革命乐章。 长征是充满着无私奉献精神的史诗。无论是难以自拔的沼泽,还是茫茫无际的草地;无论是皑皑白雪,还是飞机大炮;无论是酷暑严寒,还饥饿干渴……红军将士都抱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与穷凶极恶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团体,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实事求是,无私奉献,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70年前的长征是这样,70年后的今天也是这样。 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长征。走在新长征路上,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新长征的路会更艰苦、更漫长。因此,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胜利。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精神动力。然而,有些党员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没必要讲艰苦奋斗了,因此贪图安逸、追求享乐,讲排扬、摆阔气,生活高标准、工作低要求,特别是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过着纸醉金迷的奢侈腐朽生活,甚至坠入了违法犯罪的深渊,如果这种现象任其不断扩大和蔓延,势必严重侵蚀党的肌体,破坏党群关系。所以,在新的形势下,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艰苦奋斗作风不能丢。 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前辈在井冈山如果不发扬以门板当床、稻草做被的艰苦奋斗作风,就难以点燃革命的星星之火;在长征路上如果不发扬爬雪山过草地、嚼草根吃树皮的艰苦奋斗作风,就难以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延安如果不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艰苦奋斗作风,就难以取得抗战胜利;当年如果我们共产党人没有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精神,就难以实现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革命理想。同样,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仍然要靠艰苦奋斗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并不断丰富艰苦奋斗的内涵,将崇高理想与现实工作统一起来,使之不断地与时俱进。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也只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取得成功。大力推进各项创新,就要不折不扣地走群众路线,真正做到“执政为民”。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将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发挥好。实现这种结合,就要弘扬“永久奋斗”的精神,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永久奋斗”,是毛泽东同志1939年5月30日,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讲话的标题。他号召全体共产党员、模范青年要把革命干到底,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概。 今天,在历史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更加需要这种“永久奋斗”的精神。机遇是什么?机遇从来都是对挑战的胜利。战胜挑战,就是机遇;被挑战所压倒,就是失败。我们要战胜各种挑战,在世界范围内综合国力的激烈较量中,不掉队,并迎头赶上,需要我们“永久奋斗”,绝不可半途而废。振兴中华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过程。今天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永久奋斗”,就是要求共产党人成为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永久奋斗”的精神和忧患意识是相辅相成的。缺乏忧患意识,就没有远见卓识,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就会惊慌失措、陷入被动,甚至导致事业的失败。对于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来说,忧患意识是成熟的表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的真理。 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长征精神,将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振兴!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 人民是革命的母亲 人民是革命的母亲。红军一切为了群众,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在长征中,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群众坦诚相见、交朋友。刘伯承同志与彝族首领小叶丹面对青山碧水歃血盟誓,结为兄弟的故事,成为红军长征中的千古佳话。由于红军所到之处,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因而,广大群众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是穷人的队伍,把红军称为“菩萨兵”。红九军团经过云南东川一带,由于得到当地干人儿的帮助,因而顺利攻下了东川县城。红军打开粮仓,把粮食发放给穷苦群众,并且根据群众的要求,公审处决了反动县长和一个大土豪,城内外群众对此拍手称快。在东川县城,红军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援,筹款达6万余元,干人儿踊跃参加红军,不到一天半的时间,便扩大了800多个红军战士。 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许多难以想到的困难,都是依靠地方群众的帮助解决的。红军强渡大渡河时,不仅要冒着对岸敌人的炮火,还要克服大渡河的急流险滩。要强渡过河,必须找到熟练的船工。经过做工作,十几名船工来了。战斗打响了,老乡们冒着枪林弹雨,一桨连一桨地拼命划着。船到河中向下滑出几十米,撞在大礁石上,在面临船毁人亡的危急关头,四名船工跳进滚滚的急流里,用背顶着船,船上的船工尽力用竹篙撑着,经过惊心动魄的搏斗,终于脱离了险境,把红军勇士们送到对岸。在红军面临茫茫草地的时候,当地一位六十多岁的藏族通司不畏艰险,带领红军在水草地行军四天四夜,终于开辟了一条可以让红军大部队通过的生命线。 长征中军民鱼水情,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攻占湖南锡矿山。工人群众个个兴高采烈,不仅夹道欢迎,而且还燃放鞭炮,自发地在门口点上小油灯给部队照路。时值初冬天气,红军的衣着单薄,群众纷纷把好房子腾给红军,把厚实的被子让给红军,并主动为红军做饭、烧水。我们的红军战士也争着为群众做事,真是军民一家人啊!一天晚上,一连一排30多名红军战士夜里睡觉煤气中毒,周围群众闻讯后,很快弄来了新鲜萝卜和淘米水,把鲜萝卜磨碎后和淘米水一起煮沸,然后一口一口地喂给中毒的战士们吃,由于抢救及时,中毒的战士全部苏醒过来了。红17师在一次作战后,有47名伤员打算寄放到六寨。在经过新寨时,苗族首领扬以沙老人带领全寨男女老少,赶到路边,硬是把伤员们“抢”到他们寨子里去治疗休养。伤员们到新寨后,全寨三十几户人家争着让出自己的床铺安置伤员。妇女们为伤员端屎端尿,男人们扛上火枪站岗放哨。在遇到民团搜查时,苗族群众就把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后来,有几位伤员因伤势恶化,光荣牺牲,苗寨用最隆重的仪式进行安葬,并特意为烈士们修建了“红军坟”,成为长征中军民鱼水情的历史见证。 红军长征,当时各个方面军团结一致,统一听从中央军的指挥,密切合作,最后胜利会师,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各级组织、各个单位、各个部门也需要发扬团队精神,团结友爱,优势互补,互相补台,向着共同目标齐心协力,“人心齐、泰山移”! 红军长征,走到哪里都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红军为人民服务,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结合今天的改革发展,我们所有的工作也都需要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与群众充分沟通,特别是涉及到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和方案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使企改革和发展得以顺利进行。 团结是力量源泉 在革命生死攸关的时刻,召开遵义会议,充分体现了党内和红军内部团结的极端重要性。当时,为了挽救党、挽救红军,必须把红军的领导权从“左”倾路线代表手中夺过来。 会前,周恩来同志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在遵义会议上,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刘少奇等都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同志,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和全军的领导地位。在遵义会议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张闻天同志一直担任党的总书记职务。他与毛泽东同志的合作是很成功的。体现了党内高度的团结。毛泽东同志曾风趣地说:洛甫同志是“开明君主”。周恩来同志积极协助毛泽东同志组织和指挥红军,林伯渠当时抒写下“坚持遵义无穷力”“阳光坦荡己无歧”的诗句。这诗句既反映出他热诚拥护确立毛泽东同志在中央的领导地位的激动心情,又赞颂了当时全党全军团结一致的精神面貌。 花开吐芳菲,彝海含笑迎宾朋。五月,春意盎然的彝海,一派生机勃勃。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陆军学院、凉山州、冕宁县主办的,万人纪念红军长征过凉山暨“彝海结盟”70周年庆祝大会,在阳惹雪山下彝海之滨隆重举行,追忆70年弹指一挥间的红色诗篇。 是!!!现在很多学生一说爱国就说俗,而且不觉得中国有多好。但是他们不知道还有很多国家的情况不如中国呢。而且如果没有国籍,他们都不知道会变怎样,就是欠教育。他们唱国歌都不好意思大声唱。有的想唱的,如果唱出来,估计就会变异类。这叫什么事呀。我上高中时,有个人被大大的奖励了,因为他升旗是大声唱国歌来着。这简直荒唐,本来就应该做的事情。
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应该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以革命先辈为榜样,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我们同样需要坚定的信念,同样需要坚强的意志,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同要需要甘 奉献的精神,同样需要弘扬长征精神。少年性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为报国之行。影响 长征精神是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是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积淀和凸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的不竭动力,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资源。
(一)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两万五千里的长征,红军走过了半个中国,整整十几个省,其中攻下了七八百座城池,与国民党军队打了三百多场战役,突破了敌人一道又一道的封锁线,两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走过许多无人居住的荒凉区,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奇迹。这一奇迹产生的基础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生活在当今和平时代的青年,不再需要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卫祖国,仅需要完成自己在每一阶段的使命即学习。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还需做到“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守护和发扬先辈们留下来的精神遗产。努力学习中国的革命史,了解共产党的历史,了解我们国家的性质。让科学的理想信念在当今新时期发挥出光芒与能量,为新时期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只有这样,当代的青年才能更准确地把握长征精神中理想信念的作用,才能用科学的理想信念走完“新长征”路,实现中国的发展。(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老一辈的革命家创造了很多奇迹。在长征途中,我们的党开始意识到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就像胡锦涛同志所说:“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不然,王明的错误就会再次发生,而必须从中国自身的具体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去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长征精神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以核心价值观把长征精神凝结为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这充分体现了长征精神与时俱进的品质。长征是整个中国共产党革命史上取得胜利的关键点,长征的胜利是战略方向的胜利,是战略任务的完成。八十多年前年前,长征是这样,那在八十多年后接下来的长征应该是什么呢?接下来的长征路,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路。走在新长征的路上,我们应该发扬和传承当年的长征精神。而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进一步延续和发展的长征精神,年轻的一代应该努力实践这24字方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长征精神在新的时代得到更好的发展和进一步的推广,使长征精神在祖国现代化建设中建立丰功伟绩。